-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語言的科學:詹姆斯·麥克吉爾弗雷訪談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5290
- 條形碼:9787100205290 ; 978-7-100-20529-0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語言的科學:詹姆斯·麥克吉爾弗雷訪談錄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專院校文學院、外語商務印書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賴著譯界鼎力襄助,三十年來印行不下三百余種。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義利于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限于目前印制能力,每年刊行五十種。今后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將陸續匯印。由于采用原紙型,譯文未能重新校訂,體例也不完全統一,凡是原來譯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舊,個別序跋予以訂正或刪除。
語言的科學:詹姆斯·麥克吉爾弗雷訪談錄 內容簡介
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是我們這個時代*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可他的觀點卻常遭誤解。在這個此前未曾發表過的訪談系列中,喬姆斯基挑戰傳統,對其有關語言、人類本質以及政治的重要思想做了深入探討。喬姆斯基論及眾多話題——人類語言的設計和功能、語言演化、表征論、人的概念本質、普遍語法的很優性和完美性、人類本質、進化心理學、道德、認識論、人類理解的生物限度等問題。麥克吉爾弗雷教授廣博的評論則可以方便不同類型的讀者理解這個內容深刻的系列訪談。此書對語言和心智研究者而言,對任何想了解喬姆斯基思想的人而言,都是重要讀物。
語言的科學:詹姆斯·麥克吉爾弗雷訪談錄 目錄
前言
**部分 語言和心智的科學
1 語言、功能、交際:語言和語言使用
2 語言的形式理論及其生物學轉向;人類概念的區別性本質
3 表征和計算
4 再論人的概念
5 對語言研究的反思
6 參數、渠限化、天賦、普遍語法
7 發展進化、主宰/控制基因等
8 完美性和設計(2009年1月20日訪談)
9 普遍語法和簡單性
10 論一些科學家的智力疾病
11 語言在心智中的地位
12 喬姆斯基的知識貢獻
13 簡單性及其在喬姆斯基研究中的作用
14 喬姆斯基和尼爾森?古德曼
第二部分 人類本質及其研究
15 喬姆斯基論人類本質和人類理解
16 人類本質與進化:社會生物學與進化心理學思想
17 再論人類本質
18 道德與普遍化
19 樂觀主義及其基礎
20 語言、施動性、常識,以及科學
21 哲學家及其角色
22 理解之生物物理學限制
23 認識論與生物局限
24 心智與行為研究及其不足
25 語言學與政治
附錄一 Ⅰ-概念、Ⅰ-信念和Ⅰ-語言
附錄二 “Function”的幾個不同用法
附錄三 論人類本質的特異性(以及人與其他動物之別)
附錄四 喬姆斯基論自然科學
附錄五 概念和被誤導的概念理論,緣何人的概念是獨特的
附錄六 語義學:如何開展語義學研究
附錄七 層級、結構、支配、成分統制等
附錄八 差異、參數,以及渠限化
附錄九 簡單性
附錄十 休謨論缺失的藍色色調及相關問題
附錄十一 句法、語義、語用,非喬姆斯基的和喬姆斯基的
附錄十二 概念“運行”的內在主義圖景
評注
術語表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后記
語言的科學:詹姆斯·麥克吉爾弗雷訪談錄 節選
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即自然科學;它有清晰明確的形式理論,并假定它所描述的內容會被嚴肅對待,會被當“真”。這是*近才有的事,范圍也非常狹窄。伽利略當時要設法讓資助他的人,即那些達官貴人們相信,研究球體從一個沒有摩擦力的斜面滾落這樣的情況并非沒有意義,但他為此有過一段很不好過的日子。“誰會關心那樣的事情?這個世界上有的是有趣的事情。你對花的生長有什么見解?這是很有趣的事情,給我說說這個。”科學家伽利略對花的生長無話可說。相反,他必須設法讓給他錢的人明白,研究一個他甚至無法完成的實驗也不無意義。伽利略所描述的實驗有一半都是思維實驗;這些實驗在他做描述的時候好像是可以完成的,但后來卻被證實無法完成……不要把世界看得太復雜;通過人工設計,設法將其縮減至一小部分理想世界,從而可以對其做深入研究。產生這樣的想法是科學巨大的進步;事實上,這只是*近期才有的事情。通過對理想世界的研究,我們或許還可以找到一些有助于我們理解其他事物的相關原則;我們可以將此看作純科學,即和應用無關,旨在建立基本理論結構的科學。伽利略*終使一部分人相信有這樣的一些規律,但人們僅需記住它們而已;在他那個時候,它們還只是被用作計算手段、提供構建事物的方法等。一直到了20世紀,理論物理學才被承認是一個合法的領域。比如,鮑爾茨曼(Boltzmann)終其一生要說服別人認真對待原子和分子的存在,而不是僅僅將其當作計算手段,但他沒有成功。他的看法甚至遭到了像彭加勒(Poincare)這樣的大科學家-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的嘲笑。嘲笑者們當時深受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的影響: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就不必當真,它們只能是計算的手段。鮑爾茨曼*終自殺身亡,很明顯,一部分原因就19是當時他無法讓人們真正相信他。極富諷刺意味的是,他是1905年自殺的,而那一年愛因斯坦關于布朗運動的論文正好發表,人們因此才開始認真對待。但仍沒有明顯改觀。 我一直對化學史很感興趣。我是20世紀20年代出生的,因此發生在那個時候的事情還不算太久遠;一直到那個年代,對于要認真看待原子或其他類似計算“手段”的想法,世界上主要的科學家還是會嗤之以鼻,這當中不乏曾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化學家。原子等在他們看來不過就是計算實驗結果的手段和方式。原子無法當真,因為它們缺乏物理解釋;那個時候的確如此。那么,后來我們知道當時的物理學存在嚴重不足;在當時化學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我們只有從根本上改變物理學,才能將兩者統一、合并。 但在那之后很久,甚至是在鮑林(Pauling)之后,化學對于許多人而言仍主要是一門描寫科學。可以看看學生的理論化學課本。其中的內容并非要把化學表述成一個統一的學科;對于不同類型的情況,我們使用不同類型的理論模型來做解釋。再看看專業雜志,比如《科學》或《自然》里的文章,其中大多數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描寫性的;只不過它們所描寫的都是某一話題或某一方面的邊緣性情況。倘若我們要走出*為核心的自然科學,并想要通過構建人工虛擬情景來理解世界,那么,這不是被視為離經叛道,就是被看作瘋狂之舉。語言學這邊,要想獲得資助,我們就會說“我要做語料庫語言學”什么的,就是收集一大堆數據,再用計算機來對它做一番分析,然后期待著有可能會得到什么結果。這種情況幾個世紀以前就為硬科學所淘汰。理論建構需要聚焦于一點,需要對情景做理想化處理,伽利略對此深信不疑。 再者,在談論科學研究能力的時候(科學研究是指*近期的那種研究實踐),我們必須記住,這種能力不僅僅是新近的,也是非常有限的。比如,這個宇宙的組成成分中可能有90%的物質,即暗物質和暗能量是物理學家們所發現不了的;但科學家們不必因此以自殺謝罪。在*近的一期《科學》中,他們對其所發展的,迄今為止*為復雜的技術的失敗做了報道;本來他們希望用這種技術去發現一些在他們看來是暗物質構成成分的粒子。這就是說,有90%的宇宙還沒有被發現;所以,我們對宇宙中大約90%的物質并不了解。但這只是被看作物理學中的一個科學問題,而不是這個領域的終結。語言學這邊,如果我們是在研究沃皮瑞語或其他什么語言,而其中50%的語料我們都不明白的話,那就意味著我們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說些什么。 ……
語言的科學:詹姆斯·麥克吉爾弗雷訪談錄 作者簡介
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的榮譽退休教授。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被認為是20世紀理論語言學研究上最偉大的貢獻。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