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環境科學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149893
- 條形碼:9787122149893 ; 978-7-122-1498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科學概論 內容簡介
本書適宜作為全國高等院校進行環境科學教育的公共課教材。
本書自始至終貫穿人類可持續發展這條主線,以事實為根據,立足于國內環境,顧及優選環境,從人類經濟活動影響到自然環境著手,揭示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耦合關系。全書共計9章,包括:緒論(所含環境及環境類型、環境特性、環境科學及其發展、環境科學邏輯思維方法論);人類與大氣圈;人類與水圈;人類與生物圈;人類與土壤圈;人類與巖石圈;人口與環境;環境倫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本書章節互為銜接,前后融會貫通于一體。關于書中出現的疑難專業名詞、重要優選環境保護公約以及涉及的有名人物都在書后分別附錄:Ⅰ優選環境與生態保護公約;Ⅱ名詞解釋;Ⅲ有名人物介紹。
為了便于讀者弄懂書中的每一個概念,每章之后附有課后習題,教師可以進行選擇性指導。本書由實圖表格和敘述文字共同組成,以求圖文并茂,誘導理解。
本書充分體現環境哲學思想,理論闡述深入淺出,可作為全國高等院校環境科學與環境丁程專業本科生基礎教材,以及本科非環境專業的環境科學、環境T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教材;亦可作為當代大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普適教育的通用教科書。
環境科學概論 目錄
1.1 環境及環境類型
1.1.1 環境的概念
1.1.2 環境的類型
1.1.3 環境的特性
1.2 環境科學及其發展
1.2.1 當代環境問題
1.2.2 環境科學的形成與發展
1.2.3 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
1.2.4 環境科學的任務
1.2.5 環境科學的跨學科性
1.2.6 環境科學的未來
1.3 環境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論
1.3.1 整體性
1.3.2 系統性
1.3.3 綜合性
1.3.4 復雜性
習題
第2章 人類與大氣圈
2.1 大氣圈的結構與組成
2.1.1 大氣圈的演化
2.1.2 大氣圈的結構
2.1.3 大氣的組成
2.2 大氣污染及其類型
2.2.1 大氣污染分類
2.2.2 大氣污染源的類型
2.3 大氣污染物的種類及其轉化規律
2.3.1 大氣污染物的種類
2.3.2 大氣環境中主要污染物的遷移轉化規律
2.4 人類活動對大氣圈的影響
2.4.1 全球氣候的異常現象與變化趨勢
2.4.2 溫室效應
2.4.3 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2.4.4 溫室效應的防治對策
2.4.5 陽傘效應
2.4.6 南極臭氧洞
2.4.7 酸雨
2.4.8 熱污染
2.4.9 大氣圈氧平衡失調——潛在的危險
2.5 大氣污染的危害
2.5.1 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2.5.2 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2.5.3 大氣污染的其他危害
習題
第3章 人類與水圈
3.1 地球水資源
3.1.1 地球水資源與水循環
3.1.2 人類對淡水資源的需求
3.1.3 全球淡水供給前景
3.2 中國水資源
3.2.1 中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狀況
3.2.2 淡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
3.2.3 中國淡水供給前景
3.3 水利工程的環境效應
3.3.1 地下水過度開采
3.3.2 河道整治
3.3.3 湖泊的湮滅
3.4 水體污染
3.4.1 水體的概念
3.4.2 天然水體的組成
3.4.3 天然水體的自凈化
3.4.4 水體污染
3.4.5 水體污染物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3.5 主要污染物在水環境中的遷移轉化
3.5.1 需氧污染物
3.5.2 植物營養物
3.5.3 石油類物質的污染
3.5.4 重金屬
習題
第4章 人類與生物圈
4.1 生物圈與生物多樣性
4.1.1 生物圈
4.1.2 生物多樣性
4.2 生態系統及其組成
4.2.1 生態系統
4.2.2 生態系統的組成
4.3 生態系統的類型與特征
4.3.1 生態系統的類型劃分
4.3.2 生態系統的特征
4.4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4.4.1 生態系統的結構
4.4.2 生態系統的功能
4.5 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4.5.1 生態系統的演替
4.5.2 生態系統的平衡
4.6 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
4.7 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
4.7.1 組織機構與任務
4.7.2 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特點
4.7.3 人與生物圈計劃的目的
4.7.4 人與生物圈計劃的研究項目
4.7.5 中國在MAB中的作用與影響
習題
第5章 人類與土壤圈
5.1 土壤圈的概念
5.2 世界土地資源
5.2.1 世界土地資源總量
5.2.2 世界土地資源消長
5.3 中國土地資源
5.3.1 中國土地資源狀況
5.3.2 中國土地資源消長
5.4 人類對土壤圈的影響
5.4.1 土壤侵蝕
5.4.2 荒漠化
5.4.3 鹽漬化和水澇
5.4.4 廢棄物與土壤污染
5.5 農藥與土壤污染
5.5.1 概述
5.5.2 農藥的分類
5.5.3 農藥與環境污染
5.5.4 農藥在土壤環境中的遷移、降解與轉化
5.5.5 土壤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5.6 土地與糧食安全
5.6.1 全球土地與糧食安全
5.6.2 中國土地與糧食安全
習題
第6章 人類與巖石圈
6.1 巖石圈與自然資源
6.1.1 地球內部的圈層構造
6.1.2 自然資源及其分類
6.1.3 可耗竭資源的開采周期
6.2 巖石圈中的能源
6.2.1 能源及其分類
6.2.2 世界能源供求狀況與前景
6.2.3 中國能源供求現狀與前景
6.3 巖石圈中的礦物資源
6.4 人類對巖石圈的影響
6.4.1 深井回灌觸發地震
6.4.2 油氣田開采與回灌引起斷塊(層)活動、地面沉降和地震
6.4.3 地下核試驗對地質構造的破壞與影響
6.4.4 礦山開發對環境的影響
6.4.5 人類活動的其他影響
6.5 開發“城市礦山”
6.5.1 “城市礦山”
6.5.2 “城市礦山”開發
6.5.3 中國“城市礦山”開發
6.5.4 “城市礦山”開發遇到的問題
6.5.5 日本“城市礦山”開發利用情況
習題
第7章 人口與環境
7.1 世界人口問題
7.1.1 世界上早期的人口
7.1.2 世界人口增長過程
7.1.3 世界人口增長的原因與特點
7.2 中國人口問題
7.2.1 人口增長的歷史回顧
7.2.2 新中國的人口變化歷程
7.2.3 中國人口現狀與特點
7.3 人口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