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碰撞·融合·創生——吳越楚文化交融視野下的池州歷史變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646759
- 條形碼:9787567646759 ; 978-7-5676-467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碰撞·融合·創生——吳越楚文化交融視野下的池州歷史變遷 本書特色
精美的封面,精彩的內容,造就了一場饕餮盛宴的文化大餐!九華山,佛教的圣地!朋友,如果你有幸沐浴其中,您的心靈會與自然融為一體,您的煩惱會馬上九霄云外!杏花村,醇香的代言!當年杜牧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是多么的沁人心脾,魂牽夢繞!齊山,一座試比天高的山峰,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多少風花雪月的過往云煙,感動了無數驚天動地的雄偉壯舉!…………如此以往,這些都發生在滾滾長江東逝水邊的池州。池州可謂人杰地靈,風華絕代!親愛的朋友,在您有一天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之時,你不妨輕輕打開這本寶藏,她會給您鑰匙,指您方向,并輕輕告訴您,什么才是您的很愛,什么才能讓您幸福!
碰撞·融合·創生——吳越楚文化交融視野下的池州歷史變遷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十一章,對從新石器至晚清長達數千年的吳越楚文化交融視野下的池州歷史變遷作了深度分析,并將其與中國歷史文化聯動一起考察。在對池州人口變遷的研究中,還從人類經濟發展史的角度來加以剖析。本書的探索與描述,以問題求解為中心,并對同一問題作多學科透視,觀點常令人耳目一新。在材料的使用上,除正史和其他各學科材料外,還充分發掘地方志、宗譜和田野調查材料,并積極尋找有價值的線索,以期達到對相關問題的探本溯源,恢復其歷史本真。在對池州歷史文化作立體式考察時,書中既描述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又提出了若干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可供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員閱讀使用。
碰撞·融合·創生——吳越楚文化交融視野下的池州歷史變遷 目錄
一、世事變幻如弈棋——池州城鎮的歷史變遷
(一)池州府治的變遷——兼貴池縣治的變遷
(二)石臺縣治的變遷
(三)東至縣城的變遷
(四)青陽縣治的變遷
二、千載詩人地——詩人與詩城
(一)何謂“千載詩人地”
(二)“千載詩人地”的形成
(三)詩歌文化景觀
三、宗教·詩歌·靈境——九華山的文化表達
(一)道教與九華山的地質、地貌
(二)佛教與九華的人文地理環境
(三)文人與九華山
四、山水審美的共鳴——文人與齊山
(一)唐宋齊山
(二)齊山的文化積累
(三)齊山自然景觀的地理優勢與環境優勢
五、不獨詩酒杏花村——立體的村落文化
(一)杏花村的文化內涵
(二)杜牧、杜荀鶴與杏花村
(三)農耕田園生活與商貿往來
(四)《杏花村志》與《續杏花村志》
六、古道·古橋·池商——經商與濟世
(一)池州古道、古橋的分類與演變
(二)古道、古橋與池商的興起
(三)古道、古橋與古村落
七、文明的酵母——池境河流的文化特征
(一)池境河流的物流意義及其他
(二)池州五大河流域文化的衍生與發展
八、血與火的洗禮——沿江湖澤與戰爭
(一)梅根河與三國“軍工廠”
(二)池口、升金湖、天生湖與南宋抗金
(三)九華河中上游與黃巢起義軍
九、被忽視的文明——吳越楚文化的交融
(一)從春谷縣說起
(二)“三種文化”交匯的地名標記
十、歷史的輝煌——青銅與造紙
(一)細說青銅
(二)“天下**紙”
十一、池州歷史文化變遷之動力源——池州的人口與家族
(一)歷史上池州人口的盈縮
(二)池州歷史上人口變遷的啟示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碰撞·融合·創生——吳越楚文化交融視野下的池州歷史變遷 作者簡介
吳世民,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池州分校副教授。曾參編《漫步秋浦》《池州市志》《齊山志》等著作,發表《道教對道家天人觀的承繼與發展》《池紙考辯》《池州銅冶監設置遷移考》《唐進士費冠卿山居考》《唐安南都護桂仲武登科與生年考》《李白〈宿寺〉詩與九華山無相寺關系考》《杏花村歷史文化的不可復制性》等學術論文數十篇,曾擔任國際與國內幾個學術團體的研究員。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