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國際經濟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68284
- 條形碼:9787568068284 ; 978-7-5680-682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際經濟學 本書特色
本教材除了介紹國際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和知識即前沿發展之外,盡可能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實踐和經驗,使國際經濟學的知識體系融入一些中國要素。通過教材建設推進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改革,構建具備中國特色的高水平的教材體系,體現國際前沿的理論、包含中國現實的問題和具備中國特色的研究元素。這是套書也是本書堅持的一大特點。
國際經濟學 內容簡介
本書系普通高等院校靠前化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現代經濟學專業課程“十三五”規劃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書是一部靠前經濟學教材。靠前經濟學是研究靠前交易及其對國內經濟影響的一門經濟學分支學科,它通常可以劃分為靠前貿易和靠前金融兩個部分。靠前貿易具有微觀經濟學性質,靠前金融則具有宏觀經濟學性質。按照慣例,為了教與學的方便,本書主體部分劃分為4個部分,第*部分(2-6章)按照思想史的順序討論靠前貿易理論;第二部分(7-11章)主要考查靠前貿易政策,包括關稅和非關稅政策,經濟一體化和多邊貿易體制;第三部分(12、13章)作為靠前收支調節和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基礎,主要討論外匯市場和靠前收支;第四部分(14-19章)主要考查調節靠前收支失衡的各種機制及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 目錄
第*章導論/1
第*節作為一門學科的國際經濟學/1
第二節國際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2
第三節國際經濟學的發展概況/3
第四節本書的內容安排/8
第*篇國際貿易理論
第二章國際貿易的古典理論/13
第*節重商主義的貿易觀/13
第二節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14
第三節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15
第三章國際貿易的新古典理論/24
第*節生產可能性曲線與機會成本/24
第二節社會無差異曲線/27
第三節貿易理論的標準模型/28
第四節提供曲線與貿易的條件/31
第四章要素稟賦理論/38
第*節要素豐富和要素密集/38
第二節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假設/40
第三節要素稟賦與HO理論/44
第四節HO理論的經驗檢驗/50
/60第五章新貿易理論
/60第*節技術差距、技術變化與國際貿易
/65第二節重疊需求理論
/66第三節收益遞增與國際貿易
/68第四節市場結構與國際貿易
/80第五節新新貿易理論
/84第六節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
/89第六章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
/89第*節小國的經濟增長和貿易
/93第二節大國的經濟增長和貿易
/96第三節要素增長與國際貿易
/98第四節技術進步與國際貿易
第二篇國際貿易政策
/105第七章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105第*節關稅
/113第二節非關稅壁壘
/122第八章貿易保護的依據
/122第*節*優關稅論
/125第二節幼稚產業論
/130第三節戰略性貿易政策
/133第四節次優理論與貿易保護
/134第五節貿易保護的非經濟動機
/135第六節貿易保護主義的政治經濟學
第九章經濟一體化與多邊貿易體制/140
第*節經濟一體化的形式/140
第二節關稅同盟理論/143
第三節多邊貿易體制/148
第四節國際經濟秩序演變與新秩序/159
第五節一帶一路/160
第十章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163
第*節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關于貿易與發展關系的觀點/163
第二節關于解說發展中國家貿易的理論/166
第三節發展中國家與新貿易理論/170
第四節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戰略與政策/174
第五節環境與國際貿易/180
第十一章國際要素流動與跨國公司/185
第*節國際資本流動的動因/185
第二節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188
第三節外國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190
第四節國際勞動力流動/202
第三篇外匯市場與國際收支
第十二章外匯市場/209
第*節外匯、外匯市場和匯率/209
第二節外匯市場上的交易/213
第三節匯率制度與外匯管制/219
第四節匯率決定理論/223
/239第十三章國際收支
/239第*節國際收支平衡表
/244第二節國際收支的平衡和失衡
/246第三節國際收支與國民賬戶
/250第四節國際收支調節概述
第四篇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
/255第十四章國際收支調節中匯率的作用:彈性分析法
/256第*節馬歇爾勒納條件
/260第二節匯率均衡與穩定性
/264第三節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之間的關系
/268第四節彈性分析法的缺陷
/272第十五章國際收支調節中收入變動的作用:乘數原理
/273第*節無國外反響時的乘數與國際收支
/278第二節國外反響:兩個國家模型
/282第三節開放經濟乘數與支出改變政策
/286第十六章國際收支調節中匯率與收入的交互作用:吸收分析法
/286第*節國際收支調節的吸收分析法
/289第二節彈性分析法與吸收分析法的爭論與綜合
/292第三節國際收支調節中匯率與收入變化的相互作用
/301第十七章貨幣和其他資產在國際收支調節中的作用:固定匯率制
/301第*節古典的物價鑄幣流動機制
/305第二節國際收支調節的貨幣分析法
/312第三節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均衡: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319第四節國際收支調節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323第五節開放經濟中的資產組合平衡
第十八章貨幣和其他資產在國際收支調節中的作用:浮動匯率制/332
第*節臨界彈性條件/332
第二節浮動匯率制下的政策選擇/336
第三節浮動匯率的隔離作用與干擾因素的國際傳播/339
第四節新劍橋學派的經濟政策/342
第五節開放經濟中的資產組合與宏觀經濟均衡/343
第十九章國際貨幣制度/353
第*節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354
第二節貨幣一體化與歐洲貨幣體系/360
第三節浮動匯率制與固定匯率制之爭/372
第四節國際儲備問題/378
第五節貨幣危機模型/385
第二十章國際貿易理論與國際金融理論的綜合/388
第*節匯率與貿易量/390
第二節匯率與貿易結構/391
第三節國際金融與企業國際化行為/392
國際經濟學 節選
精彩文摘1: 國際經濟學是以國際經濟交易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經濟學分支學科。它運用一般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研究國際貨物、服務和資產交易及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與一般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相比,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1)國際交易不同于國內交易。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通常假設生產要素在國內是完全自由流動的,而在國際則是完全不能流動的。這樣,國際商品貿易就成為國際要素流動的替代手段,通過國際商品貿易使國際要素報酬趨于一致。在現實中,國際要素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動性,只不過其可流動程度低于在一國之內的可流動程度。例如,勞動力和資本要素,它們在國家之間的流動程度就遠比在一國之內的流動程度要低。 (2)國際經濟關系發生在具有獨立主權的不同經濟實體之間,與之相聯系,就產生了不同的疆界和不同的貨幣。不同疆界的存在,產生了對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限制,而這在一國之內是不存在的;不同的貨幣通過匯率隨時間的變動,產生了相對價格隨時間變動的復雜性,而這在一國之內同樣是不存在的。在政策制定上,一國政策的制定往往考慮的只是本國的國民福利和穩定,而非世界的福利和穩定。不同國家之間的政策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這就會導致在某個國家是*優的政策選擇,從世界范圍來看則往往是非*佳的政策選擇。例如,*優關稅的征收導致了20世紀30年代的關稅大戰。此外,經濟體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得一國的經濟政策,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不僅會影響本國的資源配置,還會對其他國家的資源配置造成外溢效應。因此,在國際經濟關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一國政府經濟政策的制定就必須考慮外部因素的影響,這就比在封閉經濟條件下制定政策更復雜。 第二節國際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與一般經濟學一樣,國際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也可以區分為實物經濟方面和貨幣經濟方面兩個部分。國際經濟學研究的實物經濟方面,也稱國際微觀經濟學或國際貿易,它主要研究國際貿易和國際要素流動,包括影響國際貿易和國際要素流動的主要因素、貿易和要素流動對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以及福利的影響、國家經濟政策對貿易和要素流動的影響等。國際經濟學研究的貨幣經濟方面,也稱國際宏觀經濟學或國際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它主要研究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及其調整過程,包括外匯市場和匯率決定、國際收支及其在不同匯率制度下的調整過程等。 國際經濟學的國際貿易部分通常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貿易政策兩個部分,是國際經濟學的微觀部分。它以單個國家為基本分析單位,研究單個商品的相對價格及其決定,這與微觀經濟學非常相似。國際貿易理論分析貿易的基礎、貿易的模式以及貿易的利益(gains from trade)。國際貿易政策考察貿易限制的措施及其影響、貿易保護的原因和效果。 國際經濟學的國際金融部分則包括匯率和外匯市場、國際收支及其調整等內容。它涉及貨幣和總收支、收入水平和價格指數等宏觀經濟變量,這與宏觀經濟學非常相似。外匯市場探討一國貨幣與他國貨幣相交換的框架及匯率的決定;國際收支用以測度一國與外部世界交易的總收入和總支出及其平衡;國際收支調整研究在不同匯率和國際貨幣制度下,一國國際收支失衡調整過程及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精彩文摘2: 本書要求讀者具備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知識。 1.國際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它運用一般經濟學的概念、理論和方法,研究稀缺資源在世界范圍的*優配置,以及在此過程中發生的國際貨幣、服務、資產交易及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2.與一般經濟學相比,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國際交易不同于國內交易;二是國際經濟關系發生在具有獨立主權的經濟實體之間,由此產生了不同的疆界、不同的政策目標和不同的貨幣等,從而產生了問題研究的復雜性。 3.國際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可以區分為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兩個方面。前者主要研究貿易理論和貿易政策,屬國際經濟學的微觀方面或稱國際貿易;后者主要研究外匯市場、匯率以及國際收支及其調整,屬國際經濟學的宏觀方面或稱國際金融。 4.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是圍繞貿易的原因、貿易的模式和貿易的利益等方面的研究而展開的。國際金融理論的發展則是圍繞國際收支調整的研究展開的,當然也包括國際貨幣制度和匯率理論的發展。 精彩文摘3: 經濟學作為一門系統的學科,可以說是始于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其劃時代的著作《國富論》。但是,國際貿易方面的著述卻早已有之。在英國、西班牙、法國、葡萄牙以及荷蘭等國,在17至18世紀期間,一批商人、銀行家、政府官員,甚至哲學家等,寫了許多有關國際貿易的文章和小冊子,他們推崇一種被稱為重商主義的經濟哲學。概括而言,重商主義者把金銀貨幣等同于社會財富,從這一觀點推論,只有對外貿易的出超才增加一國財富。因此,重商主義者主張國家必須干預對外貿易,實行獎出限入的保護貿易政策,以保護本國的對外貿易出超,增加國民財富。 值得注意的是,重商主義者把金銀貨幣等同于財富的觀點是錯誤的。今天所理解的國民財富,是一國生產和提供滿足人們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不難發現,重商主義以其錯誤的財富觀為基礎,鼓吹經濟民族主義,主張國際貿易是一種零和博弈,即你虧我盈。因此,國際貿易不可能是自愿自由的貿易,而需要用槍炮和軍艦去打開他國的國門,占據更多的殖民地,通過宗主國與殖民地的不對等貿易來增加宗主國的財富。 盡管重商主義的貿易觀是明顯錯誤的,但是,除了1815—1914年間的英國以外,沒有一個西方國家徹底擺脫過重商主義的影響。直到今天,雖然世界貿易組織(及其前身關貿總協定)曾經在貿易自由化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是,保護貿易的傾向在世界各國仍然普遍存在。 精彩文摘4: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跨國公司的產生和蓬勃發展。它們都是在多個國家擁有、控制和管理生產設施的公司。而且,當今的多數國際直接投資或稱外國直接投資,都是由跨國公司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母公司通常向它的國外子公司提供管理技能、技術、部件和銷售渠道,以獲得子公司的部分產品和收益。 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基本上與證券投資的動機一樣,或者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可能是因為國外有更高的經濟增長率,更吸引人的稅收優惠政策,或是更優越的基礎設施),或者是為了分散風險。確實,那些有很強國際業務能力的公司,或通過出口,或利用國外的生產銷售設施,比完全在國內發展的公司有更多盈利,而且收益的波動幅度更小(風險更小)。然而,僅運用解釋證券投資的動機來解釋國際直接投資的動機,還遠遠不夠。因為本國的居民畢竟比外國投資者更了解本地的情況,因而也就具有更有利的經營條件,為什么一國居民不從其他國家借錢并由自己來對本國進行實際投資呢?對于這個問題的解釋,就是對國際直接投資的動因問題的回答,也是對跨國公司產生的原因的解釋。本節首先介紹有關外國直接投資和跨國公司的理論,然后討論跨國公司的影響。
國際經濟學 作者簡介
主要學術經歷:1983年畢業于武漢水力電力學院機械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1986年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管理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199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9年晉升教授,并任華中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至今;1998年入選湖北省跨世紀青年學科帶頭人;2000年11月至2001年5月,作為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交流人員訪問英國女王大學半年。主要學術成果:出版著作、合著、教材等22部,公開發表論文100余篇,主持和完成15項課題研究,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