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海風輕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85673
- 條形碼:9787511385673 ; 978-7-5113-856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風輕飏 本書特色
《那一縷縷時光》《不老的歲月不老的心》《走在成長的路上》……作者筆下的親情,平凡中充滿著深摯的愛;所寫的家鄉,頗具海島風光、港城特色;那一樹一花,仿佛都有靈性,寄托著作者的情懷,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家鄉的熱愛。
海風輕飏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海濱絮語、足下之跡、家鄉小記、景物剪影、文化光斑幾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 海風輕飏、那一縷縷時光、南國的晚秋、不老的歲月不老的心、海灣彎彎、湛水滔滔等。
海風輕飏 目錄
海風輕飏
那一縷縷時光
南國的晚秋
不老的歲月不老的心
海灣彎彎
湛水滔滔
水窮處與云起時
食物如命堪珍惜
走在成長的路上
樁聲如鼓
足下之跡
普者黑印記
海東面貌日日新
特呈島訪古
育廬與朱朝新
炮臺·軍港
坡頭圩老街行
夜之海灣
走進東岸村
荷香滿南寨
未曾遠去的帆影
小城好安居
麻斜的渡口
別了,渡口
窗外
路
路,給學校發展插上翅膀
省運東風又一枝
——記坡頭區一中運動場
番薯“翻身”助小康
“領頭雁”率眾奔富路
家鄉小記
南三島三美
家鄉之路
美哉,黃上村
海島上的“博士之家”
故鄉行
家鄉的小圩
家鄉的老井
懷念村中的“大話館”
……
景物剪影
文化光斑
后記
海風輕飏 節選
我的家鄉原是由10個小島組成的群島。有人說,它是四海龍王邀游南海時遺落的10顆明珠;有人說,它是千萬年前地殼運動的產物;也有人說,它是南海和鑒江共育的一群嬌兒。海水擁抱著各個海島,島與島之間就是一個個海灣。千百年來,歲月的刻刀,把彎彎的海灣刻出了不同的模樣。 海灣連著海灣,灣灣都連著大海。它給予人們舟楫之便,也給人們提供生存之利。 彎彎的海灣,潮起潮落,碧波蕩漾,一直蕩漾到村子神廟前的大榕樹下,一張張白帆在村前的海灣上來來往往。船兒乘著風兒,犁開雪白的浪花,搖呀搖的,往城里,上廣州,下海南……那船呀,就像城里的汽車、陸上的駿馬,讓人走向四面八方。小時候,聽父親說,那時,村里的船兒就是在榕樹下啟航。船兒歸來了,就停泊在大榕樹下,上了岸,把纜繩往榕樹根上一拴,就回家了。 海水蕩滿兩岸,村民們或撒網,或垂釣,打上魚兒換米糧。退潮了,灘涂裸露出來,小魚小蝦在那里蹦跳,小蟛蜞從洞里爬出爬入,小螺、沙蟲、泥丁,隱藏在黑黑的海泥下面,只留下它們不易察覺的足跡。采海的人來了,辨認著螺跡“蟲”跡,用雙手細細地挖,用鋤頭快快地翻,收獲著這些小不點兒,放進背后的小籮筐里。這些小海產,就是家里人的口糧。在父輩那個落后的農耕時代,海灣彎彎,養活了多少百姓? 海灣彎彎,在造福百姓的同時,也給升斗小民造成了多少不便,甚至生命的危險和財產的損失? 小時候,母親背著我到外婆家,要涉過3個灣灣。要探望在城里工作的父親,就要先坐船渡過一個一里多寬的小海灣,再坐船渡過幾公里寬的大海灣。每次天沒亮,我們就出發,走啊走,一個多鐘頭才走到小渡口;搖呀搖,船兒才載著我們過到彼埠頭;再走上約3公里的路,才又涉水登上大木船。等到坐滿了客,船家才升帆開船,飄飄搖搖,不斷地轉舵,太陽升到半空了才到城里。一大一小兩個海灣,使得不到10公里的路程成了天涯路,花上大半天時間才能到達。隔山容易隔水難呀,海灣喲,每當與你相逢,我只能望水興嘆! 更要命的是,每年臺風到來,或是碰上大海潮,海灣就會發怒發狂。水借風勢,風攜水狂。嘩啦啦!轟隆隆!滔滔的海水像無數匹野馬向村子撲來,瞬間便涌到村邊,周邊的稻禾、番薯等作物不見了蹤影,綠色的田野成了白茫茫的汪洋,泥磚茅草房被沖塌,牲畜被卷走,甚至來不及跑的百姓也葬身魚腹。風停水退,處處災痕,災民食不果腹,無家可歸,不得不到處流浪。在那人們掌握不了自己命運的年代,彎彎的海灣讓桑田變成了滄海。 當然,那是發生在“長夜難明”時代的慘劇。到“雄雞一唱”,歲月的刻刀又讓海灣變了模樣。為了生存,為了發展,掌握了自己命運的人們就要改變這愛恨交加的海灣。 那是一個激情澎湃改天換地的嶄新時代。無數的人揮動無數雙手,無數的扁擔加上無數個畚箕,經過幾個春秋的手挖肩挑,在群島的南北兩頭筑起了數條共長近50公里的大壩,鎖住了蒼龍,十個小島變成了一個大島。從此,海灣不見了,白帆遠去了,人民的生命財產終于得到保障了。昔日波浪滔滔的海灣上通了公路,跑上了汽車;昔日裸露的海灘涂,綠浪滾滾,稻花飄香。歲月的刻刀,讓滄海變成了桑田。 海島畢竟還是海島,島外還有彎彎的海灣。20世紀六七十年代,憑著十島連一島的余勇,家鄉人還想筑一條海堤通到對岸,以徹底打通交通“瓶頸”。后來聽說這是一條有戰略意義的水道,因上級不批準堵斷而作罷。 我們慶幸當年上級不批準修筑這條大壩,因此保留了這一條長長彎彎的海灣,讓我們繼續看到潮漲潮落,讓魚兒依然可以自由來往,讓船兒繼續揚帆破浪,讓我們依然聽到漁歌唱晚。終于,隨著時代大潮的涌起,2011年,在彎彎的海灣上,當年的扁擔化作先進的樁機,黑海泥換成了混凝土,兩岸少了當年的人山人海,而一橋卻飛架兩岸,天塹變成了通途,“瓶頸”被打破。于是,橋上車如游龍,橋下照樣流水滔滔。海灣呀,我告訴你,歲月的刻刀沒有改變你的模樣,人們和你非常和諧地相處。 是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我工作的新區正擁灣發展,“城在海里,海在城中”是新區的建設目標。我們在大街上溜達,在商場里徜徉,在瓊樓玉宇里享受現代化生活的時候,依然可以愜意地沐浴著海風,觀賞著令人陶醉的海景。我也聽說,有人在設想,在我的家鄉,把堵斷海灣的公路挖斷,代之以橋梁,恢復彎彎的海灣,讓碧波又回到海灣里蕩漾,讓我的家鄉成為東方美麗的威尼斯。 過去,用人工截斷海灣云雨,讓彎彎的海灣變成筆直的通途,這是歷史的進步;而現在,人們樂意和自然和諧相處,也有能力讓彎彎的海灣繼續彎彎,讓湯湯的流水繼續蕩漾,讓魚兒繼續暢游,這不是更大的進步嗎?歷史的刻刀,還會把海灣刻成啥模樣呢?歷史將會給出答案。 那彎彎的海灣喲,我一直和你相依相伴。 ……
海風輕飏 作者簡介
鄭曉暉,廣東湛江市人,1950年10月生。大學中文本科畢業,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詩詞學會會員。湛江市作家協會理事、湛江詩社常務副社長、湛江詩社《習詩選刊》主編、坡頭區作協主席。曾任湛江市坡頭區第一中學校長、黨總支書記。在國家、省、市級報刊發表詩文近300篇(首),出版有詩歌散文集《荔枝紅了》、散文集《三余集》和散文作品選集《曉閣文蹤》。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