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論叢(第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8293
- 條形碼:9787108068293 ; 978-7-108-0682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論叢(第一輯) 本書特色
中國文學思想史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和一個新的學科方向,由南開大學中文系羅宗強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開創。其研究特點大致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求真求實與歷史還原的研究目的;二是將理論批評與創作實踐相結合以概括文學思想的研究方法;三是從歷史環境與士人心態相關聯的層面探討文學思想產生、發展及演變的復雜歷史文化原因;四是心靈體悟的審美把握與大文觀的綜合概括所構成的學科交叉原則。
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論叢(第一輯)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創設展示中國文學思想研究成果之窗口,以深入探討中國很好傳統文學中文學觀念、理論范疇、學術方法及歷史發展線索的豐富內涵,展示中國學者理論方法的原創成果,為當今的文學理論建設提供有益的思想資源與理論借鑒,并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與競爭力。
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論叢(第一輯) 目錄
學術理念與研究方法
路越走越遠——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的體會 / 羅宗強
《宋代文學思想史》序 / 羅宗強
中國文學思想史的學術理念與研究方法——羅宗強先生學術思想述論 / 左東嶺
“自強不息,易;任自然,難。心向往之,而力不能至”——羅宗強先生訪談錄 / 羅宗強 張 毅
中國文學思想史學科體系的規劃者——羅宗強先生的學術思想 / 盧盛江
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 左東嶺
朝代轉折之際文學思想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 左東嶺
中國古代文學思想闡釋中的歷史意識 / 左東嶺
文學思想研究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 / 羅宗強
唐代文學思想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 / 羅宗強
明代文學思想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 / 羅宗強
遼代文學思想論略 / 張 毅
經學發展與西漢文學思想的演變 / 張峰屹
劉勰文學思想的主要傾向 / 羅宗強
蘇、黃的書法與詩法 / 張 毅
明代文學思想個案研究的整體觀照 / 羅宗強
高啟之死與元明之際文學思潮的轉折 / 左東嶺
良知說與王陽明的詩學觀念 / 左東嶺
嘉靖末至萬歷前期文學思想的轉變 / 羅宗強
從良知到性靈——明代性靈文學思想的演變 / 左東嶺
天地之元氣——明遺民的文學本質觀 / 李 瑄
士人心態研究
關于士人心態研究 / 羅宗強
社會歷史與文學觀念的中介——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學科的士人心態研究 / 張峰屹
歷史研究中的文獻闡釋與文人心態研究——羅宗強先生《明代后期士人心態研究》序 / 左東嶺
嵇康的心態及其人生悲劇 / 羅宗強
元明之際的種族觀念與文人心態及相關的文學問題 / 左東嶺
元末明初浙東文人擇主心態之變衍及思想根源 / 饒龍隼
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論叢(第一輯) 節選
摘自羅宗強《路越走越遠——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的體會》,P3 我的研究領域是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但是如何研究,卻至今仍在摸索,而且我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研究路子是什么。我想,大概只能是走走,看看,想想,再決定如何往前走。這走走,看看,想想,再往前走,就是我的一點體會。 一 治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與治中國古代文論,有同也有不同。二者都要研究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這是同的地方;除此之外,文學思想史還要研究文學創作所反映出來的文學思想,這是不同的地方。治古代文論的人多,治古代文學思想史的人少,開始的時候,我便想用研究古代文論的方法研究古代文學思想。國內研究古代文論的人,大抵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治文藝理論出身,另一種是治文學史出身,前者更重理論而后者更重史。就是說,研究同一問題,前者更重理論的闡釋而后者更重史實的清理。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大抵是如此。我是從理論開始的。我想首先弄清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各種理論范疇,然后再弄清各種文學思想的理論體系。我就選了二十來個常見的理論范疇,如興寄、興象、意象、氣、風骨、勢、體、神韻、境等等,多方收集資料,仔細辨認思索,想要考其原始,釋其內涵,辨其演變。而采用的方法,大抵只是歸納法。例如風骨,只是把與風骨有關的材料收在一起,歸類排比,看有多少種含義。這樣做了很長一段時間,資料收集了不少,有些范疇的資料可以說已經相當齊備。但是弄來弄去,總覺得缺少點什么。缺少什么呢?缺乏歷史實感。古代的文學理論,原本應該是活潑潑的,有它們豐富的歷史內涵。打個比方,十幾年前我們文學界提出“反思文學”這個概念的時候,背后是一個多么驚心動魄的文化背景!以今推古,道理相似。每一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的提出,都有它們的社會審美心理、創作傾向的變化等等復雜原因。離開了這些原因,僅從資料的摘錄排比來闡釋這些范疇,便把這些范疇的豐富的歷史內涵舍棄了,把它們變成一堆僵化的東西。經過再三思考,我決意放棄這一路子,而改為研究文學思潮的演變。 于是我便從“論”轉向“史”,搞斷代文學思想的研究,從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開始。我力圖探討這一時期文學思想發展的不同段落和各個段落的文學思想風貌、特點,它們的出現和消失的原因,還有演變的軌跡。而采用的方法,則是非常笨拙的。從讀史開始,正史、雜史以至史評和當代學者有關唐史的論著,凡能找到的,都一一找來讀。然后又是讀這個時期的集子,有關作家的傳記資料、譜錄等等,努力還原(或者說在史料提供的基礎上想象)各個歷史段落的社會風貌與作家群落。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再研究每一段落的文學思想。
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論叢(第一輯) 作者簡介
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文學思想研究院創設于2018年,作為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學科平臺,匯集了一批年輕而富有學術創造力的文學思想研究人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