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孟子(玩誦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24173
- 條形碼:9787520724173 ; 978-7-5207-241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孟子(玩誦本)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學玩誦本”系列之一。編者首創“玩誦經典”理念,強調對經典的玩習與讀誦,通過正字音、辨字形、求字意、知歷史、玩圣跡,達到明經致用、立身行道的目的。 《孟子(玩誦本)》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為底本,采取原文大字加注音的形式,并對難讀難認字的注音重點標記,標出通假字,強調易錯讀音,標注古今音(讀為今音,注釋體現古音)。同時,精選先儒的經典注釋作為腳注,并將《孔子圣跡圖》《孟子圣跡圖》相關圖片作為插圖,將《孟子》相關的重要歷史文獻以及人名表、地名朝代表作為附錄,便于讀者品味玩習。此外,還附有《孟子》全文誦讀音頻的二維碼。
孟子(玩誦本) 目錄
卷一 梁惠王上
卷二 梁惠王下
卷三 公孫丑上
卷四 公孫丑下
卷五 滕文公上
卷六 滕文公下
卷七 離婁上
卷八 離婁下
卷九 萬章上
卷十 萬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十二 告子下
卷十三 盡心上
卷十四 盡心下
附錄一 《孟子》序說
附錄二 讀《論語》《孟子》法
附錄三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節選)
附錄四 《孟子》人名表
附錄五 《孟子》地名、朝代表
孟子(玩誦本) 節選
《孟子》是孟子晚年和弟子們共同完成的一本書。它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由孟子精心結纂匯編成書。南宋的朱子將其作為儒家思想的核心經典,與《大學》《中庸》《論語》并列為“四書”。 孟子名軻,字子輿(一說字子車或子居),生于約公元前372 年,卒于公元前289 年。戰國時期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幼年喪父,其母仉(zhǎng)氏三遷擇地,斷機教子,培養出這位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被后世敬稱為“亞圣”。孟子提出“仁政”“王道”學說,主張“保民”而王天下,反對霸道;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明確提出“人性善”的觀點以及人性的“四端”說;認為人人都有“不慮而知”“不學而能”的“良知”“良能”。孟子一生經歷與孔子有諸多相似之處。學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說諸侯,先后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但其“仁政”學說在當時以攻伐為賢、尚力不尚德的時代背景下被認為是“迂遠而闊于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晚年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萬章等人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列女傳》載:“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子思,遂成名儒。”東漢趙岐《孟子題辭》也說:“孟子生有淑質,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術之道,通五經,尤長于《詩》《書》。”但從年代推算,此說應不可信。《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他“受業子思之門人”,司馬遷此說當有所據。盡管受業于子思子的說法并不可信,但孟子的學說的確受到了子思子的影響。所以,荀子把子思子和孟子列為一派,這就是后世所稱儒家中的“思孟學派”。 孟子的思想體系與孔子是一脈相承的。孔子傳至曾子,曾子傳至孔 子的孫子子思子,子思子再傳至孟子并逐漸形成“思孟學派”。唐代韓愈在《原道》中也闡明了孔子與孟子的思想傳承關系,他說:“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孟子也自認是孔子的私淑弟子,他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孟子》也是《論語》的思想延續,在儒家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正如程子(頤)所說:“孟子有功于圣門,不可勝言。仲尼只說一個‘仁’字,孟子開口便說‘仁義’;仲尼只說一個‘志’,孟子便說許多‘養氣’出來。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又說:“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孟子性善、養氣之論,皆前圣所未發。” 《孟子》全書共七篇——《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十四卷。全面論述了孟子的“仁政”說、“性善”論、“存心”、“養性”、“知天”等思想。作為辯論對象,還保存了楊朱、許行、告子的思想材料。同時,孟子的“義利之辨”“王霸之辨”“人禽之辨”“夷夏之辨”,以及“推恩”“保民”的思想,乃至著名的“民貴君輕”思想,都是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礎上繼續發展的具體表現。 《孟子》成書后并沒有得到“經”的地位,《漢書-藝文志》將其列為儒家部子書,入《諸子略》。但據趙岐在《孟子題辭》中記載:“孝文皇帝(即漢文帝)欲廣游學之路,《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博士。”此時的博士被稱作“傳記博士”,《孟子》依然沒有“經”的地位。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后蜀時,后主孟昶命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是《孟子》*早被列入“經書”的記載。直到南宋孝宗時,朱子把《孟子》列為“四書”之一,《孟子》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元、明以后,“四書”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孟子》更是讀書人的必讀書了。 《孟子》的經典注本為朱子的《孟子集注》,與其所注《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章句集注》。其他重要注本有東漢趙岐注、北宋孫奭疏的《孟子注疏》(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本),清焦循的《孟子正義》等。 經典是可以點亮人的靈魂的。無論《論語》還是《孟子》,都是我們生命永恒的指南與啟迪。北宋龜山先生楊時說:“《 孟子》一書,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養性,收其放心。至論仁、義、禮、智,則以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為之端;論邪說之害,則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論事君,則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國定’。千變萬化,只說從心上來。”正人心,化風俗,皆從經典開始,無論親炙私淑,還是思接古人,都離不開經典本身。儒家之學是生命之學,儒家之道是孔孟之道。盡管孔孟的思想是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但我們卻可以從他們傳世的經典中找到成長的真諦和生命的價值所在。 此次編訂《孟子(玩誦本)》所依據的底本是朱子《四書章句集注》 本,這不僅僅是考慮到朱子本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更是因為朱子對儒家思想的理解遠超歷代諸儒,對后世儒學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甚至受其深刻影響的韓國、日本,對其評價之高遠超當代的中國。即使稍有學術上、義理上的爭議也無傷于其在儒學思想上的價值與地位。 本書同時也參考其他經典注本,并將重要版本差異出注, 以便讀者參照閱讀。
孟子(玩誦本) 作者簡介
楊汝清(1970.3—2018.10),字杭之,號水木心齋。著名儒家學者。 葦杭書院山長兼儒家文化研究院院長,江南書院國學研究院副院長,白鹿洞書院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幸福工程文化大使,清華大學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副主任兼儒學經典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父師教育研究院院長,美國舊金山燕京書院導師,北辰青年計劃核心導師。 2006年創建民間公益網站——華夏禮樂網(亦名“禮樂中國”)。2018年11月在“清華大學百年樹人德年公益文化獎”頒獎儀式上被授予“君子紀念獎章”。 以儒家文化志業和民間公益事業為念,奉守“以儒家解釋儒家,用經典詮釋經典”的治學理念,立足先秦儒家原典,系統研習《孝經》與“四書”,深入探求儒家核心價值。長期致力于儒家思想的修習傳承,孝道與禮樂思想的研究與傳播,現代社會治理理念及制度的思考,學堂書院制度、蒙學教育以及民間公益理念的研究、探索、實踐。 著有《大孝至尊——〈孝經〉與成功人生》(講座音像),《〈孝經〉與成功人生》,國學玩誦本系列,《孝道離我們有多遠:〈孝經〉與幸福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