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自言自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699101
- 條形碼:9787111699101 ; 978-7-111-6991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言自語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1.魯林希的粉絲 2.喜歡通過寫日記或做手賬的形式來進行自我認知、自我療愈的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 3.心理學愛好者◎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哈佛心理學人、態度講者魯林希原創,輸入+輸出型心理手賬,陪你傾聽內心的聲音,56天寫就一本專屬自己的心理學手賬,直面生活挑戰,收獲精神慰藉。 ◎ 全網原創的輸入+輸出型心理學手賬圖書,讓我們一邊學習心理學知識的同時,一邊通過書寫這樣非常有效的自我覺察和療愈的方式來“寫出我心”——輸出自己的心理學知識,幫助我們進行內心覺察、情緒管理、自我認知和自我提升。 ◎ 布面精裝,全書四色印刷,插畫設計師林亞琪原創的清新治愈系的插畫,賦予這本心理學手賬以美感,讓我們感受美,體驗美,書寫美。 ◎ 隨書附贈: ★ 魯林希錄制的5段長達55分鐘的冥想音頻(掃書中的二維碼即可獲取),跟著林希的音頻一起修習冥想,樹立積極心態、直面焦慮、心無旁騖 ★ 一套4張原創的清新療愈的明信片一套 ★ 一張詳細的《自言自語》使用說明書,幫助更好地“輸出”
自言自語 內容簡介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留一點和自己對話的時間。 哈佛心理學人、態度講者魯林希原創,輸入+輸出型心理手賬,陪你傾聽來自內心的聲音,56天寫就一本專屬自己的心理學手賬,直面生活的挑戰,收獲精神慰藉,內心覺察,情緒管理,自我提升。
自言自語 目錄
第1章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 /1
所有的喜怒哀樂,
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第2章 抑郁、焦慮、憤怒、無助?趕跑你的情緒小怪獸 /40
購物、美食、唱歌,還是旅行?
其實快樂遠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復雜。
第3章 擁有一天的好心情,你可以做的有很多 /84
生活中的點滴小事,
都可以幫你收獲想要的幸福感。
第4章 加油,我們都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129
做一個陽光、善良、包容的人,
學會思考,懂得愛與被愛。
自言自語 節選
第1天 你可能沒有想象中那么了解自己 **次邀請“男神”或“女神”約會,做什么*容易成功在一起? 心理學家們發現: 與其把活動安排得浪漫感人,不如選擇一些刺激的事情—逛一逛鬼屋,坐一次過山車,或是看一場恐怖電影。 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腎上腺素激增…… 這雖是“一見鐘情”的附帶產物, 卻也是我們面對驚險刺激的普遍生理反應。 很有可能,在一起參與了這些活動以后, “男神”或“女神”以為自己墜入了愛河,殊不知一切只是體驗游戲的附贈品。 我們可能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了解自己: 我們能夠感知到的是不同的生理波動, 但情緒是所有復雜感知的集合體。 所以,我們常常沒辦法分清自己感知到的到底是恐懼還是憤怒,是委屈還是生氣,是焦慮還是苦惱。 然而,正確地認識并表達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 因為我們的大腦對于每一種不同的情緒,都有不同的工具箱。 如果我們能很好地認識并表達不同的情緒,大腦就能夠發出更準確的對應指令: 我們究竟是該哭,還是該索取擁抱?是該發泄憤怒,還是該提升自己? 掌控情緒,從正確地體察、分析、描述情緒開始。 一日一思: 今天的你,體驗過的*復雜的情緒是什么? 當時,你處于什么樣的生理狀態? 第2天 別太高估自己的意志力 我想請你閉上眼睛設想一下: 在野外,如果不靠食物和水,你能生存幾天? 我猜,你在不同的時間段給出的答案,可能完全不一樣。 假設這時,你慵懶地躺在床上,不渴不餓,那相比剛剛大汗淋漓地鍛煉完,你的預估時長要多出整整一倍。 大快朵頤之后,我們總以為自己能挨餓很久; 直面病痛之前,想象里的疼痛可能也遠不如現實中的讓人感到煎熬。 其實,人們在心滿意足的時候, 往往會高估自己的意志力。 因此,提高執行力的*好辦法, 就是在萬事如意之時,幫助自己排除誘惑,創造一個*佳環境: 美餐過后想要減肥的時候,與其興致勃勃地暢想未來, 不如趁著飽腹感,起身把垃圾食品都藏起來。 通宵打游戲過后立志發奮圖強的時候, 與其堅信自己未來都不會再碰游戲,不如把電子產品統統鎖起來。 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不要刻意挑戰自己的決心; 在*渴望改變與學習的瞬間,提前杜絕一切誘惑的可能。 永遠記住: 你可能沒有自己想象的那般堅毅。 一日一思: 你現在有什么樣的目標? 又需要因此在環境上做出什么樣的改變? 請對應著你希望做出的改變,好好整理一下自己周圍的物品: 可以把零食藏起來,把游戲卸載,把手機靜音…… 學習也好,生活也罷,良好的環境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第3天 “心如止水”,我們會成為更“優秀”的人嗎 在電影《星際迷航》里,有一位很受歡迎的角色,叫作斯波克(Spock)。 斯波克生來就沒有情緒,處事公正、嚴謹。他做出的所有決定,仿佛都是理性上的*優解。 于是很多影迷都希望成為像斯波克一樣的存在: 如果我們能摒棄所有情感因素的影響,像人工智能一樣客觀地做出分析,我們一定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選擇。 但是事實往往相反。 科學家曾經對一群因前額葉受損而無法感知到任何情緒的病人展開了研究。沒有了情緒的干擾,這群病人卻連做出一個極其簡單的選擇(選草莓還是葡萄口味的冰激凌)都需要思考良久。 為什么失去了情緒,人們沒有變得更理性、更高效,反而更加優柔寡斷了呢? 其實情緒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神奇的禮物。它讓我們擁有了悲喜、好惡;讓我們能在瞬間,本能地做出*恰當的選擇。 在人類的世界里,理性和感性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存在。事實上,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只有承認所有情緒的價值,我們才可以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才有可能變為更“理性”“完整”的自己。 一日一思: 回想近期遇到的特別糟糕的一件事,認真地把事件描述出來。 想一想,它給你傳遞了什么樣的信號。
自言自語 作者簡介
魯林希 心理學人、95后青年作家、知名演說家、第五屆《我是演說家》全國亞軍。 畢業于哈佛大學教育學院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碩士;現波士頓學院應用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候選人。 專注于家庭教育、兒童發展心理學及公益事宜,歷年來在中美之間長期從事高危兒童及青少年家庭的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輔導工作,累計咨詢人數超萬人。 愛與被愛,都是很溫暖的事。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