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教)金融治理與金融倫理(褚紅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969385
- 條形碼:9787542969385 ; 978-7-5429-693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金融治理與金融倫理(褚紅素) 本書特色
金融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國只有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的金融治理體系,同時以倫理的思維去開展金融治理,才能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和穩定。本書以“治理與倫理”為視角,介紹了金融治理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具體內容包括金融企業制度、金融供給、金融市場約束、金融科技、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危機、金融安全、金融監管。本書適合作為財經類專業本科生的學科基礎課教材,也可以作為相關研究者的參考用書。
(教)金融治理與金融倫理(褚紅素) 內容簡介
本書以心理學中的信息加工理論、認知擬合理論和風險感知理論為基礎,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檢驗了公司對衍生工具的使用及相關的風險信息披露方式對個體投資者的風險感知和投資判斷的影響及其影響機理,探究個體投資者風險信息加工和判斷中的認知過程。
(教)金融治理與金融倫理(褚紅素) 目錄
**章 導論
**節 金融概述
一、金融業的起源與發展
二、金融和金融活動
三、金融活動的基本特征
四、金融活動的構成要素
五、我國金融業的發展
第二節 治理與金融治理
一、治理
二、金融治理
三、全球金融治理
第三節 倫理與金融倫理
一、倫理
二、經濟倫理
三、金融倫理
第二章 金融企業制度
**節 金融企業概述
一、金融企業的含義
二、金融企業分類
第二節 金融企業制度
一、企業制度起源
二、現代企業制度概述
三、我國國有金融企業制度的特征
第三節 我國金融體制改革
一、我國國有金融企業的困境
二、國有金融企業機制改革的關鍵問題
第三章 金融供給
**節 金融供給概述
一、金融供給的概念
二、金融供給方式
三、我國金融供給現狀
第二節 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我國金融供給側現狀
二、現階段我國金融供給側的結構性問題
三、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
四、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
第三節 加快發展直接融資
一、我國社會融資現狀
二、發展直接融資的路徑選擇
三、科創板的設立和發展
四、提升科創板對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推動力
……
第四章 金融市場約束
第五章 金融科技
第六章 綠色金融
第七章 普惠金融
第八章 金融危機
第九章 金融安全
第十章 金融監管
參考文獻
(教)金融治理與金融倫理(褚紅素) 節選
《(教)金融治理與金融倫理(褚紅素)》: (三)管理制度 現代企業需要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指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各種制度規定和綜合安排,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更好實現企業定位與功能、完成自身宗旨和使命的必然選擇,是應對內外部復雜環境變化、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做強做優做大、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保障。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科學性需要以市場為導向,準確把握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有機結合發展戰略與具體戰術,通過一系列制度規定科學組織產供銷、高效配置人財物。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應當圍繞戰略規劃管理、投資決策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全面風險管理、科技創新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產權管理、法律管理、采購管理、安全生產管理、管理信息化、社會責任管理、黨建管理和反腐倡廉管理等方面和環節,全面、完整、系統約束和規范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實現管理方式的制度化、集約化、精細化、數字化和流程化。 (四)運行制度 現代企業運行制度是企業存在、成長和發展的內在機能及其運行機理,是引導、規范、激勵和約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運轉方式,是企業內部各主體、各要素、各環節、各層面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機制的制度性安排。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運動過程,該運動過程需要充分進行自我組織、自我調節、自我適應,以保持*佳協調關系,實現*佳運行狀態,獲得*高運行效率。 現代企業運行制度是著眼點和落腳點,是現代企業制度得以真正落地的支撐,更是現代企業制度功能與作用實現的內在需要。現代企業運行制度主要包括決策、產出、激勵、約束和發展五個基本方面,每一個方面都需要對運作的主體、運作的對象、運作的方式以及運作的結果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和安排。 三、我國國有金融企業制度的特征 從企業制度演變的過程看,現代企業制度是指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一種企業制度,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企業制度。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把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十六個字。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建立和完善企業制度,并重申了對現代企業制度“十六字”基本特征的總體要求。 (一)產權清晰 所謂產權清晰,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有具體的部門和機構代表國家對某些國有資產行使占有、使用、處置和收益等權利。 (2)國有資產的邊界要“清晰”:一是要搞清實物形態國有資產的邊界,如機器設備、廠房等;二是要搞清國有資產的價值和權利邊界,包括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的價值量、國有資產的權利形態(股權或債權,占有權、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的分布等)以及總資產減去債務后凈資產的數量等。 (二)權責明確 權責明確是指合理區分和確定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各自的權利和責任。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們的權利和責任也是不同的。 1.權利 所有者按其出資額享有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企業破產時則對企業債務承擔相應的有限責任。企業在其存續期間,經營者對由各個投資者投資形成的企業法人財產擁有占有、使用、處置和收益的權利,并對企業法人財產的債務承擔責任。經營者受所有者的委托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擁有經營企業資產及其他生產要素并獲取相應收益的權利。勞動者按照與企業的合約擁有就業和獲取相應收益的權利。 2.責任 與上述權利相對應的是責任。從嚴格意義上講,責任也包含了通常所說的承擔風險的內容。要做到權責明確,除了明確界定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及其他企業利益相關者各自的權利和責任,還必須使其權利和責任相對應或相平衡。此外,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還應當建立起相互依賴、相互制衡的機制。這是因為他們是不同的利益主體,既有共同利益的一面,也有不同利益乃至利益沖突的一面。權責明確就是要求明確彼此的權利、責任和義務,以便相互監督。 (三)政企分開 政企分開是指政府的經濟、行政、社會管理職能要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職能分開。在現代企業制度中,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是指政府通過政策法規和經濟手段來調控市場,引導企業的經營活動,而不是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是指政府對下屬國家行政機關進行管理。企業不是政府的行政機關,政府不能按行政機構管理辦法來管理企業。 政企分開還要求企業將原來承擔的社會職能分離后交給政府和社會,如住房、醫療、養老、社區服務等。應注意的是,政府作為國有資本所有者對其擁有股份的國有企業行使所有者管理權是理所當然的,不能因為強調“政企分開”而改變這一點。當然,問題的關鍵還在于政府要正確地行使其擁有的所有權和管理權。 ……
(教)金融治理與金融倫理(褚紅素) 作者簡介
褚紅素,副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碩士,現任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金融科技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講授《金融學》《金融治理與金融倫理》等課程,已出版教材2本,獨立或以作者公開發表論文16篇,主持完成上海市課題7項。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