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花山巖畫保護工程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66551
- 條形碼:9787501066551 ; 978-7-5010-6655-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花山巖畫保護工程報告 內容簡介
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產生于*初始的宗教、社會需要,當地先民通過繪制巖畫而賦予原本自然的山崖-河流-臺地以宗教意義,實現了祭祀功能,是巖溶地貌中、以巖畫為核心、利用特定的自然環境而形成的“自然與人的共同作品”。它通過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相聯系的持續700年的巖畫繪制活動,發展至目前的形式,是有機演進的殘遺(或化石)景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與上海同濟大學德賽堡保護材料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了花山巖畫開裂病害加固試驗。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北京國文琰文物保護有限公司分布承擔了第二期第三期保護方案的設計、施工工作。至2014年底全部三期的保護工程圓滿完成。為花山巖畫的保護和后續的申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選題即是這些保護實施的成果匯集。
花山巖畫保護工程報告 目錄
第1章 工程概況
1.1 左江花山巖畫
1.2 寧明花山巖畫
1.3 工程背景
第2章 專項勘察與評估
2.1 前言
2.2 開裂巖體病害專項勘察工作評述
2.2.1 勘察目的及內容
2.2.2 勘察工作程序及方法
2.7.3 勘察所依據規程規范及參考技術資料
2.2.4 巖體開裂病害專項勘察工作成果
2.3 開裂巖體病害現狀及其統計分析
2.3.1 構造作用控制形成開裂體統計分析
2.3.2 構造開裂體裂隙張開特征與充填物分布特征
2.3.3 風化作用控制形成開裂體特征及其統計分析
2.3.4 風化開裂體裂隙張開特征與充填物分布特征
2.3.5 開裂巖體病害發育總體特征
2.3.6 開裂巖體裂隙開口方向及張開度統計分析
2.4 開裂巖體病害危險性評估
2.4.1 構造開裂體危險性評估
2.4.2 風化開裂體危險性評估
2.4.3 巖體開裂病害危害性總體評估
2.5 結論與建議
第3章 巖畫病害機理研究
3.1 花山區域環境與地質條件
3.2 巖畫巖體溫度場特征
3.2.1 光照度
3.2.2 大氣溫度與巖體表面溫度
3.2.3 表層巖體溫度梯度
3.2.4 環境濕度
3.3 花山巖性特征
3.4 環境污染
3.5 花山巖石熱力學性能
3.6 花山巖體構造特征
3.7 花山巖畫巖體開裂機理分析
3.8 花山巖畫本體開裂變形量分析
第4章 加固材料研究
4.1 粘結加固材料的選擇
4.1.1 粘結加固材料的比較
4.1.2 水硬石灰材料國內外相關研究概況
4.2 加固保護材料的研發
4.2.1 技術路線
4.2.2 加固粘結材料的主要原材料
4.2.3 技術參數
4.2.4 加固材料的性能試驗
4.2.5 填充粘結材料的性能研究
4.2.6 灌注粘結材料的性能研究
4.2.7 助劑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4.2.8 干濕交替耐候試驗對樣品拉拔強度的影響
第5章 現場試驗
5.1 現場實驗室概況及測試參照的相關技術標準
5.1.1 現場實驗室位置及布局
5.1.2 主要設備及用途
5.1.3 現場實驗室能夠完成的測試分析
5.1.4 參考檢測技術標準
5.2 粘結加固材料的現場制備
5.2.1 原材料種類
5.2.2 本次實驗采用的主要粘結加固材料的配比
5.2.3 粘結材料的制備
5.2.4 花山現場條件下的粘結材料性能研究
5.2.5 現場實驗室制備試塊統計
5.2.6 測試方法
5.2.7 測試結果
第6章 工程施工
6.1 方案設計說明
6.1.1 設計依據
6.1.2 設計目的
6.1.3 設計原則
6.1.4 設計思路
6.1.5 保護方案設計
6.1.6 原材料技術參數
6.2 修復加固工藝
6.2.1 歸位粘接工藝及規程
6.2.2 點粘接工藝及規程
6.2.3 注漿工藝及規程
6.2.4 小型危巖體環氧樹脂隙灌漿粘接加固工藝
6.3 工程實施中的三個修復加固案例
6.3.1 案例一D1K3巖片的歸位粘接
6.3.2 案例二J4K23c點粘接工藝
6.3.3 案例三J4K23c注漿工藝展示
6.4 工程施工
6.4.1 工程分期與施工組織
6.4.2 工程量統計
6.4.3 項目驗收
6.5 修復加固效果檢測
6.5.1 熱紅外成像技術檢測原理
6.5.2 檢測方法
6.5.3 結果分析與討論
6.6 花山巖畫保護工作大事記
參考文獻
附錄
0.1 關于花山巖畫保護工程的會議紀要
0.2 **至三期修復加固丁程的檢查和驗收意見
0.3 花山巖畫修復保護工程主要組織機構和人員名單
0.3.1 修復保護工程機構人員名單
O.3.2 主要參與施工修復技術人員名單
0.4 彩色圖版
后記
1.1 左江花山巖畫
1.2 寧明花山巖畫
1.3 工程背景
第2章 專項勘察與評估
2.1 前言
2.2 開裂巖體病害專項勘察工作評述
2.2.1 勘察目的及內容
2.2.2 勘察工作程序及方法
2.7.3 勘察所依據規程規范及參考技術資料
2.2.4 巖體開裂病害專項勘察工作成果
2.3 開裂巖體病害現狀及其統計分析
2.3.1 構造作用控制形成開裂體統計分析
2.3.2 構造開裂體裂隙張開特征與充填物分布特征
2.3.3 風化作用控制形成開裂體特征及其統計分析
2.3.4 風化開裂體裂隙張開特征與充填物分布特征
2.3.5 開裂巖體病害發育總體特征
2.3.6 開裂巖體裂隙開口方向及張開度統計分析
2.4 開裂巖體病害危險性評估
2.4.1 構造開裂體危險性評估
2.4.2 風化開裂體危險性評估
2.4.3 巖體開裂病害危害性總體評估
2.5 結論與建議
第3章 巖畫病害機理研究
3.1 花山區域環境與地質條件
3.2 巖畫巖體溫度場特征
3.2.1 光照度
3.2.2 大氣溫度與巖體表面溫度
3.2.3 表層巖體溫度梯度
3.2.4 環境濕度
3.3 花山巖性特征
3.4 環境污染
3.5 花山巖石熱力學性能
3.6 花山巖體構造特征
3.7 花山巖畫巖體開裂機理分析
3.8 花山巖畫本體開裂變形量分析
第4章 加固材料研究
4.1 粘結加固材料的選擇
4.1.1 粘結加固材料的比較
4.1.2 水硬石灰材料國內外相關研究概況
4.2 加固保護材料的研發
4.2.1 技術路線
4.2.2 加固粘結材料的主要原材料
4.2.3 技術參數
4.2.4 加固材料的性能試驗
4.2.5 填充粘結材料的性能研究
4.2.6 灌注粘結材料的性能研究
4.2.7 助劑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4.2.8 干濕交替耐候試驗對樣品拉拔強度的影響
第5章 現場試驗
5.1 現場實驗室概況及測試參照的相關技術標準
5.1.1 現場實驗室位置及布局
5.1.2 主要設備及用途
5.1.3 現場實驗室能夠完成的測試分析
5.1.4 參考檢測技術標準
5.2 粘結加固材料的現場制備
5.2.1 原材料種類
5.2.2 本次實驗采用的主要粘結加固材料的配比
5.2.3 粘結材料的制備
5.2.4 花山現場條件下的粘結材料性能研究
5.2.5 現場實驗室制備試塊統計
5.2.6 測試方法
5.2.7 測試結果
第6章 工程施工
6.1 方案設計說明
6.1.1 設計依據
6.1.2 設計目的
6.1.3 設計原則
6.1.4 設計思路
6.1.5 保護方案設計
6.1.6 原材料技術參數
6.2 修復加固工藝
6.2.1 歸位粘接工藝及規程
6.2.2 點粘接工藝及規程
6.2.3 注漿工藝及規程
6.2.4 小型危巖體環氧樹脂隙灌漿粘接加固工藝
6.3 工程實施中的三個修復加固案例
6.3.1 案例一D1K3巖片的歸位粘接
6.3.2 案例二J4K23c點粘接工藝
6.3.3 案例三J4K23c注漿工藝展示
6.4 工程施工
6.4.1 工程分期與施工組織
6.4.2 工程量統計
6.4.3 項目驗收
6.5 修復加固效果檢測
6.5.1 熱紅外成像技術檢測原理
6.5.2 檢測方法
6.5.3 結果分析與討論
6.6 花山巖畫保護工作大事記
參考文獻
附錄
0.1 關于花山巖畫保護工程的會議紀要
0.2 **至三期修復加固丁程的檢查和驗收意見
0.3 花山巖畫修復保護工程主要組織機構和人員名單
0.3.1 修復保護工程機構人員名單
O.3.2 主要參與施工修復技術人員名單
0.4 彩色圖版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