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古韻蘭溪(故園畫憶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762990
- 條形碼:9787507762990 ; 978-7-5077-629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韻蘭溪(故園畫憶系列)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出生、成長、工作都在蘭溪。70多年的經歷,故鄉(xiāng)的一切,濃縮為蘭溪味道滲入了骨髓。這種味道現又借鋼筆畫傾瀉而出,洇潤在萬千條交錯重疊的排線上,向讀者展現出古韻蘭溪的一幅幅動人之景。本書畫面精美,精細寫實,每幅圖配中英文雙語注解,閱讀欣賞之間,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古韻蘭溪(故園畫憶系列) 內容簡介
浙江蘭溪自唐建縣,歷史悠久,有不少珍貴的文化遺產,本書便取材于這些文化遺產,分蘭溪古城、蘭江風情、傳統(tǒng)村落、傳統(tǒng)農事、工業(yè)記憶五個部分,114幅畫作,反映浙江蘭溪這座城市悠久深邃、豐富多彩的風貌和生活。蘭溪古城部分,包括天福山社區(qū)、告天臺、古商城、章懋故居、胡氏民居、義烏會館、曹德隆祖居等;蘭江風情部分,包括西門碼頭、古城墻、隆禮門、悅濟浮橋、中正浮橋、浮橋戲水、西門鐘樓、煙雨蘭江等;傳統(tǒng)村落部分,包括諸葛村·鐘池、長樂村?日月塘、厚倫方村?太平塔、 三泉村?世德堂等;傳統(tǒng)農事部分,包括耕田、踏水車、曬谷、放鴨、采茶等;工業(yè)記憶部分,包括化工廠、云山制藥廠、冶煉廠、瓷廠等。
古韻蘭溪(故園畫憶系列) 目錄
古韻蘭溪(故園畫憶系列) 節(jié)選
蘭溪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山靈水美,人文厚重,自唐咸亨五年(674)建縣,訖今已有1347年歷史。唐代詩人戴叔倫(732~789)有《蘭溪棹歌》寫她的秀麗風光,戴的朋友、唐憲宗時的丞相權德輿則有“東南江路舊知名”的詩篇贊譽她由來已久的美名,稍后這里就誕生了詩書畫三絕的禪宗大和尚貫休;入宋以后出了理學家范浚、文學家杜氏五高、詩人于石,中興四大家楊萬里、范成大等曾多次蒞臨蘭溪并歌詠其地;宋而元、明,更是大家疊出,從祀孔廟的碩儒金履祥、元代儒林四杰之一柳貫、著名學者吳師道;明之東閣大學士吳沉、首相趙志皋、教育家章懋、藏書家胡應麟、三部尚書唐龍都是蘭溪人。其時蘭溪已形成錢塘江上游的一個大商埠,名掦四海、百商來匯,城市建設也隨之日瑧完美,江邊碼頭會館林立,城中樓臺亭閣遍布;自清以降,蘭溪還孕育了大戲劇家李漁、世界攝影大師郞靜山、著名的戰(zhàn)地記者曹聚仁等一大批文化人。市面也更加繁華,店鋪各行各業(yè)皆有,茶樓酒肆更是充斥里弄街巷。盡管滄海桑田,歲月流逝抹去了許多影像,但在13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蘭溪還是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化遺產。如游埠的兜率寺寺基古址、諸葛萬田的鄭氏唐碑,五代的天福山祠庵,始建于宋代的城隍廟、能仁塔、悅濟浮橋、西門城樓和瀫水驛舊址,宋元名家聚居的桃花塢和橫溪的七架屋,明代的古城墻、告天臺、二酉山房、章懋故居、仁山書院、蘭陰山石刻,清代的越郡別墅、稠州公所、四明公所、閩商會所、錢業(yè)公所、瀫西藥業(yè)公所等會館建筑和城郊四鄉(xiāng)的諸葛后裔聚居地八卦村、金履祥后裔聚居地長樂、東魯唐氏聚居地三泉、包拯后裔聚居地上包、曹聚仁與王春翠定情之處的通洲橋、年代久遠的棲真禪寺和靈洞山水。目前蘭溪已登錄的不可移動文物有2631處,其中國家級文保單位7處,省級文保單位38處,市級文保單位87處,住建部等四個國家部門聯(lián)合公布的中國傳統(tǒng)村落20個。另外,尚有2047處文保信息點正在調查申報中。蘭溪古城也早在2000年就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天福山社區(qū)則在2015年被公布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qū)之一,還有8處村(鎮(zhèn))被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鎮(zhèn))。而境內三江五溪、眾山環(huán)護的自然風光,更是美不勝收。我和恩貺生于斯長于斯,對蘭溪有一份特殊的親切感。恩貺早年擅長硬筆書法和攝影,退休后習成了獨樹一幟的鋼筆畫,他在朋友們的鼓勵下立意要用畫筆留下這座古城的絕代風韻。當然,我便是其中搧風點火者之一,同時也有幸成了他完成每幅鋼筆畫后,少數幾個能在**時間欣賞其作品的讀者。恩貺埋頭畫畫,低調做人,很少在微信朋友圈里發(fā)表自己的作品。2017年,有感于古城拆遷改造,他用美篇形式推出了首組“桃花塢”專題畫作,以寄托鄉(xiāng)愁。結果被許多公眾號轉載,見者紛紛點贊留言,不經意間成了白發(fā)“網紅”。有一位旅居臺灣的蘭溪人亞娟驚呼:畫得真美,畫得真好!已把它做成配樂相冊發(fā)出,讓更多在臺灣的蘭溪人看到行將消失的故鄉(xiāng)美景。網名葉走走的動情地說:桃花塢承載著這座城市的市井和滄桑,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興衰榮辱。王先生用細膩的畫風把時光凝結在她斑駁的磚墻上,讓我們享受著美好生活,慢慢老去。網名牛皮筋的則說:拜讀了這組“桃花塢”鋼筆畫,細膩、逼真、經典,給蘭溪的歷史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有從桃花塢走出去的康恩貝集團公司董事長胡季強,見畫無限感慨,他留言道:蘭溪桃花塢是我終身難忘的地方,1969~1990年康恩貝集團的前身蘭溪城關養(yǎng)蜂塲(云山制藥廠)就座落在這片福地上;而1982~1994年,我在這里工作和居住生活了整整12年。感恩王先生,讓我勾起了美好的回憶。繼而驚動了各方媒體 ,除本省地方報刊外,北京青年報出了一整版專訪;住建部的核心期刊《城市化》2017年第11~12期以《七旬老人鋼筆素描蘭溪桃花塢》為題,刊發(fā)了這組“桃花塢”鋼筆畫和作者的心得,恩貺從此聲名在外,鋼筆畫生涯一發(fā)而不可收。 一晃五年過去了,現在他終于完成了自已和大家的心愿,用100多幅畫作留下了蘭溪古城的歷史風韻和家鄉(xiāng)田園的美麗景色。朋友們因而為之歡呼雀躍!畫集稿子完成之日,他力邀我為他作序。我何德何能,僅只在歡喜中寫下以上文字,聊以塞責,並期盼日后的他有更多的好作品問世。
古韻蘭溪(故園畫憶系列) 作者簡介
王恩貺,1947年生,浙江蘭溪人。曾任蘭溪報社副總編和蘭溪電視臺臺長。退休后從事蘭溪地方志工作至今。從小愛好書畫,退休后,重拾畫筆,對鋼筆畫情有獨鐘。面對即將消失的古城風貌,萌生了用鋼筆畫的形式記載傳承的念頭。相繼創(chuàng)作了《桃花塢》《蘭江風情》《古村落》等一系列故園題材寫實鋼筆畫。作品先后被《蘭江導報》《北京青年報》整版刊載,在新華網等多家網絡平臺傳播,還被國家住房建設部的《城市化》雜志刊載。《洪峰過后》組畫,入選“堅勁”——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暨“百年愚園路”長三角新鋼筆畫作品展并獲獎。 (2017年12月,70歲老人王恩貺的“我的系列鋼筆畫《桃花塢》”在網絡上傳播,這組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蘭溪“棚戶區(qū)(城中村)”要改造,桃花塢在征遷之列。老人舍不得心中的桃花塢,就用寫實鋼筆畫的形式來記錄和恢復一些蘭溪古城的風貌。當時只有10幅《桃花塢》系列。在戰(zhàn)老師的點撥下,我去尋找王恩貺的聯(lián)系方式。可以說在第一時間找到了他,向他介紹了我社的《故園畫憶系列》,并向他約稿。如今三年半時間過去了,王恩貺創(chuàng)作出112幅作品,有了這本《古韻蘭溪》。)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