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孟子旁通(中):公孫丑篇 盡心篇(NHJ)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08050
- 條形碼:9787520708050 ; 978-7-5207-080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孟子旁通(中):公孫丑篇 盡心篇(NHJ)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普通大眾《公孫丑》篇被南先生視為《孟子》中極重要的一篇,表達出中國文化的精髓——“內圣外王”的中心思想。《盡心》篇對 “天人合一”的中國哲學基本精神形成有深刻影響。
孟子旁通(中):公孫丑篇 盡心篇(NHJ) 內容簡介
《孟子》是儒家經典著作,四書中篇幅大、部頭*重的一部。《孟子旁通》中冊收錄原《孟子與公孫丑》《孟子與盡心篇》,是南懷瑾先生對《孟子》中《公孫丑篇》和《盡心篇》的講解。 《公孫丑篇》涉及管仲、晏子、曾子、孔子、告子、大舜、周公、商湯等眾多歷史人物,以及湯武革命、漢宣帝廢立太子等紛繁的歷史事件,南先生在講授時采用一貫的“經史合參”、融會百家的方式,旁征博引、貫穿古今中外地對這些人物和事件給予了中肯而精辟的評價。在《盡心篇》中,南先生從中國文化傳統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說開,以“盡心”點題,對《盡心篇》分章句講解。
孟子旁通(中):公孫丑篇 盡心篇(NHJ) 目錄
公孫丑篇
出版說明
公孫丑章句上
管仲的故事○管鮑之交○生死不易的知遇至情○歷史的乘除○時勢機運成功○由來才命兩相妨○不動心的哲學○羅近溪的不動心案例○動心與不動心○澡雪精神心自安○武俠工夫的不動心○文武殊途同歸的修養○修養哲學上的辯證○孟子的志氣同源說○唯大英雄能本色○門戶之的動心○從心所欲的不動心○專于一萬事畢○養氣工夫○理氣不二論○浩然之氣○浩然之氣與正氣歌○心氣一貫○道家的煉氣○治心與養氣○平心靜氣○孟子養氣的心法○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閑話養氣○言語相法○學行典型的討論○圣人不自是○大哉孔子○唐明皇與孔子○孔子外傳○素王的道德榜樣○孟子時論○賢能與職位的界說○選賢與能的另一章○自求多福○業由心造命不由天○歷代帝制的心法○漢宣帝的論評○孟子的財經觀念○崇禎安得不上煤山○不忍心問題○由四端看人性本善說○生活技能與道德○修行容易專志難○圣賢的人格分類
公孫丑章句下
天時地利人和○孟子的架子○受授禮則○牧民的職責○職責與言責○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葬禮的演變○直道做人難○門閥財閥學閥○處世的藝術○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盡心篇
出版說明
盡心章句上
十六字心傳○盡心動心知性忍性○佛法儒化儒學佛化○孟子教修身○什么是正命○你想得樂嗎○誰有慚愧心○賢君賢士*平凡○先窮后達的那個人○有我無我○凡民與豪杰的區別○誰是好領導○人性的良知良能○人的等別○君子有三樂○養老與全民福利○傳統農業稅的問題○孔子登山孟子觀水○王與賊自利與利他○關于“子莫執中”○成功與成名不同○王道與霸道○歷史記錄的果報○尸位素餐○居仁由義之道○環境的影響君子的愛心○兩個故事三個論點○孟子的教學方法○何謂尊師重道○進步快退步更快○關于服喪○
盡心章句下
圣賢事業○歷史難讀○且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民為貴的真義○三個觀念三個層次○百世之師——圣人○誰人背后無人說○路是走出來的○馮婦的遭遇○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巧妙的教育方法○財聚人散○小有才的危險○穿窬之心偷巧偷心○君子行法以俟命○說大人則藐之○狂獧的表現○鄉原的表現○孟子的感慨
孟子旁通(中):公孫丑篇 盡心篇(NHJ) 節選
管仲的故事 公孫丑是孟子的弟子,有一天他向孟子提出問題。他問,假使老師你在齊國執掌政權,能不能做到像名臣管仲和晏子所成就的那種功業呢? 孟子聽了后,對公孫丑說,你真是標準的齊國人,只知道管仲、晏子這兩個歷史人物,好像天下就只有齊國這兩個人才能創建了不起的功業似的,而不知道除了這兩個人以外,高明人物還多得是。孟子這句話,等于現在我們對人說:你真是一個英國人,只知道你們歷史上有個丘吉爾;或者說:你真是一個美國人,只知道你美國有個羅斯福而已。這就是描寫孟子的幽默,意思是說公孫丑坐井觀天,看到井口那一點點天空,就以為整個宇宙只有那么大。 他幽默了公孫丑一下,然后又說,你知不知道過去曾經有人向曾子的孫子曾西說:“你和子路到底哪一個好?”曾西聽到這個問題就不安于座,在座上躬一躬上身,帶著恭敬的口吻說:“你怎么拿我來跟子路比呢?連我的先祖大人曾子對子路都是相當敬畏的,我怎么可以和他相提并論?”于是這個人又問曾西:“那么你和管仲比起來,哪一個比較好呢?”曾西聽了這句話,馬上轉成不大高興的臉色說:“你又怎么把我去和管仲比呢?管仲得到一位頂好的領導人齊桓公的信任,而齊桓公自己對于齊國大小事情都不管,完全交給管仲,由他愛怎么辦就怎么辦。” 在歷史上,一個好的領導人對一個幕僚長相信到如此程度,的確也只有齊桓公對管仲才做到。所以齊桓公能夠做到春秋時候的五霸之一,甚至可說是五霸之首,并非偶然。更難得的是,他們兩人原來是敵人,在戰場上面對面作戰時,管仲曾經對齊桓公射了一箭,剛好射在齊桓公的帶鉤上,幸好帶鉤上的一塊銅片抵住了箭鏃,沒有射到腹部,否則齊桓公可能早就被管仲射死了。 講到管仲,使人聯想到管仲與齊桓公之間的君臣際遇與君臣相得之難。這種老板與伙計之間主從相得的情形,真是一件太不尋常的事。至于齊桓公與管仲、鮑叔牙三個人之間的君臣知遇,以及在朋友情誼上相處得如此盡善盡美,的確難能可貴。尤其管鮑之交的知心知己,更成為千古美談。但也可以說,齊桓公與管鮑之間的相處,表面上固然有君臣的情感,而實際上,似乎還有一份朋友之間的真情感,這尤其是難上加難!我們如果拿后世西洋歷史中大家所欽佩的德國威廉二世和俾斯麥來比,還不如反觀自己歷史上齊桓公與管鮑之交的這一段史實。這的確是一個領導人事業成功的榜樣,說明君臣之間、朋友之間必須要彼此信任,要同心協力,才能成就一件大事。 現在首先要討論大家所知道且樂于稱道的“管鮑之交”的故事。 **,管仲與鮑叔牙兩人的交情,在一開始可以說是很不對稱,在友道上來講,能夠相交實在太不容易。因為他們兩人結交當初,管仲是個窮小子,鮑叔牙是有錢的少爺。雖然說古往今來,闊少爺結交個把窮朋友也是尋常事,但難在這個有錢有勢的鮑少爺能夠完全不在乎管老弟的貧窮卑賤,居然與他情同手足,平等相待。 第二,管仲在少年時代的行為,是恃才傲物、放蕩不羈的一型;鮑叔牙是謹慎老實、比較賢良方正的一型。可是難在鮑叔牙能夠深切認識管仲、欣賞管仲,對管仲的所作所為不但原諒,而且絕不見怪。 第三,在這段時期,管仲和鮑叔牙合伙經商,想來當然是由管仲出主意,慫恿鮑叔牙拿錢去做生意的。但到了結賬分紅的時候,管仲不管三七二十一,任憑自己的意思,拿走了大部分。別人看不過去,替鮑叔牙叫屈,鮑叔牙不但不見怪,反而說,管仲家里需要用錢,多拿一點去用,那有什么關系呢! 這兩個人的交情中,所謂“管鮑分金”的事,還只是起頭的序幕。更難得、更有趣的是第二幕,又加上一個主角齊桓公,以及*后落幕的一場,更會使人拍案叫絕,真是可以耀古爍今了。
孟子旁通(中):公孫丑篇 盡心篇(NHJ)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是享譽國內外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家,出身于溫州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鉆研精深,體認深刻,于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自青年時代立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志向后,南懷瑾先生講學六十余年不輟。他以“經史合參”的方法,講授儒、釋、道等傳統文化典籍,講解不受教派、門戶的限制,打通各家學說,縱橫古今中外,深入淺出,生動幽默,又每每與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軌,讓人受益匪淺,深受海內外各界各層次讀者的喜愛。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