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冬奧簡史: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人文解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57657
- 條形碼:9787559657657 ; 978-7-5596-5765-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冬奧簡史: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人文解讀 本書特色
★ 一本全面、細致講解人類冬季冰雪運動史的專著 本書以時間為線,講述了人類冰雪運動起源、1924年shou屆冬奧會迂回曲折的舉辦歷程,以及之后近百年間冬奧會因戰爭中斷、恢復到繁榮發展的過程,是一部全面、簡明、脈絡清晰的冬季冰雪運動史。 ★ 一本書看盡近100年來歷屆冬季奧運會的賽況與成敗得失 從1924至今,共舉辦過23屆冬季奧運會,閱讀本書,讀者可充分了解到每一屆比賽的辦賽情況、參賽 、獎牌榜排名,看傳奇運動員在運動生涯中的起起落落,見證他們的勝利與失敗、歡笑與淚水。回顧與審視每一屆奧運會的成敗得失,有助于讀者了解和思考舉辦 賽事對一個 在 地位、經濟、民生等方面產生的影響。實際上,這些影響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 2022年北京冬奧會觀賽好幫手 哪些比賽項目歷史悠久、競爭激烈,是冬奧會不得不看的明星項目?讀者所喜愛的比賽項目在漫長的冬奧歷史中,被哪些 強勢地統治過,如今,又是哪些 打破了這種統治?各個項目的比賽規則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讓比賽變得 有趣了嗎?本書講述了諸多比賽項目在百年奧運 的地位、變化,讓讀者對冬奧項目有 全面的了解,是本屆冬奧會觀賽的好幫手。 ★ 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力薦 深受年輕人歡迎的 通識文化讀本 本書的內容脫胎于北京體育大學深受學生歡迎的兩門關于冬奧的人文通識課程,打通了體育、政治、文化、環境等多領域壁壘,以跨學科的人文視野展示冬奧大歷史,語言風格平實、簡練。
冬奧簡史: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人文解讀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冬季奧林匹克的歷史脈絡展開,對1924-2018年已舉辦過的23屆冬奧會的辦賽理念、組織模式、賽事概況、文化影響等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梳理和闡述。本書不僅是百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全程記錄,還是貫穿了23屆冬奧會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人文發展史。冬季奧林匹克是怎樣構成的,哪些是時代背景、自然條件賦予的,哪些是冬季奧林匹克自己生成的特性?這些經驗中可持續、可發展傳承的又是什么?本書透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闡述,將冬奧的歷史與中國現在以及未來連接起來。
冬奧簡史: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人文解讀 目錄
推薦序????冬季奧林匹克時空的貫通與書寫
自序
**章????溯源:冰雪運動及冬季奧林匹克的誕生
人類冰雪行為的歷史溯源
功能性的使用:狩獵、軍事、交通
古代奧林匹克與冰雪運動觀
冬季體育運動的誕生
冬季奧林匹克呼之欲出
第二章????探索:冬季奧林匹克的初創階段
北歐的反對與顧拜旦的堅持
冬奧會于夏蒙尼誕生
香檳氣候與“吾能比耶”
**次遷徙與變異
“二戰”陰霾
初創階段的問題與意義
第三章????復興:戰后冬季奧林匹克的恢復
因戰爭停擺的奧運會
復興時刻:再聚圣莫里茨
冬奧回歸北歐
超級多洛米蒂
商業奇才的冬奧聚會
第四章????鏡像:冬季奧林匹克走向成熟的12年
冬季奧林匹克的鏡像階段
鏡像1:20世紀60年代的起始
復雜動機與經濟效益
亞洲首迎冬奧
鏡像2:1976年因河榮光
鏡像階段的“二次同化”
第五章????“冷戰”:從激烈到釋放的20世紀80年代
“冷戰”背景
男孩與男人之戰
新中國登場
薩馬蘭奇保衛薩拉熱窩
請回答,1988
第六章????轉向:冬季奧林匹克的商業化與環境保護
“冷戰”后的奧林匹克轉向
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
北歐模式
千禧盛宴
充滿活力地告別20世紀
第七章????差異:冬季奧林匹克多元發展的新起點
奧林匹克運動2010議程
重燃心中的圣火
今夜無人入眠
黃金時代
第八章????改革:冬季奧林匹克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堅守與歸來
《奧林匹克2020議程》之嚆矢
平昌冬奧會
北京冬奧會
冬季奧林匹克的未來
后記
附一????冬奧比賽項目介紹
附二????譯名對照表
冬奧簡史: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人文解讀 節選
溯源:冰雪運動及冬季奧林匹克的誕生 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始于1924年法國夏蒙尼,這屆冬奧會舉行了滑冰、滑雪、雪車、冰球和冰壺的比賽。然而,“冬季運動”這一用語的真正出現,還要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在此之前,冰雪運動項目早已在世界各地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普及過程。比如,滑冰、滑雪運動在演化為人類競技、休閑的娛樂方式之前,早已是人類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回溯人類*早在冰面或者雪地上的滑行行為,自然不可避免地注意到人類的功能性滑冰、滑雪行為。回歸人類文明在冰雪世界中的源頭,理解冰雪滑行功能性的使用,繼而聯系古代奧林匹克和現代冬季運動的誕生,在這樣的脈絡下或可把握冬季奧林匹克的前世今生。 人類冰雪行為的歷史溯源 巖畫可能是人類對于自己生活*早的圖像記錄,人們在發掘冰雪運動源頭的時候也自然而然地將目光投向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巖畫遺跡。舊石器時代在地質時期對應的是更新世,即人們所熟知的冰河時代。在這一時期,冰川覆蓋了亞歐大陸,迫使人類的先民向南遷徙,跟隨野牛群、鹿群、馬群和猛犸象的足跡移動,靠捕獵這些動物維持生計,他們的足跡到了環地中海地區,甚至深入非洲。 史前時代,即*后一個冰河時代之后,獵人們開始把長木片綁在腳上,以便在雪地上走得更遠、更快,滑雪狩獵活動的痕跡遍布亞歐大陸北部地區。不同地區的原始居民對地形和雪況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適應力,這影響著人類初代滑雪板的設計,原始先民按照自己的需求打造了*早的滑雪工具。如今,科學家們仍在不斷尋找這些早期滑雪活動的證據,它們大多被刻畫記錄在巖石上,或殘存在沼澤里。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貢獻良多,他們發掘并發現滑雪相關的記錄都來自巖畫,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亞洲北部,巖畫中不乏對滑雪者和道具的描繪,巖畫所在地區和描繪的內容包括: · 挪威阿爾塔:雙短雪板,手持狩獵武器 · 挪威勒德于:雙長雪板,手持武器或獵物 · 俄羅斯科拉半島:單長滑雪板,手持單杖 · 俄羅斯扎拉夫魯加:單短滑雪板,手持弓箭 · 瑞典貝克斯塔:單短滑雪板,手持弓箭 · 蒙古索古郭勒:雙短雪板,手持武器,身著皮毛 · 蒙古巴加奧格郭勒:雙短雪板,手持弓箭,身著皮毛 · 中國阿勒泰:長短雪板,手持弓箭等武器 巖畫對于滑雪行為的描繪透出勃勃生氣,但這并不一定是對實際場景的記錄。史前時代的人類使用藝術來表達宗教祭祀的意愿,在洞穴深處的巖壁上—大地母親的子宮內部,描繪狩獵場景,以祈愿狩獵滿載而歸。原始先民在描繪的動物上面涂抹植物顏料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種感應巫術,表達掌控自然和命運的祈禱。可以說,巖石壁畫就是當時人類相互交流的“臉書”平臺,通過圖像標識記錄人類的日常行為和生活環境,這樣的信息交流和傳遞對于以游牧為生的先民們來說更為重要。當然,圖像遺跡也成為后人推測、了解先祖生活的依據。 由此可以確定:滑雪是一種史前活動。北歐及俄羅斯考古學的器物發現佐證了古代滑雪的存在,已知*古老的滑雪板出現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的俄羅斯。考古學家們也在北歐的許多地區發現了早期的滑雪板,他們在挪威的北極圈附近發現了一幅有4000年歷史的描繪滑雪板的巖畫,在瑞典、挪威和芬蘭的沼澤中發現了數百塊有1000年到3500年歷史的滑雪板碎片,*早的一些滑雪板又短又寬,與現代滑雪板相比,更像雪鞋。 古代滑雪當然不局限于歐洲,中國古代典籍《山海經》中曾記錄游牧民族丁零人“其民從膝已下有毛,馬蹄,善走”,描述了北方游牧民族使用馬皮滑雪板滑行的傳統。*早正式提到滑雪的書面文獻來自漢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描述的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滑雪行為。 中國境內*早的滑雪遺跡則是在2005年被發現的,一位新疆農民在敦德布拉克發現了巖畫洞穴,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的一個蒙古民族鄉。“滑雪起源地新疆阿勒泰”的相關研究始于單兆鑒等學者于2005年發布的研究報告,但這一研究更多的支撐來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之后,在冬奧的大背景下,更多的研究者開始把“阿勒泰研究”推向前沿熱點。2015年1月,考古學家推測阿勒泰遺跡的年代范圍為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10000年,早于北歐和俄羅斯地區的遺跡,由此推斷“中國新疆阿勒泰是人類*早滑雪地”,這一研究結果也得到眾多國外學者的支持。關于阿勒泰的滑雪起源,不應忽略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這里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基本事實:冰河紀,北半球的人類退居到山洞,冰河紀人類能夠生存的緯度區間是在北緯40°以南,位于北緯45°的阿勒泰地區有可供人類躲避的山洞或者巖棚,而同一時期的俄羅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高緯度地區不可能有人類活動。 其次,在阿勒泰巖畫中可以發現人們追逐的動物更像是牛或者馬,更引人注意的是碩大的牛尾巴,原始先民在重現當時狩獵場景時對于獵物的描繪十分夸張,從側面反映了在雪原上追逐獵物是多么困難的事情,獵人除了依仗滑雪板行進,還要騰出手來彎弓搭箭,這或可說明為何東方巖畫中的滑雪并沒有使用雙杖。 *后,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在2013年刊發了關于阿勒泰滑雪傳統的文章,以中國新疆阿勒泰當地居民圖爾森為主要講述者,展示了其酷愛滑雪和享受寂靜的生活方式。阿勒泰傳統滑雪板蘊含著祖先的智慧,如史書所記“其狀似楯而頭高,其下以馬皮順毛衣之”,用白松木和馬小腿毛皮制成。馬皮滑雪板利用馬毛的“順茬”進行下坡滑行,而馬毛的“倒茬”可以增加爬坡時的阻力,滑雪板有一人多高,用單支長木桿滑行轉向。阿勒泰人祖傳的馬皮滑雪只是一種傳統的滑行方式,如今已不再用于狩獵,也就是說,無論是在紀錄片拍攝還是實際生活中,阿勒泰人并不會真的殺死一頭麋鹿。如今的阿勒泰滑雪展示的只是在這片荒野上古老的生存方式。阿勒泰獵人來自半游牧的圖瓦族部落,居住在阿勒泰的小塊土地上,他們的小木屋距離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國三國交會的國境線只有30多公里。即便如今的馬皮滑雪只是帶有儀式感的復古行為,但滑雪本身還是會滋養阿勒泰人的精神,而祖先留下的雪上遺跡更令他們心馳神往,驅使著他們冒險回到祖先生活的原始的白色世界,盡情地享受滑雪的樂趣。 在2015年1月18日閉幕的中國阿勒泰國際古老滑雪文化交流研討會上,與會的挪威、瑞典、芬蘭等18國30余位滑雪歷史研究專家聯名發表《阿勒泰宣言》,認同中國新疆阿勒泰是世界上*古老的滑雪地域。《阿勒泰宣言》的發布,意味著新疆阿勒泰為人類滑雪*早起源地的說法首次得到國際公認。這不僅提升了中國參與冰雪運動歷史研究的話語權,也為人類冰雪文明的探究提供了新的史學依據。 功能性的使用:狩獵、軍事、交通 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中,嚴寒總是給人類生存帶來直接的威脅。但在原始社會時期,寒冷為人類提供了另一種便利—寒冷的洞穴成為那個時代的天然冰箱,幫助人類祖先更長久地保存通過獵殺獲取的肉食。降低浪費意味著提高了狩獵的實際效率,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存蓄比獵取更容易實現。然而,古代的狩獵者們依然為了攝取延續生命的蛋白質,一次次勇敢地沖入冰天雪地。通過史料,我們可以找到很多證據,“滑雪”是與人類生存緊密相關的詞語。在冰天雪地的生活環境下,原始先民只有依靠滑雪技術才能迅速移動,發現、追蹤野獸的蹤跡,*終完成狩獵,這是古代人必要的生存技能。 到了現代,*早記錄冰雪運動的則是尼德蘭的畫家們,在他們描繪冬季狩獵和捕鳥的主題畫作中,呈現了人們在冰面上的娛樂活動。老彼得·勃魯蓋爾作為尼德蘭畫家代表之一,他的創作獨樹一幟。與當時大多數繪畫創作的主題圍繞宗教和皇室貴族不同,他為農民畫像。勃魯蓋爾的創作特點是在描繪的風景中記錄人類的活動,在他的畫作《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冬獵》中都可以看到平民冬季狩獵的場面。蒼白、清冷的色彩加強了冬日的感覺,高度還原了現實的場景,畫面滿是日常生活的細節,包括人們在結冰的池塘上溜冰的身姿。他的畫作可能是美術史上*早對“冬季運動”的留影。 勃魯蓋爾記錄下了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各種面貌,在描繪農民日常生活的風俗畫中,人們在適當的時節從事不同的活動。風景不再僅僅是宗教活動的背景或窗外的景色,它擁有了比人物更加重要的意義,人物幾乎已經成為附帶性的了。不可否認的是,地理因素與冬季運動雛形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作為*早的冰雪運動圖像記憶,尼德蘭的早期畫作在冰上運動起源的歷史資料中不斷被提及。 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歷史中,滑雪和滑冰被記錄在戰爭史里。挪威和瑞典各有一組在國家危難之際力挽狂瀾的滑雪組合,他們分別被寫入北歐滑雪的起源歷史中。 1206年,挪威爆發內戰,兩位滑雪英雄魯斯登·謝布拉和謝爾法羅·斯格爾卡用樺木滑雪板長途越野跋涉,飛身躍下雪坡擺脫了敵軍的追擊,從而救出了年僅兩歲的哈康王子。哈康王子后來成為統一挪威的君王。現在每年冬天,挪威人根據兩位滑雪英雄營救王子的路線—從利勒哈默爾到雷那,舉行大型馬拉松滑雪賽,以紀念忠誠衛士的英雄事跡。 瑞典的瓦薩國際越野滑雪節也有與挪威相似的淵源。其起源時間可以追溯到16世紀初期,當時,瑞典被丹麥入侵,瑞典貴族青年古斯塔夫·瓦薩號召人們奮起反抗,他在莫拉奔走呼號,鼓動達拉納人與他并肩作戰,然而他并沒有找到志同道合者,所以他決定滑雪到挪威去尋找援兵。丹麥人在斯德哥爾摩大肆屠殺瑞典人的消息傳到了莫拉,這時,達拉納人才決定要立即與瓦薩聯合起來。于是,當地*好的兩個滑雪運動員拉爾斯和安吉爾·布萊克特出發去追趕瓦薩,這便是瓦薩國際越野滑雪節的歷史淵源。1922年2月10日,新聞記者安德爾斯·佩爾斯倡議為了紀念古斯塔夫·瓦薩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創立一個每年舉行的、全程90公里的滑雪比賽—瓦薩滑雪節,滑行路線與當年瓦薩等民族英雄奔波于莫拉和薩倫兩地的路線相同。 我們同樣可以在中國古代畫作中找到冰雪運動的影子。清代乾隆年間,宮廷畫家張為邦、姚文翰所繪的《冰嬉圖》和較早些金昆等人繪制的《冰嬉圖》,如實地反映了當時在北京中海的金鰲玉橋(今北海橋)南宮廷進行的冰上表演的盛況。 據載,“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習勞行賞,以閱武事,而修國俗”。太液池就是現在北京的北海和中南海。當時,每年冬天皇家都要從各地挑選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宮訓練,于冬至到“三九”在太液池上表演,供皇帝、后妃、大臣們校閱觀賞。由此可見,滑冰在中國古代*初主要是衛戍邊防的士兵們的訓練項目,而每年冬至以后,清廷在太液池舉行盛大的觀賞儀式,進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冰上體育活動,統稱為“冰嬉”,包括:冰上射箭、拖冰床、冰上執球踢球、跑冰、單人雙人花樣滑冰及冰上雜耍等。兒童也參與其中,做出童子拜觀音、鳳凰展翅、金雞獨立等精彩動作。后來,冰嬉不僅是皇室的消遣娛樂,也作為中國北方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逐漸被普及發展開來。 除去狩獵和軍事功能,滑雪和滑冰在很多國家也是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越野滑雪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它作為越野旅行方式起始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并傳播至歐洲其他地區。越野滑雪是*原始又*受歡迎的北歐滑雪運動,因為這項運動誕生于北歐,故又稱北歐滑雪。 滑冰*早作為一種在結冰池塘和湖泊上使用的交通方式,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荷蘭人是滑冰運動的先驅,早在13世紀,荷蘭人就在冰凍的河流,特別是運河上滑冰,這成為鄰近村落之間保持交流、接觸的方式。速度滑冰可以追溯到17世紀,1676年的尼德蘭,人們組織了首次滑冰旅行,通過冰凍的湖面到達各個城鎮;當人們使用冰刀、雪板在冰上、雪上獲得了身體快速移動的自由之后,便開始考慮物品和人員的運輸,于是發明了借助山體滑行或借助于動物拖拉的撬體,由此,雪車(或雪橇)的雛形誕生。雪車、雪橇也是瑞士等阿爾卑斯山周邊國家山頂居民在冬季去山腳村落的重要交通工具。 古代奧林匹克與冰雪運動觀 這里我們重新回顧一下古代奧林匹克的起源,古代奧林匹克起源于古希臘時期,發起和興盛于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初的古代奧運會項目就是短跑,后來衍生出長跑、跳遠、鐵餅、標槍等田徑項目,通常只需要一個下午即可完賽。公元5世紀中葉以后,賽期延長為5天,也開始增加摔跤、角斗、戰車等對抗性較強的、帶有軍事性質的項目。所以,冬季奧林匹克與古代奧林匹克并無關聯,我們無法想象在溫熱的地中海氣候的奧林匹亞山上進行滑雪或雪橇等比賽的場景。 從歷史記錄上來對標時間線也可以發現,滑雪與古代奧林匹克沒有交集。公元5世紀(約在426年),基督教已經成為東羅馬帝國的國教,而古代奧運會時祭祀希臘神話中神靈的活動被逐漸忽略并取締,持續了千年的古代奧林匹克活動就此終止。在古代奧林匹克終止之后,才出現了關于滑雪的記錄。公元6世紀,查士丁尼皇帝統治拜占庭時期的歷史學家普羅柯比在游歷北歐之后*早記錄下了當地居民使用滑雪板快速移動的情景,并將這些人稱為“Skridfinnae”,意為“踩著滑雪板的芬蘭人”。 古代奧林匹克蘊含的運動觀是通過體育比賽贊美人體和運動成就,古希臘人對良好生活做出了直到今天仍有意義的規定:“mens sana in corpore sano”,古羅馬人將之譯為“健康體魄,文明精神”。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1896年恢復,這一恢復不僅復興了古代奧林匹克的儀式,更融入了現代社會的時代特點,被顧拜旦改造成了一場當代體育盛會,其目的是教育青年人,其核心要義被歸結為奧林匹克口號—“更高、更快、更強”。而在現代奧林匹克恢復之初,冬季運動并不屬于奧林匹克,為了擴大恢復后的現代奧林匹克的影響,顧拜旦才在20世紀初期把滑雪、滑冰等冬季項目引入奧林匹克。而冬季奧林匹克相對于現代奧林匹克的要義,就是在“更高、更快、更強”之上增加了“極寒、極冷”。在極寒、極冷的條件下超越極限,是冬季奧林匹克體育精神的集中體現。如果說奧林匹克體育觀包含著三個維度的超越——歷史界限、他人界限、自我界限,*終為了實現“作為主體的人對一種更完美的存在、一種更高的價值和理想的追求”,那么冰雪運動觀表達的是對抗寒冷、對抗重力、對抗時間,是一種更為徹底的對于極限的超越。 冬季運動雖然進入了奧林匹克,但是其真正與奧林匹克合流卻發生在現代。通過對古代狩獵行為記錄的考證,我們發現冰雪運動的源頭有別于古代奧林匹克祭祀神的初衷,卻是誕生于狩獵、軍事、交通等實用性的功能。正是這一實用性功能的存在,才導致冬季項目與夏季項目在裝備使用上的巨大差異,如果說夏季項目中有大量的通過運動員肉身展示力與美并進行競技比拼的比賽,比如田徑、游泳、體操等,那么冬季項目可以說無一不借助于裝備才能應對寒冷的環境,服裝、護具為保暖、安全提供基礎條件,而其中有一件裝備*為關鍵—“滑刃”(runner)。 雖然各個滑冰項目的技術要求不同,但除冰壺之外的所有冰上項目都需要使用滑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都是滑行項目。雪上項目,無論是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穿的雙板滑雪板底部,還是單板滑雪使用的單板滑雪板底部,都有不同的滑刃;滑行類的項目,如雪車、鋼架雪車、雪橇等橇體的底部也都安裝了滑刃。滑刃使我們與冰面、雪面的接觸變成高速的動摩擦,從而達到腳掌和鞋底與陸地接觸時無法獲得的速度感。
冬奧簡史: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人文解讀 作者簡介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文學博士、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博士后,北京體育大學冬奧培訓學院教師,從事冬季奧林匹克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國首批雪車、鋼架雪車GUO際級裁判,2022北京冬奧會國內技術官員,致力于冰雪運動競賽活動的組織和奧林匹克教育。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