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現在開始上語文課:薛法根課堂教學實錄/薛法根教育文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185822
- 條形碼:9787504185822 ; 978-7-5041-858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在開始上語文課:薛法根課堂教學實錄/薛法根教育文叢 內容簡介
《薛法根教育文叢·現在開始上語文課:薛法根課堂教學實錄》收入了有名特級薛法根老師的課堂教學實錄,展現了作者高超的教學藝術。
《薛法根教育文叢·現在開始上語文課:薛法根課堂教學實錄》課堂類型包括散文教學課例(《愛如茉莉》、《我和祖父的園子》、《匆匆》、《青海高原一株柳》等)、小說教學課例(《哪吒鬧海》、《九色鹿》)、詩詞教學課例(《清平樂?村居》)、說明文教學課例(《霧凇》《埃及的金字塔》)、作文教學課例(《人物素描》),其中也蘊含了作者“組塊教學”的理念。書中還配以語文教育專家,如崔巒、潘新和、吳忠豪、夏家發等人針對每篇課例的點評,切中肯綮。
《薛法根教育文叢·現在開始上語文課:薛法根課堂教學實錄》適合于小學語文教師培訓與閱讀。
現在開始上語文課:薛法根課堂教學實錄/薛法根教育文叢 目錄
【教學實錄】幸福還會遠嗎——執教《“番茄太陽”》
【名家點評】語文教學重在實踐運用/吳忠豪
第二課《二泉映月》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琴聲有旋律,語言有韻律——執教《二泉映月》
【名家點評】意境中理性的清醒/林志芳
第三課《愛如茉莉》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樹里聞歌,枝中見舞——執教《愛如茉莉》
【名家點評】“我看到的”和“我聽到的”/張華
第四課《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自由的童年,詩意的小說——執教《我和祖父的園子》
【名家點評】通向歌唱的歡樂/彭剛
第五課《匆匆》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語言的形象,形象的語言——執教《匆匆》
【名家點評】一種值得推薦的閱讀教學設計模式/吳忠豪
第六課《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不可思議的奇跡——執教《青海高原一株柳》
【名家點評】“一株柳”的教學特色和聯想/成尚榮
第七課《桃花心木》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設疑·解疑·悟理——執教《桃花心木》
【名家點評】充滿大愛和智慧的“種樹人”/高林生
第八課《槐鄉五月》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像詩一樣美”——執教《槐鄉五月》
【名家點評】課文·語言·形式/管建剛
第九課《唯一的聽眾》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言已盡,意無窮——執教《唯一的聽眾》
【名家點評】高效之道/楊金林
第十課《大江保衛戰》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一曲雄渾的贊歌——執教《大江保衛戰》
【名家點評】從“教什么”到“怎么教”/李偉平
第十一課《人物素描》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以貌寫人,以事寫人——執教《人物素描》
【名家點評】深諳寫作與寫作教學之道/潘新和
第十二課《九色鹿》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體驗·想象·感悟——執教《九色鹿》
【名家點評】富有魅力的語文課/楊再隋
第十三課《哪吒鬧海》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概述·講述·轉述——執教《哪吒鬧海》
【名家點評】從“教課文”向“學語文”的美麗轉身/吳忠豪
第十四課《清平樂·村居》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詞中有畫,畫中含情——執教《清平樂·村居》
【名家點評】求真·求實·求活/崔巒
第十五課《霧凇》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把握聯系,逐層領悟——執教《霧凇》
【名家點評】簡單的形式豐富的內蘊/夏家發
第十六課《埃及的金字塔》教學實錄與名家點評
【教學實錄】比較之中見真知——執教《埃及的金字塔》
【名家點評】從讀懂“一篇”走向讀懂“一類”/談永康
后記
現在開始上語文課:薛法根課堂教學實錄/薛法根教育文叢 節選
《現在開始上語文課:薛法根課堂教學實錄/薛法根教育文叢》: 一、我看到了什么 我相信,我看到的東西和你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原因不在于我們坐的位置不同,而在于我們所處的角度不一樣。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對所看到的同一件東西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看同一件東西感受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特別注重每一個人在課堂上看到了什么,而先不去談“提什么建議”、“做什么評價”。 在這堂課中,要消化薛老師和他這個班的學生所展開的一個小時的、會話般的課堂,需要很多時間。我只是把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東西來和老師們做個分享,想到哪兒說哪兒,老師們也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 **,我看到了“等待”。 我在薛老師的課上,看到了很多等待的場景。比如,一開始,薛老師在黑板上寫出六個詞匯,用了比較長的時間。他靜靜地、慢慢地寫,下面的學生就在那里靜靜地坐著看。我由此想到我們國內許許多多的課堂,無論是語文還是其他學科,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好像讓孩子等待一點時間就是浪費。于是,背唐詩吧,背宋詞吧,唱歌吧,弄成語吧,有時還弄一些很無聊的東西。比如:一九怎么樣,二九怎么樣,三九怎么樣……(眾笑)那些東西,在我看來,意義不大。薛老師這么做是讓孩子們在等待中享受期待。 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同樣也有許多這樣的“等待”情節。比如,讓學生默默地讀整篇課文的時候,用了比較長的時間,這樣,每一個同學都能讀完,而且還能回過頭來再讀。再比如,他讓學生寫出對愛的理解或打個比方。這時依然是等待。他在教學中許多“等待”的情節,讓我覺得“此時無聲勝有聲”。 當前,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喊的一句口號是——“追求效率”。所謂“追求效率”,就是在單位時間里,完成內容越多,達到的目標越多就越好。但我覺得,這種“效率觀”有時卻適得其反。有的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一分鐘!”“前后桌討論,三分鐘!”但在薛老師的課上,我們看到,他沒有一次是這樣給出時間限定的。 在阿爾卑斯山的一條山路上,經常出車禍,交通管理部門立了很多警示牌都沒用。后來,立了個標語牌,上面寫著:“前方景色很美,請慢慢欣賞。”于是,長途駕車的人們在旅行的過程中,慢慢欣賞,感受無限風光,事故率也銳減。 所以說,等待的品質,在當前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氛圍中,是尤為可貴的。 第二,我聽到了“聲音”。 在薛老師的課上,很少有那種聲嘶力竭的聲音。(眾笑,繼而熱烈鼓掌)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經常可以聽到聲嘶力竭的聲音。(眾笑)比如,有感情地朗讀,那聲音把話筒都震得發出嘶嘶的響聲。(眾笑)特別是那種:“怎么樣,給他點鼓勵!”“哈!哈!你真棒!”(眾笑)“老師聽不見,你再大聲一點!”“讓我們一起來朗讀!”于是學生便整齊劃一地讀……這樣的聲音掩蓋了思想,也掩蓋了情感。 在薛老師的課堂上,我們沒有聽到那種聲嘶力竭的聲音,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給你一種很靜的感覺。我覺得這種感覺是非常好的。只要在課堂上,師生能用心地相互傾聽,用很自然的聲音說出來,同樣是有力量的。老師們是否同意這個觀點呢?(長時間掌聲) 第三,我看到了“日常會話”。 我們的課堂有這樣一種現象:老師們在40分鐘里與學生的會話,往往跟課下的時間里與學生的會話不一樣。老師們只要一進入課堂就立刻變了一個人,變了一種聲音,變了一種情感。我對這種現象是很不滿意的。為什么我們在課堂里就不能和學生有日常的會話呢?我覺得課堂上師生間有日常會話,有日常交談,是非常寶貴的,這正是薛老師的課堂之所以平靜、自然的一個原因。 你們記得一個細節嗎?有個戴眼鏡的男生,講了自己的想法后,忽然問薛老師:“對吧?”薛老師笑了,聽課的老師也笑了。這個孩子在跟薛老師商量。像這樣的細節在你們的課堂上是不是也經常出現呢?這樣的情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坐在沙發上閑聊時才會有的。這些細節,充分體現了薛老師的課堂上,有那種本味、本色的東西,我非常喜歡。(掌聲) 第四,我看到了“語言與思想、情感的交融”。 我們的語言是為了表達思想、表達情感、創造意境而講的。在這節課中,薛老師很好地處理了語言與思想、語言與情感的關系。他不是過多地拘泥于語言的某一個特定的確切的理解,而是用語言來表達思想,表達感情。 第五,我看到了“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的景致。 假如我們讓這些孩子上完這課以后去考試,一定不會考低分。這也是薛老師的課給我印象非常深的一點。他先讓學生進入到課文的整體當中,然后在學生理解課文過程中他不失時機地把一些關鍵的語匯、詞匯抓出來,分析和理解,較好地處理了部分和整體的關系。比如,對“直奔”的“奔”字的分析,對陽光“探了進來”的“探”字的分析,對“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等詞匯的分析。他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既讓學生理解了這個詞匯,同時又不會因為熟記某一詞匯的含義,而使這個詞匯和課文的整體割裂開來。這樣一來,一個個詞匯也就有了意義,有了意境,與課文情境也就聯系起來了。 我相信,這樣的課,學生能夠體驗到語文的境界,考試成績也不會落下。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理解得很好,考試時也一樣可以考高分的。老師們在課程改革當中,*擔心的一點就是,如果我放開學生討論,考試成績降下來怎么辦?老師們,參加課改學生成績降下來的原因非常復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試的內容和課改的精神不一致,這是可以改變的。但即使我們考試的內容和課改的精神一致了,是不是學生就一定都能得高分呢?那是不一定的。我們有些老師把課改理解成過多地追求形式的東西、追求表面熱鬧的東西,課上得不夠扎實,不能把課堂上學生的創造和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當我們將這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的時候,孩子們的理解能力真的會讓你吃驚。 ……
現在開始上語文課:薛法根課堂教學實錄/薛法根教育文叢 作者簡介
薛法根,中學不錯教師,語文特級教師,現任江蘇省蘇州市盛澤實驗小學校長。 從教以來,致力于小學語文組塊教學研究,提出了“以發展兒童言語智能為核心目標”的教學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清簡、睿智、厚實”的教學風格。先后承擔并完成5項國家、省、市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成果獲江蘇省基礎教育成果特等獎。發表教學論文200余篇,出版《薛法根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薛法根語文教學藝術》《教育的名字叫智慧》等4部專著(專刊),執教的《臥薪嘗膽》《愛如茉莉》等課例在全國獲得廣泛好評。曾獲江蘇省名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十杰教師”提名獎等榮譽,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小語年度人物”。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