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現代社會秩序的制度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3975
- 條形碼:9787100203975 ; 978-7-100-20397-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社會秩序的制度基礎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經濟學、政治學等專業此書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劉守英教授近些年所寫的部分文章的集合,是他通過幾十年的學術研究和社會觀察所得思考與感悟的凝結,對我們深入認識和理解中國經濟社會、中國制度建設等問題具有重要的啟發價值。
現代社會秩序的制度基礎 內容簡介
“對長時段經濟史的研究表明,發達國家在過去幾百年能實現穩定持續的經濟發展,其關鍵是社會秩序從權利秩序演化到權利開放秩序。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波動和不穩定,其根源在于沒有建立權利開放秩序的制度基礎。”本書由此出發,討論了國家能力、產權、改革、腐敗等諸多宏觀政治經濟問題,力求從制度層面解讀現代社會的發展邏輯,從當前和未來中國現代社會秩序的構建提供有益參考。
現代社會秩序的制度基礎 目錄
上篇 制度與現代秩序
產權、行為與經濟績效 3
產權安排與保護:現代秩序的基礎 22
分析土地問題的角度 49
如何衡量“好政府” 71
從“有限政府”到“國家能力” 80
國家基礎性權力不是政府強權 88
福山的現代國家三要素 96
政治衰敗的根源 104
腐敗之癌 113
從前現代增長到現代增長:政治發展與持續增長的 制度基礎 122
下篇 制度與績效
一家子教我的“改革” 153
中國農地制度的合約結構與產權殘缺 166
中國農民的城市權利 183
中國奇跡的政治經濟邏輯 209
哈佛大學何以一流 252
鼻煙壺的誘惑 276
美國制憲會議上的反腐議題 284
Yazoo土地案留下的問號293
鐵路腐敗案遺產 302
給賄賂定罪 311
“鍍金時代”的腐敗 320
羅斯福的“反腐戰爭” 329
水門事件與美國反腐框架重構 338
現代社會秩序的制度基礎 節選
《現代社會秩序的制度基礎》: 在社會對所有制偏好給定的情況下,當一種產權的界定與實施的預期收益大于由此所致的預期費用時,這種產權安排就有可能被選中。因此,一方面,只有在一種資源或物品是有價時,人們才有對它的排他性需求,隨著一種資源相對經濟價值的提高,產權安排就可能從一種模糊的形態演進為更為明晰的形態。另一方面,從成本考慮,在一定時期,即便是一種體現出經濟收益的資源,也可能因界定與實施產權的成本過高而不得不采取非排他性形態。導致產權界定與實施成本過高的因素可能包括:(1)資源或物品的特性,如對農地資產的界定就比對山地和水資源產權的界定更加容易;(2)界定與實施產權的技術還沒有被創新出來;(3)由于法律或政府的強制性規定,或由于一些非正式規則的制約,因而違反規定的成本太高。從演進的觀點來看,前兩點所導致的產權界定與實施的困難,可能會隨著這種資源經濟價值的提高,致使界定與實施的收益大于成本,社會中的某些團體就可能被誘致創新出一些用于解決這些困難的技術。而對于第三種因素,它是與一個社會對所有制選擇的偏好相聯系的,我們下面的討論將主要集中于這一方面。 在不存在界定與實施產權困難的情況下,一個社會也會采取非排他性的產權安排。這由我們前面提到的社會的可接受程度和國家對所有制選擇的偏好所決定。社會的可接受程度是指一種產權規則所引起的人們之間的行為關系是否與一個社會或共同體已有的道德、習俗和倫理準則相符。如果這兩者的吻合程度較高,它被接受的程度就較高,因而實施的成本就較低;如果兩者的沖突較大,它被接受的程度就較低,實施的成本也可能較高。至于國家對所有制選擇的偏好,已有的事實表明,它對一個社會所有制的選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而且這種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國經濟快速增長與衰退的根源。 國家為什么會選擇非排他性的產權安排?在前面,我們已揭示了國家作為一種界定產權的制度安排所具有的比較優勢。為了回答這里的問題,我們就必須了解國家被賦予的這些功能是如何實施的。由于關于安全、公正以及游戲規則的制定是由執政者進行的,不僅如此,他所制定的這些規則還得由他所選擇的代理人來實施,這樣,國家選擇與界定產權的可能結果,主要可以通過執政者的行為決策來反映。它與一個企業家、一個消費者在行為決策上的差異,只是他們在效用函數中包含的變量不同而已。他們關心自己的生存、威望、權力,以及社會對他們的目前評價和歷史評價等等。因此,國家在實現它的功能時的績效如何,就取決于統治者及其代理人的行為決定。 按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North)的分析,國家功能的實施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本質特征:**,國家是用一批服務如保護公正來換取收益的。由于它在提供這些服務時存在規模經濟,由它對這些服務的組織專門化的結果,就使社會的總收益高于那些由每個人自己保護自己財產的社會的總收益。第二,國家企圖像一個歧視性的壟斷者一樣行事,它會將每組社會成員分離開來,并設計每個人的產權,以使國家收益*大化。第三,由于常常存在潛在的競爭者來提供同樣的服務,國家就受到不同社會成員的機會成本的制約,因此,國家壟斷權力的程度是不同團體替代密切程度的函數。 國家采取非排他性的產權安排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從以上三個特征中去尋找。 從**個特征來看,國家在提供基本的服務即游戲規則的同時,也需要使統治者所獲得的租金收入*大化。為了使這一個目標得以實現,統治者一方面會確定一些制度以降低交易費用,使國家所獲得的總稅收增加。這意味著他將提供一些服務以降低確定、談判和實施合約的成本。但是只有在提供這些服務的結果與統治者的租金收益增加相一致時,他才會這樣做。當這兩者不一致時,統治者寧愿保后者,從而會導致有利于收稅但不一定有利于產權更明確界定的規則的制定。 ……
現代社會秩序的制度基礎 作者簡介
劉守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研究領域為制度與發展等。出版《中國土地問題調查:土地權利的底層視角》等專著10余部,在《求是》《經濟研究》《管理世界》和World Development、Cities等期刊上發表論文160余篇。曾獲第六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第十九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七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中國發展研究獎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