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197100
- 條形碼:9787564197100 ; 978-7-5641-971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 內容簡介
教材全面闡述商業倫理、企業社會責任和個人職業道德等內容,教材內容注重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思想和道德原則在倫理沖突選擇中的應用,融入中國很好傳統道德,增加科技變革帶來的前沿熱點倫理問題。教材分為上篇和下篇,有機融合商業倫理、企業社會責任和會計審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有關內容。上篇是商業倫理部分。首先是理論部分,在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倫理學創新的基礎上,介紹常見的倫理分析工具和倫理決策模型,重點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思想和道德規范。其次是應用部分,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思想和道德規范在商業活動倫理沖突和道德選擇中的應用,重點針對戰略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的倫理問題進行剖析,并專門設置一章,介紹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技術變革對倫理道德的影響和挑戰,使學生初步具備識別和解決倫理沖突的意識和一定的能力。下篇是企業社會責任和個人職業道德部分,重點介紹企業社會責任、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和審計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
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 目錄
1.1 倫理學要義
1.1.1 主要概念
1.1.2 相關類型
1.2 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1.2.1 研究對象
1.2.2 研究內容
1.3 本書的邏輯框架
1.4 學習本書的意義與方法
1.4.1 學習本書的意義
1.4.2 學習本書的方法
本章小結
關鍵詞
練習題
第2章 商業活動中的道德標準與倫理分析框架
2.1 道德標準
2.1.1 功利主義
2.1.2 權利與義務
2.1.3 正義與公平
2.1.4 關懷倫理
2.1.5 美德倫理
2.1.6 道德標準的比較
2.2 倫理分析框架
2.2.1 倫理分析框架構成
2.2.2 主要影響因素
2.2.3 倫理分析框架的應用
本章小結
關鍵詞
練習題
第3章 企業戰略管理中的商業倫理
3.1 戰略與戰略管理
3.1.1 戰略的內涵與特征
3.1.2 戰略管理的內涵、要素與關鍵環節
3.1.3 商業倫理融入戰略管理的必要性
3.2 戰略管理中常見的倫理問題
3.2.1 戰略制定階段的倫理問題
3.2.2 戰略實施階段的倫理問題
3.3 戰略管理中的倫理要求
3.3.1 樹立注重商業道德的戰略管理理念
3.3.2 制定融入倫理道德因素的戰略目標
3.3.3 提升領導者與員工的道德境界
3.3.4 構建有助于戰略實施的企業文化
本章小結
關鍵詞
練習題
第4章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商業倫理
4.1 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源管理
4.1.1 人力資源的內涵與特性
4.1.2 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與主要內容
4.1.3 商業倫理融入人力資源管理的必要性
4.2 人力資源管理中常見的倫理問題
4.2.1 勞動關系中的倫理問題
4.2.2 激勵體系中的倫理問題
4.2.3 特殊員工群體管理的倫理問題
4.3 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倫理要求
4.3.1 企業主導塑造良好勞資關系
4.3.2 員工盡心盡力認真履責
本章小結
關鍵詞
練習題
第5章 企業營銷管理中的商業倫理
5.1 營銷與營銷管理
5.1.1 營銷的內涵與特征
5.1.2 營銷管理的內涵與主要內容
5.1.3 商業倫理融入營銷管理的必要性
5.2 營銷管理中常見的倫理問題
5.2.1 產品的倫理問題
5.2.2 定價中的倫理問題
5.2.3 渠道中的倫理問題
5.2.4 廣告的倫理問題
5.2.5 營銷競爭中的倫理問題
5.2.6 數字時代營銷領域新倫理問題
5.3 營銷管理中的倫理要求
5.3.1 企業樹立誠信的營銷理念
5.3.2 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本章小結
關鍵詞
練習題
第6章 企業財務活動中的商業倫理
6.1 財務與財務活動
6.1.1 財務的內涵與特征
6.1.2 財務活動的內涵與主要內容
6.1.3 商業倫理融入財務活動的必要性
6.2 財務活動中常見的倫理問題
6.2.1 籌資活動的倫理問題
6.2.2 投資活動的倫理問題
6.2.3 營運活動的倫理問題
6.2.4 會計活動的倫理問題
6.3 財務活動中的倫理要求
6.3.1 提升會計職業道德意識
6.3.2 遵循會計職業道德規范
6.3.3 完善內部控制機制
6.3.4 提升管理層道德水準
本章小結
關鍵詞
練習題
第7章 商業倫理前沿
7.1 人工智能倫理
7.1.1 人工智能概述
7.1.2 人工智能倫理困境
7.1.3 人工智能的倫理原則
7.2 大數據倫理
7.2.1 大數據概述
7.2.2 大數據倫理困境
7.2.3 大數據的倫理原則
7.3 數字醫療倫理
7.3.1 數字醫療概述
7.3.2 數字醫療倫理問題
7.3.3 數字醫療倫理原則
本章小結
關鍵詞
練習題
第8章 企業社會責任
8.1 社會責任要義
8.1.1 內涵與特征
8.1.2 由來與發展
8.1.3 核心理念
8.2 社會責任倡議與標準
8.2.1 國際的倡議與標準
8.2.2 國內的倡議與標準
8.3 社會責任實踐、報告與新挑戰
8.3.1 社會責任實踐
8.3.2 社會責任報告
8.3.3 社會責任實踐的新挑戰
本章小結
關鍵詞
練習題
參考文獻
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 節選
5.1.1 營銷的內涵與特征 1)內涵 營銷(marketing),也被稱為“市場營銷”“市場營運”“銷售”“推銷”等。一般認為,營銷是以組織或個人通過預測、刺激、提供方便,協調生產與銷售以滿足公眾對產品、服務及其他需求的經濟活動。營銷的觀念是企業在市場上從事經營活動的指導思想和價值目標,其核心是如何對待顧客。 市場營銷發端于社會活動中的物品交換,隨著工業革命的出現及其對生產力的促進,現代意義的市場營銷逐漸形成,當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了商業活動全球化和信息化,市場營銷活動呈現全球化特點。 受經濟技術及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市場營銷的內涵不斷發生變化。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商學院終身教授,被譽為“現代營銷學之父”的菲利浦·科特勒對市場營銷內涵的認識也先后發生過改變,早期他認為,市場營銷是企業“識別目前尚未滿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確定需求量的大小,選擇本企業能*好地為其服務的目標市場,并決定適當的產品、服務和計劃,以便為目標市場服務”的活動,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期,他認為,市場營銷是指“通過創造與交換產品及價值,從而使個人或群體滿足欲望和需要的社會過程和管理過程”。新的定義更強調市場營銷的價值及過程屬性。 通過梳理美國市場營銷協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AMA)對市場營銷的理解可以發現,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營銷的內涵逐漸凸顯過程性及價值傳遞性。20世紀30年代,市場營銷被認為是一種引導產品和服務從制造商流向消費者的商業行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市場營銷被認為是引導貨物和勞務從生產者流向消費者或用戶所進行的一系列企業活動。20世紀80年代,市場營銷被認為是計劃和執行關于商品、服務、創意的觀念、定價、促銷和分銷,以創造符合個人和組織目標交換的一種過程。20世紀初期,市場營銷被認為是一種組織功能,是一系列創造、交換和傳遞價值給顧客并通過滿足組織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來建立良好客戶關系的過程。根據AMA*新的定義,市場營銷被認為是系列的活動,是制度的組合,同時也是為了顧客、合作伙伴以及社會的整體利益而創造、傳播、傳遞、交換價值的一系列活動。從市場營銷實踐中看,企業與其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在不斷進行著人力、財務、資源、信息等要素的交換,實現產品價值從研發、生產到消費的傳遞,市場營銷的過程性、價值傳遞性和系統性凸顯。 2)特征 營銷具有綜合性、實踐性、藝術性的特點。 綜合性是指營銷活動涉及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社會學、心理學、廣告學、管理學、美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和理論。 實踐性是指營銷活動對應的企業的具體實踐,在企業與顧客、合作伙伴之間發生資源等要素的交換,例如將具體的產品、服務以特定的價格和渠道提供給客戶。 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營銷活動是有規律可循的,但是由于營銷對象存在差異性,因此具體應用中要有一定的藝術性。例如,惠普(中國)原首席知識官高建華曾經說過,西方企業的營銷是80%科學加20%藝術,而中國本土企業的營銷是20%科學加80%的藝術,中國的企業很多還在藝術經營階段。 5.1.2營銷管理的內涵與主要內容 1)營銷管理的內涵 菲利普·科特勒認為,營銷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作為藝術和科學的結合,它需要選擇目標市場,通過創造、傳遞和傳播優質的顧客價值,獲得、保持和發展顧客。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市場營銷理念主要基于4個支柱,即目標市場、顧客需要、整合營銷和盈利能力”,以需求中心論為指導的市場營銷理念的形成,標志著市場營銷學走向成熟。 因此,營銷管理是企業規劃和實施營銷理念、制定市場營銷組合,為滿足目標顧客需求和企業利益而創造交換機會的動態、系統的管理過程。營銷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營銷部門的主要職能。 2)營銷管理的主要內容 營銷管理主要內容包括產品、定價、渠道、促銷等。 (1)產品。產品包含產品定位、產品設計及產品建設。產品是營銷的基礎,產品是營銷的根本,無產品不營銷,就是對產品重要性的*好寫照。產品關系著營銷管理的定價決策、渠道決策和促銷決策。 菲利普·科特勒認為產品是能夠提供給市場以滿足需要和欲望的任何東西。一般來說,產品的整體概念包括核心部分、形體部分和附加部分三個層次的內容。產品的核心部分,即滿足消費者某種需要所必須具有的功能和效用,是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所追求的中心內容。產品的形體部分,即產品所具有的,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質量、特色、包裝、款式等具體內容。產品的附加部分,即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期望的附加服務和利益,如送貨、安裝、維修等。 (2)定價。定價主要研究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制定和價格變更的策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價格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與企業生存發展密切相關。定價需要考慮對企業成本的補償、滿足消費者對價格的接受能力、考慮產品的生命周期和階段特征等方面的內容。 (3)渠道。渠道通常是指產品或服務從生產商或服務提供商到*終消費者所經過的途徑或通道。產品價值的實現要求產品抵達消費者或者用戶手中。市場經濟條件下,從生產者到*終消費者或用戶,任何一組相關的推動產品進入消費領域的市場組織機構,就是一條商品銷售渠道。渠道成員主要包括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代理商和儲運企業等,甚至還包括消費者。 ……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