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先行--華為與深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025069
- 條形碼:9787557025069 ; 978-7-5570-2506-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先行--華為與深圳 本書特色
★是深圳成就了華為 還是華為塑造了深圳; ★孟晚舟被囚禁的1000多個日夜和深圳成立15000多天的關聯是什么; ★深圳與華為在*近幾年微妙的關系變化; ★全球ICT產業鏈和華為、深圳的關系; ★SHOU部探討全球產業鏈和一個中國城市、一家中國企業關系的書。
先行--華為與深圳 內容簡介
本書以華為的發展成長為視角, 獻禮深圳特區40周年, 本書回顧了華為的創業、在國內崛起和走向全球的歷程, 以及深圳成長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中心的過程, 梳理了這兩個進程之間的“雙人舞”關系 ; 同時從理論分析的角度, 剖析在華為崛起過程中, 究竟“全球價值鏈” (GIC) 還是“珠江東岸地區創新網絡”這兩個共同起作用的網絡中, 何者起主導作用。華為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真正全球化的跨國公司, 而深圳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真正實現了市場化, 并與全球市場緊密聯系的城市經濟體。華為公司與深圳這座改革開放先鋒城市之間, 其文化基因和精神內核層面上, 有何共識與共振? 相信本書的分析對國內其它有志于建設成為科技創新城市的地區, 將會甚有啟發。
先行--華為與深圳 目錄
引子
**部分:旋渦中的華為
一、壁壘
二、盤外招
三、華為事件的影響
第二部分:崛起
一、偶然?
二、蜜月期
三、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四、深圳向左、華為向右?
第三部分:PERIN 與GIC 中的華為
一、ICT 產業鏈
二、珠江東岸區域的創新網絡
三、GIC、PERIN 與華為
四、潛在危機
第四部分:精神共識
一、催生
二、被改變的華為
三、共識
四、文明的沖突?
五、瞧,任正非這個人
先行--華為與深圳 節選
2019年5月21日,在深圳坂田總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42家中國媒體的聯合采訪。當天晚上開始,洋洋兩萬多字的采訪實錄開始在中文互聯網上爆炸性傳播。 在這篇答記者問中,任正非發出了許多振聾發聵的聲音: 我們永遠需要美國芯片。……因為我們不能孤立于世界,應該融入世界。……能獲得批準的話,我們還是會保持跟美國公司的正常貿易,要共同建設人類信息社會,而不是孤家寡人來建設信息社會。我們*重要的是要冷靜、沉著。熱血沸騰、口號滿天飛,*后打仗時不行也沒用,*終要能打贏才是真的。我們首先要肯定美國在科學技術上的深度、廣度,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我們國家整體和美國比,差距還很大。這與我們這些年的經濟上的泡沫化有很大關系,P2P、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人們的學術思想也泡沫化了。 自主創新*主要目的是想做孤家寡人,我們想朋友遍天下。 自主創新作為一種精神是值得鼓勵的,站在人類文明的基礎上創新才是正確的。……但是我們要看到,科技創新是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的,比如我們的海思并非從源頭開始自主創新,也給別人繳納了大量知識產權費用,有些是簽訂了交叉許可協議,有些協議是永久授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別人的基礎上形成了我們自己的創新。 自主創新如果是一種精神,我支持;如果是一種行動,我就反對。 不能使用民粹主義,這是害國的。因為國家未來的前途在“開放”。這次中美會談完了以后,中央電視臺講到“我們要開放、要改革”,我好高興。實際上,我們還是開放晚了、改革晚了。 這些話聽在一直研究科技創新理論、又一直關心中國現代化轉型走向的吾人耳中,真的感動不已。這樣的聲音在國內已好幾年聽不到了。而今中國正處在一個關鍵時刻,這位偉大企業家的真知灼見、逆耳諍言,以這樣一種答記者問的形式沖破了種種局限,而得以上達天聽、下達全國民眾,能對中美貿易摩擦、對國家的改革開放產生什么樣的作用,姑且不論,但通過這兩萬多字的闡述,任正非作為一個偉大企業家,終于超越柳傳志、王石、馬云、馬明哲、馬化騰等許多同時代的企業家,突出地呈現在歷史面前;而華為已不再局限于一個“中國公司”,而是以一個“全球企業”的形象,清晰地屹立于全世界面前。 無論華為未來命運如何,無論任正非*終是怎樣的成敗得失,但在2019年5月21日,任正非與華為的偉大已經定格。 雖然*近十余年一直在研究科技產業,尤其是深圳的科技創新,但真正深入研究華為,還是2018 年以來的事情。過去對任正非和華為一直很敬佩,但也是將他們放在前述同時代幾個也很偉大的企業和企業家的群像之中。但5月21日之后,毫無疑問,華為和任正非已經分別成為*偉大的中國公司和中國企業家**人。 *近幾個月時間,我又翻閱了好幾本關于華為的書籍。其中一本書中記載的任正非的一些講話,表明5月21日任正非的許多觀點和思想,并非是*近一段時間產生的,而是過去這些年里他一直堅持的思想觀點。*令我贊嘆的是以下兩段話: 關于自主創新的問題,自主創新就陷入熵死里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我們為什么要排外?我們能什么都做得比別人好嗎?為什么一定要自主,自主就是封建的閉關自守,我們反對自主。第二,我們在創新的過程中強調只做我們有優勢的部分,別的部分我們應該更多地加強開放與合作,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構建真正的戰略力量。我們非常支持異軍突起的,但要在公司的主航道上才好。我們一定要避免建立封閉系統。我們一定要建立一個開放的體系,特別是硬件體系更要開放。我們不開放就是死亡。 統一的哲學是創新的基石。王國維講哲學才能改變中國,今天來看確實是這樣的。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及整個歐洲社會,它們在哲學體系上搞清楚了。……而我們的政策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就是從上到下我們的價值觀上沒有統一,哲學觀點沒有統一。 這兩段話基本上可以視為任正非“5.21答記者問”中一些核心觀點的注腳。前一段話毫無疑問出自一個工科生之口—用一個詞“熵死”,就講清楚了為什么不能搞一個封閉系統;但后一段話則完全不像工科生了,而更像一個哲學家。說實話一個做實業的企業家講出這段話,十分令人震撼,這是沉痛的領悟。全中國的企業家能夠講出這段話的,迄今為止只看見任正非一個人。 為什么華為任正非能講出這些話來?因為華為已真正地走向了世界,而不是在一個地域范圍內坐井觀天。 華為、任正非為何走到了今天?我們不得不將之置于中國改革開放、重建與世界之關系的大背景之下,而現在華為陷入了中美貿易摩擦的旋渦,可以說,其深層次的原因,同樣是中國與世界之關系發生了變化。 當年中國重建與世界之關系,深圳特區是一個象征。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象征中國重建與世界關系的深圳經濟特區,才會有了這個真正走向世界的華為。現在中央重新賦予深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地位,是否象征著中國重新構建與世界的關系?它能不能解決華為走向世界遇阻的問題? 可能問題取決于,中國的哲學能否與世界兼容。 作為一個全球性高科技跨國公司,在任正非的主導下,華為的哲學是可以與世界兼容的;改革開放40多年,深圳的哲學代表了一種與世界兼容的努力。 華為可以說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家全球性的跨國公司,它與世界兼容的努力,能為中國帶來什么?探究華為這樣一家企業與深圳這樣一座城市的關系,必然會將我們導引向這樣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目前沒有答案,希望讀者諸君與我們一起思考。
先行--華為與深圳 作者簡介
金心異:獨立經濟學者,曾供職于《證券時報》《南方周末》《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以及廣東富紳、深圳萬科、前海金融控股等企業。 陳倩:深圳技術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副教授,悉尼大學經濟學博士,高級注冊專業預測師(ACPF),獲得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稱號,深圳技術大學循環經濟學中心、悉尼大學時間序列及預測研究組成員。 李寧:資深媒體人、商業觀察者、政經評論員,曾在國內多家媒體從事記者、主筆及內容統籌管理工作,策劃過眾多重磅文章與專題,其中多篇文章沖上微博熱搜,引發全民及海內外討論關注,還為海內外多家媒體撰寫專欄觀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