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天地放翁:陸游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5953
- 條形碼:9787521215953 ; 978-7-5212-159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地放翁:陸游傳 本書特色
本書以自成經緯的架構和引人入勝的語言,將讀者徐徐帶入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生活天地和詩歌世界,受到思想與文學層面的雙重熏染與啟迪,在已見于坊間的多種陸游傳記中獨樹一幟、別具風貌,令人不期然而然地想起陸游的詩句:“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 文史專家 肖瑞峰 作者以獨特的筆記體例式的布局章節,取精用宏,從詩文作品中印證,以不同的時空聯結,記述了傳主的重大生活場景。可信的史實,生動的細節,搖曳的筆致,以及還原歷史現場的表現力,閑筆逸出,轉換靈活,生動展示了陸游生命、生活、寫作中的亮點,深摯家國情懷、傳奇經歷、可愛性格、眾多愛好與成就的陸游形象躍然紙上。 文學專家 王必勝
天地放翁:陸游傳 內容簡介
作者陸春祥以可信的史實,生動的細節,搖曳的筆致,以及還原歷史現場的表 現力,敘寫了一個有著深摯家國情懷,有著傳奇經歷、可愛性格、眾多愛好與成 就的陸游。這個“超人”形象,在作者斑斕溫情的文字中,既是生動的“這一個”, 又是“熟悉的陌生人”——這是一個由江南文化之邦、士大夫精神孕育的陸游, 一個家國情懷、心心念念的陸游,一個風雨人生、堅韌前行的陸游,一個情懷高 古、詩酒人生的陸游。
天地放翁:陸游傳 目錄
001????序言/致務觀書
001????**卷/家世記
014????第二卷/離亂記
025????第三卷/從師記
040????第四卷/考試記
051????第五卷/情愛記
068????第六卷/初官記
094????第七卷/鄉居記(一)
110????第八卷/入蜀記(上)
133????第九卷/入蜀記(中)
153????第十卷/建安撫州記
174????第十一卷/鄉居記(二)
190????第十二卷/嚴州記
209????第十三卷/鄉居記(三)
233????第十四卷/修史記
246????第十五卷/老學庵記
273????第十六卷/鄉居記(四)
302????第十七卷??入蜀記(下)(代后記)
329????附錄一/陸游生平及創作簡表
348????附錄二/部分參考書目
天地放翁:陸游傳 節選
**卷??家世記 紹興陸氏,系唐末由吳之嘉興遷徙至錢塘,為避五代之亂,陸游的七世祖陸忻入贅遷至山陰魯墟村的李姓人家,以桑麻為業,初姓李,后恢復陸姓。陸家在魯墟,自給自足,亦耕亦讀,至陸游的四世祖,高祖陸軫,科考出仕,陸家開始步入書香之家。 按《山陰陸氏族譜》《會稽世德堂陸氏宗譜》記載,紹興陸氏系吳郡四十九支侍郎支,唐宰相陸贄(宣公)之后,贄公五世孫誼公為拒絕錢越王之寵臣陸仁璋通譜而率族百口渡過錢塘江,避地山陰(史稱“拒貴通譜”),故始遷祖應是陸誼。誼公之孫陸忻,因立山陰二十九支,后人尊忻公為山陰始祖。 陸游在《家世舊聞》中記載了高祖陸軫以下四世及外家唐氏諸先輩的軼事遺聞,窺一斑可見全豹。 一、愛插花之陸軫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己酉,陸軫領鄉薦**,五年壬子禮部復試**,是年以榜眼及第。 陸軫字齊卿,晚年自號朝隱子,在館閣(北宋有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及秘閣、龍圖閣,分掌經籍及編修國史等)任職幾十年,累贈太傅。在陸游眼里,他這位高祖,神秘而瀟灑:結交的朋友,大都性格恬然清淡,喜歡神仙方士之術,絕食辟谷數十年。太太爺爺的行事為人,影響他的一生,尤其神仙道教。 施肩吾是唐代睦州桐廬縣人,他中進士后不久,就做了道士。而陸軫對這位離他不遠的高人,思之念之,而且,陸軫還做過睦州(今建德梅城)知州。陸游至少兩次寫到了他的高祖與施肩吾的“交集”: (太傅)公生七年,家貧未就學,忽自作詩,有神仙語,觀者驚焉。嘗退朝,見異人行空中,足去地三尺許,邀與俱歸,則古仙人嵩山棲真施先生肩吾也。因受煉丹辟谷之術,尸解而去。 (《渭南文集》卷二六《跋修心鑒》) 陸軫的神奇,一開始就體現在少年時,沒有讀過書,卻能突然開悟作詩,詩的內容陸游沒有披露,不過,看詩的人大吃一驚,這樣的場景,足以說明,一直務農的陸家,有了這樣的小天才,要開始發達了。什么事都講緣分,這不,某一天,陸軫在退朝的時候,就見到了異人,此異人在空中行走,不過,離地不高,以至于陸軫可以邀請他去家中做客。此異人就是施肩吾,他在嵩山居住,人間有如此的信仰者,必須見上一面,是鼓勵還是接見?應該多種意圖均有。 果然,在第二次見面時,施真人就授予了陸軫秘籍: 先太傅自蜀歸,道中遇異人,自稱方五,見太傅曰:先生乃西山施先生肩吾也。遂授道要。施公,睦州桐廬人。太傅晚乃自睦守掛冠,蓋有緣契矣。 (《老學庵筆記》卷五) 這里的重點乃授道術,而授的結果則是,陸軫晚年做了睦州的知州,他以為,這是冥冥中的安排,他也學起了施真人,掛冠而去了。其實,陸軫在睦州工作還是勤勉努力的,并沒有顧自撂挑子,否則,朝廷不會卒贈其太傅、諫議大夫。 循著陸游的記述,我們再來說陸軫的工作和生活。 宋真宗時,皇家考試是要將名字糊起來的,防止作弊。到了景祐年間,卷子上的真名還是照樣要糊,但也有特例,為的是不埋沒真正的人才。陸軫做會稽知州,考試完畢,考試院發榜前,將試卷一一拆開,陸軫說:為什么不見項堂長的名字呢?這個項堂長,是考試院的職事,文章寫得非常好,已經很有名氣了。工作人員緊接著就將項的文章翻出,陸軫閱后,立即將其選作**名,后面的依次排名,*后一名去掉。這個舉動,足見陸軫的工作方法干脆果斷。 陸軫辟谷二十幾年。辟谷時,當然不是完全不吃東西,他也偶爾喝酒,或者吃一些山果之類。既然要喝,就要盡興,喝到九分九時,他會將花插在帽子上,走來走去,根本不在乎別人說什么。陸游的父親陸宰在給陸游說他曾祖插花這個細節時,小陸游很好奇,歪著頭問:前輩們在宴會的時候都要戴著帽嗎?陸宰摸摸胡須,笑著答:是的,他們平時著裝都中規中矩,出游或者聚會,喝茶喝酒,就會換上便服、便帽,冬天多穿棉襖,夏天則著淺色襯衫。而陸游那時候流行穿的背子(直領對襟,兩側從腋下起不縫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穿),陸軫時代則還沒有出現呢。陸軫退休時,立即換上道衣道袍,完全一副道士打扮。退休官員這般打扮,和平民百姓明顯有區別。王安石退休后,居住在金陵山中,他也不閑著,便衫,便帽,天天騎著驢到處跑。 其實,男人戴花,在古代并不稀奇,唐代新科進士,他們趕赴瓊林宴時,都要隆重戴花。在兩宋,男子戴花似乎是個時尚。宋徽宗每次出游,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馬。翻翻《水滸傳》,那些好漢很多都喜歡花:浪子燕青,鬢邊長插四季花;病關索楊雄,鬢邊愛插芙蓉花;短命二郎阮小五,鬢邊插朵石榴花;蔡慶,干脆諢號就是一枝花,因為他生來愛戴一枝花。蘇軾也戴花,不過是酒醉時。他有一首《吉祥寺賞牡丹》,別有一番情趣:“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鉤。”賞花喝酒,酒喝多了,順手摘朵花戴在頭上回家去,一路上跌跌撞撞,路人圍觀,沿街人家的女子都卷起窗簾看他。 自然,陸游自己喝高了,也插花戴,這個后面說。 在陸游眼中,操著一口紹興方言的高祖陸軫,性格直爽,即便是對皇帝,也是有一說一。在館閣時,他去向仁宗皇帝匯報工作,說著說著就激動了起來,他用笏板指著仁宗的帝座說:天下有多少奸雄盯著您的寶座呀,陛下必須好好工作,才能長久地保住這個位置! 二、王安石的學生陸佃 陸軫的兩個兒子,長子陸琪,曾為官袁州萬載縣令(今江西萬載縣);次子陸珪,做過湖州武康(今德清)縣尉,信州(今江西上饒信州區)司法參軍,杭州南新縣(今富陽萬市)、明州奉化縣(今寧波奉化區)知縣,睦州錄事參軍等,后為國子監博士。 陸游幾乎沒怎么寫他的曾祖陸珪,陸珪死后,朝廷贈太尉。 據《山陰陸氏族譜》記載,天圣四年(1026),陸軫選中吼山北麓魏家山之陽的山水間建造宅第。慶歷二年(1042)十月,陸珪做了一件家族遷居的大事,就是將家從山陰之魯墟遷到會稽之吼山,魯墟舊宅,則舍為法云寺,建中靖國元年(1101),朝廷賜法云寺為功德院。 陸珪有四個兒子,陸佖、陸佃、陸傅、陸倚,因此,吼山的宅院規模比較大,陸家甚至還在吼山北麓建起了家廟,宋徽宗特賜名為“東山壽寧院”。 在北宋,陸佃顯然也是個響亮的名字,陸游也對他的祖父念念不忘,他在《家世舊聞》上卷中,差不多用一大半的篇幅寫了陸佃的各種傳奇。
天地放翁:陸游傳 作者簡介
陸春祥,筆名陸布衣等,一級作家,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學會會長,浙江傳媒學院客座教授等。已出散文隨筆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錦》《樂腔》《筆記的筆記》《連山》《而已》《袖中錦》《九萬里風》《霓裳的種子》《夷堅志新說》《云中錦》等二十余種。主編浙江散文年度精選、風起江南散文系列等三十多部。作品曾入選幾十種選刊,曾獲魯迅文學獎、北京文學獎、上海市優秀文學作品獎、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中國報紙副刊作品金獎、報人散文獎等獎項。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