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宋高宗傳 本書特色
★極聰明、善偽裝、弄權術、腹厚黑。如何透過面具,看清多面帝王宋高宗的真相?
★中國社科院名譽委員、宋史研究會前會長王曾瑜先生力作修訂版 透視宋高宗這個演技派多面帝王跌宕起伏的一生,和他所處的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
再現南宋社會大轉型時期“中國向內轉”的歷史進程 ★如何透過重重面具,看清一個多面帝王的真實面目?
強敵入侵、內廷混亂,飽嘗家國喪亂的趙構經歷了維揚驚夢、苗劉之變、淮西之變等一系列變故,在主戰派與主和派之間搖擺,執掌南宋這艘巨輪行駛在風雨飄搖的時代浪潮里。趙構是聰明人,善于把自己偽裝成一個仁厚之主,中興之主,也越來越擅長帝王之術,把岳飛、李綱、韓世忠、秦檜等當做他的棋子;而深入骨髓的“恐金癥”是他一連串對金政策的根源。本書以史實為基礎,*大限度地重返歷史現場,透過宋高宗多變面具背后,引領讀者去偽存真,看清宋高宗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本書以宋高宗趙構的一生為主線,多角度多層次展現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剖析兩宋之交的社會結構、文化心理,再現當時南宋小朝廷內政外交窘迫而又復雜的社會局面。
★本書是中國社科院名譽委員、宋史研究會前會長王曾瑜先生的力作修訂版。這部傳記首先得益于王先生作為一代史學家的學識與智慧,對宋史研究的深厚功底,富于洞察的史識,對于時代背景、歷史事件、人文掌故等史實了如指掌,史實無疑是十分扎實可靠的。本書*大限度地接近并還原宋朝的社會、政治、文化風貌。書中內容大致輪廓完全依據歷史記載,細節的虛構或在史籍中有蛛絲馬跡可尋。不存在不合理的、在宋時不可能發生的情節虛構。
宋高宗傳 內容簡介
北宋末年,金軍揮戈南下,打碎了汴京城內的酣歌醉舞。徽欽二帝及眾多皇族被俘,僥幸漏網的康王趙構意外繼位,史稱宋高宗。強敵肆虐,內廷混亂,趙構經歷了時代狂飆下的家國喪亂,更有維揚驚夢、苗劉之變、淮西之變等一系列變故,步步驚心。在宗澤、李綱等人的輔佐下,終于在臨安立穩腳跟。掌管著南宋小朝廷這艘巨輪,行駛在風雨多舛的社會大轉型時期,生性驕奢淫逸的他,如何應對這矛盾重重的內憂外患? 這本傳記以豐富扎實的史料為基礎,以宋高宗趙構跌宕起伏的一生為主線,多層次多維度展現南宋初年內困外憂的政治局勢,描繪皇權與相權之間復雜激烈的斗爭,再現南宋社會、政治、文化所經歷的“中國向內轉”的歷史進程。 作者長年致力研究宋史,以清晰而有邏輯的思維,敏銳而犀利的問題意識,凝練冷峻的筆觸,竭力還原歷史真相。
宋高宗傳 目錄
**章深宮的花花太歲
第二章厄運中之幸運
第三章南京登基
**節順利繼位
第二節李綱拜罷
第三節殺陳東和歐陽澈
第四章維揚驚夢
**節宗澤赍志以歿
第二節倉皇逃竄 揚州劫難
第三節下詔罪己
第五章苗劉之變
**節遜位和復辟
第二節劫後馀波
第六章航海流亡
**節卑辭祈哀
第二節天塹失守
第三節浮海逃生
第七章炎興之交的紛更
**節宋金南北對峙的格局
第二節秦檜歸宋
第三節呂秦政爭 秦檜罷相
第八章戰不忘和 安不忘逸
**節頻遣使指
第二節鏖兵中決定歲幣
第三節和戰條陳 遣使爭議
第四節趙張睽異 秦檜復出
第五節居危思安
第九章淮西之變
**節父皇兇耗
第二節岳飛受命節制諸軍
第三節宋廷翻覆 岳飛辭職
第四節淮西兵變
第十章力排眾議 屈辱媾和
**節趙鼎復相
第二節金廢偽齊
第三節撻懶通和 秦檜再相
第四節宰執廷爭 金使驕倨
第五節三大將表態
第六節秦檜獨相
第七節群情激憤 獨斷專行
第八節宰執代君 跪拜成禮
第九節大赦馀波
第十節八陵之痛
第十一節 秦檜擴張相權
第十二節 榮枯有別
第十三節 李光罷政
第十一章 迫令班師
**節金朝毀約南侵
第二節秦檜恃寵固位
第三節十年之力 廢於一旦
第十二章 “莫須有”獄與紹興和議
**節金人雙管齊下
第二節宋朝第二次釋兵權
第三節韓岳虛位和罷官
第四節紹興和議告成
第五節“莫須有”深冤大獄
第十三章 窒息式的茍安
**節皇太后回鑾 五國城飲恨
第二節“太平翁翁”的專橫
第三節城狐社鼠的作惡
第四節窮奢極侈 貪賄成風
第五節排黜異己 文獄迭興
第六節文丐奔競 祥瑞虛飾
第七節格天閣黃粱一夢
第十四章 貶逐秦黨 因循舊政
**節秦檜親黨的貶斥和保全
第二節重新命相 “講信修睦”
第三節“更化”和“敘復”
第四節立儲的曲折和風波
第十五章 應戰和退位
**節宋金再戰前夕
第二節危而後安 戰而後和
第三節主動退位
第十六章 德壽宮頤養
**節隆興和議
第二節德壽宮中的人間天堂
第三節死於安樂
附錄 宋高宗趙構年表
宋高宗傳 節選
**章深宮的花花太歲 祖宗發家,子孫敗家,這大概是中國古代財產和權力世襲制的遺傳規律。這條規律也不可避免地在宋徽宗趙佶身上起著作用。
宋徽宗是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其兄宋哲宗趙煦病亡,而無子嗣。於是,從宮廷到朝廷,就哪一位趙氏宗室可繼帝位的問題,展開了爭論。宋神宗向后說:“申王(趙佖)長而有目疾,次則端王(趙佶)當立。”宰相章惇認為:“以年則申王長,以禮律則同母之弟簡王(趙似)當立。”他認為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宋史》卷19和卷22《徽宗紀》及《贊》。]結果十九歲的端王登上皇帝寶座,而章惇也勢不可免地被貶逐流放。
宋徽宗是個荒淫而奢侈的皇帝,其處理軍國大事的昏庸和昏憒,與其在音樂、繪畫、書法、棋藝、詩詞等方面的才華,融合於一身,這既是他個人的特性,也在相當程度上體現了宋朝統治階級的特性。他的生平嗜好有三:一是女色,二是藝術,三是道教。宋徽宗雖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卻不可能有什么獻身藝術的追求。女色、藝術和道教三者,都屬這個極富極貴的有閑者的消遣和娛樂。
從表面上看,北宋皇朝在宋徽宗治下似乎達到了極盛期。版圖的擴充超過了祖宗之時,人口的增長大約已至一億以上,經濟發展,并無停滯和萎縮的跡象。宋徽宗君臣憑借當時世界上*富厚的國家財力,恣意地揮霍和享樂。北宋皇朝就像是一座外表金碧輝煌的大廈,其實已被宋徽宗君臣蛀蝕得百孔千瘡,而無法承受暴風驟雨的襲擊、強烈地震的搖撼。
宋徽宗縱欲無度,“五、七日必御一處女,得御一次,即畁位號,續幸一次,進一階”。他退位後,“放減宮女凡六千馀人”。宋人由此估計他的宮女“蓋以萬計”。[ 《靖康稗史箋證·青宮譯語》,《雞肋編》卷下。據《宋會要輯稿》,以後簡稱《宋會要》,后妃4之1—2,《宋史》卷163《職官志》,“內命婦之品五:曰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曰太儀、貴儀、淑儀、淑容、順儀、順容、婉儀、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曰婕妤,曰美人,曰才人、貴人”。貴妃至賢妃為正一品,太儀至充媛為“嬪”,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如貴人升才人,充媛升充容,都算“進一階”。又據《宋會要》后妃4之1,《靖康稗史箋證·開封府狀》,宋時也將本為達官貴人家婦女所用的外命婦名號,如國夫人、郡夫人等用作內命婦名號,位於貴人之下。]宋徽宗被俘前計有三十二子、三十四女,如此眾多的子女,這在歷代帝王中也是少見的。
宋朝繼承皇位的宮廷斗爭,倒不像某些朝代那么激烈。宋徽宗按長子繼承制的舊例,立趙桓為皇太子。趙桓“務讀書,不邇聲色”,[ 《靖康稗史箋證·青宮譯語》,《雞肋編》卷下,《靖康要錄箋注》卷8靖康元年六月十六日。]比較循規蹈矩,卻又懦弱無能。宋徽宗*喜歡的,是第三子鄆王趙楷,其母王貴妃“有寵”。[ 《宋史》卷246《鄆王楷傳》。]宋徽宗的寵臣王黼、宦官童貫等人,為鄆王“陰畫奪宗之策”。[《會編》卷52,《宋史》卷470《王黼傳》。]故皇位的繼承,只是在皇太子和鄆王之間進行暗斗,至於宋徽宗的其他兒子則都無登大寶之望。
在宋徽宗不可勝數的妃嬪和侍女中,有一個韋氏,她生於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十月二十五日,[ 韋氏出生年月日據《要錄》卷147紹興十二年十月甲申,卷158紹興十八年十一月戊戌,卷159紹興十九年正月甲申朔,《宋會要》后妃2之8—10。《靖康稗史箋證·開封府狀》載,靖康二年,“韋賢妃三十八歲”,“三十八”應是“四十八”之筆誤。]比宋徽宗大兩歲。史書說韋氏是開封人,實際上,她是南方越州會稽縣人,她和親姐都是北宋宰相蘇頌的侍婢。宋代的婢通稱女使,在她們被雇期間,主人往往據有其肉體。韋氏被“攜登頌榻,通夕遺溺不已”。蘇頌只能放棄了她,并說她必定“甚貴”。其姐當尼姑,帶她來到開封,由小武官內殿崇班李從約薦引入皇宮。宋哲宗選二十名處女分賜諸王,韋氏遂入端王邸。她和另一比她小六歲的喬氏,都充當宋徽宗寵愛的鄭氏的侍女,“結為姐妹,約先貴者毋相忘”。後喬氏“得幸徽宗,遂引韋氏”。宋徽宗的王皇后死後,鄭氏立為皇后,喬氏也於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進貴妃”,她為皇帝連生七子。韋氏“才一御幸”,便懷身孕。按前述宋徽宗待宮女的慣例,遲至“崇寧末,封平昌郡君”。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二月,“進才人”。五月二十一日(公元6月13日)夜,時年二十八歲,生宋徽宗第九子趙構。韋氏後“進婕妤,累遷婉容”。[ 以上記事見《會編》卷211,《要錄》卷147紹興十二年十月丙戌,《宋史》卷20《徽宗紀》,卷24《高宗紀》,卷243《鄭皇后傳》,《韋賢妃傳》,《喬貴妃傳》,《宋會要》后妃1之5,3之9,《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1《顯仁韋皇后》,《皇宋十朝綱要》卷15,卷20。韋氏身世據《周益國文忠公集·雜著述》卷10《思陵錄》上,乃蘇頌之孫蘇文瓘所述,當是可信的。喬貴妃的年齡據《靖康稗史箋證·開封府狀》。]她顯然并不受宋徽宗的寵愛,依賴喬貴妃,生了貴子,才得以在皇宮中占有“嬪”的地位,但與義妹喬氏相比,尚差十一階。
宋高宗傳 作者簡介
王曾瑜,1939年生,著名歷史學家、宋史研究專家。196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師從當代著名歷史學家、中國宋史研究泰斗鄧廣銘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著有《鄂國金佗稗編、續編校注》、《盡忠報國——岳飛新傳》、《荒淫無道宋高宗》、《宋朝軍制初探》、《遼金軍制》、“宋朝階級結構》、《岳飛和南宋前期政治與軍事研究》、《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此書與他人合撰)、《王曾瑜說遼宋夏金》、《遼宋西夏金代通史》(此為大型著作,本人只寫小部分)等專著,歷史系列紀實小說七部,論文和譯文270余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