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煤化學(朱銀惠)(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00710
- 條形碼:9787122400710 ; 978-7-122-4007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煤化學(朱銀惠)(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敘述了煤的特征和生成、巖相組成與應用、一般性質、工藝性質、分類和煤質評價、有機質的化學結構、化學方法的研究及綜合利用等,并附有實驗部分。書中涉及的重要標準、煤的顯微組分等可通過二維碼鏈接查看。 本書為高等院校應用型本科化學工程與工藝(煤化工方向)礦物加工工程、資源勘查工程、應用化學等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從事能源、煤燃燒、碳素材料、煤基化學品、煤田地質、采煤、選煤、煤質化驗和環境保護等有關管理、研究、設計、技術開發和生產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煤化學(朱銀惠)(第二版) 目錄
**章緒論 001
一、我國的能源概況及煤炭資源 001
二、我國煤炭的綜合利用情況 004
三、煤利用存在的環境問題 006
四、煤化學的發展 007
五、煤化學的內容、特點及研究方法 008
第二章煤的特征和生成 010
**節煤的種類和特征 010
一、煤的種類 010
二、腐殖煤的外表特征 011
第二節煤的生成 013
一、成煤的原始物質 014
二、成煤的主要時期和主要煤田 019
三、腐殖煤的生成過程 021
復習思考題 026
第三章煤的巖相組成與應用 027
**節宏觀煤巖組成 028
一、宏觀煤巖成分 028
二、宏觀煤巖類型 029
第二節煤的顯微組分 030
一、煤的有機顯微組分 030
二、煤的無機顯微組分 034
三、煤巖顯微組分的分類與命名 035
第三節煤巖學的研究方法 039
一、煤巖顯微組分的分離和富集 039
二、煤巖分析樣品制備方法 041
三、煤巖顯微組分的反射率 043
第四節煤巖學的應用 047
一、煤巖學在煤田地質方面的應用 047
二、煤巖學在選煤中的應用 048
三、煤巖學在煤質評價和煤分類中的應用 049
四、煤巖學在煉焦配煤與預測焦炭質量方面的應用 051
第五節煤炭顯微組分在煉焦中的變化 057
一、光學各向同性組織和光學各向異性組織 057
二、焦炭光學組織的鏡下特征 058
三、焦炭光學組織的命名和分類 059
四、煤巖顯微組分與焦炭光學組織的關系 061
五、影響焦炭光學組織組成的因素 062
六、焦炭光學組織的應用 063
復習思考題 065
第四章煤的一般性質 066
**節煤的工業分析和元素分析 066
一、煤的工業分析 067
二、煤的元素分析 083
三、分析結果的表示方法與基準換算 094
第二節煤的物理性質和物理化學性質 099
一、煤的密度 099
二、煤的空間結構和表面性質 104
三、煤的機械性質 108
四、煤的熱性質 112
五、煤的電性質與磁性質 114
六、煤的光學性質 117
七、煤的其他物理性質 119
復習思考題 121
第五章煤的工藝性質 122
**節煤的熱解 122
一、煤熱解過程的特征 123
二、煤的差熱分析 124
三、煤的熱重分析 125
四、煤在熱解過程中的化學反應 127
五、影響煤熱解的因素 130
第二節煤的黏結與成焦機理 132
一、溶劑抽提理論 132
二、物理黏結理論 133
三、傳氫理論 133
四、膠質體理論 133
五、中間相理論 137
第三節煤的黏結性和結焦性指標 138
一、膠質層指數 (GB T 479—2016) 138
二、奧阿膨脹度(GB T 5450—2014) 141
三、基氏流動度 143
四、羅加指數(GB T 5449—2015) 144
五、黏結指數(GB T 5447—2014) 145
六、坩堝膨脹序數(GB T 5448—2014) 147
七、葛金指數(GB T 1341—2007) 148
第四節煤炭氣化和燃燒的工藝性質 148
一、煤的反應性 149
二、煤的結渣性 150
三、煤的燃點 150
四、煤灰的黏度 151
第五節煤的鋁甑低溫干餾試驗 152
第六節煤的可選性 152
一、煤的可選性曲線 153
二、可選性標準 158
第七節煤的發熱量 159
一、煤發熱量的測定 159
二、利用經驗公式計算煤的發熱量 163
三、煤的發熱量與煤質的關系 164
四、煤的發熱量等級 165
復習思考題 165
第六章煤的分類和煤質評價 167
**節煤的分類指標 167
一、反映煤化程度的指標 168
二、反映煤黏結性、結焦性的指標 168
第二節中國煤炭分類 169
一、中國煤炭分類方案 169
二、中國煤炭分類標準 170
三、中國煤炭編碼系統 177
四、中國煤層煤分類 180
五、各種煤的特性及用途 183
第三節國際煤分類 185
一、硬煤的國際分類 187
二、褐煤的國際分類(ISO 2950:1974) 188
三、*新國際煤分類標準(ISO 11760:2018) 188
第四節煤質評價 193
一、煤質評價的階段與任務 193
二、煤質評價的內容 194
三、煤質評價方法 195
復習思考題 197
第七章煤有機質的化學結構 199
**節煤的化學結構 199
一、煤的基本結構單元 199
二、煤中低分子化合物 204
第二節物理方法研究煤 205
一、紅外光譜對煤結構的研究 206
二、X射線衍射對煤結構的研究 208
三、核磁共振對煤結構的研究 211
第三節物理化學方法研究煤 213
一、煤溶劑抽提法的分類 213
二、煤的抽提率與溶劑性質的關系 214
三、煤的溶劑抽提 216
第四節統計結構解析法對煤結構的研究 219
一、統計結構解析法的原理 220
二、煤化學結構的統計解析法研究 222
第五節煤的結構模型 224
一、煤的大分子結構模型 225
二、煤的分子間結構模型 230
三、煤結構的綜合模型 232
第六節煤分子結構的近代概念 232
復習思考題 233
第八章化學方法研究煤 235
**節煤中的官能團分析 235
一、含氧官能團 235
二、煤中的含硫和含氮官能團 237
第二節煤的高真空熱分解 238
第三節煤的加氫 239
一、煤加氫液化的反應及原理 240
二、煤的深度加氫與輕度加氫 244
第四節煤的氧化 247
一、煤的氧化階段 247
二、煤的輕度氧化 248
三、煤的深度氧化 249
第五節煤的其他化學反應 252
一、煤的鹵化反應 252
二、煤的磺化反應 254
三、煤的水解 255
復習思考題 256
第九章煤的綜合利用 257
**節煤的燃燒和氣化 258
一、煤的燃燒 258
二、煤的氣化 262
第二節煤的液化 266
一、方法簡介 266
二、直接加氫液化(DCL) 266
三、煤的間接液化(ICL) 268
第三節煤制化學品和高碳物料 270
一、煤液體與煤制高聚物 271
二、煤制塑料 272
三、煤制潔凈燃料 273
四、煤制高碳物料 275
五、煤制活性材料 277
第四節石煤和煤矸石的利用 278
一、石煤 278
二、煤矸石 280
復習思考題 282
附錄 283
實驗一煤的工業分析測定 283
實驗二煤的元素分析 295
實驗三煤中全硫含量的測定 306
實驗四煙煤膠質層指數的測定 309
實驗五煙煤黏結指數的測定 317
實驗六煤的發熱量測定 320
參考文獻 328
一、我國的能源概況及煤炭資源 001
二、我國煤炭的綜合利用情況 004
三、煤利用存在的環境問題 006
四、煤化學的發展 007
五、煤化學的內容、特點及研究方法 008
第二章煤的特征和生成 010
**節煤的種類和特征 010
一、煤的種類 010
二、腐殖煤的外表特征 011
第二節煤的生成 013
一、成煤的原始物質 014
二、成煤的主要時期和主要煤田 019
三、腐殖煤的生成過程 021
復習思考題 026
第三章煤的巖相組成與應用 027
**節宏觀煤巖組成 028
一、宏觀煤巖成分 028
二、宏觀煤巖類型 029
第二節煤的顯微組分 030
一、煤的有機顯微組分 030
二、煤的無機顯微組分 034
三、煤巖顯微組分的分類與命名 035
第三節煤巖學的研究方法 039
一、煤巖顯微組分的分離和富集 039
二、煤巖分析樣品制備方法 041
三、煤巖顯微組分的反射率 043
第四節煤巖學的應用 047
一、煤巖學在煤田地質方面的應用 047
二、煤巖學在選煤中的應用 048
三、煤巖學在煤質評價和煤分類中的應用 049
四、煤巖學在煉焦配煤與預測焦炭質量方面的應用 051
第五節煤炭顯微組分在煉焦中的變化 057
一、光學各向同性組織和光學各向異性組織 057
二、焦炭光學組織的鏡下特征 058
三、焦炭光學組織的命名和分類 059
四、煤巖顯微組分與焦炭光學組織的關系 061
五、影響焦炭光學組織組成的因素 062
六、焦炭光學組織的應用 063
復習思考題 065
第四章煤的一般性質 066
**節煤的工業分析和元素分析 066
一、煤的工業分析 067
二、煤的元素分析 083
三、分析結果的表示方法與基準換算 094
第二節煤的物理性質和物理化學性質 099
一、煤的密度 099
二、煤的空間結構和表面性質 104
三、煤的機械性質 108
四、煤的熱性質 112
五、煤的電性質與磁性質 114
六、煤的光學性質 117
七、煤的其他物理性質 119
復習思考題 121
第五章煤的工藝性質 122
**節煤的熱解 122
一、煤熱解過程的特征 123
二、煤的差熱分析 124
三、煤的熱重分析 125
四、煤在熱解過程中的化學反應 127
五、影響煤熱解的因素 130
第二節煤的黏結與成焦機理 132
一、溶劑抽提理論 132
二、物理黏結理論 133
三、傳氫理論 133
四、膠質體理論 133
五、中間相理論 137
第三節煤的黏結性和結焦性指標 138
一、膠質層指數 (GB T 479—2016) 138
二、奧阿膨脹度(GB T 5450—2014) 141
三、基氏流動度 143
四、羅加指數(GB T 5449—2015) 144
五、黏結指數(GB T 5447—2014) 145
六、坩堝膨脹序數(GB T 5448—2014) 147
七、葛金指數(GB T 1341—2007) 148
第四節煤炭氣化和燃燒的工藝性質 148
一、煤的反應性 149
二、煤的結渣性 150
三、煤的燃點 150
四、煤灰的黏度 151
第五節煤的鋁甑低溫干餾試驗 152
第六節煤的可選性 152
一、煤的可選性曲線 153
二、可選性標準 158
第七節煤的發熱量 159
一、煤發熱量的測定 159
二、利用經驗公式計算煤的發熱量 163
三、煤的發熱量與煤質的關系 164
四、煤的發熱量等級 165
復習思考題 165
第六章煤的分類和煤質評價 167
**節煤的分類指標 167
一、反映煤化程度的指標 168
二、反映煤黏結性、結焦性的指標 168
第二節中國煤炭分類 169
一、中國煤炭分類方案 169
二、中國煤炭分類標準 170
三、中國煤炭編碼系統 177
四、中國煤層煤分類 180
五、各種煤的特性及用途 183
第三節國際煤分類 185
一、硬煤的國際分類 187
二、褐煤的國際分類(ISO 2950:1974) 188
三、*新國際煤分類標準(ISO 11760:2018) 188
第四節煤質評價 193
一、煤質評價的階段與任務 193
二、煤質評價的內容 194
三、煤質評價方法 195
復習思考題 197
第七章煤有機質的化學結構 199
**節煤的化學結構 199
一、煤的基本結構單元 199
二、煤中低分子化合物 204
第二節物理方法研究煤 205
一、紅外光譜對煤結構的研究 206
二、X射線衍射對煤結構的研究 208
三、核磁共振對煤結構的研究 211
第三節物理化學方法研究煤 213
一、煤溶劑抽提法的分類 213
二、煤的抽提率與溶劑性質的關系 214
三、煤的溶劑抽提 216
第四節統計結構解析法對煤結構的研究 219
一、統計結構解析法的原理 220
二、煤化學結構的統計解析法研究 222
第五節煤的結構模型 224
一、煤的大分子結構模型 225
二、煤的分子間結構模型 230
三、煤結構的綜合模型 232
第六節煤分子結構的近代概念 232
復習思考題 233
第八章化學方法研究煤 235
**節煤中的官能團分析 235
一、含氧官能團 235
二、煤中的含硫和含氮官能團 237
第二節煤的高真空熱分解 238
第三節煤的加氫 239
一、煤加氫液化的反應及原理 240
二、煤的深度加氫與輕度加氫 244
第四節煤的氧化 247
一、煤的氧化階段 247
二、煤的輕度氧化 248
三、煤的深度氧化 249
第五節煤的其他化學反應 252
一、煤的鹵化反應 252
二、煤的磺化反應 254
三、煤的水解 255
復習思考題 256
第九章煤的綜合利用 257
**節煤的燃燒和氣化 258
一、煤的燃燒 258
二、煤的氣化 262
第二節煤的液化 266
一、方法簡介 266
二、直接加氫液化(DCL) 266
三、煤的間接液化(ICL) 268
第三節煤制化學品和高碳物料 270
一、煤液體與煤制高聚物 271
二、煤制塑料 272
三、煤制潔凈燃料 273
四、煤制高碳物料 275
五、煤制活性材料 277
第四節石煤和煤矸石的利用 278
一、石煤 278
二、煤矸石 280
復習思考題 282
附錄 283
實驗一煤的工業分析測定 283
實驗二煤的元素分析 295
實驗三煤中全硫含量的測定 306
實驗四煙煤膠質層指數的測定 309
實驗五煙煤黏結指數的測定 317
實驗六煤的發熱量測定 320
參考文獻 328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