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水污染控制技術(王金梅) (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393760
- 條形碼:9787122393760 ; 978-7-122-3937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污染控制技術(王金梅) (第三版) 本書特色
1.水污染控制技術 第三版實用性、應用性強。該教材注重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目標,貫徹實際、實踐、實用的原則,內容注重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按照“以應用為目的、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針對性地選擇實用性、應用性較強的內容,刪去煩瑣的理論推導以及設計計算的內容。 2.水污染控制技術 第三版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反映了該領域當前國內外的發展水平,融入現代科技新知識、新成果和新技術。這對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專業興趣,為學生后續課乃至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3.水污染控制技術 第三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理論內容與實驗內容結合,是該教材的又一特色。教材每一章后是技能訓練,與教材內容聯系緊密,增加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4.水污染控制技術 第三版教材與行業企業標準相結合,體現職業性特征打破傳統教材體系 。該教材結構緊湊,內容簡練、全面,適應環境專業的需要,教材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同時在內容上以處理方法為順序進行編排更適合教學的需要,更符合人們思維的習慣。 5.水污染控制技術 第三版中有較多的例題、多種形式的練習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的內容。 6.水污染控制技術 第三版輔以二維碼鏈接的動畫素材,豐富了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
水污染控制技術(王金梅) (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以下內容:緒論,污水的物理處理,污水的化學處理,污水的物理化學處理,污水的好氧生物處理,污泥、污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污泥的處理和處置,循環冷卻水的處理,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與運行管理。本書對水污染控制技術的基本概念和機理闡述清晰,介紹了污水處理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重視工程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綜合應用能力。通過二維碼融入動畫素材,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方式。 本書為高等職業教育環境保護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污水處理職業技能等級培訓的參考書,還可供污水處理廠(站)操作及管理崗位等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水污染控制技術(王金梅) (第三版) 目錄
1.1 污水的類型和特征 001
1.1.1 生活污水 001
1.1.2 工業廢水 001
1.2 污水的性質與污染指標 001
1.2.1 物理性質及指標 001
1.2.2 化學性質及指標 003
1.2.3 生物性質及指標 009
1.2.4 生物脫氮、除磷的一般指標 010
1.2.5 工業廢水的污染指標 010
1.3 水質標準 011
1.3.1 水域水質標準 011
1.3.2 排水水質標準 011
1.4 工業廢水處理方式與排放標準 012
1.4.1 工業廢水的廠內處理及排放標準 012
1.4.2 工業廢水的集中處理及排放標準 013
1.5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 013
1.5.1 污水處理方法的分類 013
1.5.2 污水處理流程 014
2 污水的物理處理017
2.1 均和調節 017
2.1.1 均和調節作用 017
2.1.2 水量調節 017
2.1.3 水質調節 018
2.1.4 調節池容積的計算 019
2.2 篩濾 019
2.2.1 格柵 020
2.2.2 篩網 022
2.2.3 柵渣或篩余物的處理和處置 023
2.3 沉淀 024
2.3.1 沉淀的基本理論 024
2.3.2 沉砂池的構造與工作特征 027
2.3.3 沉淀池的構造與工作特征 030
2.3.4 提高初次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方法——強化一級處理 037
2.4 除油 038
2.4.1 含油污水的特征 038
2.4.2 隔油池的類型和構造 038
2.4.3 隔油池的計算與設計 040
2.4.4 隔油技術的進展 041
2.5 過濾 043
2.5.1 過濾機理 043
2.5.2 顆粒材料濾池——快濾池 043
2.5.3 快濾池的異常問題及解決辦法 045
3 污水的化學處理050
3.1 中和 050
3.1.1 概述 050
3.1.2 酸堿污水相互中和 051
3.1.3 投藥中和法 052
3.1.4 過濾中和法 054
3.1.5 中和處理中應注意的問題 056
3.2 混凝 057
3.2.1 混凝原理 057
3.2.2 混凝劑與助凝劑 060
3.2.3 混凝工藝過程及設備 062
3.2.4 操作管理 067
3.2.5 澄清池 068
3.3 化學沉淀 070
3.3.1 化學沉淀的基本原理 070
3.3.2 氫氧化物沉淀法 072
3.3.3 硫化物沉淀法 073
3.3.4 鋇鹽沉淀法 074
3.3.5 碳酸鹽沉淀法 074
3.3.6 鐵氧體沉淀法 075
3.4 化學氧化還原 076
3.4.1 基本原理 076
3.4.2 化學氧化法 077
3.4.3 化學還原法 081
3.5 電解 082
3.5.1 電解基本原理 083
3.5.2 電解裝置及特點 084
3.5.3 電解法處理電鍍廢水實例 086
3.6 消毒 088
3.6.1 消毒的目的和方法 088
3.6.2 物理法消毒 088
3.6.3 化學法消毒 089
3.6.4 消毒法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093
4 污水的物理化學處理097
4.1 氣浮 097
4.1.1 氣浮原理 097
4.1.2 氣浮設備形式及計算 099
4.1.3 氣浮法的優缺點 105
4.1.4 氣浮運行操作中應注意的事項 106
4.1.5 新型氣浮裝置簡介 106
4.2 吸附 108
4.2.1 吸附的基本原理及分類 108
4.2.2 吸附平衡與吸附等溫線 109
4.2.3 吸附的影響因素 110
4.2.4 吸附劑及其再生 112
4.2.5 吸附操作方式及設計 114
4.2.6 吸附法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實例 117
4.3 離子交換 118
4.3.1 離子交換劑 118
4.3.2 離子交換平衡 122
4.3.3 離子交換過程與再生過程 122
4.3.4 離子交換設備和設計計算 125
4.3.5 離子交換法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126
4.3.6 離子交換系統的操作管理與維護 127
4.4 膜分離法 128
4.4.1 電滲析 129
4.4.2 反滲透 131
4.4.3 超濾 135
4.5 萃取 137
4.5.1 萃取的基本原理 137
4.5.2 萃取劑及其再生 138
4.5.3 萃取流程及設備 139
4.5.4 萃取法應用實例 140
4.6 吹脫 141
4.6.1 吹脫基本原理 141
4.6.2 吹脫裝置 142
4.6.3 影響吹脫的主要因素 143
4.6.4 解吸氣體的*終處置 143
4.6.5 應用實例 144
5 污水的好氧生物處理151
5.1 污水生物處理的基本理論 151
5.1.1 污水中的微生物 151
5.1.2 微生物的代謝與污水的生物處理 153
5.1.3 微生物的生長條件和生長規律 155
5.1.4 生化反應動力學 159
5.1.5 污水的可生化性 161
5.1.6 生物處理方法的分類 163
5.2 活性污泥法 164
5.2.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164
5.2.2 曝氣與曝氣池 167
5.2.3 活性污泥系統的工藝設計 174
5.2.4 傳統活性污泥法工藝系統 182
5.2.5 污水的生物脫氮除磷處理工藝 185
5.2.6 活性污泥法新工藝 202
5.2.7 活性污泥培養馴化與活性污泥法的故障分析與處理 227
5.3 生物膜法 236
5.3.1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237
5.3.2 生物濾池 238
5.3.3 生物轉盤 248
5.3.4 生物接觸氧化 253
5.3.5 生物流化床 258
5.3.6 生物膜法的運行管理 260
5.4 污水的自然生物處理 262
5.4.1 穩定塘 262
5.4.2 土地處理系統 267
6 污泥、污水的厭氧生物處理272
6.1 概述 272
6.1.1 厭氧消化的機理 272
6.1.2 影響厭氧消化效率的因素(厭氧發酵的工藝控制條件) 273
6.2 污泥的厭氧消化 275
6.2.1 消化工藝 275
6.2.2 消化池的構造 277
6.2.3 消化池有效容積的計算 281
6.2.4 消化池的啟動、運行與管理 283
6.3 污水的厭氧消化 285
6.3.1 厭氧接觸法 285
6.3.2 厭氧濾池 287
6.3.3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 289
6.3.4 厭氧復合床反應器 293
6.3.5 厭氧膨脹床和流化床 293
6.3.6 厭氧生物轉盤 294
6.3.7 膨脹顆粒污泥床反應器 295
6.3.8 內循環厭氧反應器 295
6.3.9 厭氧折流板反應器 297
6.3.10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處理法 298
6.3.11 水解(酸化)-厭氧生物處理法(二段厭氧消化法) 300
6.3.12 厭氧-好氧生物處理法 301
7 污泥的處理和處置304
7.1 概述 304
7.1.1 污泥的分類與特性 304
7.1.2 污泥量 306
7.1.3 污泥流動的水力特征與管道輸送 306
7.2 污泥濃縮 307
7.2.1 重力濃縮法 307
7.2.2 氣浮濃縮法 308
7.2.3 離心濃縮法 309
7.2.4 污泥濃縮方法的選擇 310
7.3 污泥脫水 311
7.3.1 污泥機械脫水的基本原理 311
7.3.2 污泥脫水前的預處理 311
7.3.3 機械脫水設備 311
7.4 污泥干化 316
7.4.1 自然干化法 317
7.4.2 烘干法 318
7.5 污泥的*終處置 318
7.5.1 棄置法 319
7.5.2 焚燒法 320
8 循環冷卻水的處理321
8.1 概述 321
8.1.1 工業冷卻水循環利用的意義 321
8.1.2 工業冷卻水系統的類型 321
8.2 水的冷卻原理與冷卻構筑物 324
8.2.1 冷卻原理 324
8.2.2 冷卻構筑物 324
8.2.3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存在的問題 325
8.3 循環水水質控制 327
8.3.1 水垢及其控制 327
8.3.2 污垢的控制 331
8.3.3 腐蝕及其控制 332
8.3.4 微生物控制 340
9 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與運行管理347
9.1 污水處理廠的設計 347
9.1.1 污水處理廠的設計內容及原則 347
9.1.2 污水處理廠的廠址選擇 348
9.1.3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348
9.1.4 污水處理廠的平面布置與高程布置 350
9.1.5 污水處理工程節能設計 352
9.2 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和自動控制 352
9.2.1 污水處理工程的驗收 352
9.2.2 工程驗收的準備 353
9.2.3 工程驗收的內容 353
9.2.4 污水處理廠的試運行 354
9.2.5 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 354
9.2.6 污水處理裝置自動化控制技術 357
附 錄 360
參考文獻 362
水污染控制技術(王金梅) (第三版) 作者簡介
王金梅,長期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環境類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91~2001在內蒙古赤峰制藥集團從事高濃度有機制藥廢水的處理的生產實踐及研究工作,多次獲得企業科技進步及合理化建議獎。參與的科研工作有多項,并通過鑒定或獲獎。主編了多部教材,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