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莫言小說創作與中國口頭文學傳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5755
- 條形碼:9787521215755 ; 978-7-5212-157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莫言小說創作與中國口頭文學傳統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緒論部分綜述莫言小說研究的現狀以及作者個人研究的切入點。正文部分分為五個章節。前兩個章節追溯了中國口頭文學的源頭極其對作家創作的影響,結合具體的作品探討了“故事”在創作中所起的關鍵作用;第三章則論述了莫言的創作對說書傳統的繼承與發展;第四章探討了莫言作品與民間謠諺、民間小戲的借鑒與運用;很后一章探討了莫言作品在向傳統文學汲取營養的同時所進行的創新,這也恰恰是他的作品所具有的獨特風格所在。結論部分回到民族性的探討上,從思想層面對莫言作品加以分析。
莫言小說創作與中國口頭文學傳統 目錄
緒??論
**章??中國口頭文學傳統的天然滋養與寫作理念的自覺追求
第二章??故事的沒落與崛起
第三章??說書傳統的承繼與發展
第四章??民間謠諺與民間小戲的汲取
第五章??向中國口頭文學傳統回歸中的變與不變
余??論
參考文獻
莫言小說創作與中國口頭文學傳統 節選
緒??論 **節??理解莫言:回到小說的起點 2001年,新世紀的**年,莫言在他的長篇小說《檀香刑》的《后記》中提到他要“大踏步撤退”。他說:“民間說唱藝術,曾經是小說的基礎。在小說這種原本是民間的俗藝漸漸地成為廟堂里的雅言的今天,在對西方文學的借鑒壓倒了對民間文學的繼承的今天,《檀香刑》大概是一本不合時尚的書。《檀香刑》是我的創作過程中的一次有意識的大踏步撤退,可惜我撤退得還不夠到位。”根據莫言的解釋,所謂“撤退”,“是對西方小說故事、情感模式的對抗”,因為“我們有自己的語言和講故事的方式”,要“向民間回歸,向我們的民族文化,向我們的民間口頭文學來學習”,“向中國傳統小說學習”。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瑞典文學院作《講故事的人》的演講,他對自己的創作作了總結,他說:“我該干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說書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爺爺奶奶、村里的老人們講故事的方式。”對于莫言的夫子自道,我們不能全信,但也不能置若罔聞,我們只是希望從作家對自己創作理念的闡釋中尋找到理解作家及其創作的線索。 毋庸置疑,莫言的創作的確是在“撤退”,但是莫言的“撤退”究竟起于何時,我們很難認為是在他所宣稱的2001年;莫言的“撤退”究竟“撤退”到什么程度,我們也不能完全認為像他所說的那樣一直到了2001年發表《檀香刑》時他的創作才真正可以和西方魔幻現實主義分庭抗禮。憑借對莫言小說的閱讀經驗和順著莫言所說的“撤退”線索,我們認為莫言幾乎在一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已經身在“傳統”之中了,而且他的“撤退”也相當徹底,一直“撤退”到小說的起點。莫言正是“撤退”到了中國口頭文學傳統的原點,他帶領著我們重返原始民間講述故事的情境,帶領著我們又回到了那個圍繞在大人身邊聽故事的時期,他用他原始而又現代的創作闡釋著中國當代小說的發生學。
莫言小說創作與中國口頭文學傳統 作者簡介
張相寬(1980—),山東曹縣人,文學博士,山東理工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東岳論叢》《中國語言文學研究》《中南大學學報》《中國政法大學學報》《文藝報》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時期鄉土小說對民間口頭文學傳統的繼承與創新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世界性與本土性交匯:莫言文學道路與中國文學的變革研究”,近年來主要從事中國當代小說創作對外國文學、中國民間口頭文學敘事經驗的借鑒、傳承及其創新研究。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