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新時代文化藝術思想研究文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7511
- 條形碼:9787503967511 ; 978-7-5039-675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新時代文化藝術思想研究文庫) 本書特色
《新時代文化藝術思想研究文庫》分為“文藝高峰與中華民族新史詩研究”“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研究”“中華很好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等主題,收錄著述近200篇,展現了學術界對國家文化藝術發展的思考。同時,編選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對各主題的學術研究近況做了梳理和闡釋,合編為一部“研究報告集”。 文庫得以順利出版,要感謝各個主題的編選者魯太光、李修建、孫曉霞、金寧、李松睿、任慧、李彥平、張敬華、汪驍、宋蒙(排名不分前后)等的辛勤付出。感謝中國藝術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對文庫編輯出版的資助和支持。感謝文化藝術出版社,特別是楊斌社長、王紅總編輯以及各位責任編輯,他們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令人感佩。更要感謝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諸位學界同仁,他們不吝賜稿,讓這套文庫具備了應有的學術分量。 希望這套文庫能夠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略盡綿薄之力,能夠為新時代文化藝術研究和實踐提供有益的學術參考和理論資源。 編 者 2021年8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新時代文化藝術思想研究文庫) 內容簡介
本書從2013年以來中國學術界有關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問題的學術論文1645篇中,選取了20篇代表性學術成果。輯“哲學內涵”收入5篇從哲學角度思考中華傳統文化現代轉型問題的文章;第二輯“方法論探討”收入從歷史學、美學、中國古代文學以及中國現當代文學等不同學科,在方法論層面思考如何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論文8篇;第三輯“實踐探索”收入哲學、美學以及古代文學等不同學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具體概念、思想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的很好論文7篇。將這些論文匯集在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新時代文化藝術思想研究文庫) 目錄
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兩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時代的新發展
傳統與現代化的再思考
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哲學審視
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當下思考
第二輯 方法論思考
“兩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遵循
“有”“無”之辨:重建近代中國歷史敘述管窺
文論史編撰的學科認知與方法論省思
論中國文藝批評標準的正偏結構
論中國中古美學的“天人之際”
“石窟研究”美術史方法論提案——以敦煌莫高窟為例
新時代中國文論建構的歷史演進與價值取向
中國文學傳統的創造性轉化——重建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古今維度
第三輯 實踐探索
論百年中國美學的創新性發展歷程
文藝美學與中國美學的現代傳統
在中國發現批評史——清代詩學研究與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傳統的再認識
“去耕種自己的園地”——關于回歸文學本位和批評傳統的思考
中華造物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兩漢:中國古代自然審美之自覺期——以漢賦為中心
編后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新時代文化藝術思想研究文庫) 作者簡介
金寧,1987年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到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現為《文藝研究》主編,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制作話劇參加首屆中國小劇場戲劇節,拍攝文獻紀錄片,參與北大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中外合作課題。參加“中歐文化對話”活動并舉辦攝影展(盧森堡,中外六人展);擔任北京國際攝影周學術委員會委員。 李松睿,男,北京人。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雜志社副研究員、編輯部主任。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