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馬克思主義文藝研究. 2020年第2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3441
- 條形碼:9787520353441 ; 978-7-5203-534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主義文藝研究. 2020年第2期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張江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丁國旗執行主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論壇秘書處、文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室共同編輯出版的一本論文集,每年出版2期。本期內容分為五個板塊:經典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中國當代美學研究、文化熱點研究等,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收入本書的文章大多數在國內正式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有比較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馬克思主義文藝研究. 2020年第2期 目錄
經典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研究再出發
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人民性
論對話思維在學術史研究中的方法論意義——以《馬克思主義與形式主義關系史》為例
東歐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
穆卡若夫斯基在中國
國內赫勒研究四十年
論維德馬爾對列寧文藝思想的重釋及所受的批判
現代美學及其悖論——阿格妮絲·赫勒的“共通感”理論研究
審美活動的主體間性——論藝術作品的尊嚴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研究
救贖與虛無之爭——本雅明的歷史靈知主義
文化工業理論再釋:審美資本主義語境中的再思考
憂郁的辯證:本雅明對潘諾夫斯基之丟勒闡釋的繼承和發展
意識過程與符號體系的匯流——論本雅明辯證意象的雙重邏輯面相及其思想史意義
西方文論研究
論媒介生態學與美學的技術內通
非介入小說的政治——論朗西埃對福樓拜美學的“誤讀”
書齋里革命抑或革書齋的命——從布魯姆到薩義德再到羅蒂的文學批評策略
古今之爭視域下的德國“戲劇之爭”
前沿譯介
結構主義的辯證法:一種辯證美學
紀念艾辛多夫
《馬克思主義文藝研究》征稿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研究再出發
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人民性
論對話思維在學術史研究中的方法論意義——以《馬克思主義與形式主義關系史》為例
東歐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
穆卡若夫斯基在中國
國內赫勒研究四十年
論維德馬爾對列寧文藝思想的重釋及所受的批判
現代美學及其悖論——阿格妮絲·赫勒的“共通感”理論研究
審美活動的主體間性——論藝術作品的尊嚴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研究
救贖與虛無之爭——本雅明的歷史靈知主義
文化工業理論再釋:審美資本主義語境中的再思考
憂郁的辯證:本雅明對潘諾夫斯基之丟勒闡釋的繼承和發展
意識過程與符號體系的匯流——論本雅明辯證意象的雙重邏輯面相及其思想史意義
西方文論研究
論媒介生態學與美學的技術內通
非介入小說的政治——論朗西埃對福樓拜美學的“誤讀”
書齋里革命抑或革書齋的命——從布魯姆到薩義德再到羅蒂的文學批評策略
古今之爭視域下的德國“戲劇之爭”
前沿譯介
結構主義的辯證法:一種辯證美學
紀念艾辛多夫
《馬克思主義文藝研究》征稿
展開全部
馬克思主義文藝研究. 2020年第2期 作者簡介
張江,男,1956年8月生,廣東梅州人。歷任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干部,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廣東省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2002年11月任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副組長、李長春同志辦公室主任(正局級);2008年09月任遼寧省委宣傳部部長;2009年05月任遼寧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2013年07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書友推薦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