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草類植物種子學(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0438
- 條形碼:9787030700438 ; 978-7-03-07004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草類植物種子學(第二版) 內容簡介
《草類植物種子學》包括草類植物種子的形成、形態、物質組成、休眠和萌發,種子質量檢驗,原種與良種生產,種子生產農業技術措施,種子收獲、加工與貯藏,種子審定,種子經營管理等,總結了草類植物種子科學中的近期新成果及生產經驗,能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有關草類植物種子科學的知識和方法!恫蓊愔参锓N子學》既包括種子學基礎知識的有關內容,也包括原原種生產、原種生產、良種繁育、高產種子田建設等實踐操作性很好強的內容,強調種子學基礎知識與實踐應用的結合,特色突出。
草類植物種子學(第二版)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章 緒論 1
**節 草類植物種子學及其研究內容 1
一、種子的含義 1
二、草類植物的概念及草類植物種子學的研究范疇 1
三、草類植物種子學的研究內容 2
第二節 草類植物種子學的相關學科 2
第三節 草類植物種子在我國經濟和生態建設中的作用 3
第四節 草類植物種子科學研究進展 3
一、國外草類植物種子科學研究進展 3
二、我國草類植物種子科學研究進展 5
第五節 草類植物種子產業的現狀與發展 8
一、國外草類植物種子產業現狀與發展 8
二、我國草類植物種子產業現狀與發展 9
第二章 種子形態、結構、化學成分和物質組成 13
**節 草類植物種子的形態結構 13
一、種子外部形態 13
二、種子形態結構 14
三、種子解剖結構 17
第二節 種子的分類和識別 19
一、重要草類植物種子的形態結構 19
二、重要草類植物種子檢索表 31
第三節 草類植物種子的化學成分和物質組成 49
一、草類植物種子的化學成分 49
二、草類植物種子的物質組成 53
第三章 草類植物種子休眠 72
**節 草類植物種子休眠的概念和意義 72
一、草類植物種子休眠的概念 72
二、草類植物種子休眠的意義 73
第二節 草類植物種子的休眠類型 73
一、種皮引起的休眠 73
二、胚休眠 75
三、抑制物質引起的休眠 76
四、外界條件誘導的二次休眠 76
五、綜合休眠 77
第三節 打破種子休眠的方法 78
一、物理方法 78
二、化學方法 80
三、生物方法 81
四、綜合方法 81
第四章 草類植物種子的萌發 83
**節 草類植物種子的萌發過程 83
一、吸脹 83
二、萌動 84
三、發芽 85
第二節 草類植物種子萌發的生理生化基礎 85
一、萌動種子細胞溶質滲透與細胞膜修復 86
二、萌動種子線粒體發育 86
三、萌動種子DNA修復 87
四、萌動種子鈍化酶和RNA活化 87
五、種子萌發過程中主要貯藏物質的轉化 87
六、種子萌發的能量代謝與蛋白質、核酸合成 89
第三節 影響草類植物種子萌發的條件 90
一、種子萌發的內在生理條件 90
二、種子所處的外部生態環境 91
第五章 草類植物種子質量檢驗 94
**節 草類植物種子質量檢驗的目的、作用和程序 94
一、草類植物種子質量檢驗的目的和作用 94
二、草類植物種子質量檢驗的程序 95
第二節 扦樣 96
一、扦樣原則和種子批 96
二、樣品種類、扦樣程序和分樣程序 109
第三節 凈度分析 114
一、凈度分析的意義 114
二、凈度分析組分的劃分 114
三、凈度分析的程序 122
第四節 發芽試驗 127
一、發芽試驗的意義 127
二、發芽試驗程序 128
第五節 水分測定 148
一、水分測定的意義 148
二、水分測定程序 149
第六節 其他植物種子數測定 152
一、其他植物種子數測定的意義 152
二、其他植物種子數測定程序 153
第七節 生活力測定 154
一、生活力測定的意義 154
二、生活力測定程序 155
第八節 重量測定 165
一、重量測定的意義 165
二、重量測定程序 166
第六章 原種生產 168
**節 原種的定義和標準 168
第二節 原種生產應用的選擇方法 168
一、混合選擇法 168
二、單株選擇法 169
三、改良混合選擇法 171
第三節 三圃制原種生產 172
一、三圃制原種生產程序 172
二、三圃制原種生產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173
第四節 二圃制原種生產 173
第五節 原種生產的注意事項 174
一、圃地選擇與保種隔離 174
二、原種生產田的栽培與管理 175
三、原種收獲與貯藏 175
四、原種混雜原因及預防措施 176
第七章 良種繁育 178
**節 良種概念及其作用 178
一、良種的概念 178
二、草類植物良種應具備的條件 178
三、良種在草業生產中的作用 181
第二節 良種繁育及其任務 182
一、良種繁育的概念 182
二、良種繁育的任務 182
第三節 良種生產制度 182
一、國外的良種生產制度 182
二、我國的良種生產制度 183
三、一級種子田 184
四、二級種子田 185
第四節 草類植物種子田的栽培管理 185
一、種子田與牧草生產田栽培管理的區別 185
二、種子田的栽培管理技術 186
第五節 加速良種繁殖的方法 186
一、精量稀播與高倍繁殖 186
二、異地或異季加代繁殖 186
三、無性繁殖 187
四、組織或細胞培養繁殖 187
第六節 品種混雜退化及其危害 187
一、混雜退化的相關含義 187
二、混雜退化的危害 190
第七節 良種混雜退化的原因 190
一、機械混雜 190
二、生物學混雜 191
三、自然變異 191
四、不正確的人工選擇 192
五、不良的栽培管理條件 192
六、育成品種的分離重組 192
七、環境條件的影響 193
八、遺傳基礎貧乏 194
第八節 良種混雜退化的防治方法 194
一、因地制宜做好良種的合理布局和搭配 194
二、建立健全良種的保純制度 194
三、采用適宜的隔離措施 195
四、去雜去劣 195
五、改變生長條件,提高良種種性 195
六、加強人工選擇 196
第九節 不同授粉方式草類植物的良種繁育 198
一、自花授粉草類植物的良種繁育 198
二、異花授粉草類植物的良種繁育 199
三、雜交種種子生產 199
四、常異花授粉草類植物的良種繁育 203
第十節 商品種子的分級繁育和世代更新 203
一、分級繁育 203
二、世代更新 204
三、保純繁殖生產和循環選擇生產 205
第八章 草類植物種子生產的農業技術措施 206
**節 草類植物種子田的選擇布局及土壤耕作 206
一、種子田的選擇和布局 207
二、種子田的土地要求 209
第二節 種子田播種技術 209
一、播種方式和方法 209
二、播種時間及播種量 211
第三節 田間管理 212
一、田間雜草防除 213
二、施肥 216
三、灌溉 220
四、病蟲害防治 222
五、人工輔助授粉 224
第九章 種子收獲、加工與貯藏 226
**節 種子收獲 226
一、種子的收獲時間 226
二、種子的收獲方法 228
第二節 種子干燥 228
一、種子干燥原理 229
二、種子干燥方法 230
第三節 種子清選與分級 231
一、清選原理 231
二、清選方法 233
三、種子分級 238
第四節 種子包裝 247
一、包裝容器及材料 247
二、包裝方法 248
第五節 種子貯藏 248
一、貯藏原理 249
二、種子貯藏庫 251
三、種子貯藏方法 253
四、種子貯藏庫管理 254
第十章 草類植物種子審定 257
**節 種子審定及發展 257
一、種子審定及其意義 257
二、種子審定的內容和方法 258
三、種子審定的發展 259
第二節 草品種種子審定資格及等級 260
一、種子審定資格 260
二、審定種子的等級 261
第三節 種子審定的標準和要求 262
一、種子審定的田間管理 262
二、種子收獲加工過程中的管理要求 269
第四節 草類植物種子審定程序 269
一、申請 269
二、田間檢查 270
三、種子收獲和加工中的監督檢查 272
四、種子的室內檢驗 272
五、貼標簽和封緘 272
六、對照檢驗 273
第十一章 苜蓿內生根瘤菌種子 275
**節 苜蓿與根瘤菌共生的遺傳基礎 275
第二節 苜蓿與根瘤菌共生育種 276
一、共生育種的概念 276
二、苜蓿與根瘤菌共生育種概況 276
第三節 優良根瘤菌種質資源篩選 277
一、高效結瘤固氮根瘤菌株篩選 277
二、促進生長根瘤菌株篩選 278
三、抗逆性根瘤菌株篩選 279
四、復合功能根瘤菌菌株篩選 280
五、優良根瘤菌種質資源篩選程序 281
第四節 內生根瘤菌種子構建 281
一、苜蓿和根瘤菌專一性共生組合篩選 281
二、內生根瘤菌種子構建方法 283
第五節 種子內生根瘤菌傳代能力和傳代有效性 288
第十二章 草類植物種子的經營管理 295
**節 種子企業經營管理 295
一、種子企業經營計劃 295
二、企業組織管理 297
三、企業經營決策 297
四、經營控制 298
第二節 生產要素管理 299
一、人力資源管理 299
二、財務管理 303
三、物資與設備管理 307
四、企業技術管理 309
第三節 營銷管理 310
一、市場調查與預測 310
二、目標市場選擇 314
三、種子營銷組合策略 315
第四節 投資項目管理 318
一、草類植物種子投資項目 318
二、投資項目投資可行性分析 320
三、投資項目評估 322
案例Ⅰ 河西走廊綠洲灌區紫花苜蓿良種繁育田建設 325
案例Ⅱ 新疆天山北坡沖積平原區紫花苜蓿種子生產田建設 332
案例Ⅲ 柱花草種子生產田建設 339
案例Ⅳ 西北冷涼地區飼用燕麥種子生產田建設 344
主要參考文獻 347
草類植物種子學(第二版) 節選
**章 緒論 **節 草類植物種子學及其研究內容 一、種子的含義 種子在植物學上是指由胚珠發育而成的繁殖器官。農業生產中,可直接用作播種材料的植物器官均稱為種子,如植物學上的種子、果實、鱗莖、根莖、球莖、塊莖、塊根等器官。而人工種子,是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通過人工加工形成的可用作播種材料的種子,是一類特殊的種子。 種子是*基本的生產資料,草類植物(herbaceous plant)種子屬農業種子的范疇,其含義要比植物學上的種子廣泛得多。草類植物種子分為如下幾種。 1.真種子為植物學上所指的種子,由胚珠發育成的繁殖器官。例如,豆科植物白三葉(Trifolium repens L.)、紅三葉(Trifolium pratense L.)、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L.)等植物的種子。 2.類似種子的果實有些植物由整個子房發育成果實,成熟后果皮不開裂,可直接用果實作為播種材料,具有種子的功能。例如,禾本科植物翦股穎(Agrostis stolonifera Hudson)、多年生黑麥草(Lolium perenne L.)等的穎果,菊科植物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白沙蒿(Artemisa sphaerocephala Krasch)的瘦果,豆科植物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草木樨屬(Melilotus Adans)等的莢果,紫草科植物聚合草(Symphytum pezegrinum L.)的小堅果等。 3.帶有附屬物的真種子或果實有些植物在發育過程中花序或花的其他結構如苞片等緊包在成熟的種子或果實外面,不易脫落,形成了帶有附屬物的真種子或干果。例如,禾本科植物帶稃片或帶穎片的穎果,飼用甜菜(Beta vulgaris L.)、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 Engelm)、地三葉(Trifolium subterraneum L.)的種球等。 4.營養繁殖器官許多植物的繁殖是通過自身某種營養器官或營養體,如塊根、塊莖、接穗、根莖、匍匐莖、插枝、根蘗、鱗莖、球根等作為“種物”繁殖后代和擴大其群體的。例如,農業作物馬鈴薯、甘薯、木薯、菊芋等的塊莖,花卉植物郁金香的鱗莖、唐菖蒲的球莖等,草類植物聚合草、無芒雀麥、羊草、偃麥草、白三葉、狗牙根、早熟禾、黑麥草、紫花苜蓿的根莖、根蘗根、分蘗根、根蘗芽等。 綜上所述,草類植物種子主要以植物學上所指的種子為主,播種材料包括真種子、類似種子的果實、帶有附屬物的真種子或果實及營養繁殖器官。 二、草類植物的概念及草類植物種子學的研究范疇 草類植物,簡稱草類,是指各類單子葉、雙子葉草本植物,包含牧草、草坪草、藥草、能源草、觀賞草等草本植物及危害家畜的有毒有害植物,乃至飼用灌木、半灌木、藤本植物、小喬木等。 草類植物種子學是研究草類植物種子的特征特性、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生產應用和實踐的科學。以禾本科、豆科、藜科、菊科等草本植物種子的研究為主,包括飼用灌木、半灌木、藤本植物和小喬木植物種子的研究。其主要任務是為牧草、飼料作物、草坪植物、水土保持植物、地被植物等草類種子的生產、流通和應用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和先進的技術措施。 三、草類植物種子學的研究內容 1)草類植物種子的形態結構、解剖結構及其化學成分和物質組成。研究草類植物傳粉受精后種子的發育過程及其形態結構、解剖結構變化和物質積累規律;成熟種子外部形態和解剖特征;種子貯藏物質的種類及化學組成。為提高草類植物種子產量和質量提供理論依據,為草類植物種子識別、鑒定和分類提供技術指標。 2)草類植物種子的休眠和萌發。研究草類植物種子的休眠類型、休眠機理及打破休眠的機制和方法;草類植物種子萌發過程、萌發的生理生化基礎及萌發的條件等。這對草類植物種子的貯藏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也是草類植物種子應用中獲得高發芽率、高出苗率、高成苗率及苗期合理管理的基礎。 3)草類植物種子質量檢驗。包括草類植物種子扦樣原理和扦樣方法,凈度分析標準和分析方法,發芽檢驗設備、標準及其程序,促進種子發芽的處理方法,以及種苗評定、種子水分測定、生活力測定的理論、方法和標準。檢驗結果是草類植物種子生產、調運、貯藏、貿易和使用中衡量種子質量的依據,草類植物種子檢驗也是生產高質量草類植物種子、繁榮種子市場和推廣各種優良草類植物品種的基礎。 4)草類植物種子生產及種子審定。主要研究草類植物種子產量形成的原理,原種的標準及其生產程序、生產制度、栽培與管理、收獲與貯藏,良種生產條件、生產制度、加速良種繁殖的方法、雜交種種子生產,以及草類植物種子生產的農業技術措施,研究草類植物種子審定內容、審定資格及等級、審定的標準和程序等。包括草類植物種子生產的區域性原理、種子生產中的田間管理實踐、種子良種繁育等,為高基因純度優質草類植物種子快速繁殖、快速利用理論與實踐提供依據。 5)草類植物種子的收獲、加工與貯藏。主要研究草類植物種子的收獲時間和方法、干燥原理和方法、清選與分級原理和方法、貯藏原理和技術。為提高草類植物種子收獲產量和質量、保證種子的種用價值和種子安全貯藏提供理論依據與技術手段。 6)草類植物種子的經營管理。包括草類植物種子企業市場調查和決策、包裝與運輸、經營計劃和銷售、種子行政管理依據和機構、行政復議等與草類植物種子商品貿易有關的具體操作程序和實施辦法。以便掌握草類植物種子生產經營、流通和供應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草類植物種子學的相關學科 草類植物種子學是隨著草類植物種子的生產和應用而興起的一門年輕學科,它是以植物學(植物形態學、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態學、植物發生學、植物胚胎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生物統計學、物理學、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地理學等基礎學科,以及草類植物育種學、草類植物栽培學、草地學、農業氣象學、草地生態學、土壤學等應用性學科為基礎建立的一門新興學科。因此,為了更好地掌握草類植物種子學的內容,充分發揮草類植物種子學在草地農業生產和國土生態治理中的作用,必須首先掌握基礎學科和相關應用學科的知識。另外,草類植物種子學的知識也是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因此草類植物種子學可以在更廣闊的范圍內為農業、草地畜牧業和生態建設服務。 第三節 草類植物種子在我國經濟和生態建設中的作用 草類植物種子是改良退化草地、建植人工草地、提高我國草地畜牧業生產力的物質基礎,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工程建設,水土流失地區水土保持工程建設,運動場、城市綠地工程、護坡綠化工程、道路碎落臺綠化建設的基礎材料,以及草類植物深加工工業的基礎材料和原材料。隨著我國畜牧業的迅猛發展和對牧草需求的增加,對國土治理、生態建設規模的擴大及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加深,草類植物種子的基礎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 我國是世界上草類植物種質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不僅盛產高寒帶、溫帶、熱帶、亞熱帶草類植物,還有一些具有特殊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旱生、超旱生、耐寒、耐鹽、耐堿、耐酸等抗逆性強的草類植物,僅已知的草地飼用植物就有 6704種,既是天然草地的重要遺傳資源,也是重要的經濟資源。依靠這些豐富的草類植物種質資源,完全可以尋找到實現各種功能所需要的基因,托起一個草類植物種子產業。 畜牧業的發展離不開草類植物種子產業的支持,草地作為可更新的自然資源,在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種植業“三元”結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草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未來我國人口的食物安全和環境安全問題,高產優質草地是實現畜牧業發展的必要保證,優良草類植物種子的應用是實現高產優質草地和良好生態草地的基礎。 我國草原牧區、農牧交錯區、黃土高原區、長江和黃河中上游地區正在實施和即將實施的生態建設工程陸續啟動,徹底改善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遏制水土流失和沙漠東進,是我國生態建設的主要目標,草坪草、地被植物、水土保持植物在生態環境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種植以二年生和多年生為主的水土保持植物,可固土、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此外,近年來公路、鐵路、大堤、大壩、水渠護坡也多采用多年生水土保持植物和地被植物,起到了非常明顯的固土和美化環境的作用,這些生態工程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地被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種子。 我國草類植物種子的需求量很大,但國內目前的草類植物種子生產量小,生產能力低,遠遠不能滿足我國草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需求,因而大力生產優質草類植物種子以滿足不斷發展的草牧業和生態環境建設事業、水土保持事業、城市綠化事業,對草類植物種子的需求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四節 草類植物種子科學研究進展 一、國外草類植物種子科學研究進展 人類祖先在早期的勞動過程中摸索到植物種子的奧秘,積累了有關植物種子的基本知識。公元前 300年,希臘學者狄奧弗拉斯塔在種子方面進行了大量細致的探索,指出了不同植物種子壽命和萌發特性存在差異的現象,被以后的學者稱為**位種子生理學家。然而在 2~18世紀,種子科學的進展長期處于停滯時期。直到 19世紀初,伴隨著歐洲各國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在生物學、農學、畜牧學等領域理論與實踐不斷發展完善的基礎上,植物種子科學的知識也不斷積累并趨于完善,并有大量相關的著作問世,其中*早關于植物種子的巨型專著是蓋脫耐爾父子于 1788~1805年編寫的《植物的果實與種子》一書,對果實和種子的研究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1869年,奧地利學者諾布博士在德國德克森州塔蘭特鎮創辦了**所作物種子實驗室,開展種子形態解剖和生理方面的研究,在歸納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寫成《種子學手冊》一書,于 1876年問世,被公認為當時種子文獻中的權威巨著。自該書出版發行后,植物種子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諾布博士也被推崇為種子學創始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伴隨著農業生產多元化及生態農業的興起,對草類植物種子的有效保護利用和優良品種的繁育,受到世界發達國家的普遍重視。 1924年在英國劍橋第四次國際種子檢驗大會上宣布成立了國際種子檢驗協會(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ISTA),成員包括歐洲全部國家、美洲大部分國家、非洲部分國家、澳大利亞及亞洲部分國家。其主要任務包括:①討論制定和修改國際種子檢驗協會章程;②印發國際種子檢驗證書;③討論種子檢驗的科學研究、專題報告和學術問題;④編印協會會刊;⑤進行國際種子貿易檢驗仲裁。該協會的會刊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現改名為《種子科學與技術》(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要刊登世界各國的種子科學研究報告、專題論著及國際種子檢驗規程。美國于 1908年創刊的《北美官方種子檢驗者協會會刊》(Proceedings of AOSA)是世界上發行*早的種子?。 1976年改名為《種子工藝雜志》(Journal of Seed Technology),主要刊登有關種子發育、加工和檢驗等方面的新技術研究成果,并反映美國和加拿大在種子科學技術領域的進展和動態。 有“草國”之稱的新西蘭、草地高度集約化經營的荷蘭、大量種植白三葉進行“綠化革命”的法國及被譽為世界上*大冷季型草坪草種子生產基地的美國,在發展畜牧業和草地農業的同時,大力開展種子科學理論研究、技術創新和培訓工作,與現代化種子生產區建設齊頭并進。北美種子生產大國加拿大的種子科學理論和技術研究均面向未來,農業種業(種子產業)經營與管理嚴格遵守法規制度,生產經營管理制度間相互銜接,這些制度與從業人員能力對接、與工作崗位責任對接、與種子科學理論和技術研究及種業職業技能教育普及對接,田間種子生產與種業認證制度有機銜接。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