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國學經典普及讀本:顏氏家訓.朱子家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32384
- 條形碼:9787505732384 ; 978-7-5057-3238-4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經典普及讀本:顏氏家訓.朱子家訓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學生、文學愛好者、白領1.全本全注全譯,通俗易通,讓理解簡單明了。 2.附贈《誡子書》,尺寸370mm*250mm,特種紙印刷,可貼于房間顯眼處時時勉勵自己。 3.超值:《顏氏家訓》《朱子家訓》兩書合一,兩部作品均為國學名著,對后世影響深遠。 4.家教典范:被名人大家列為家庭教育必讀書,是教育子女繞不過去的國學經典。 5.現實價值:精辟傳授修身、治家、為人、處世之道,讓我們成就事業(yè)時更游刃有余。 6.30歲之前一定要研讀:既能助力自己人生道路上不吃虧,又能助力自己的子女贏在跑線!
國學經典普及讀本:顏氏家訓.朱子家訓 內容簡介
《顏氏家訓》是古今家訓之鼻祖,顏之推傳世名作。全書集修身、養(yǎng)性、為學、治家、處世等理論于一體,立論平實,言辭懇切,文以致用,是家庭教育的典范。 《朱子家訓》是家庭道德教育啟蒙書,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全文僅500余字,語言通俗,思想深邃,歷來被尊為“治家之經”,是清民之際童蒙必讀課本之一。
國學經典普及讀本:顏氏家訓.朱子家訓 目錄
顏氏家訓
序致**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風操第六
慕賢第七
勉學第八
文章第九
名實第十
涉務第十一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誡兵第十四
養(yǎng)生第十五
歸心第十六
書證第十七
音辭第十八
雜藝第十九
終制第二十
朱子家訓
一 修身
二 治家
三 處世
四 順時
國學經典普及讀本:顏氏家訓.朱子家訓 節(jié)選
序致** 夫圣賢之書,教人誠孝a,慎言檢跡b,立身揚名,亦已備矣。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效c,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d耳。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e范世也,業(yè)以f整齊門內,提撕g子孫。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謔h,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i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鬩j,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k之誨諭。吾望此書為汝曹之所信,猶賢于傅婢寡妻耳。 【注釋】 a誠孝:即忠孝,隋朝人為了避隋文帝父楊忠之諱而將“忠”改為“誠”。 b檢跡:行為自持,不放縱。 c模效:模仿,效法。 d屋下架屋,床上施床:比喻重復建設,毫無創(chuàng)新。 e軌物:作為事物的規(guī)范。 f業(yè)以:專門用來。 g提撕:提醒、教導。 h暴謔(xuè):過分的打鬧。 i傅婢:保姆,侍婢。 j斗鬩(xì):指家庭內兄弟之間的爭執(zhí)。 k寡妻:嫡妻,正妻。 【譯文】 古代圣賢的書籍,教育人們要忠誠孝順,說話慎重,行為端正,要立足于社會并使自己美好的名聲傳播久遠,這些道理,已經說得很周全了。魏、晉以來,諸如此類的著作,道理重復,內容照搬,前后雷同,就好比屋里再建屋子,床上再放床一樣,都是多余的。如今我又來寫這種書,并不打算以它做世人行為的規(guī)范,只是為了整頓顏家門風,警醒后輩罷了。同樣一句話,有的人會信服,是因為說話者是他們所親近的人;同樣一個命令,有的人會執(zhí)行,是因為下命令者是他們所敬佩的人。要禁止孩子的過分淘氣,師友的勸誡比不上侍婢的命令;要制止兄弟間的爭斗,堯、舜的教導還不如他們妻子的勸解。我希望這本書能被你們信服,希望它能勝過侍婢對孩童、妻子對丈夫所說的話。 吾家風教a,素為整密。昔在齠齔b,便蒙誘誨;每從兩兄,曉夕溫凊c,規(guī)行矩步,安辭定色,鏘鏘翼翼d,若朝嚴君焉。賜以優(yōu)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年始九歲,便丁荼蓼e,家涂f離散,百口索然g。慈兄鞠養(yǎng),苦辛備至;有仁無威,導示不切。雖讀《禮》《傳》,微愛屬文h,頗為凡人之所陶染i,肆欲輕言,不修邊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礪j,習若自然,卒難洗蕩,二十已后,大過稀焉;每常心共口敵k,性與情競l,夜覺曉非,今悔昨失,自憐無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m,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為汝曹后車n耳。 【注釋】 a風教:門風家教。 b齠齔(tiáo chèn):兒童換齒時,指童年。 c溫凊(qìng):溫,溫被使暖。凊,扇席使涼。古代子女侍奉父母之舉。 d鏘鏘翼翼:舉止恭敬有禮,走路小心翼翼。 e。涸庥觥9艜r稱遭逢父母死喪為丁憂。荼蓼(tú liǎo):本義為苦菜、野菜,此處比喻艱辛、困苦。 f家涂:家道。 g百口:全家及親屬。索然:離散零落的樣子。 h屬(zhǔ)文:寫文章。 i陶染:熏陶染習。 j少:稍,略。砥礪:磨煉。 k心共口敵:指內心想的和嘴里說的不一樣。 l性與情競:本性善與情欲惡相互爭斗。 m指:通“旨”,意向興趣。 n后車:后繼之車,引申為借鑒。 【譯文】 我顏家的門風家教,一向嚴謹縝密。在童年的時候,我就受到了這方面的啟蒙和教育;跟著我兩位兄長,早晚侍奉雙親,冬日暖被,夏天扇涼,做事循規(guī)蹈矩,神色安詳,言語平和,走路小心翼翼,如同朝見君王一樣。雙親經常勉勵我,關心我的喜好志向,鼓勵我克服自己的短處,表揚我的長處,態(tài)度懇切深厚。我剛滿九歲時,雙親便去世了,家道中衰,人口蕭條。慈愛的兄長撫養(yǎng)我長大,歷盡了千辛萬苦;但他多慈愛而少威嚴,對我的教育不夠嚴厲。我雖然讀了《周禮》和《左傳》,喜歡寫點文章,但因為受世俗之人影響,所以輕狂放縱,信口開河,而且不修邊幅。到了十八九歲時,才稍稍懂得要磨礪自己的操行,但陋習已成自然,*終還是難以徹底改掉。二十歲以后,大的過失很少犯了,但還常?谑切姆,善性與私情相矛盾,夜晚省察白天的錯誤,今日追悔昨日的過失,我遺憾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好的教育,才至此地步。追想平素所立之志,這種感受真是銘心刻骨,絕不是讀讀古書上的告誡就能體會到的。所以,我留下這二十篇家訓,作為你們的后車之鑒。 教子第二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a,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b。生子咳c,師保d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e,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f,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訶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闭\哉斯語! 【注釋】 a中庸之人:智力平常的人。 b金匱(guì):銅制的柜子。 c咳(tí):指小兒啼哭、笑鬧。 d師保:古代教導皇室貴族子弟的官員,有師有保,統(tǒng)稱師保。 e爾:如此,這樣。 f運為:言論行為。 【譯文】 天賦超群的人,不用教導也能成材;天賦低下的人,雖受教導也于事無補;天賦中等的人,不教導就不會懂得事理。古時候,圣賢的君王就創(chuàng)造了胎教的方法:妃嬪懷孕三個月時,就要住在專門的房間,眼不看不該看的東西,耳不聽胡言亂語,她所聽的音樂、日常的飲食,都要受到禮儀的約束。還專門把這種胎教的方法記錄在典籍中,收藏在銅柜里。孩子出生后,還在幼兒時,就確定了太師、太保,開始對他進行孝、仁、禮、義等方面的教育,并引導他溫實踐習。平民百姓縱然不能做到這樣,也該在孩子已成幼兒,能識得大人的臉色、看懂大人的喜怒時,對他進行教育,做到大人同意他才做,不同意他做就立刻停止。這樣等孩子長到幾歲大時,就可以省去對他使用笞杖的懲罰了。父母威嚴而又慈愛,子女自然敬畏謹慎,從而產生孝心。我見世上有些父母,對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愛,我對此不以為然;他們對子女的飲食言行,總是放縱遷就任其為所欲為,該訓斥阻止的反而夸獎鼓勵,該嚴肅的反而和顏悅色。孩子長大懂事以后,就會認為理應如此。孩子驕橫傲慢的習性已經養(yǎng)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約,就算把他們鞭打至死,父母的威信也難以再樹立,父母的憤怒導致子女的怨恨之情日益加深,等到孩子長大成人,終究會成為道德敗壞之人?鬃铀^“少年時培養(yǎng)的品德宛如天生一般,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恰似自然形成”,講的正是這個道理。俗諺說:“教導媳婦要趁剛入門時,教育兒女要在孩提時!边@話說得很有道理。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a于訶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b慘其肌膚耳。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訓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誠不得已也。 【注釋】 a重:難。 b楚撻(tà):杖打。 【譯文】 一般家長不教育呵斥子女,并非想讓子女走向犯罪;只是不愿見到子女因受呵斥而神色沮喪,不忍抽打子女,使其皮肉受苦。這該用治病來打比喻,一個人生了病,哪有不用湯藥、針灸就能痊愈的呢?想一想那些勤于督促訓導子女的父母,難道他們愿意虐侍自己的親骨肉嗎?確實是不得已啊。 ...
國學經典普及讀本:顏氏家訓.朱子家訓 作者簡介
顏之推(531—約595),字介,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世居建康(今南京)。南北朝思想家、文學家。出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一生三經世變,身仕四朝。著有《顏氏家訓》《還冤志》《集靈記》等。 朱用純(1627—1698),字致一,號柏廬,江蘇昆山縣人。明末清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終生未入仕途,以教書為業(yè),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并進。著有《治家格言》《愧訥集》《四書講義》等。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