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花山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49563
- 條形碼:9787520149563 ; 978-7-5201-4956-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花山文化 內容簡介
花山巖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是中國專享的巖畫類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廣西專享的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享譽世界的文化名片。本書主要介紹崇左市龍州縣、大新縣、寧明縣、憑祥市的花山巖畫,以及相關文化的情況,如名勝古跡、建筑、碑記、生產技術、勞動工具、飲食文化、倫理、神話傳說等,并分析花山文化傳承狀況及其旅游開發現狀,提出相應對策。
花山文化 目錄
《花山文化:大新文化與旅游》目錄
**章 大新縣概況/001
**節 地理、氣候與人口/001
第二節 自然資源與經濟資源/013
第三節 人文環境/020
第二章 物質文化/029
**節 生產文化/029
第二節 飲食文化/045
第三節 建筑文化/059
第四節 經濟文化/063
第三章 制度文化/068
**節 婚姻制度/068
第二節 家庭制度/074
第三節 社會制度/086
第四章 精神文化/092
**節 語言文字文化/092
第二節 體育文化/093
第三節 藝術文化/098
第四節 節慶文化/104
第五節 禮儀習俗/109
第六節 喪葬文化/111
第五章 土司文化與特色鄉村/113
**節 土司文化/113
第二節 特色鄉村/122
第六章 文化與旅游融合/128
**節 文化與旅游融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128
第二節 文化與旅游相融原則/131
第三節 旅游與文化融合的途徑/133
《花山文化:龍州(上金)文化與旅游》目錄
**章 龍州概覽/001
一 地理位置/001
二 氣候/003
三 歷史沿革/005
四 風景名勝/008
五 旅游特色商品/019
六 節慶文化/025
七 民族與語言/029
八 發展成就/032
九 旅游產業/034
第二章 上金歷史文化背景/043
一 左江流域史前人類遺跡/043
二 夏商周及春秋戰國時期歷史/049
三 秦風漢韻/053
四 唐代羈縻制/061
五 封建領主時期土司文化(宋至清初時期)/065
六 近代風云—民主革命時期/072
第三章 花山巖畫/077
一 左江流域花山巖畫的發現/077
二 左江上游區域花山巖畫概況/080
三 巖畫民間傳說/082
四 明江巖畫區/085
五 左江巖畫區/087
六 上金與左江上游巖畫區之間的關系/098
第四章 傳統古村落/101
一 中山村/101
二 白雪屯/109
第五章 傳統信仰/112
一 紫霞洞宗教文化/112
二 村落道教文化/118
第六章 石刻碑刻/128
一 紫霞洞石刻與碑刻/128
二 其他碑刻/137
第七章 傳統建筑/143
一 上金舊街民居/143
二 白雪屯建筑/156
三 上金古鎮建筑/159
四 其他古建筑/162
第八章 陶瓷文化/163
一 上金宋窯遺址分布/165
二 龍窯遺址/167
三 近現代陶器制作/169
第九章 稻作文化/171
一 稻作文化與飲食/172
二 稻作飲食文化/183
第十章 民間傳統文化/187
一 服飾和飲食/190
二 婚喪嫁娶/192
三 節慶游樂/200
四 民族工藝/206
五 宗教信仰/208
六 精神生活/212
第十一章 龍州上金鄉區域性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建議/217
一 開發區域選取與界定/217
二 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219
三 整合開發的區位優勢分析/233
四 整合開發的策略/236
五 上金花山文化創造轉化與創新發展/244
參考文獻/256
《花山文化:寧明文化與旅游》目錄
**章 寧明縣概況/001
一 自然環境/001
二 人文環境/016
三 特色村屯/025
第二章 物質文化/029
一 生產文化/029
二 服飾文化/055
三 飲食文化/063
四 建筑文化/069
五 交通文化/077
六 醫藥文化/078
七 經濟文化/086
第三章 制度文化/092
一 婚姻制度/092
二 家庭制度/101
三 社會制度/109
第四章 精神文化/123
一 語言文化/123
二 民族體育文化活動/126
三 民風民俗/129
四 節慶文化活動——花山藝術節/136
五 人生禮儀/137
六 喪葬文化/139
七 邊境文化/141
八 宗教文化/142
第五章 文化與旅游/144
一 文化與旅游之間的關系/144
二 寧明縣文化旅游開發現狀/152
三 國內文化旅游開發成功經驗借鑒/166
四 寧明縣文化旅游開發的建議/174
《花山文化:憑祥文化與旅游》目錄
**章 憑祥概況/001
一 憑祥人文環境/001
二 憑祥自然環境/010
三 歷史沿革/013
四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015
第二章 邊關文化/020
一 友誼關景區/020
二 金雞山景區/028
三 大連城景區/030
四 平崗嶺地下長城/034
五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法卡山/036
六 其他邊關遺跡/040
第三章 邊貿文化/045
一 浦寨邊貿口岸/045
二 平而關口岸/048
三 中國-東盟(憑祥)水果城/048
四 友誼關口岸/051
五 叫隘邊民互市貿易點/052
第四章 生態文化/054
一 寶島美人椒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054
二 蘭花谷公園/057
三 板小生態旅游區/058
四 世界珍稀林木生態園/060
第五章 紅木文化/061
一 憑祥紅木發展史/061
二 憑祥紅木文博城/063
三 紅木家具歷史/064
四 紅木家具的制作工藝流程/065
五 紅木家具的作式、流派/067
六 憑祥“桂作”紅木家具/070
第六章 飲食文化/073
一 憑祥越式特色風味餐飲/074
二 民族特色餐飲/079
三 地方特色小吃/083
第七章 民俗文化/084
一 服飾文化/084
二 住房與建筑文化/088
三 壯族婚俗文化/090
四 壯族傳統體育/095
五 文化藝術/103
六 節慶文化/107
七 人生禮儀/114
八 喪葬文化/116
九 宗教文化與民間信仰/117
十 民間故事與傳說/119
十一 禁忌/128
第八章 文化與旅游的關系/130
一 旅游文化/130
二 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131
三 文化內涵決定旅游產品的競爭力/131
四 憑祥文化旅游開發現狀/131
五 憑祥文化旅游開發建議/132
參考文獻/134
**章 大新縣概況/001
**節 地理、氣候與人口/001
第二節 自然資源與經濟資源/013
第三節 人文環境/020
第二章 物質文化/029
**節 生產文化/029
第二節 飲食文化/045
第三節 建筑文化/059
第四節 經濟文化/063
第三章 制度文化/068
**節 婚姻制度/068
第二節 家庭制度/074
第三節 社會制度/086
第四章 精神文化/092
**節 語言文字文化/092
第二節 體育文化/093
第三節 藝術文化/098
第四節 節慶文化/104
第五節 禮儀習俗/109
第六節 喪葬文化/111
第五章 土司文化與特色鄉村/113
**節 土司文化/113
第二節 特色鄉村/122
第六章 文化與旅游融合/128
**節 文化與旅游融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128
第二節 文化與旅游相融原則/131
第三節 旅游與文化融合的途徑/133
《花山文化:龍州(上金)文化與旅游》目錄
**章 龍州概覽/001
一 地理位置/001
二 氣候/003
三 歷史沿革/005
四 風景名勝/008
五 旅游特色商品/019
六 節慶文化/025
七 民族與語言/029
八 發展成就/032
九 旅游產業/034
第二章 上金歷史文化背景/043
一 左江流域史前人類遺跡/043
二 夏商周及春秋戰國時期歷史/049
三 秦風漢韻/053
四 唐代羈縻制/061
五 封建領主時期土司文化(宋至清初時期)/065
六 近代風云—民主革命時期/072
第三章 花山巖畫/077
一 左江流域花山巖畫的發現/077
二 左江上游區域花山巖畫概況/080
三 巖畫民間傳說/082
四 明江巖畫區/085
五 左江巖畫區/087
六 上金與左江上游巖畫區之間的關系/098
第四章 傳統古村落/101
一 中山村/101
二 白雪屯/109
第五章 傳統信仰/112
一 紫霞洞宗教文化/112
二 村落道教文化/118
第六章 石刻碑刻/128
一 紫霞洞石刻與碑刻/128
二 其他碑刻/137
第七章 傳統建筑/143
一 上金舊街民居/143
二 白雪屯建筑/156
三 上金古鎮建筑/159
四 其他古建筑/162
第八章 陶瓷文化/163
一 上金宋窯遺址分布/165
二 龍窯遺址/167
三 近現代陶器制作/169
第九章 稻作文化/171
一 稻作文化與飲食/172
二 稻作飲食文化/183
第十章 民間傳統文化/187
一 服飾和飲食/190
二 婚喪嫁娶/192
三 節慶游樂/200
四 民族工藝/206
五 宗教信仰/208
六 精神生活/212
第十一章 龍州上金鄉區域性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建議/217
一 開發區域選取與界定/217
二 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219
三 整合開發的區位優勢分析/233
四 整合開發的策略/236
五 上金花山文化創造轉化與創新發展/244
參考文獻/256
《花山文化:寧明文化與旅游》目錄
**章 寧明縣概況/001
一 自然環境/001
二 人文環境/016
三 特色村屯/025
第二章 物質文化/029
一 生產文化/029
二 服飾文化/055
三 飲食文化/063
四 建筑文化/069
五 交通文化/077
六 醫藥文化/078
七 經濟文化/086
第三章 制度文化/092
一 婚姻制度/092
二 家庭制度/101
三 社會制度/109
第四章 精神文化/123
一 語言文化/123
二 民族體育文化活動/126
三 民風民俗/129
四 節慶文化活動——花山藝術節/136
五 人生禮儀/137
六 喪葬文化/139
七 邊境文化/141
八 宗教文化/142
第五章 文化與旅游/144
一 文化與旅游之間的關系/144
二 寧明縣文化旅游開發現狀/152
三 國內文化旅游開發成功經驗借鑒/166
四 寧明縣文化旅游開發的建議/174
《花山文化:憑祥文化與旅游》目錄
**章 憑祥概況/001
一 憑祥人文環境/001
二 憑祥自然環境/010
三 歷史沿革/013
四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015
第二章 邊關文化/020
一 友誼關景區/020
二 金雞山景區/028
三 大連城景區/030
四 平崗嶺地下長城/034
五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法卡山/036
六 其他邊關遺跡/040
第三章 邊貿文化/045
一 浦寨邊貿口岸/045
二 平而關口岸/048
三 中國-東盟(憑祥)水果城/048
四 友誼關口岸/051
五 叫隘邊民互市貿易點/052
第四章 生態文化/054
一 寶島美人椒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054
二 蘭花谷公園/057
三 板小生態旅游區/058
四 世界珍稀林木生態園/060
第五章 紅木文化/061
一 憑祥紅木發展史/061
二 憑祥紅木文博城/063
三 紅木家具歷史/064
四 紅木家具的制作工藝流程/065
五 紅木家具的作式、流派/067
六 憑祥“桂作”紅木家具/070
第六章 飲食文化/073
一 憑祥越式特色風味餐飲/074
二 民族特色餐飲/079
三 地方特色小吃/083
第七章 民俗文化/084
一 服飾文化/084
二 住房與建筑文化/088
三 壯族婚俗文化/090
四 壯族傳統體育/095
五 文化藝術/103
六 節慶文化/107
七 人生禮儀/114
八 喪葬文化/116
九 宗教文化與民間信仰/117
十 民間故事與傳說/119
十一 禁忌/128
第八章 文化與旅游的關系/130
一 旅游文化/130
二 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131
三 文化內涵決定旅游產品的競爭力/131
四 憑祥文化旅游開發現狀/131
五 憑祥文化旅游開發建議/132
參考文獻/134
展開全部
花山文化 作者簡介
韋福安:經濟與管理系主任、黨總支書記,副教授,主持全面工作。研究方向:旅游學、民族學,出版著作多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持各類項目多個。 黃小芬,博士,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族旅游、養生旅游、邊疆治理。
書友推薦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