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魯迅的封面 本書特色
本書為著名學者薛林榮繼《魯迅草木譜》和《魯迅的飯□》之后的又一部“微觀魯迅”隨筆專著。魯迅堪稱中國現代書刊裝幀設計的先驅,他締造了現代文學□醒目的一批“門面”,今天看來“不但依舊生猛、強烈、好看、耐看,而且毫不過時”。《魯迅的封面》通過梳理8□個魯迅著譯初版本封面,闡釋了魯迅對“新的形”“新的色”的倡導,以及對“并未梏亡中國的□□性”的堅守,探究了魯迅的出版思想,也對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現代性進程進行了回望。同時,對民國時期文化事件亦多有涉及。全書圖文并茂,將為讀者呈現□直觀的閱讀體驗。
魯迅的封面 內容簡介
魯迅一生親自設計和指導設計的書刊封面逾百種,不少都是現代書刊裝幀設計的翹楚之作。他將書籍看作是一個完美的整體,從插圖、封面、題字、裝飾、版式、標點,直到紙張、裝訂、書邊裁切都非常細心考究。魯迅對書刊封面的要求,正是他自己對于理想美術品的要求:“表記中國□□知能□gao點的標本”。
1.這是一部魯迅的出版史、翻譯史、設計史,交往史,也是其為中國文學藝術等的留存與發揚光大辛勤工作的實錄。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本書從魯迅的封面這一角度入手,結合封面圖案進行闡述說明和發散,圖文并茂,顯示了大先生文藝創作之外,在翻譯、出版、繪畫、設計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是了解大師的另一類獨特視角。
3.□0□1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值此重要時間節點,推出系列魯迅微觀研究成果佳作,希望能引起國人甚或全球讀者對魯迅的研究和關注熱情。
魯迅的封面魯迅的封面 前言
魯迅的封面:
表記中國□□知能□高點的標本
(序)
正如中國現代小說開始于魯迅, 又成熟和完備于魯迅一樣, 現代書刊裝幀設計也肇始于魯迅, 并在他的實踐與探索中達到相當的高度。魯迅堪稱中國現代書刊裝幀設計的先驅。
魯迅不是專業美術家, 但他在美術上有過人的天賦。陳丹青評價說:“在我能夠讀到的民國文藝言論中, 魯迅是一位□懂繪畫、□有洞察力、□有說服力的議論家,是一位真正前衛的實踐者, 同時, 是精于選擇的賞鑒家。”魯迅不倦整理金石拓片,熱情倡導新興美術,親自舉辦木刻講習會,精心編印歐洲畫冊, 著力培養青年美術工作者, 以此引領現代美術革命。同時, 魯迅將□□傳統與現代觀念相融合, 設計了一大批構思精巧、韻味悠長、命意深刻的書刊封面,其設計個案及整體影響,在現代文學史和美術史上無疑具有旗幟意義。
魯迅設計書刊裝幀, 是自覺而清醒的藝術追求, 他曾對陶元慶說:“過去所出的書, 書面上或者找名人題字, 或者采用鉛字排印,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來設計了。”魯迅對書刊裝幀藝術的重視和全新的美術觀念, 使他的設計一出手便卓爾不群、超凡脫俗。
魯迅一生親自設計和指導設計的書刊封面逾百種, 不少是現代書刊裝幀設計的翹楚之作。本書梳理的8□ 個魯迅著譯初版本的封面,即可見其大略。魯迅倡導的裝幀思想,是“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來寫出他自己的世界”,“內外兩面都和世界和時代思潮合流, 而又并未梏亡中國的□□性”。(《當陶元慶君的繪畫展覽時》)正是出于對“新的形”“新的色”“□□性”的追求與弘揚, 魯迅設計和參與設計的封面, 成為現代文學□醒目的一批“門面”。
魯迅把書籍看作一個完美的整體, 從插圖、封面、題字、裝飾、版式、標點,直到紙張、裝訂、書邊裁切都非常細心考究。《吶喊》的封面簡潔有力、靜穆莊重, 是新文學封面由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過渡的典范, 對現代書籍裝幀具有開拓的意義;“《彷徨》的書面實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動”;《苦悶的象征》“被了凄艷的新裝”;《桃色的云》《唐宋傳奇集》《國學季刊》等書刊的封面均得益于漢畫像石圖案……每一個封面, 都對應著現代文學史的某一段落, 都是對現代文學和現代美術精神面貌的獨特貢獻。
魯迅具有非常扎實的小學功底, 善于使用不同美術趣味的字體設計封面, 把中國文字“寫字就是畫畫”的美學意蘊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一大批只以文字設計的封面, 圖案意匠與文字裝飾互相襯托,舉手投足皆是大家氣象——《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 封面都由魯迅手寫書名及作者名,文字或橫排,或豎排,或位于白底左上,或置于封面右側,或推于書眉附近;有的書名圈以花邊以應其名, 有的書名飾以拼音以擬其聲, 有的書名蓋以朱印以映其趣, 有一種大匠冶鐵般的從容不迫與雍容大度, 散發著魯迅書法特有的人文光澤,成為現代文學珍貴的封面版式。
對于譯作的封面, 魯迅擅長使用外國圖案, 以求形式與內容的契合。如《域外小說集》封面排印著一幅文藝女神在日將破曉的微光中彈奏豎琴的長方形版畫;《小約翰》未名社再版的封面,采用了勃倫斯的《妖精與小鳥》;《近代美術史潮論》的封面母本是凡.高的名作《播種者》……中西合璧的圖文趣味、筆墨趣味和金石趣味,體現了“拿來主義”的思想,引人咀嚼, 耐人尋味,發人深思。
魯迅不僅為自己的著作設計封面, 還參與了眾多同時代作家著作的裝幀設計, 在雜志的封面設計上也傾力不少。比如高長虹的詩文集《心的探險》即是“魯迅掠取六朝人墓門畫像作書面”, 這是魯迅追求裝幀藝術的東方情調所做的大膽創造和自覺嘗試。
魯迅的美術思想非常包容開放, 對美術家的要求也非常苛刻犀利。“我們所要求的美術家, 是能引路的先覺, 不是‘□□團’的首領。我們所要求的美術品,是表記中國□□知能□高點的標本,不是水平線以下的思想的平均分數。”(《熱風.隨感錄四十三》)在設計封面的過程中, 一批□□的美術家團結在他周圍,陳師曾、沈兼士、沈尹默為之題簽或書寫書名,陶元慶、孫福熙、錢君匋、陳之佛, 甚至凡.高、武者小路實篤的畫作為他所用。他介入美術之深, 結出果實之繁, 令人驚嘆。
總之, 魯迅創作和設計的書刊封面是現代文學和美術的重要收獲,今天看來“不但依舊生猛、強烈、好看、耐看,而且毫不過時”。魯迅的封面, 正是“表記中國□□知能□高點的標本”。對魯迅封面設計的梳理與考察, 既是對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現代性進程的回望, 也是對中國現代文學某些精神走向的審視。
薛林榮
□0□1 年4 月8 日于甘肅
魯迅的封面 目錄
——《月界旅行》(1903 年 10 月)
004 “雖說譯,其實乃是改作”
——《地底旅行》(1906 年 3 月)
007 “實吾國礦學界空前之作”
——《中國礦產志》(1906 年 4 月)
010 “書面篆字,實非太炎先生作,而是陳師曾所書”
——《域外小說集》(1909 年)
015 施洋銀六十元印送功德書一百本
——《百喻經》(1914 年 9 月)
0□0 陳師曾題寫書名,紹興許廣記刻書鋪刻書
——《會稽郡故書雜集》(1915 年 □ 月)
0□7 從滿版裝飾到四個勞動人物
——《工人綏惠略夫》(19□□ 年 5 月)
0□9 用白話文介紹“弱小□□”文學
——《現代小說譯叢》(□□集)(19□□ 年 5 月)
03□ 水墨畫的墨色就是一種色彩
——《一個青年的夢》(19□□ 年 7 月)
037 拔了海外的奇花瑤草移植在華國的藝苑
——《愛羅先珂童話集》(19□□ 年 7 月)
040 “大半以個人的趣味為主”
——《現代□□小說集》(19□3 年 6 月)
043 唐人線畫流動如生
——《桃色的云》(19□3 年 7 月)
046 傳統封面向現代封面過渡的典范
——《吶喊》(19□3 年 8 月)
050 銳意窮搜,時或得之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3 年 1□ 月,19□4 年 6 月)
053 “被了凄艷的新裝”
——《苦悶的象征》(19□5 年 3 月)
059 自題書名“灑脫而有法度”
——《熱風》(19□5 年 11 月)
06□ “璇卿兄如不嫌其煩,均請給我們作封面”
——《出了象牙之塔》(19□5 年 1□ 月)
066 “寫字就是畫畫”
——《華蓋集》(19□6 年 6 月)
069 “斐然成章,遂亦印行”
——《小說舊聞鈔》(19□6 年 8 月)
07□ “書面實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動”
——《彷徨》(19□6 年 8 月)
077 “只要和‘墳’的意義絕無關系的裝飾就好”
——《墳》(19□7 年 3 月)
080 “面題‘魯迅先生’,我已令其改正”
——《野草》(19□7 年 7 月)
083 加蓋了一顆傾斜四十五度的隸書陽文印章
——《華蓋集續編》(19□7 年 5 月)
086 這幅書面“用于講中國事情的書上□合宜”
——《唐宋傳奇集》(19□7 年 1□ 月,19□8 年 □ 月)
090 “□□頁后面,須加‘孫福熙作書面’字樣”
——《小約翰》(19□8 年 1 月)
096 對“幫我搜集圖畫的幾個朋友”順手表明謝意
——《思想·山水·人物》(19□8 年 5 月)
099 “書面的事,說起來很難”
——《朝花夕拾》(19□8 年 9 月)
105 “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
——《而已集》(19□8 年 10 月)
108 “引入世界上的燦爛的新作”
——《藝苑朝華》五種(19□9 年 1 月—1930 年 5 月)
118 書面的圖畫是販來的,“不知誰作,但記以志謝”
——《壁下譯叢》(19□9 年 4 月)
1□1 “必先使外國的新興文學在中國脫離‘□□’氣味”
——《現代新興文學的諸問題》(19□9 年 4 月)
1□4 “仍只成一本詰屈枯澀的書”
——《藝術論》(19□9 年 6 月)
1□7 “怕上海書店不肯用三色版”
——《文藝與批評》(19□9 年 10 月)
131 中國制版術拙劣,制版者不負責任
——《小彼得》(19□9 年 11 月)
135 封面圖的母本是凡·高的《播種者》
——《近代美術史潮論》(19□9 年)
140 “印成書籍模樣,想延續他多少時候的生存”
——《文藝政策》(1930 年 6 月)
144 “只得仍來做這一番很近徒勞的工夫”
——《藝術論》(1930 年 7 月)
147 將中國傳統書籍裝幀形式用于西洋畫冊
——《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1931 年 □ 月)
153“實在是新文學中的一個大炬火”
——《毀滅》(1931 年 9 月)
158 “版式可照《熱風》,以一年為一份,連續排印”
——《三閑集》(193□ 年 9 月)
161 一夜編成,600 元出售版權
——《二心集》(193□ 年 10 月)
167 軟布面精裝,套印腰封書套
——《豎琴》(1933 年 1 月)
170 神州國光社邀請魯迅編譯的蘇聯文學作品
——《十月》(1933 年 □ 月)
174 徐詩荃木刻魯迅像的腰封
——《一天的工作》(1933 年 3 月)
178 “圖案家”陳之佛的幾何語言
——《魯迅自選集》(1933 年 3 月)
18□ “孩子已養得這么大了,舊信精裝它什么”
——《兩地書》(1933 年 4 月)
187 制版印刷裝訂均不壞,缺點是紙太硬和兩面印
——《一個人的受難》(1933 年 9 月)
191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孤例:封面上兩個書名
——《偽自由書》(1933 年 10 月)
195 制版名手用玻璃版精印,神采奕奕,殆可亂真
——《引玉集》(1934 年 3 月)
199 “彼既禁遏,我偏印行,賭氣而已”
——《南腔北調集》(1934 年 3 月)
□0□ 限定印造一百部,“至三十世紀,必與唐版媲美矣”
——《北平箋譜》(1933 年 1□ 月)
□09 “《二心集》被刪剩的東西,書店改名《拾零集》”
——《拾零集》(1934 年 10 月)
□13 “本集即愿做一個木刻的路程碑”
——《木刻紀程(一)》(1934 年 10 月)
□18 談“風月”是表,談“風云”才是里
——《準風月談》(1934 年 1□ 月)
□□1 “將來也未必再有此刻工和印手”
——《十竹齋箋譜》(1934 年 1□ 月)
□□6 “這本子,我自己是全沒費過力的”
——《集外集》(1935 年 5 月)
□31 “我不想怎么裝飾它了”
——《表》(1935 年 7 月)
□35 一部盛裝問世“報私仇”的書
——《□□小說史》(1935 年 7 月)
□43 “從各方面描寫俄羅斯國民性的種種相”
——《俄羅斯的童話》(1935 年 8 月)
□47 “倘若用什么記號留存下來,這就是文學”
——《門外文談》(1935 年 9 月)
□50 黑底白字的書名極像亡者的靈牌
——《死魂靈》(□□部)(1935 年 11 月)
□54 “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
——《故事新編》(1936 年 1 月)
□57 “平面復寫版精印,紙墨皆良”
——《死魂靈一百圖》(1936 年 4 月)
□6□ “在報上登出來的時候往往圍繞一圈花邊以示重要”
——《花邊文學》(1936 年 6 月)
□65 “有人翻印,功德無量”
——《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1936 年 7 月)
□71 硬布面精裝特大本
——《蘇聯作家二十人集》(1936 年 7 月)
□74 “他們個個如廣大的黑土的化身”
——《蘇聯版畫集》(1936 年 7 月)
□78 皮脊太古典,平裝是天鵝絨面,“殊漂亮也”
——《海上述林》(1936 年 10 月)
□85 翻譯此書“與其說為了文章,倒不如說是因為插畫”
——《壞孩子和別的奇聞》(1936 年 10 月)
□90 以三閑書屋名義出版的魯迅身后□□本書
——《魯迅書簡》(1937 年 6 月)
□9□ “我只在深夜的街頭擺著一個地攤”
——《且介亭雜文》(1937 年 7 月)
□95 戴著枷鎖的跳舞,一年完了,過而存之
——《且介亭雜文二集》(1937 年 7 月)
□97 “我的言論有時是梟鳴,報告著大不吉利事”
——《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 年 7 月)
□99 原名《集外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1939 年 5 月)
301 “惜此舊籍,彌益零落”
——《古小說鉤沉》(1939 年 11 月)
303“仍本先生之意”
——《譯叢補》(1939 年 11 月)
304一部具有魯迅色彩的文學史
——《漢文學史綱要》(1941 年 10 月)
306 “世間已無更善于此者矣”
——《嵇康集》(1941 年 10 月)
魯迅的封面 節選
水墨畫的墨色就是一種色彩
——《一個青年的夢》(19□□ 年 7 月)
《一個青年的夢》,戲劇,□□作家武者小路實篤著,魯迅譯, 上海商務印書館19□□ 年7 月初版,《文學研究會叢書》之一。初版本卷首有武者小路實篤《與□□未知的友人》及《自序》, 卷末有魯迅《后記》。該書19□7 年9 月又由上海北新書□列入《未名叢刊》再版發行。
武者小路實篤(1885—1976), □□作家,《白樺》雜志創辦人之一,著有小說《好好先生》、劇本《他的妹妹》等。《一個青年的夢》是武者小路實篤所作的四幕反戰劇本。
魯迅在《后記》中說, 他□初是從《新青年》上知道這劇本的。那時周作人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1918 年5 月) 上發表《讀武者小路君作〈一個青年的夢〉》一文, 魯迅便搜求了一本,“將他看完, 很受些感動: 覺得思想很透徹, 信心很強固,聲音也很真”(譯者序),于是開始著手翻譯。
魯迅翻譯這本小說的時候, 中日正在交惡。在1919 年1 月召開的巴黎和會上, 中國要求取消□□強加于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及各種特權,遭到否決,引起中國人民的憤怒。魯迅在1919 年8 月□ 日所作的《譯者序》中記述:
昨天下午, 孫伏園對我說,“可以做點東西。”我說,“文章是做不出了。《一個青年的夢》卻很可以翻譯。但當這時候, 不很相宜,兩面正在交惡,怕未必有人高興看。”晚上點了燈, 看見書脊上的金字,想起日間的話,忽然對于自己的根性有點 懷疑,覺得恐怖,覺得羞恥。人不該這樣做,——我便動手翻 譯了。
打動了魯迅的是武者小路氏《新村雜感》中的這句話:“家里有火的人呵, 不要將火在隱僻處擱著, 放在我們能見的地方, 并且通知說, 這里也有你們的兄弟。”魯迅說:“他們在大風雨中,擎出了火把,我卻想用黑幔去遮蓋他,在睡著的人的面前討好么?”所以魯迅認為,“這劇本也很可以醫許多中國舊思想上的痼疾,因此也很有翻成中文的意義”。
魯迅一邊翻譯, 一邊將譯文陸續發表于北京《國民公報》副刊, 至該報被禁時止(1919 年8 月3 日至10 月□4 日), 后來全劇又移刊于《新青年》月刊第七卷第二號至第五號(19□0 年1 月至4 月)。
《一個青年的夢》19□□ 年7 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時, 封面甚為簡單,僅有印刷字體,中間為字體略大的書名“一個青年的夢”,書名右側排列著“□□武者小路實篤著”“魯迅譯”,左側排列著“文學研究會叢書”。這一版本目前已非常珍稀, 一書難求。
19□7 年9 月,《一個青年的夢》由上海北新書□列入《未名叢刊》再版發行時,魯迅曾和陶元慶討論過封面畫事宜:“今天收到二十四日來信,知道又給我畫了書面,感謝之至。惟我臨走時, 曾將一個武者小路作品的別的書面交給小峰, 囑他制板[版]印刷,作為《青年的夢》的封面。現在不知可已印成, 如已印成, 則你給我畫的那一個能否用于別的書上, 請告訴我。小峰那邊,我也寫信問去了。”
由此可知, 陶元慶曾給魯迅作了封面畫, 但此前魯迅已將武者小路實篤的一幅畫交給李小峰作書面, 已不能及時撤換, 因此,北新書□再版《一個青年的夢》的封面,用的就是武者小路實篤自己作的一幅畫, 畫面上只有一只扭頭回看的黃色的鳥、數莖野草、一棵嫩苗和一枝盛開的花,簡單甚至童稚,但能感受到畫家對創造了生命的自然抱著崇高的敬意。畫的四周是黑色的弧形邊框, 整個封面如同鑲嵌在一個黑色的玻璃鏡框中。
作為畫家, 武者小路實篤也是□□個把凡.高介紹到□□的人。對武者小路實篤影響□深的還是中國的水墨畫, 例如牧溪的柿子、蘇東坡的竹、日觀的葡萄等。他覺得水墨畫的墨色就是一種色彩。武者小路實篤的文人畫在□□乃至中國很有影響。有人問武者,為什么總是畫南瓜和馬鈴薯,他回答說如果能把一個東西畫好, 那就能畫出其他的美妙事物。他全身心傾入,認真地體驗自然、感受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自娛”型文人。周作人的《藥堂雜文》(新民印書館1944 年版)封面畫也是武者小路實篤的一幅蔬菜圖, 僅僅畫著幾頭荸薺(蘑菇?),但情趣盎然。畫面上題有“仲良きことは美しき哉”,意為“成為朋友是美好的事情”, 這是武者小路實篤喜歡在封面畫中使用的一句話。
魯迅的封面 作者簡介
薛林榮,1977年生,甘肅秦安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歷史小說《疏勒》,散文隨筆集《魯迅草木譜》《魯迅的飯□》《一個村莊的三種時間》《閱人記》《處事記》等。作品散見于《散文》《北京文學》《散文選刊》《南方周末》等刊物。曾獲黃河文學獎等多個獎項。現居甘肅天水。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