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青年路德:一項精神分析與歷史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72265
- 條形碼:9787208172265 ; 978-7-208-1722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年路德:一項精神分析與歷史的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1.精神分析與發展心理學巨匠埃里克森的成名之作 2.開創心理學、歷史學與傳記融合研究的經典名著
青年路德:一項精神分析與歷史的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后世學者認可心理傳記研究的典范之作,不僅關注馬丁·路德這位重要歷史人物的心路歷程,也關照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心理認同危機。本書結合個人心理與社會歷史,敘述了青年路德所面對的“自我同一性確定”的困境。作者以心理治療的經驗累積,對個人經歷的共情,扎實的文獻史料,嚴謹的論述和細膩的筆觸,闡述出看似瘋了的青年路德,卻承擔了多重個人的、家庭的、歷史的重擔,以致于長期懸宕,但他一旦自我確定,不但化解了自己生命的危機,也成就了歷史性的開創。
青年路德:一項精神分析與歷史的研究 目錄
推薦序一 懸宕,人生之必要/ 丁興祥、賴誠斌
推薦序二 內向超越,東西方的相遇/ 翁開誠
序 言
**章 個案與事件
1. 同一性危機與青年路德
2. 精神分析的意義
3. 意識形態與自我身份認同
第二章 唱詩班中的發狂
1. 路德為何發狂?
2. 再次提出解釋的原因
3. 心理學視角下的青年路德
4. 青年時期的懸宕
第三章 對誰服 從?
1. 馬丁與他的父親母親
2. 學生時代的馬丁
3. 重大轉折:路德的皈依
第四章 全有或虛無
1. 同一性擴散
2. 比擬希特勒
3. 形而上學的焦慮
4. 早期的“基本信 任”
5. 反抗父親
第五章 首次彌撒與死胡同
1. 實習修士生涯
2. 與天主教的婚姻
3. 平靜水面下的洶涌波濤
第六章 “真意”的含義
1. 羅馬之行
2. 宗教哲學與同一性
3. 在維滕貝格的講學
4. 路德的釋義學與真意
第七章 信仰與憤怒
1. 反叛還是妥 協?
2. 同魔鬼的斗爭
第八章 結語
1. 禱告與內省
2. 生命發展階段:同一性的漸成論原則
3. 完善危機
4. 在早期基本信任中尋求信仰
5. 遙望瓜達拉哈拉
注釋
索引
譯后記
青年路德:一項精神分析與歷史的研究 作者簡介
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 1902-1994),著名徳裔美籍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以首創“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和“自我同一性危機”理論聞名于世。曾任教于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匹茲堡大學。 埃里克森早年在德國師從安娜·弗洛伊德,成為一名精神分析師,后移居美國開展臨床與學術研究。除了是一名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專家,他還將心理發展的視野擴及社會和歷史領域。其主要著作有:《童年與社會》《青年路德:一項精神分析與歷史的研究》《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甘地的真理》《生活史和歷史的瞬間》等。 譯者簡介 舒躍育,吉林大學博士,西北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心理傳記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心理傳記、理論心理學、心理學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張繼元,臺灣輔仁大學心理學博士,西北師范大學心理學教師,兼任本校心理咨詢師,主要從事心理傳記、敘事心理學、心理咨詢與治療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