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古代經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8455
- 條形碼:9787100198455 ; 978-7-100-19845-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代經濟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專家學者 知識分子古代經濟與現代經濟有何不同?芬利認為,在古代并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經濟領域,古代經濟更多是與財富、地位和身份等聯系在一起的,并非純粹盈利與否的問題。人們投資的目的并非賺錢,幾乎都是*大限度地獲取較高等級和地位,步入上流社會。投資并非致富的主要手段,地位和身份才是聚斂財富的法寶,“利用政治賺錢的機會怎么夸張也不過分”。
古代經濟 內容簡介
《古代經濟》是英國有名古史學家M.I.芬利的代表作之一。該書是作者在擔任世界很為有名的薩瑟爾講席教授期間所做的系列講座基礎上寫成的,主要闡述了古代經濟,尤其是希臘和羅馬世界經濟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研究古代經濟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其觀點被學者稱為“芬利模式”,即古代經濟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活動領域,而是“嵌合的”,嵌合在其所存在的社會、政治環境中,而這一解釋模式至今仍未被取代。
古代經濟 目錄
修訂版序
前言
第二版前言
大事年表
地圖:2世紀的羅馬帝國
第1章 古代人及其經濟
第2章 等級與地位
第3章 主人與奴隸
第4章 地主與農民
第5章 城鎮與鄉村
第6章 國家與經濟
第7章 進一步的思考( 1984年)
縮略語與標題簡稱
注釋
索引
譯后記
古代經濟 節選
1. 希臘羅馬對財富的態度的基礎,是這樣一種信念,即自由的必要條件是個人的獨立和閑暇。亞里士多德寫道:“自由人的條件,是他不生活在他人的束縛之下。”從其語境中可以明顯看出,他所說的生活在束縛之下,并不僅僅限于奴隸,而是包括雇工和經濟上依賴于他人的其他人。希臘文的用法提供了線索。希臘文中的詞語ploutos和penia通常分別譯為“財富”和“貧窮”,但事實上有不同的微妙之處,即凡勃倫所說的“剝削和苦役之間的區分”。一個“富人”(plousios)是一個足夠富有而適宜地以財產的收成為生的人,而一個“窮人”(penēs)則不是。后者不必是沒有財產的人,甚至不必是真正意義上的窮人:他可能擁有農莊和奴隸,他可能積攢了幾百德拉克馬的錢,但他自己還是被迫從事謀生的活動。簡言之,“貧窮”(penia)意味著被迫勞動的嚴酷狀況,而沒有任何資源的赤貧者則通常稱為ptochos,是個乞者,而非“窮人”。阿里斯托芬幸存下來的*后一部喜劇《財神》中,“貧窮”是個女神(這是喜劇家本人的發明),而且她強烈反對她和“乞討”(ptocheia)是姐妹的說法(第552-554行):“乞者的生活中……一無所有,‘窮人’生活節儉,辛勤勞動,沒有剩余,但也不會缺乏生活所需。” ——摘自第2章 第68頁 2. 當然如果不留神、沒有獲取財富的真正興趣、而且尤其是如果沒有政治影響和地位,意外收獲是不能實現的。甚至有些人——我相信不太多——主動投機于廢棄財產,尤其是城市建筑中。克拉蘇是個傳奇性的榜樣(普魯塔克:《克拉蘇傳》,2.1-6)。我并不是在試圖論證說,在古代世界的絕大多數時期不存在土地財產的不斷流動。若是如此的話,就不可能有我前面強調的土地日益集中的趨勢;就不可能一方面有特里馬爾喬,另一方面有像導致提比略??格拉古和蓋約??格拉古死亡的公有地侵占者那樣的人,以及后來像阿厄諾巴爾布斯和希羅德斯??阿提庫斯這樣的人。我試圖在做的是準確地確定古代的“投資”概念,定義其觀念和做法上的特征和局限。我們永遠不應當忘記,古代作家并未以收入*大化的語言把土地描述成*好的投資;毫無疑問,如果大規模擁有的話,土地是有利可圖的。但是他們把它排在首位,至少同等重要的理由是“自然”和高尚道德,而且他們尚未學會在高尚道德和收益之間劃上簡單的一對一等號。我們應當記住,即便是在今日,仍有重要的社會階層,他們心知肚明地接受農業投資的低回報率,因為有“直接的金錢收益之外的”好處,即“個人安穩的感覺、打獵的權利、社會地位、可能還有一些稅收的好處”。 ——摘自第4章,第159頁
古代經濟 作者簡介
M.I.芬利(M.I.Finley,1912-1986),20世紀西方最有影響的古史學家之一,劍橋大學古代史講席教授。其主要研究領域是古代希臘史,但更多以整個古典世界為研究對象。著有《古代經濟》《古代民主與現代民主》《古代世界的政治》《歷史的使用與濫用》《古代奴隸制與近現代意識形態》《奧德修斯的世界》《古代希臘人》等。 譯者簡介: 黃洋,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倫敦大學古典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曾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兼任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副理事長、古代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希臘羅馬政治史、古希臘經濟史、古代西方政治思想史。出版有《古代希臘土地制度研究》《古代希臘政治與社會初探》《希臘史研究入門》(與晏紹祥合著)等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