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醫療機構患者安全研究:平衡醫療的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70571
- 條形碼:9787030670571 ; 978-7-03-06705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療機構患者安全研究:平衡醫療的視角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九章,章為患者安全的基礎理論,包括患者安全概念和理論來源。第二章為醫療差錯與患者安全事件,分別介紹了醫療差錯以及患者安全事件的概念、性質、成因、識別途徑、影響以及從錯誤中學習。第三章為提高臨床患者安全的途徑,系統地提出臨床患者安全措施及解決方案,包括系統設計、不良事件報告學習系統、信息技術的利用。第四章為患者安全組織,闡述了醫療機構在構建患者安全組織的過程中領導力以及醫務人員團隊發揮的作用。
醫療機構患者安全研究:平衡醫療的視角 目錄
**章 患者安全概述 1
**節 患者安全界定 1
第二節 患者安全基礎理論 30
第二章 醫療差錯與患者安全事件 34
**節 醫療差錯 34
第二節 患者安全事件 43
第三章 改善患者安全的臨床過程與方法 52
**節 患者安全系統設計 52
第二節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患者安全 65
第三節 患者安全的標準操作程序 70
第四節 患者安全的臨床策略 74
第四章 患者安全團隊 92
**節 領導力與患者安全 92
第二節 醫務人員團隊與患者安全 111
第五章 患者安全文化 122
**節 患者安全文化概述 122
第二節 患者安全文化內容 127
第三節 患者安全文化測量 135
第四節 患者安全文化改進策略 137
第六章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患者安全文化測量量表的開發 144
**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 144
第二節 量表維度與條目的確定 149
第三節 量表信度與效度檢驗 171
第七章 患者參與患者安全 179
**節 患者參與患者安全概述 179
第二節 患者參與患者安全的標準化管理 187
第三節 患者參與患者安全的促進策略與效果評價 191
第八章 患者安全教育與培訓 196
**節 國內外的患者安全教育 197
第二節 患者安全教育模式 201
第三節 促進患者安全教育的措施 203
第九章 患者安全評價及改進工具 207
**節 患者安全評價標準 207
第二節 患者安全改進工具 211
第十章 醫療損害事件的處理 217
**節 醫療損害概述 217
第二節 醫療損害的處置與補救 219
第三節 醫患糾紛中醫務人員權益的保護 223
第十一章 患者安全法律規制 227
**節 患者安全法律規制的國際實踐 227
第二節 我國患者安全法律規制的路徑選擇 232
第十二章 醫務人員安全與患者安全的平衡 235
**節 醫務人員安全 235
第二節 醫務人員安全在患者安全促進中的重要作用 244
第三節 平衡醫療視角下的醫務人員安全與患者安全 246
后記 250
醫療機構患者安全研究:平衡醫療的視角 節選
**章 患者安全概述 千百年來,“無損于患者為先”的原則一直是行醫者的行動指南,但危害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卻依然是醫療行業*為頭疼的問題 。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既定時間內每100名住院患者中罹患衛生保健相關感染的人數分別為7人和10人,全世界每年有上億名患者受到影響。*新調查顯示,用藥差錯在美國是導致死亡的第三大主因,而在英國,平均每35秒就有一起患者傷害的報告。同樣,在中低收入國家,醫務人員配備不足、醫療機構數量不充足、患者擁擠、缺乏必要的醫療物資及衛生條件差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導致不安全的患者護理事件頻發。 **節 患者安全界定 一、患者安全概念 患者安全的基本理念在于希波克拉底所說的“無損于患者為先”。“安全”常被許多醫療機構理解為“安保”,以“患者安全”為工作中心的美國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國際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認為,“安全”是指對患者、醫務人員及其他人在醫療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干預所達到的程度。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在《孰能無錯:建立一個更安全的醫療衛生體系》中將“安全”定義為“避免意外傷害”,這些意外傷害由下列差錯導致:一是沒能完成既定計劃;二是實施了錯誤的醫療計劃,如錯誤的藥物或劑量、誤診、沒有在需要時進行操作。所以美國醫學研究所提出“患者安全”就是使患者免于意外傷害,保證患者安全就是要求醫療組織建立規范的系統和程序,使發生差錯的可能性降到*低,*大限度地阻止差錯的發生。美國衛生保健研究和質量機構(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則將患者安全定義如下:避免和采取行動預防差錯對患者造成傷害,使這種傷害不發生或沒有發生的可能性。美國國家患者安全基金會(National Patient Safety Foundation,NPSF)認為患者安全是指在醫療保健過程中,預防醫療保健差錯的發生,消除或減輕差錯對患者所造成的傷害。這種差錯是一種非有意的醫療保健結果,它可以是計劃差錯、執行差錯,或者疏忽。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將患者安全定義如下:“將衛生保健相關的對患者不必要傷害降低到可接受的*低限的醫療風險控制過程。”2011年WHO出版了Patient Assessment Manual,該手冊致力于度量在醫療保健機構中的患者安全項目以及構建安全文化。2017年該手冊第二版刊印,同年還出版了Patient Tool Kit,致力于幫助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及管理人員實行患者安全項目。它們都強調“識別什么是患者安全”以及“如何處理患者安全”。 Emanuel等提出患者安全模型來解釋什么是患者安全,它將醫療保健系統劃分為四個主要領域:①醫療保健系統從業者;②醫療保健服務接受者;③治療系統(醫療保健服務提供過程);④持續改進的方法。這四個領域如圖1-1所示。虛線劃分的是每個領域,每個領域與其他領域以及外部環境相互作用。治療系統領域對應什么是患者安全以及患者安全在哪里發生;方法領域對應如何實現患者安全;醫療保健系統從業者和醫療保健服務接受者則是與患者安全相關的人。 醫療保健系統的患者安全模型與支持患者安全的現有思維框架保持一致。Vincent認為影響患者安全的因素有七個:①組織和管理因素;②工作環境因素;③團隊因素;④任務因素;⑤個人因素;⑥患者特征;⑦外部環境因素。通過整理,可以將這七個因素分配在治療系統、醫療保健系統從業者、醫療保健服務接受者三個領域中,具體如表1-1所示。 圖1-1 醫療保健系統的患者安全模型 資料來源:Emanuel L,Berwick D,Conway J,et al. What Exactly is Patient Safety. Rockville: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2008 表1-1 影響患者安全的七個因素 總體來看,患者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診療的過程中,不發生醫療法律法規允許范圍之外的對患者心理、機體構成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不發生醫務人員在執業允許范圍之外的不良執業行為的損害和影響”。 二、患者安全的產生與發展演變 2002年5月,第55屆世界衛生大會呼吁WHO成員國密切關注患者安全問題,建立和加強增進患者安全和提高保健質量所必需的科學系統,包括對藥物、醫療設備和技術進行監測。2004年5月,第57屆世界衛生大會再次討論患者安全問題,決定成立“患者安全國際聯盟”,這是通過一項全球行動計劃努力增進WHO所有成員國患者安全的一個重要步驟。2004年10月,正式宣布“患者安全國際聯盟”啟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患者安全和質量是全民健康覆蓋的一個關鍵方面。WHO促進患者安全提升的具體方式之一是“全球患者安全挑戰”,即“清潔護理即是安全護理”、“安全外科手術拯救生命”運動以及“無傷害用藥,關注用藥安全”。患者安全的重要發展歷程如圖1-2所示。 圖1-2 患者安全的重要發展歷程 患者安全問題逐漸在各國得到重視,但危害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卻一直存在,醫院感染、用藥差錯、不安全注射、手術問題等頻發。有關醫療質量調研結果顯示,醫護人員在醫療中常犯的差錯如下:技術方面的差錯占35%,忽略必要的信息占16%,不小心占11%,沒有依照規則占9%,缺乏相關知識占1%。2013年英國的《弗朗西斯報告》指出“每10名患者就有1名承認經歷過一次不良事件;一半的不良事件被認為是可以避免的;5%的英國急診醫院死亡病例至少有50%的機會可以避免;可以避免的死亡病例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包括臨床監管不足、診斷差錯、用藥管理不當等”。 各國在改善患者安全上也均有自己的方式。美國在改善患者安全上走得較早。1991年,美國哈佛大學的“The Harvard Medical Practice Study”拉開了患者安全實證研究的序幕。1999年,美國醫學研究所發布了《孰能無錯:建立一個更安全的醫療衛生體系》,指出醫療差錯造成的嚴重后果。這份報告此后被視為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里程碑式的報告,每次談及患者安全話題時,都會被提起。美國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AHO)自2003年以來每年都制定“國家患者安全目標”(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NPSGs)。同時,美國國家患者安全基金會舉辦患者安全意識周(patient safety awareness week)活動,進行全國性患者安全的教育及概念確立的活動,以改善區域的患者安全,鼓勵醫療護理機構主動參與患者安全周的活動。 澳大利亞于2000年1月成立了衛生保健安全與質量委員會(Australian Council for Safety and Quality in Health Care,ACSQHC),該委員會致力于建立無障礙的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并消除建立醫療安全環境的障礙。 2001年7月,英國成立了國家患者安全機構(National Patient Safety Agency,NPSA),負責對全國的醫療不良事件信息進行收集分析,開展教育活動并嘗試建立獨立的、不以懲罰為手段的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系統,以建立更安全的醫療體系③。英國還建立了國家報告和學習系統(National Reporting and Learning System,NRLS);開發根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系列課程及教材;培訓地區的風險管理經理協助推展患者安全;對患者公開差錯,向民眾通報患者安全事件 ,加強民眾參與。2013年7月,英國醫療保健改進研究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唐納德 貝里克(Donald Berwick)提議“零傷害”醫療服務,并指出英國提升患者安全項目的設計需要工作方案框架,包括研究患者安全的干預方法、提升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機構保障患者安全的能力、提升NHS整體保障患者安全的能力,增進區域協商,共同發起和開展提升患者安全的項目;采取行動在NHS中促進文化變革,確保每個級別的領導者都能夠理解并積極傳播患者安全文化(patient safety culture,PSC);采取行動確保患者及其親屬的意見得到傾聽,并使他們能夠參與到更安全的醫療服務中;建立一個長期的全國性患者安全咨詢委員會。 為改善我國醫療環境,保障醫療安全,保護人民健康,近年來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我國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1998年)(以下簡稱《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1989年)(以下簡稱《傳染病防治法》),衛生部等部門發布了《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報告制度的規定》(2002年)、《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2002年)、《處方管理辦法(試行)》(2004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04年)、《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2004年)。中國醫院協會(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CHA)從2006年起每年發布《中國醫院協會患者安全目標》,我國臺灣地區在2004年實行“患者安全,我關心”的主題活動,2005年推出“患者安全,我參與”的活動,2006年倡導“患者安全,我放心”。 三、患者安全與醫療質量的關系 對于患者安全有許多的定義,然而,需要區別患者安全與質量改進,因為這兩個名詞經常同時出現。目前,醫療質量還沒有統一的定義,1975年美國醫學會對醫療質量的定義如下:對患者的健康產生適當的改善,強調健康的改善與疾病的預防,以及時的方式提供服務,使病人參與評估治療結果的決定。治療時要遵循科學的可接受的原則,服務應人性化且關心患者的心理感受,有效利用技術,有效地記錄以供同僚評估及持續性的服務。美國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認為醫療質量是指“對于特定的服務、過程、診斷及臨床問題,遵守良好的執業規范,達到預期的結果”。美國技術評估局(U.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定義醫療質量如下:治療結果達到患者期望值的可能程度,在考慮當前醫學知識的情況下,將有違人愿的負效應的風險*小化的可能程度②。目前醫療質量多指患者期望獲得的醫療服務與實際獲得的醫療服務之間的差距。質量改進可被定義為致力于促進醫療保健中可度量的改進的系統而持續的行動;而患者安全則可定義為預防差錯以及不良事件在與患者有關的醫療保健中的發生。因此患者安全可能出現在質量改進過程中。 醫療質量與患者安全問題常常是共同討論的問題,提高醫療質量不僅是滿足患者的合理就醫需求,更重要的是保證患者安全。2001年3月美國醫學研究所發表了一篇報告——《跨越質量的鴻溝:21世紀全新的衛生保健系統》,重點討論
醫療機構患者安全研究:平衡醫療的視角 作者簡介
胡銀環,女,1976年出生,湖北武漢人,管理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洪堡學者(德國總理獎學金獲得者),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醫院管理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預防醫學會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衛生事業管理領域教學、科研工作15年,主要研究方向為衛生政策與管理、醫院管理、藥品經濟政策與管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部省級科研課題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及部省級課題10余項;在SCI、SSCI期刊及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編、參編出版學術著作及教材5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