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逆天的冒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018962
- 條形碼:9787557018962 ; 978-7-5570-189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逆天的冒險 本書特色
1. 這本92年前的書在2016年被埃隆??馬斯克提及后再次暢銷。 2. 這不僅僅是一本冒險家的傳記集。博萊索試圖通過分析他們的命運,從亞歷山大大帝、卡薩諾瓦、哥倫布等人的本質中提煉出純粹的冒險家精髓。 3.中文簡體首譯,詳細注解了較少出現的、為人所不了解的名詞、歷史掌故。 4.這本書鼓勵人們不要甘于平庸,世界上仍有空間供冒險家開辟新天地。
逆天的冒險 內容簡介
本書在1929年搶先發售出版時立即成為暢銷書。作者威廉·博萊索以他標志性的記者風格詳細描述了11位偉大的冒險家的生活——亞歷山大大帝、卡薩諾瓦、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洛拉·蒙特茲、卡廖斯特羅(和塞拉菲娜)、瑞典查理十二世、拿破侖一世、喀提林、拿破侖三世、伊莎多拉·鄧肯和伍德羅·威爾遜。博萊索把這些人物的奮斗和成功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并展示了他們是如何與傳統和墨守成規抗爭,從而獲得不朽的名聲和惡名的!拔覀兪翘焐拿半U家,”博萊索寫道,“對冒險的熱愛直到我們老了才會離開。”
逆天的冒險 目錄
前言
作者導言
**章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第二章 卡薩諾瓦(Casanova)
第三章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
第四章 洛拉·蒙特茲(Lola Montez)
第五章 卡廖斯特羅(和塞拉菲娜)[Cagliastro(and Seraphina)]
第六章 瑞典的查理十二世 (Charles XⅡ of Sweden)
第七章 拿破侖一世(Napoleon I)
第八章 路奇烏斯·塞爾吉烏斯·喀提林(Lucius Sergius Catiline)
第九章 拿破侖三世(Napoleon Ⅲ)
第十章 伊莎多拉·鄧肯(Isadora Duncan)
第十一章 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
逆天的冒險 節選
前 言 1918年德軍投降后,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騎著馬穿過綠樹成蔭的香榭麗舍大街。這個“人們心聲的發言人”“希望的締造者”,無論走到哪,都有謙恭的民眾以前所未有的熱烈歡呼聲向他致以問候。有一個年輕旁觀者在觀禮臺上注視著,在他看來,這個人如同火星來客一樣,讓人生疑,捉摸不透。他是一個潦倒的乞丐,名叫賴亞爾(Ryall)。 賴亞爾有荷蘭和康沃爾郡血統。1917年,作為一名索姆河(Somme)戰役后新上任的陸軍中尉,他窩在一艘英國輪船的汽鍋室內,從南非回來。德國炮彈爆炸曾將連同他在內的16名士兵淹埋。當抬擔架的人將他們挖出來后,他是唯一的幸存者,盡管脖子折了,但他還活著。此后,他從前線撤了下來,卻于1930年在阿維尼翁醫院逝世。當時賴亞爾被送到醫院,一位墨守成規的法國內科醫生的提議讓病情雪上加霜,他要用嗎啡麻醉病人來治療闌尾炎。在賴亞爾昏迷的*后一晚,他又一次夢回索姆河,一遍又一遍爬出戰壕進攻,低聲撫慰他那些早已逝去的戰友,其實那些在暗處的德國人也是膽戰心驚。 在他休養生息的13年里,除了做記者和與一兩個女人有過婚姻,賴亞爾放松了下來,以一種獨特的超然態度在思考著人類的鬧劇。這些思考的結果導致他留下了各種雜記。在他有生之年,大部分作品以筆名威廉·博萊索(William Bolitho)發表出來。其中有一本名為《逆天的冒險》,現在讀者俱樂部正為其成員將此書再版。任何人,無論是現在**次看,還是像我一樣第三次看,都將與我們這個時代*活躍和*有創造力的人在一起,度過難以置信的充實和激蕩的時光。他將會拾起許多吸引人的歷史信息碎片(當然,還有一些錯誤信息),他將會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發人深省的精神食糧,也將會在這段經歷中收獲些許深埋的凌亂情感。 在本書中,威廉·博萊索這位“當代的普魯塔克”(Plutarchos Athēne)描寫了11位人物。由于他少年時代的機遇、自己的喜好以及那種特殊的超然,這種超然是所有已走到世界盡頭、眺望墻那一邊的人皆有的,博萊索比任何皮奧夏人都更像是一個旁觀者。他突發奇想要寫以下這些人的傳記: 亞歷山大大帝 卡薩諾瓦 哥倫布 洛拉·蒙特茲 卡廖斯特羅(和塞拉菲娜) 瑞典的查理十二世 拿破侖一世 喀提林 拿破侖三世 伊莎多拉·鄧肯 伍德羅·威爾遜 在這本書中,瑞典的查理十二世這章寫得*出彩,伊莎多拉·鄧肯一章則非常隨意、*不值得一讀。這11個人有一個共同之處:每個人都是冒險家,都曾短暫地主宰過世界。他們是勇敢又獨立的挑戰者,都是逆天之人。 聽博萊索講話,如同在聽一個游離于時間的人講話——諾埃爾·考沃德(Noel Coward)和沃爾特·杜蘭蒂(Walter Duranty)這兩位不同代的人也說他們愿意不遠千里去聽博萊索演講。同樣,博萊索會拾起亞歷山大和拿破侖這樣的人物放在手中,如同別人對木偶那樣認真擺弄。他似乎嘆了口氣,放下木偶威爾遜,然后這樣睿智地寫道: “有些人認為,威爾遜和亞瑟、傳奇人物亞歷山大以及其他許多僅次于以上人物的人,盡管戰敗,但卻留下了希望和承諾。那聯盟,就像是他的血肉之軀的象征,是從他的心里撕下一塊留給我們的碎片,指引著繼續他冒險之旅的后人! 博萊索1929年還在寫作,第二年便去世——雖然當時《我的奮斗》(Mein Kampf)的兩卷已在德國發行,他可能沒意識到,在阿爾卑斯山外,已經開始了另一場冒險之旅,這與他的模式非常吻合,如果博萊索還在世,他肯定非常愿意給《逆天的冒險》增加一章。*后一章讀起來很有愉悅感,因為在博萊索所書寫的生命中,*讓他津津樂道的,是每位冒險者達到頂峰時的那個眩暈時刻。博萊索常常駐足細看這11位英雄是如何被自己的成功所困。他說,當海盜清點戰利品時,便成了十足的小偷。 《逆天的冒險》是讀者俱樂部的**本書,是從我提名的書單中選擇的。把書名提交給我那熱愛辯論的同事后不久,我開始向國會圖書館定量推薦書單,每年我都會這樣做。這些書會錄制成有聲書,供盲人使用。經過仔細思考后,我將博萊索的書從名單中刪去,那是因為他粗糙的散文聽起來不舒服。在孤獨而又貧窮的少年時期,他艱難地從僅有的書中學習知識,因此文筆欠佳。年輕的時候,他從未聽過學者順暢的演說。他自學成材,寫著粗糙又笨拙的散文,因此這是他的一個弱點,否則他肯定不會這么簡單地描述自己。博萊索說自己是個自學者。事實上,他經常這么稱呼自己。 即使這樣,如果他寫關于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文章,我也會很愿意去讀。對希特勒,博萊索既不會感到恐懼,也不會有什么深刻印象。這是因為,在一個已準備踏上返回火星之旅的路人看來,希特勒的成功與殘暴,并沒有什么區別。 亞歷山大·伍爾科特
逆天的冒險 作者簡介
威廉·博萊索,南非記者、作家和傳記作家。就職于曼徹斯特《衛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派駐到巴黎,后供職于《紐約世界報》, 他是海明威、諾埃爾·考瓦德、沃爾特·李普曼和沃爾特·杜蘭蒂等著名作家的重要朋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