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鄉村兒童留守問題的實證研究-(基于“留守”到“泛留守”現象的觀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83844
- 條形碼:9787520383844 ; 978-7-5203-838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村兒童留守問題的實證研究-(基于“留守”到“泛留守”現象的觀察) 內容簡介
留守兒童現象產生于城鄉二元分割體制及城市化進程的雙重背景下,留守兒童問題呈現雙重嵌套性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城鄉二元分割體制下農村兒童問題的共性,另一方面兼具因微觀家庭流動而帶來的“留守性”特征。本次研究力圖站在日常生活實踐的立場,從生態系統的視角,還原總體兒童生存現狀、比較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問題成因,凸顯與分析留守兒童群體的特質。本研究整合社會環境影響因素——心理問題呈現——問題行為表現的系統思路框架,從有效實踐介入的角度,不單獨割裂看待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與影響,而是將環境因素作用——心理動因產生——問題行為表現作為一個有機聯接的實踐整體來研究。
鄉村兒童留守問題的實證研究-(基于“留守”到“泛留守”現象的觀察) 目錄
**節 人口流動與鄉村“衰落”
第二節 研究綜述與研究反思
第三節 研究視角與研究設計
第二章 鄉村兒童日常生活原型
**節 鄉村兒童生存及需求現狀的差異性描述
第二節 鄉村兒童偏差行為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留守兒童日常生活原型
**節 留守兒童生存及需求的現狀
第二節 留守兒童的內部差異性分析
第三節 留守兒童偏差行為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節 留守兒童多個問題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留守與非留守兒童的描述性比較分析
**節 留守與非留守兒童的共性需求
第二節 兩組兒童行為的差異性描述
第三節 兩組兒童相關需求的差異性描述
第五章 兩組兒童生理、心理和行為問題成因的比較研究:基于生態系統理論的視角
**節 生態系統理論的適用性
第二節 兩組兒童相關問題的研究現狀
第三節 模型建立和研究發現
第六章 兩組兒童偏差行為、受欺凌問題的比較研究:基于社會聯結關系的考察
**節 留守兒童偏差行為研究現狀
第二節 留守兒童受欺凌問題研究現狀
第三節 社會控制理論對越軌行為和受欺凌的解釋
第四節 模型建立和研究發現
第七章 兩組兒童偏差行為問題的作用機制比較研究:基于一般壓力的考察
**節 一般壓力及實證研究的適用性
第二節 中介模型建立與研究發現
第三節 調節模型建立與研究發現
第八章 留守兒童“學習價值觀”的型構:基于日常生活實踐的視角
**節 區域背景、相關概念及解釋框架
第二節 鄉村場域:學習價值觀的生成環境
第三節 慣習:學習價值觀生成過程的日常呈現
第四節 日常生活實踐中學習價值觀的特質
第九章 “網格化陪伴”介入的實務初探:基于生態系統的視角
**節 行動研究設計
第二節 “陪伴式”實務模式應用及反思
第三節 “網格化陪伴”實務模式探索
第十章 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傳輸中社會工作者資源整合角色的再思考
**節 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傳輸
第二節 關愛服務傳遞的現狀、問題及其影響:基于資源利用效能的角度
第三節 關愛服務傳遞過程中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落差
第四節 關愛服務輸入過程中社工資源整合角色的探索
第十一章 從“留守”問題到“泛留守”問題的思考
**節 鄉村兒童生存及需求的現狀
第二節 “泛留守”問題的思考與社會工作服務的現狀
第三節 針對社會工作“留守問題”服務的調查及反思
第十二章 研究結論、政策建議與研究展望
**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政策建議
第三節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鄉村兒童留守問題的實證研究-(基于“留守”到“泛留守”現象的觀察) 作者簡介
金小紅,女,1978年生于湖北荊州市。1999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華中9幣范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博士學位。近幾年,發表學術文章40余篇,主編及參編教材4本,出版學術專著2本。主持及參與國家、省級等科研項目10余項。參與社會活動多項。被推選為湖北省社會學學會理事,中國犯罪社會學學會理事,湖北省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工作促進委員會副秘書長。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訪學于臺灣中正大學,在犯罪學研究方面進一步實現了兩岸合作研究的計劃。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