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隔代養育智慧叢書祖輩養育的新角色/隔代養育智慧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16048
- 條形碼:9787547616048 ; 978-7-5476-160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隔代養育智慧叢書祖輩養育的新角色/隔代養育智慧叢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三代同堂家庭的年輕父母和老人在當今中國,尤其是城市家庭,大部分的祖輩都會參與第三代的養育。祖輩在為拼搏奮斗的年輕父母分擔育兒壓力、享受含飴弄孫之樂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壓力和挑戰。“隔代養育智慧叢書”面向育孫祖輩,圖文并茂、可聽可讀,通過一個個貼近生活的案例及其分析,為祖輩和年輕父母提供育兒的智慧和打造和諧的三代同堂家庭的方法。
隔代養育智慧叢書祖輩養育的新角色/隔代養育智慧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為“隔代養育智慧叢書”5種之一,聚焦祖輩要扮演好五種家庭角色:玩伴、保姆、教師、引領者和故事大王。適合廣大家長閱讀。
隔代養育智慧叢書祖輩養育的新角色/隔代養育智慧叢書 目錄
叢書總序
序
**章 家庭養育的協作者
1 **責任人在父母,祖輩不要大包干
2 1+1>2,聯合養育成合力
3 “養”“教”不分家,生活照料里的大學問
第二章 孫輩的陪伴者
1 “老還小”,做孫輩的好玩伴
2 從故事大王到祖孫共讀
3 為孫輩的同伴交往助推
第三章 生活經驗和文化的傳承者
1 回老家——快樂的童年回憶
2 聽爺爺講那從前的故事——家庭歷史的傳承
3 節慶,生活中的儀式感
第四章 終身學習者
1 擁抱新觀念
2 擴充新知識
3 升級新技能
第五章 互尊互愛的家庭成員
1 帶孫的日子,我有我精彩
2 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3 隔代養育中的老漂和留守
叢書后記
隔代養育智慧叢書祖輩養育的新角色/隔代養育智慧叢書 節選
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案例 小天家的祖輩帶孫實行的是輪流制,雖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不是本地人,但兩邊老人都希望能多跟孫子親近,六口人商量的結果是每邊帶滿半年后輪換。說到兩代人共同生活,許多人下意識會認為*大的挑戰來自婆媳關系,但小天家恰恰相反,每回輪到爺爺、奶奶過來帶孫,大家相處得還算輕松融洽,倒是外公、外婆在的時候,兩代人卻總免不了有些摩擦和別扭。比如,小天父母習慣晚睡,外婆呢,過了10點鐘就總要勸他們一句,讓小兩口早一點休息。小天爸媽呢,嘴上雖然說著好,但屁股卻常常不挪窩。要是外婆再多催上一催,小天媽媽頂多來一句:“媽,知道啦,你先休息吧。”一來二去,外婆見每晚說也沒用,又想出新的辦法,比如有時旁敲側擊地提醒小天媽媽黑眼圈又重了,或是在通信軟件上的家族群里轉發一些熬夜對身體健康如何不利的文章。小天爸媽當然知道外婆也是為他們身體著想,但習慣難改,聽多了只覺得耳朵都要起繭子,后來干脆一到晚上就鉆進臥室里,躲個清靜。如此雖然面上躲了過去,但小兩口難免心里別扭,已經是做父母的人了,怎么在自己家里熬個夜還搞得偷偷摸摸的呢? 又比如,外公、外婆節儉了一輩子,平時用過的塑料袋都要洗干凈,夾在晾衣繩上晾干了收好,以便重復使用;還有各種裝醬料、醬菜、奶粉的瓶瓶罐罐,外公、外婆也都舍不得扔。有一回早餐正好吃完了一瓶果醬,洗碗的時候,小天媽媽順手把果醬罐子扔進了垃圾桶,外婆眼尖看見了,趕緊去掏,一邊說:“這個瓶子挺好的,你怎么把它扔掉了?”小天媽媽回道:“扔都扔了,臟了,不要了。”外婆說:“洗一洗就好了,你們啊就是浪費,我們那個時候……”小天媽媽一聽這話頭,就知道外婆又要開始憶苦思甜了,趕緊打住:“好好好,隨便你,隨便你吧。”日積月累,不僅廚房幾個抽屜、柜子都被塑料袋和空罐子塞得滿滿的,窗臺上也整整齊齊擺上了一溜。小天爸爸有一次聽同事推薦,高高興興買了一只空氣炸鍋回來,結果進廚房轉了一大圈,愣是沒找到能放炸鍋的地方,于是提議清理掉一些不用的罐子。這回因為是女婿開的口,外婆不好直接反對,但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沒想到就在這節骨眼上,平常買東西都不跟外公、外婆透露價格的小天爸爸,不知怎么,居然說漏了炸鍋的價格,外婆一聽這個鍋居然要上千元,可心疼壞了,再忍不住:“這么貴!不能退嗎?我從老家背過來的鐵鍋才幾十塊錢,炸東西就挺好的,昨天小天還吃了半盤我炸的酥肉。”小天爸爸意識到自己說漏嘴,忙說:“外婆做的酥肉確實香,以后用這個鍋做,可以不放油,小天想多吃幾塊酥肉的時候,外婆也不用攔著他,擔心吃多了不利于健康。”外婆聽小天爸爸搬出小天的身體健康這面大旗,便不再多說,但還是心疼錢:“不放油怎么炸東西?哎,算了,買都買了,這東西這么貴,我怕給你們弄壞了,我還用我的鐵鍋。”小天爸爸趕緊說:“外婆放心吧,壞不了,明天周末,正好試試鍋,這鍋還可以炸薯條,以后也不用花錢去麥當勞了。”小天在旁邊聽到“薯條”兩個字,立刻興奮起來:“我要吃薯條!我要吃薯條!”外婆聽到孫子表態,這才一掃郁郁。等小天媽媽下班回來,小天爸爸說起扔空瓶子和買炸鍋的事情,小天媽媽慶幸道:“還好是你提出來的,要是我,我媽能說上一個禮拜。” 除了這些生活習慣上的小摩擦,*讓小天父母接受不了的,是在夫妻倆發生爭執的時候。要是爺爺、奶奶在的時候,小兩口把門一關,就算有時聲音高了些,老兩口也都裝沒聽見,從不介入。但外公、外婆在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外婆對“家庭和睦”格外執著,每回看見小兩口有點風吹草動,都會立刻過來當和事佬。本來小天父母結婚多年,夫妻感情不錯,就算偶爾有些爭執,對他倆來說,也算是兩人解決分歧的一種方式。只是現在外婆一出面,除非極特殊的情況,否則吵嘴自然是吵不起來的。但這么一來,常用的方法不能用了,小兩口一時也弄不出個解決分歧的新辦法,憋著一肚子情緒也沒處發泄,只好冷戰。原來吧,兩個人之間有什么問題都不過夜,如今有了外婆“調解”,有時關系反而得一兩天才緩得過來。小天媽媽也跟外婆提過,讓她不要管他們之間的事情,但外婆很不理解:“這不是好心當成了驢肝肺嗎?我都是為了你好,希望你們和睦,怎么在你嘴里反而變成了多余和過錯了呢?” 分析 “祖輩參與”調研發現,以北京的小學生家庭為例,當兒童父輩結婚但未生育前,他們與兒童祖輩同住的比例約為三分之一(35.3%);從兒童出生到上幼兒園前,這一比例有顯著上升,約一半(49.7%)的兒童父輩與祖輩同住;在兒童上幼兒園期間,三代同住比例開始回落到與兒童父輩生育前相當的水平,為36.2%;*后,到兒童上小學以后,這一比例進一步下降到27.6%。上述數字的變化,透露出兩個重要的信息。首先,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傳統三代同堂的主干家庭從比例上來看,已經不是*主流的家庭結構形式,這說明,我國城市家庭經歷了“現代化”的過程,即由傳統的帶有龐大親屬群體的父系擴大家庭轉變為小型化的核心家庭。其次,因為祖輩參與育孫,部分核心家庭會“臨時性”地擴展為三代同堂的主干家庭,導致主干家庭比例伴隨兒童年齡增長,呈現出由低到高再回落的變化趨勢。這說明,城市家庭的核心化和小型化并不意味著家庭的孤立化,相反,核心家庭與親屬網絡之間,特別是與兒童祖輩的家庭之間,依然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形成“核心家庭網絡化”的現象。在核心家庭需要育兒支持時,正是這些親屬網絡提供了包括人力、經濟、社會資源在內的種種至關重要的幫助。因此,如果說西方家庭關系基本以夫妻軸為主,那么中國家庭則呈現出了夫妻軸與親子軸并重的特點,這里的親子軸指的是兒童祖輩與父輩之間的關系。 由于我國兩性間平等性的增強以及獨生子女因素影響,核心家庭與親屬網絡中的夫族和妻族關系還出現了雙系并重的情形。“祖輩參與”調研發現,參與兒童教養的祖輩當中,來自“小家庭”妻族的長輩,即外公、外婆,與來自“小家庭”夫族的長輩,即爺爺、奶奶,在參與教養的比例上是大致相當的,換句話說,在參與“小家庭”未成年后代的撫養和教育方面,妻族的長輩所發揮的作用并不亞于夫族的長輩。案例中小天家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家庭輪流照料小天,正是小家庭中夫族與妻族雙系并重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因此,在中國家庭中,特別是因祖輩參與孫輩教養而出現的臨時主干家庭中,夫妻軸與親子軸并重,夫族關系和妻族關系并重,使得這些家庭中兒童祖輩和父輩之間的代際關系在變得更緊密的同時又變得更錯綜復雜。 “祖輩參與”調研發現,有56.2%的兒童祖輩和50.4%的兒童父輩認為祖輩參與兒童教養對于兒童祖輩和父輩之間的代際關系具有正面意義,即“增進了兩代人之間的代際交流”,同時,也有16%的兒童祖輩和23.6%的兒童父輩報告了祖輩參與教養給兩代人關系帶來的負面效應,即“增加了兩代人之間的代際沖突”。代際沖突來自何處?除了兩代人在育兒方法、理念上的分歧以及在育兒決策權、話語權上可能存在的微妙競爭,同樣也來自老一代和年輕父母在生活習慣、價值觀上的差異和碰撞。原先兩代人分開居住時,這些差異還不易顯露,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井水不犯河水”。如今,兩代人因為聯合育兒搬到一起,“抬頭不見低頭見”,代際空間距離的這一重要變化,使得雙方的差異不斷凸顯、放大,這時,不管是祖輩也好,還是兒童父母也罷,如果表現出較強的控制欲,試圖在相處中按照自己的標準改變對方,比如小天外婆努力想讓小天父母改掉晚睡的習慣以及能在生活中更為節儉;或是過多地介入到對方個人的決策、事務、關系當中,比如外婆希望小天爸爸退掉“太貴”的炸鍋,以及每當小天父母有分歧時,總是**時間介入“調停”。那么,即使發起行動的這一方出發點是“為了對方好”,依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對方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構成威脅,其中,對家庭人際關系的過度介入所帶來的不良后果通常會比較明顯,就像外婆的“好心”調解打破了小天父母之間業已形成的解決分歧的常規模式,間接導致小兩口“冷戰”,導致雙方溝通關閉、修復關系所需時間增加等不良后果。 可見,當兒童祖輩和父輩之間頻繁出現一方試圖跨越界限,對另一方施加更多影響的情況時,除非對方足夠包容理解,或是擁有很好的代際交往技巧,否則便難免生碰撞、起沖突。我們看到,案例中的小天父母實際上采取了回避(如小兩口一到晚上就躲進自己房間)、讓步(如小天媽媽不再阻止外婆撿空罐子)、解釋(如小天爸爸解釋新鍋的好處)、主動溝通(如小天媽媽與外婆溝通,希望外婆不再介入她和小天爸爸之間的分歧)等一系列方式應對來自外婆的“關愛的壓力”。僅從避免代際沖突的角度來看,這其中某些方式似乎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其代價,小兩口也不得不更多地讓渡在家庭中的某些自由和自主,因此,我們會看到,相比與“不癡不聾,不做家翁”的小天爺爺、奶奶相處時兩代人所維持的相對輕松的關系,小天父母與小天外公、外婆的關系中則存在更多的緊張、別扭和壓力。比如,小天父母感覺:“已經是做父母的人了,怎么在自己家里熬個夜還搞得偷偷摸摸的呢?”而為了不“刺激”小天外公、外婆,小天爸爸雖然是花自己的錢買東西,也會選擇向兩位老人隱瞞價格;對小天外婆來說呢,出于“為了你好”而對小天父母的一舉一動都保持高度關注,同樣會成為外婆自己的精神負擔。而當自己提出的建議得不到采納,或是采取的行動遭到拒絕時,外婆還會遭受到“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的失落感和挫敗感。可見,在聯合育兒過程中,兒童祖輩和父輩要保持健康的代際關系,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在互尊互愛的基礎上,把握好代際交往中的界限感,做到“親密有間”。 建議 給祖輩的建議 首先,作為長輩,對于年輕人不同于自己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應盡可能地理解和包容。對于確實不能接受的,*好也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與年輕人進行溝通,并且點到即止。切忌將自己認為好的、對的一味強加給對方,要知道,雖然對方在身份上永遠是自己的子女、晚輩,但他們畢竟已經是成年人,擁有自己的人生閱歷,要相信他們能夠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不要把他們當成永遠的小孩,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不宜過多地干涉。 其次,小兩口之間發生分歧時,作為長輩,同樣要相信他們自己有能力和辦法處理,因此,與其為他們充當和事佬或是仲裁者,不如遵照“不癡不聾,不做家翁”的傳統智慧,給他們留出時間和空間自己解決分歧。否則,以長輩身份介入小兩口之間的問題,一個處理不好,有時不僅幫不上忙,甚至可能是在幫倒忙。 *后,雖然聯合育孫讓兩代人有了更親密的接觸和更頻繁的互動,但正如之前建議祖輩不要把心思都放在孫輩身上一樣,對于兒女一輩,同樣不要因為近在眼前就過度關注。在子孫以外,祖輩應擁有更多的生活重心,無論是發展興趣愛好也好,或是學習新知、與時俱進也好,又或者擴展社交也好,總之,要多去充實自己的生活,讓自己享受更豐富的晚年時光。 給孩子父母的建議 首先,由于年齡、生活閱歷的不同,老年人有時會對年輕人的一些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不太認同,年輕人一方面要理解老年人的這種不認同,明白背后蘊含的關心和善意,在交流時注意與老年人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可借機反思、采納其中對自己確有幫助的部分。 第二,其實在代際交往中,不光是老年人可能會希望改變年輕人,也有部分年輕人隨著自身閱歷的增長,反過來希望改變老一輩的一些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比如有的年輕人會希望家中老人不要因為舍不得浪費而吃過期變質的食物,接受更健康的飲食結構,等等。年輕人在與老人溝通此類問題時,同樣要采用老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讓對方感受到關心而非干涉。
隔代養育智慧叢書祖輩養育的新角色/隔代養育智慧叢書 作者簡介
岳坤 先后畢業于南京大學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現為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多年從事家庭教育、兒童閱讀等方面研究、寫作和翻譯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