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作為整體生活方式的文化——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75232
- 條形碼:9787201175232 ; 978-7-201-1752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作為整體生活方式的文化——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思想研究 本書特色
書稿的整體質量較好,作者概括了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的核心觀點、方法、思想主張及其論證邏輯,同時指出了其研究中存在的民族性、本土性等思想局限,做到了通俗易懂、有理有據。
作為整體生活方式的文化——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為學術專著。作為“文化研究”的奠基者和英國新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雷蒙德·威廉斯的很好貢獻在于,他立足于二戰(zhàn)后英國的社會和文化新語境,在發(fā)掘英國本土的“文化與社會”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通過“關鍵詞解釋學”的方法論,把馬克思主義與英國經驗主義傳統(tǒng)結合起來,建構并踐行了以“文化是一種整體生活方式”的英國式文化唯物主義思想。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義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研究增加了新形態(tài),也為把握文化與政治、經濟等社會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作為整體生活方式的文化——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思想研究 目錄
一、本書緣起
(一)威廉斯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二)加深對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的認識
(三)反思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理論范式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二)國內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
(一)研究方法
(二)創(chuàng)新點
四、結構與各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
**章 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的生成語境和思想來源
一、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的社會語境
(一)20世紀英國的經濟條件與政治背景
(二)工人階級出身及鄉(xiāng)村生活背景
(三)學術政治活動經歷
二、英國的“文化與社會”傳統(tǒng)對威廉斯的影響
(一)經驗論傳統(tǒng)
(二)精英主義文化傳統(tǒng)
三、復數形式的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與威廉斯思路歷程
(一)第二國際、費邊主義
(二)20世紀的“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
(三)19世紀的“經典馬克思主義”
四、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影響
(一)盧卡奇的“總體性”思想
(二)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
(三)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批判理論
(四)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
……
第二章 重建“文化與社會”傳統(tǒng):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理論范式的提出
第三章 文化唯物主義的思想內涵:對文化整體性結構的動態(tài)分析
第四章 作為整體生活方式的文化:文化生產與大眾文化
第五章 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的意義和局限
結語
附錄:威廉斯年表
參考文獻
作為整體生活方式的文化——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思想研究 節(jié)選
《作為整體生活方式的文化: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思想研究》: 葛蘭西霸權理論的研究著力于突破此前從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角度對霸權的單向界定。葛蘭西認為霸權問題是滲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而霸權的建構絕非自上而下的灌輸或者強制,而是需要采取一種軟的方式,通過“認同”來進行。“認同”成為葛蘭西霸權理論的關鍵點,認同在領導權活動和領導權理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認同的強調意味著葛蘭西試圖探索一種更加溫和的、更加綜合的領導權模式。葛蘭西認為意大利無產階級要領導勞動者中的其他階級比如意大利的農民,就必須了解和重視農民的問題,把他們的文化納入自己的世界觀范圍內,并使之成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革命領導權不是要統(tǒng)治追隨它的伙伴,而是要真正地與底層文化集團相結合。“他們必須把自己思考為一個旨在領導農民和知識分子的階級的工人成員。這樣的一個階級只有在他幫助并跟隨這些社會階層的絕大多數人的情況下,才能贏得并建設社會主義。” 而要取得文化領導權則需要有機知識分子的生成,有機知識分子區(qū)別于之前的傳統(tǒng)知識分子,傳統(tǒng)知識分子避免介入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而有機知識分子則與之相反,他們不滿足于僅僅掌握科技或者寫作技術,而是要求參與包括領導權在內的實際生活。正如前文所述,這種領導權當然不是簡單地對人民進行灌輸,而是需要知識分子和人民大眾之間的對話,因為僅僅進行知識上的指導是無效的,要嵌入到人民的關注點和世界觀之中,與“人民一民族”產生血肉聯(lián)系,實現(xiàn)共同生活。 在歐洲,發(fā)達國家由于市民社會(私領域)和國家政治(公領域)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服從一領導關系,市民社會已經相對獨立并有著自己的文化習俗和傳統(tǒng),因而無產階級的有機知識分子應當在實踐中充分了解市民社會的習俗,并通過本階級文化與市民習俗的有機交融,才可能取得市民的文化認同,為文化霸權的實現(xiàn)做出切實有效的工作。 在長期的革命工作中,葛蘭西認識到,一方面?zhèn)鹘y(tǒng)知識分子雖然自以為獨立于意識形態(tài)之外,尋求某種思想的獨立,但是往往不自覺地仍然囿于意識形態(tài)之中;另一方面知識分子想要與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相結合,必須跨越原本存在的文化鴻溝,真正深入文化習俗之中,并在革命實踐中與無產階級的文化融合和聯(lián)合,才能真正對文化霸權的建構起到作用。因此,意識形態(tài)在葛蘭西這里如同在列寧那里一樣,不再被視作僅僅是統(tǒng)治階級所建構出來的、具有欺騙性的虛假文化,而是在人們的生活中切實存在并對其經濟、政治都能產生影響的現(xiàn)實因素,因此也就成為無產階級革命必須予以重視并重構的環(huán)節(jié)。 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對威廉斯產生了重要影響,不僅如此,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義分析可謂出色地闡發(fā)并運用了葛蘭西的霸權概念,立足于英國具體實際,做出了更加精細、更加具有威爾士風范的闡發(fā),將對文化問題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推到了高潮。威廉斯之所以格外重視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其內在原因在于文化生產一直是他關注的重點。尤其是自20世紀50年代英國社會的統(tǒng)治模式已發(fā)生變化,威廉斯認為在傳統(tǒng)的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之外,必須進一步加強文化的斗爭,而且*有活力的反抗應該來自文化領域,如何積極參與到意義和價值的生產和擴展之中就成為威廉斯關注的重點。葛蘭西霸權理論中的“認同”“有機知識分子”“統(tǒng)一戰(zhàn)線”“民族與人民”問題都對威廉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在威廉斯走出英國文化研究中歷史主義與結構主義爭議的揚棄之路上,葛蘭西的思想也對他頗有助力。 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隨著橄欖形社會結構的形成,文化霸權的構建尤其需要社會的廣泛接受,它不僅體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而且被全體社會成員當作合理的現(xiàn)象來接受,因而是一種協(xié)商而非獨裁,其實現(xiàn)是一個協(xié)商和獲得共識的過程。通過協(xié)商達到互相認同,實現(xiàn)多元文化共享的社會狀態(tài)是威廉斯一直以來追求的共同文化理想的實質。文化霸權的“融合”更為注重一種社會權力場域中的妥協(xié),共同文化的“融合”注重不同社會團體之間的認同。雖然威廉斯對葛蘭西確有所借重,但不是簡單承續(xù)和應用,而是立足于英國的社會實際,富有更多的時代特點和威廉斯特色。 (三)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批判理論 如果說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義上承葛蘭西,其與法蘭克福學派的關系則更加復雜。一方面,在重視文化領域這一點上,威廉斯與法蘭克福學派有著共同的視域交集,二者都關注到了文化在當代生活中的凸顯,都把著力點從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關注的經濟決定論和暴力革命問題轉移到文化批判或文化革命上,在反對經濟決定論的基礎上強調社會生活的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維度;另一方面,二者對當代社會文化尤其是大眾文化的觀點和態(tài)度卻是大相徑庭,甚至在一定意義上說,雖然同樣重視大眾文化,但是威廉斯和法蘭克福學派因為方向相反而漸行漸遠。 ……
作為整體生活方式的文化——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盛立民,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學歷,內蒙古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主持內蒙古自治區(qū)社科規(guī)劃項目“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地區(qū)大學生價值觀變遷研究”等省部級項目3項,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系統(tǒng)哲學視域下草原生態(tài)文明的理論建構”等項目4項,參編《系統(tǒng)哲學基本原理》教材1部,在《教學與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內蒙古社會科學》等期刊發(fā)表論文10篇,其中1篇被《新華文摘》論點摘編;入選內蒙古自治區(qū)“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獲內蒙古自治區(qū)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