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廣州市越秀區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51540
- 條形碼:9787218151540 ; 978-7-218-1515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州市越秀區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本書特色
本叢書按照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相結合、以編年體為主的編寫體例確定框架結構;運用時經事緯、點面結合的方式記述史實;堅持人事結合、以事帶人的原則處理人與事的關系;采取夾敘夾議、敘論結合以敘為主的方法展開內容。做到了史料與史論、歷史與現實、政治與學術統一,文獻性、學術性、知識性相兼容。 《廣州市越秀區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是其中一冊,講述了“廣州市越秀區革命老區發展史”。
廣州市越秀區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內容簡介
《廣州市越秀區革命老區發展史》是一本集中體現越秀區人民革命斗爭歷史的專著,該書以翔實的內容、圖文并茂的方式,真實地再現了了越秀區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歷史和當地人民赤膽忠心的革命斗爭傳統。 《廣州市越秀區革命老區發展史》貫徹總書記關于“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遵從中國老促會編寫革命老區發展史的初衷,通過挖掘、深度研究,寫出老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歷史,發展壯大的歷史,取得偉大成就的歷史,其出版充分發揮了其資政、育人、存史的作用。編寫革命老區發展史,是一項功在當代、立在千秋的好事、實事,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老區精神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廣州市越秀區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目錄
**章 廣州黨組織的創建地和大革命的中心地(1919-1927)
**節 從五四運動到中共廣州地方組織的成立
一、五四運動在越秀
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三、廣州共產黨組織的建立
四、工人運動的興起
五、青年學生運動的發展
六、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成立
第二節 **次國共合作的建立
一、中共三大召開和協助改組國民黨
二、國民黨一大召開與國共合作的建立
第三節 國民革命新局面形成
一、中共廣州地委成立
二、抗議“新警律”苛例
三、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
四、中共廣州地委組建工團軍、農團軍
五、革命武裝平定廣州商團叛亂
第四節 國民革命運動蓬勃發展
一、中共廣東區委的健全
二、工農婦組織紛紛成立
三、中共廣東區委發動和領導省港大罷工
四、中共領導的農民運動高漲
五、廣州黨團組織的壯大
六、國民政府及廣東省、廣州市政府設在越秀
七、廣東大學(中山大學)的創辦
第五節 國共合作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敗
一、國民黨的分化與國民革命陣營的危機
二、高級政治訓練班開辦
三、北伐戰爭與革命中心的轉移
四、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和大革命失敗
第二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1927-1937)
**節 廣州起義-054
一、廣州起義爆發/054
二、廣州蘇維埃建立
三、廣州起義失敗
第二節 白色恐怖下的對敵斗爭
一、廣州市委屢次重建
二、刑場上的婚禮
三、中共廣州外縣工委機關設立
第三節 抗日救亡運動興起
一、九一八事變在越秀的反響
二、左翼文化運動的發展
三、響應一二·九運動
第三章 積極開展抗日斗爭(1937-1945)
**節 中共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
一、中共廣州各級組織的恢復與加強
二、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三、發動群眾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四、與破壞統一戰線的斗爭
第二節 淪陷時期的地下斗爭與越秀光復
一、日本侵略軍的轟炸與襲擾
二、越秀淪陷與黨的決策
三、隱蔽戰線與情報工作
四、日本投降與越秀光復
第四章 奪取解放戰爭勝利(1945-1949)
**節 內戰爆發后的斗爭
一、爭民主反內戰運動
二、黨的斗爭方針的調整
三、愛國民主運動的高漲
四、打入敵人內部的秘密斗爭
五、十年潛伏
第二節 為迎接解放而斗爭
一、迎接廣州解放的決策部署
二、迎接廣州解放的主要工作
三、保護工廠、學校和城市公共設施
四、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秘密聯絡點(中原行)
五、人民解放軍入城
第五章 向社會主義過渡(1949-1956)
**節 羊城新生
一、人民政權的建立
二、恢復金融秩序,發展生產
三、土地改革
四、掀起抗美援朝熱潮
五、整頓社會治安
六、義務勞動修建體育場
第二節 社會主義改造
一、農業合作化
二、工商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三節 建設社會主義新城區
一、動員青年和婦女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二、建設新村:廣州**個工人新村
三、華僑新村:全國規模*大的華僑住宅區
四、建設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五、建設二沙體育訓練基地
六、掃除文盲運動
第六章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苦探索(1956-1978)
**節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探索
一、增產節約運動
二、“大躍進”運動
三、人民公社化運動
四、渡過經濟難關
五、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全國首創的綜合性國際盛會
第二節 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建設新家園
一、水上居民遷陸定居
二、木屋改造
三、義務勞動開挖人工湖
四、東山少年宮建成
第三節 “文革”十年與撥亂反正
一、區機關干部下放
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三、工業學大慶運動
四、地方經濟初步恢復
五、科學事業的春天
第七章 偉大的歷史轉折與改革開放的起步(1978-1992)
**節 干部群眾思想大解放
一、真理標準問題的補課
二、全面落實各項政策
第二節 改革開放起步
一、價格“闖關”
二、為企業“解繩松綁”
三、發展“三來一補”業務
四、發展區街經濟
五、高第街:廣州開放的**個工業品市場
六、東湖新村:全國*早的商品房住宅小區
第三節 改革開放全面展開
一、經濟體制改革
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三、興辦“三資”企業
四、創新引領,走在前列
第四節 個體經濟發展
一、**代個體戶
二、催生雇工合法化
第五節 精神文明建設
一、“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
二、“四有”教育活動
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四、文明單位創建活動
第八章 越秀區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1992-2002)
**節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
一、深化企業制度改革
二、黃花崗科技園率先實行股份制經營管理
三、北京路商業步行街:廣州市**條全日制步行街
四、海印電器市場:全國*早*大的電器批發零售市場
第二節 黨政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
一、黨政機關機構改革
二、街道機構改革
三、推行公務員制度
第三節 主題教育和黨建工作
一、實施“堡壘建設工程”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和“三講”教育
第四節 城區面貌改觀
一、城市環境綜合整治
二、文明城區建設
第九章 實踐科學發展(2002-2012)
**節 貫徹科學發展觀
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二、現代化中心城區發展定位
三、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
第二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一、構建全覆蓋社會保障體系
二、越秀特色的社區建設
三、基礎教育均衡優質
四、文化軟實力全面提升
五、衛生資源配置優化
第三節 營造宜商宜居環境
一、迎亞運人居環境整治工程
二、河涌綜合整治和污水治理
三、實現社會治安突破性好轉
第四節 公共應急處置能力得到增強
一、抗擊“非典”疫情
二、春運史上規模*大的抗冰雪救災行動
三、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第五節 亞運會運行保障圓滿成功
一、亞運服務保障
二、平安亞運
三、亞運氛圍熱烈有序
第六節 政治思想教育和基層黨組織建設
一、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二、推進固本強基工程
第十章 越秀新氣象新作為(2012-2019)
**節 加強黨的建設
一、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十九大精神
二、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三、四位一體的基層組織建設體系
第二節 破解大城市中心區發展瓶頸
一、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東濠涌
二、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知識經濟”
三、探索“互聯網+政務服務”
四、啟動垃圾分類
第三節 提升城區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街道設置調整
二、越秀區十件民生實事
三、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
四、探索街道政務服務“大綜合”集成管理模式
五、全省首個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
第四節 創新科技文化
一、建立科技創新體系
二、國家版權貿易基地(越秀)建設
三、城市記憶重點項目建設
四、越秀迎春花市
五、廣府廟會
第五節 打造特色街區
一、北京路文化核心區建設
二、廣州民間金融街建設
附錄
附錄一 人物介紹
附錄二 紅色遺址、紀念場館
附錄三 大事記
后記
廣州市越秀區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節選
《廣州市越秀區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1919年,五四運動席卷全國,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廣州愛國運動空前高漲,新思潮廣泛傳播。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準備。廣州是繼上海、北京之后*早成立共產黨地方組織的城市之一。1922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廣州召開**次全國勞動大會,同時在廣州召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全國代表大會,有力促進革命運動在南方的發展。 一、五四運動在越秀 1919年初召開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作為戰勝國,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銷領事裁判權等維護中國主權的要求,遭無理拒絕。會議竟規定戰前由德國在中國山東攫取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外交失敗的消息傳來,激起中國人民極大憤慨。5月3日,北京大學等十幾所北京學校學生舉行集會,決議致電巴黎和會的中國政府專使,要求拒簽合約。5月4日,北京爆發大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消息傳到廣州,人民群眾奮起響應。 廣州自秦漢以來就是匯通中外的港口城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屢得風氣之先,對新事物反應敏銳。近代以來,廣州市民尤其是青年學生,常因中國受列強欺壓而倍感恥辱,認為“亡國喪家,禍迫眉睫”,并以朝鮮亡國為鑒戒,警策同胞奮起救亡。 1918年,為抗議《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大批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陸續回國,其中有的回到廣東。在這些留學生的影響、推動下,廣東高等師范學校等23所學校的學生,在廣州越秀的東園聯合成立廣東省會學生聯合會,積極開展愛國宣傳活動。1919年2月18日,在省會學生聯合會、省教育會和省商會等團體的發起下,廣州召開國民大會,決定成立廣州國民外交后援會,為日后愛國運動在廣州的興起奠定基礎。五四運動爆發后,北京學生的愛國行為,極大振奮了廣州人民,長久以來蘊藏在人們心中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進發出來。 5月7日,廣州及各地學生紛紛舉行集會和示威游行,大力聲援北京學生。省會學生聯合會等團體還發出通電,要求懲辦賣國賊、收回青島、廢除不平等密約、釋放被捕學生。5月11日,廣州國民外交后援會聯合各界群眾,在東園召開國民大會,聲援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運動。會場張掛對聯“欲杜強鄰,先殲國賊”“不伸正義,曷號公民”,四周貼滿了“誓殺國賊”“保我國權”等標語。各團體代表及國會議員先后登臺演說,高呼“抵制日貨”“不買劣貨”等口號,紛紛加入“杯葛”(抵制)的行列。有的洋貨店也在門前張貼“不賣劣貨”的標識。會后數萬群眾參加示威游行。 6月初,京、津、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派代表來廣州介紹北方愛國運動的情況,聯絡廣東各界,一致開展反帝愛國運動,廣東學生積極響應。6月10日,廣東**甲種工業學校學生在周其鑒、阮嘯仙等人率領下,宣布全體罷課。接著,廣東高等師范學校、公立法政學校和各中學,加入罷課隊伍。參照京、津、滬學生的做法,廣東學生于6月17日成立了廣東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簡稱“中上學聯”),張啟榮、周其鑒當選為會長、副會長;阮嘯仙、劉爾崧、高恬波等當選為職員。中上學聯和廣州各社團攜手合作,深入工廠、商號、街道,創辦10余所平民學校或職工學校,并編印《國恥》《殷鑒》等小冊子,演出意境悲壯的街頭劇,夜里派人打五更,意在催人覺醒,奮起抗爭。中上學聯的成立,進一步推動了全省學生運動的高漲。 在全國人民的共同推動下,6月28日,中國政府專使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波及全國的拒簽和約的民眾抗爭運動,取得重大勝利。 在廣州,與拒約、“杯葛”的民眾抗爭運動結合在一起的,是反對桂系軍閥的斗爭。當五四運動爆發時,廣州軍政府態度游移。非常國會大部分議員支持強硬外交,反對簽約;岑春煊、陸榮廷等也試圖利用學生、市民來反對北方政權,以提高西南方面的地位。而控制軍政府的桂系勢力則多方面阻撓愛國民眾運動,甚至不惜動用武力來對付情緒激昂的市民和學生。加上桂系不顧民眾反對,企圖讓廣東督軍莫榮新兼任省長,以進一步加強控制廣東,市民、學生與桂系的沖突進一步加劇。從7月10日起,廣州各界民眾多次請愿,明確抵制桂系軍閥。 桂系軍閥不顧人民意愿,采取高壓的手段應對。7月14日,數干民眾在省議會請愿,軍警強行解散請愿隊伍,并向群眾開槍掃射,傷10多人,拘捕學生50多人。15日,數干民眾在東園集會,遭軍警鎮壓,許多人被毆傷,大批學生被捕。16日,廣州學生依然上街游行,散發《雪恥周報》等,軍警收繳、銷毀宣傳品,拘捕300多人。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