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一分鐘趣味心理學常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21082
- 條形碼:9787521621082 ; 978-7-5216-2108-2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分鐘趣味心理學常識 本書特色
圖文并茂、脈絡清晰、簡潔生動的心理學小百科 有思想、有內涵、有溫度、有趣味 拒絕長篇大論,讓每句話都“長在”知識點上
一分鐘趣味心理學常識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116篇短小精悍的心理學科普文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介紹了感覺、知覺、意識、潛意識、記憶、動機、情緒等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書中還介紹了大量經典、有趣的心理學實驗,以及一些知名的心理學流派、心理學大咖。這些知識不僅能激發讀者研究心理學的興趣,還能幫助讀者了解先行者在探索人類的心理世界時付出過怎樣的努力。本書將科學性、趣味性、實用性熔于一爐,可以讓讀者在輕松、愜意的閱讀中與心理學近距離接觸,在不知不覺中升格為“心理學達人”,利用心理學知識獲得積極、健康的人生。
一分鐘趣味心理學常識 目錄
上篇心理學常識
**章 神經科學與行為——大腦是一部超精密儀器
左撇子會更聰明嗎——大腦的結構和功能 ... 3
為什么打哈欠會傳染——鏡像神經元 ... 5
為何吃甜食讓我們感到愉悅——神經遞質多巴胺... 6
你為什么總會情緒失控——杏仁核的奧秘 ... 8
第二章 感覺和知覺——身與心,你如何知曉
我們認識世界的開始——感覺 ... 10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感覺適應 ... 11
灰色紙片為什么會顯得明亮——感覺對比 ... 13
“溫暖”和“寒冷”的色彩——色彩心理效應 ... 14
谷倉里的名貴手表——聽覺掩蔽現象 ... 15
感覺的深加工——知覺 ... 17
魔術師如何騙過我們的眼睛——無意視盲 ... 18
畫上是老婦還是少女——知覺選擇性 ... 20
第三章 意識與潛意識——誰才是真正的主人
古老而難解的謎——意識 ... 22
心理結構中的黑暗地帶——無意識 ... 24
我們為什么需要每天睡覺——睡眠 ... 25
他陷入深度睡眠了嗎——催眠 ... 27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與潛意識 ... 29
第四章 學習與記憶——為什么總是記不住想記的
我們為什么能記住事情——記憶 ... 31
為什么是7±2——工作記憶 ... 33
此情此景似曾相識——既視感 ... 34
目擊證人的證詞可信嗎——記憶扭曲現象 ... 35
“想不起”不一定都是壞事——遺忘 ... 37
發現遺忘的規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 38
影視劇里頻繁出現的橋段——失憶 ... 40
第五章 需要與動機——是什么在悄悄推動著你
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 43
動機太強,往往會事與愿違——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 45
為什么報了健身班,卻堅持不下去——半途效應... 47
失敗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成敗歸因理論 ... 48
我覺得自己能行——自我效能理論 ... 50
你為什么會害怕成功——約拿情結 ... 51
為什么越擔心的事越容易發生——墨菲定律 ... 52
第六章 情緒與情感——喜怒哀懼背后的秘密
喜、怒、哀、懼——情緒的基本形式 ... 55
起伏不定的情緒——情緒鐘擺效應 ... 57
測謊儀真的能測出謊言嗎——情緒生理反應 ... 58
人們為什么不愿表達情緒——情緒的吞鉤現象 ... 59
壞情緒是如何傳播給別人的——踢貓效應 ... 61
胡亂發泄情緒有多可怕——野馬結局 ... 62
如何了解他人的情緒——共情 ... 64
改善情緒的秘密——積極的心理暗示 ... 66
第七章 人格心理學——你所不了解的真實自我
一場艱難的拼圖游戲——心理學中的人格 ... 68
人前人后的你為什么會有多副面孔——人格面具... 69
我們為什么會被特定類型的人吸引——影子人格... 71
你為什么會陷入糾結——本我、自我、超我 ... 72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未必!——喬哈里視窗 ... 73
你屬于哪種氣質類型——氣質 ... 75
如何認識人們的性格——性格的四種特征 ... 77
第八章 社會心理學——你所不了解的外部世界
找到你在社會舞臺上的位置了嗎——角色效應 ... 79
他一定是你想的那樣嗎——刻板印象 ... 80
為什么拔河時隊伍人數增加,每個人所用的力量反而會
變小——林格曼效應 ... 82
一扇破窗會造成怎樣的后果——破窗效應 ... 83
聰明反被聰明誤——囚徒困境 ... 84
暈輪是如何蒙蔽認知的——暈輪效應 ... 85
你為什么會以己度人——心理投射 ... 86
人們為什么會產生逆反心理——超限效應 ... 88
第九章 心理障礙——生命無法承受之重
一個肉體能裝下幾個“靈魂”——多重人格障礙 ... 90
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恐懼慌亂——社交焦慮 ... 91
不敢邁出去的腿——廣場恐懼癥 ... 92
你為什么總擔心自己沒有鎖門——強迫癥 ... 94
吃到停不下來——神經性貪食 ... 95
正在消失的身體——神經性厭食癥 ... 96
受害者為何會對罪犯產生情感——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 97
中篇 心理學實驗室
第十章 探索感知的奧秘
左右腦各司其職——裂腦人實驗 ... 103
感官被限制的人還能保持正常心理嗎——感覺剝奪實驗 ... 105
人類的深度知覺能力是天生的嗎——視崖實驗 ... 106
你能用眼睛“聽”嗎——麥格克實驗 ... 108
環境如何影響大腦發展——羅森茨威格的老鼠實驗 ... 109
第十一章 潛入意識的世界
失去睡眠的后果有多可怕——睡眠剝奪實驗 ... 111
做夢會不會影響睡眠——夢剝奪實驗 ... 113
容易受暗示的潛意識——傷痕實驗 ... 114
自我意識何時覺醒——點紅實驗 ... 115
第十二章 揭開學習背后的規律
巴甫洛夫的狗——經典條件反射實驗 ... 117
記憶是如何形成的——海兔實驗 ... 119
聽音樂能讓你變得更聰明嗎——莫扎特效應實驗... 121
越來越聰明的小貓——桑代克的餓貓迷籠實驗 ... 122
突發奇想的黑猩猩——頓悟學習實驗 ... 124
思維定式是如何限制你的——量杯實驗 ... 125
記憶可以編造嗎——虛假記憶實驗 ... 127
第十三章 了解變幻的情緒
情緒是如何產生的——沙赫特和辛格的實驗 ... 129
一條無能為力的狗——習得性無助實驗 ... 130
可憐的小艾伯特——華生白鼠實驗 ... 132
焦慮的猴子——布雷迪的猴子 ... 133
第十四章 找出行為背后的動機
人為什么容易上癮——斯金納箱實驗 ... 135
腦海中的地圖——托爾曼迷宮實驗 ... 137
我們為什么放不下未完成的事情——蔡格尼克實驗 ... 139
你為什么需要目標——定位速效實驗 ... 140
加薪還是不加薪,這是個問題——過度理由實驗... 141
你為什么會對自己說謊——認知失調實驗 ... 142
第十五章 讀懂孩子的心
小鴨為什么會錯認媽媽——洛倫茨印刻實驗 ... 145
愛與呵護對孩子有多重要——恒河猴實驗 ... 146
忍住吃棉花糖的沖動——延遲滿足實驗 ... 147
告訴孩子“你是*棒的”——羅森塔爾實驗 ... 149
為什么孩子會出現攻擊性行為——波比娃娃實驗... 150
孩子不懂分享就是“自私”嗎——三山實驗 ... 152
超前教育真的有用嗎——雙生子爬梯實驗 ... 153
第十六章識破“烏合之眾”的想法
人性經得住考驗嗎——斯坦福監獄實驗 ... 155
如何證明自己不是瘋子——羅森漢恩實驗 ... 157
你會服從殘酷的命令嗎——服從實驗 ... 158
游動的光點——謝里夫從眾實驗 ... 160
怎樣“得寸進尺”地說服他人——登門檻效應實驗 ... 162
選擇競爭還是合作——卡車競賽實驗 ... 163
人們為什么主動捐款——貼標簽實驗 ... 165
下篇 心理學大咖秀
第十七章 心理學流派之爭——聊聊心理學的前世今生
馮特的心理學實驗室——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 169
構造還是機能——兩大心理學流派之爭 ... 170
從意識走向行為——行為主義心理學 ... 172
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學 ... 173
打開潛意識的大門——精神分析學派 ... 174
人是自由、理性的生物——人本主義心理學 ... 175
心理過程是信息加工的過程——認知心理學 ... 177
第十八章大咖逸事——他們的名字值得銘記
桃李滿天下的名師——威廉·馮特 ... 179
PK了一輩子的師徒——馮特與詹姆斯 ... 181
弗洛伊德與阿德勒、榮格的“愛恨情仇”... 182
一分鐘趣味心理學常識 節選
為何吃甜食讓我們感到愉悅——神經遞質多巴胺 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可能會很自然地拿起一塊巧克力或一塊奶油蛋糕塞入口中,因為你知道“吃甜食會讓人感到心情愉悅”。那么,為什么甜食能夠改善情緒呢? 對于這個問題,心理學家是這樣解釋的:食物中的糖分會刺激舌頭味蕾上的甜味接收器,使大腦皮層得到相應的信號,從而能夠激活大腦內的“獎賞系統”,釋放出多巴胺,讓人產生滿足、愉快的感覺。 這里所說的“多巴胺”,是大腦中含量*豐富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是在突觸傳遞中擔任“信使”的特定化學物質。它能夠傳遞興奮、開心的信息,會讓你有一種愉悅的感覺;它還能夠反向刺激獎賞系統,不斷地告訴你“吃糖就能得到獎賞”,所以你會對甜味食物充滿期待,吃到甜食后也會有欲罷不能的感覺。 可是,在心理學家看來,“一不開心就吃糖”更像是在多巴胺控制下的上癮行為。如果你控制不住這種沖動,就會攝入過多的糖分,引起肥胖、齲齒、皮膚變差、頭疼、精神不振、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下降等多種負面結果,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也會提升。 更糟糕的是,吃甜食帶來的快感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稍后你可能會陷入自責、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中,為了讓自己好受一些,你不得不吃下更多甜食,由此造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因此,你應當改變用甜食來調節情緒的做法,即使大腦中的多巴胺再渴望糖分,你也要提醒自己保持清醒,找回自己對大腦的掌控權,讓自己遠離高糖食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每日攝入的游離糖*好控制在25克以內,*多也不能超過50克,你可以此為標準控制糖分的攝入量。 與此同時,你可以采用一些更加健康的調節情緒的辦法。比如,你可以練習一會兒瑜伽。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瑜伽能夠緩解焦慮,消除緊張和壓力。你也可以聽一會兒自己喜歡的、節奏舒緩、旋律優美的音樂,這有助于消除疲勞、改善注意力、緩解負面情緒。你還可以到戶外風景優美的地方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這同樣有助于驅走負面情緒,帶來積極感受……這些方法比吃甜食更有效,而且不會影響健康,不妨嘗試一下吧。 你為什么總會情緒失控——杏仁核的奧秘 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特別容易情緒失控,他們更容易因各種因素產生情緒波動,并會在情緒影響下做出失去理智的行為。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情緒失控與大腦中的杏仁核有很大的關系。杏仁核是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位于海馬體的末端。(圖1-3)從表面上看,它就像是一顆小小的杏仁,可它的作用卻不容小覷,它對知覺和產生消極情感有重要作用,在厭惡學習中也很重要。 不僅如此,杏仁核還承擔著情緒記憶的重任。它會把我們過去在某些情境下產生的情緒感受儲存起來,下次遇到類似的情境時,我們可能還來不及思考,就會在杏仁核的影響下產生憤怒、恐懼、難過等情緒反應,并有可能出現情緒失控的問題,這種情況被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稱為“杏仁核劫持”。 比如,一個員工在工作中出現了失誤,被上司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當上司指責他“你怎么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時,他感到憤怒、自責、沮喪,但仍努力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不敢對上司發作,而此時杏仁核記住了這些情緒。 稍后,這個員工回到家里,家人本來囑咐他買瓶醬油回來,他卻忘在腦后,家人隨口說了他一句,卻讓杏仁核中關于“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的負面情緒被激活了。之后,在突如其來的情緒控制下,他喪失了清晰思考的能力,不由自主地對著家人大發脾氣。等到情緒平靜下來,他又會為自己之前的沖動行為懊悔不已。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杏仁核在偷偷發揮著作用。作為“情緒記憶的倉庫”,杏仁核會根據過去的經驗,對當前情境進行評估,如果發現相似的元素,就會對大腦發出信號,使得之前的情緒記憶再次襲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這就是情緒爆發背后的心理學機制。 那么,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來減少“杏仁核劫持”的問題呢?心理學家建議我們把握好“關鍵6秒”,也就是在情緒即將爆發時,對自己及時喊停,并在心中默默地從1數到6,使自己能夠熬過*容易情緒激化的6秒。之后理性意識能夠重新奪回大腦的掌控權,我們就可以進行全面的認知,避免草率的行為。 當然,在強烈情緒的沖擊下,*初我們可能很難做到這一點,但我們應當有意識地提醒自己,然后一次次地進行有意識的練習。隨著練習的次數增多,杏仁核的“敏感度”會逐漸降低,我們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便會得到提升。 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去梳理自己過往的經歷,改變對一些事情偏頗的看法,以修正杏仁核中儲存的情緒記憶,這樣即使遇到一些不愉快的情境,也不會馬上勾起負面情緒,有助于避免情緒失控。
一分鐘趣味心理學常識 作者簡介
李拓也,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北京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多年,有1000小時的心理咨詢經驗,幫助眾多來訪者擺脫了心理困擾,積累了大量案例。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過多篇作品,語言風格直白、通俗、風趣,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