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公益新媒體視頻傳播與創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48759
- 條形碼:9787569048759 ; 978-7-5690-4875-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益新媒體視頻傳播與創作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對新媒體視頻節目制作中,針對公益事業做出的努力與貢獻進行探討與研究。主要內容包括:現代公益的定義與概述,我國公益事業與新媒體結合后實現的跨越式發展,新媒體視頻形態的演變與公益的介入,新媒體視頻的分類以及案例分析,新媒體視頻創作與傳播特色與問題研究。
隨著優選化的縱深,現代公益的定義范疇逐漸擴大,納入本書研究對象的公益普遍被稱為“大公益”,對于新媒體視頻內容生產的具體分析,主要涵蓋了與國家意識形態建設息息相關的“國家精神”和“民族文化”兩大方面。另外,無論是從生物學還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生態環境保護”也被納入與前兩者平等對待的重要內容。
本書重點:新媒體與公益結合的邏輯必然性、新媒體視頻內容的分類及選取以代表性話題為中心的視頻內容的生成分析與傳播學探討。
本書意義:通過對各類新媒體平臺生產的公益視頻節目的深度剖析,研究以擴大公益傳播為目的的創作中各自的特色與適配度等。
公益新媒體視頻傳播與創作 目錄
**節 現代公益內涵
第二節 現代公益的發展——行為主體與功能
第三節 公益傳播的發展與影響
第二章 中國公益事業與新媒體結合后的跨越式發展
**節 中國新媒體公益的發展
第二節 現代中國公益傳播的需求
第三章 中國新媒體視頻形態的演變與公益的介入
**節 中國公益新媒體視頻的內涵
第二節 新媒體視頻形態的演變與公益的介入
第三節 新媒體視頻大面積深入公益傳播
第四章 公益新媒體視頻的分類和案例分析
**節 公益新媒體視頻傳播的落腳點
第二節 公益新媒體視頻節目的分類
第三節 公益新媒體視頻案例分析
第五章 公益新媒體視頻創作傳播的特色與問題研究
**節 公益新媒體視頻創作傳播的特色
第二節 公益新媒體視頻創作傳播的問題研究
結語
參考文獻
公益新媒體視頻傳播與創作 節選
《公益新媒體視頻傳播與創作》: 觀察者網于2019年10月29日視頻新聞報道:據敘利亞官方媒體10月28日報道,中國近日又向敘利亞捐贈了1152噸大米和海關設備,有效緩解了敘利亞秋收后貧窮人口糧食匱乏的問題。視頻內容是該批搭載人道主義物資的貨船在28日抵達西班牙,隨后將前往敘利亞拉塔基亞省的塔爾圖斯港。敘利亞官方表示,這些大米打破了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其施加的經濟封鎖,將會緩解秋收后貧窮家庭糧食匱乏的問題。該視頻還加播文字信息轉載新華社10月25日報道說,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已呼吁加大對敘利亞全境的人道援助,解除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推進難民和流離失所者重返家園。 以上視頻從各方面展示了我國參與災難救援,共創和平的理念。國際救援是展示中國國家形象的平臺,借助這個平臺,不僅可以充分地展示我國在經歷40余年改革開放后形成的綜合國力,還能表達中國積極建設和諧世界的愿景。而且,在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切實開展國際合作的過程中,救援外交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外交手段,已經成為中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外交領域的重要內容。中國以日益開放、成熟的姿態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我國擁有長期對外援助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從20世紀60年代的“南南合作”項目開始,中國一直幫助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切實改善民生,促進受援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國對外援助主要集中在工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文教衛生、民生服務等領域,盡量滿足受援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援助方式主要包括成套項目建設、提供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愿者等。中國對外援助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遵循平等互利、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原則。 人民網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推出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70年70問》,并于2019年11月20日發布了《中國堅持對外援助為什么不是“窮大方”?》的視頻,以影像方式梳理了中國歷史上對外援助的典型事跡,用《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白皮書》的內容和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題為《攜手共命運同心促發展》的發言視頻,表明我國對外援助的態度和宗旨。加之,塞內加爾、埃塞俄比亞等國家項目負責人的采訪視頻和中國駐南非前大使劉貴今的總結等,清晰地表明對外援助實際是互利互惠的事業。另外,更加詳細的內容還出現于2013年7月25日的新浪網上大講堂,其播出了題為《中國對外援助的歷史與未來》的對談視頻節目。這期節目邀請了曾任援索馬里醫療隊翻譯的周洪立先生與商務部對外援助司盧峰做客新浪網,以“主持人+嘉賓”的模式給廣大網友上了一堂關于中國對外援助工作的課程。兩位嘉賓分別介紹了我國對外援助事業的背景、特點和成果,分享了自己的援外經歷與感受,并對中國援外是否有意義及今后該如何調整援外思路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5)在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中法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樣非常重要,前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后者是滿足人民不斷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法治建設的薄弱環節和實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著力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要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堅持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立足法治政府建設要求,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高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等等。在新形勢下,反映這種變化的法治建設宣傳方面的新媒體視頻節目和作品也層出不窮。2016年3月16日《慈善法》通過審議,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著,中華民族樂善好施、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將在法律的規范與保障下繼續發揚光大。之后,與《慈善法》相關的內容頻繁地登上各大媒體的新聞報道或專題節目。 ①對于《慈善法》到底規定了什么樣的權利和義務,許多專業機構或自媒體都爭相報道。 2016年3月10日,求是網的《求是訪談·兩會特別報道》欄目推出了《我國的慈善事業和(慈善法>》的視頻節目。節目邀請了中國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講述了我國的慈善事業發展和《慈善法》出臺的過程。王振耀特別強調,《慈善法》出臺是我國慈善事業長足進步的難得機遇,肯定了慈善事業本質是服務產業,是促進我國公共道德、公共秩序成熟進步的規范化手段,對公共精神的建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還可能會帶來社會結構的良性運轉,讓社會基層生活充滿活力,保證其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指出我國慈善事業的專業化、精細化程度不高,若干指標與國外尚有一定的差距。*后,還特別寄望立法界借鑒本次《慈善法》出臺的高效率,繼續產生諸如兒童、殘疾人等更多關照特殊人群領域的法律。 2016年9月2日騰訊視頻的《慈善法政策要點解讀》的動畫視頻,用畫外音的形式解釋了《慈善法》中規定的“慈善”概念涵蓋范疇擴大,全方面地定位了公益的所有領域,加入方式與渠道增多,手續更加簡化,公益組織享有公募權的條件和優惠政策等內容。當然,對于觸犯該法規定的義務與責任,相應的懲罰也是不可逃避的,特別指出“諾而不捐”等屬于違法行為。 ……
公益新媒體視頻傳播與創作 作者簡介
黃曉波,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文藝學博士研究生,筑波大學比較·理論文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學文化、影視文藝學、跨文化傳播,已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出版教輔書籍多部,譯著1部,主持多項科研項目。 張宏樹,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傳播學博士研究生,湖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音樂舞蹈學院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教學明星,清江名師,中國傳播學會(CAC)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媒體與社會發展、新媒體輿情研究。近年來主持并完成各級科研、教研項目共10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項目1項,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1項。在《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北方民族大學學報》《西南大學學報>《求索》等刊物上發表文章40多篇,部分文章被《新華文摘》等轉載。曾獲湖北省委統戰理論政策研究一等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