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十三經說略(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05346
- 條形碼:9787101105346 ; 978-7-101-1053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十三經說略(精) 本書特色
學術大家精心撰寫的精準之作! ×私鈬鴮W經典選擇的入門讀物。 好的國學概要之書:十三經、二十五史《說略》, 王寧、褚斌杰、曹道衡、孫欽善;王鐘翰、安平秋、黃永年、王天有等名家精心撰寫。 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作序推薦。
十三經說略(精) 內容簡介
本稿全面、精練、準確地介紹《十三經》的書名緣起、編纂始末、刊刻流布、內容特點、學術成就、思想影響、研究狀況等各個方面;作者以自己豐富的學術積累、深切的研究經驗,深入淺出地向讀者介紹閱讀本部經書或正史的心得與方法;每篇之后推介10種左右參考書目,以期為年輕學子或經史愛好者指示門徑。
十三經說略(精) 目錄
《周易》說略
《尚書》說略
《詩經》說略
《三禮》說略
《春秋》與《三傳》說略
《論語》說略
《孟子》說略
《孝經》說略
《爾雅》說略
十三經說略(精) 節選
(一)文本研究 《周禮》在西漢發現之初即缺《冬官》,時人以《考工記》補之,學者皆無異議。南宋淳熙、紹熙年間,俞庭椿標新立異,首倡“《冬官》不亡”之說。俞氏在其《周禮復古編》中提出,根據《周禮》序官,六官下轄的官職都應該是六十官,而現存五官的屬官都超過六十,表明《冬官》并未亡佚,而是由于錯簡,散入于五官之中。他將五官中超出六十的屬官抽出,匯成《冬官》篇。俞氏之說,全無根據,想當然而已。不僅如此,俞氏還把《天官》的《世婦》和《春官》的《世婦》、《夏官》的《環人》與《秋官》的《環人》說成是同一職官的重復,歸并為一。然其說新奇,風靡一時,王與之等均從其說。到元、明時,隨聲附和者仍大有人在。元儒丘葵的《周禮補亡》、吳澄的《周禮考注》均為俞氏之說推波助瀾。丘葵認為,《冬官》一職散人五官,認定《天官》屬官應為五十九,《地官》屬官應為五十七,《春官》屬官應為六十,《夏官》屬官應為五十,《秋官》屬官應為五十七,五官溢出之官為五十四,即《冬官》屬官。明代持“《冬官》不亡,雜出五官”說的有何喬新《周禮集注》、金瑤《周禮述注》、舒芬《周禮定本》、王應電《周禮翼傳》、徐即登《周禮說》、郝敬《周禮完解》、柯尚遷《周禮全經釋原》、郭良翰《周禮古本訂注》、郎兆玉《注釋古周禮》、陳仁錫《重訂古周禮》、陳鳳梧《周禮校正》等。舒芬移《天官·大宰》、《地官·大司徒》之文入《大司空》;移《小司徒》及《遂人》之文入《小司空》;又移《天官》的《掌舍》、《幕人》、《掌次》,《地官》的《遂師》、《遂大夫》等四十職,《夏官》的《掌畜》、《職方氏》等八職人《冬官》,隨意割裂經文,而自命其書為《周禮定本》。王應電則擬以工師、梓人、器府、四瀆、匠人、壘壁氏、巡方、考工、準人、嗇夫、柱下史、左史、右史、水泉、魚政、鹽法、豕人等十八官補大司空,也是無根之論。郝敬不僅認為冬官散見于五官,又提出《周禮》“陽分六官以成歲序,陰省冬官以法五行”之說,強生新解,為識者所不取! 。ǘ⿲W術思想研究 傳統的《周禮》成書年代研究,注重尋找《周禮》與文獻所見周代典制的矛盾之處,如《周禮》建國之制與《尚書》的《洛誥》、《召誥》有別,封國之制與《尚書·武成》及《孟子》不同,設官之制與《尚書·周官》相違。又如清人李滋然統計,《周禮》官員總數達三十三萬左右,遠遠超過秦漢大一統帝國的官員數,不合情理。九畿之服、井田溝洫之制、五等之爵等,過于整齊,不可能通行,而只能是虛擬之制。研究的面也較狹小,如清人萬斯大《周官辨非》取《周禮》可疑者五十五則而論之,據此判定《周官》非周公書。雖然所論頗為精到,但缺乏把握全書的證據,終屬吉光片羽。反對者仍有堡壘可據,他們一方面承認《周禮》有不可信的內容,另一方面又將這些內容指為后人竄改所致,而其基本內容仍是周公手作。如朱熹就說,“《周禮》規模皆是周公做”,“其間細碎處雖可疑,其大體直是非圣人做不得”。近代學者認識到,《周禮》研究的更為重要的方面,是此書的學術思想,只有把握此書的思想脈絡,才能找準其時代特征。錢穆《周官著作時代考》、楊向奎《周禮的內容分析及其制作時代》、顧頡剛《“周公制禮”的傳說和(周官)一書的出現》、徐復觀《(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侯家駒《周禮思想淵源》等也認為此書為王莽偽作,其思想源自陰陽家、法家、儒家與秦、漢之制。彭林《(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一書,認為《周禮》一書的主體思想由儒、法、陰陽五行熔為一爐,其精致的程度已超過《管子》、《呂氏春秋》,但書中沒有道家思想,也沒有災異、讖緯之說,當是漢初的作品。這種研究視角,較之文字訓詁和局部的名物考證,或能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周禮》的時代特征,從而從總體上把握全書,解決《周禮》的成書年代問題! 吨芏Y》所涉及的祿田問題,也頗有爭議,宋歐陽修曾批評《周禮》“官多田少,祿且不給”,在學者中有較大影響。為此,沈彤作《周官祿田考》三卷,專辨《周禮》之祿田。此書分官爵數、公田數、祿田數三篇。凡是田、爵、祿之數不見于經者,則從鄭注或經義中推求,其說精密淹通,頗受學者稱道! 〗F代的《三禮》研究,《儀禮》*為冷落;《禮記》缺乏總體研究之作,多為研究某篇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之作,研究禮義、禮法者較少;《周禮》研究則是*為活躍,中心依然主要是成書年代問題,但在研究方法上有較明顯的變化,不再如過去那樣,以文字訓詁、名物考證為主,而是從文化學的角度,著重研究其學術思想的時代特征! 。ㄈ┡c考古材料的比較研究 20世紀初,中國考古學誕生并迅速發展,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大批寶貴的**手史料!度Y》研究的學者為了拓寬研究的路子,擺脫古代學者從文獻到文獻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學性,開始用考古材料來研究《三禮》?脊挪牧现惺褂玫*多的是金文材料。金文指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是當時人、當事人所作,比文獻材料更為接近史實,因而極其寶貴。楊筠如的《周代官名考略》,是*早的系統利用金文材料研究《周禮》的作品,篇幅并不大,但開創之功不可沒。其后有郭沫若的《周官質疑》、斯維至的《兩周金文所見職官考》、徐宗元的《金文中所見官名考》等論著,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的有關章節,以及日本學者白川靜《金文通釋》、《金文世界》、《甲骨金文學論叢》中也時有涉及。近年劉雨、張亞初《西周金文官制研究》、陳漢平《西周冊命制度研究》等書,總結了用金文研究《周禮》的成果,并提出了各自的見解。 上述研究者的方法大致是,將金文所見官名與《周禮》相比較,再用其他文獻材料來印證兩者的年代孰先孰后。如郭沫若取《周禮》與金文不合的十九個職官相比較,推斷《周禮》出于戰國之時。徐宗元從殷、周至戰國的銅器銘文中,擇取五十多個官名(分為三十六項)與《周禮》職官比較,認為《周禮》的六官系統在金文中得不到證明。
十三經說略(精) 作者簡介
李學勤,就職于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的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主要著述有《古文字學初階》、《東周與秦代文明》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