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這真的是你的錯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5883
- 條形碼:9787513935883 ; 978-7-5139-358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這真的是你的錯嗎 本書特色
1、豆瓣8分心理學家;日本國民心理學家、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文字功底扎實,其作品豆瓣評分都是8分左右;日本百萬暢銷書作家,其作品在中國的累計銷量近20萬冊。 2、為什么你總是識別不出那些來自他人的隱形傷害?因為你總認為那都是你的錯。大多數自我的破碎均來自于外界的攻擊,我們總是強行要求自己活在他人的價值觀中,或者為他人的要求痛苦地作出改變。 3、提出顯性控制與隱形控制的概念,完美識別生活中那些情感暴力的看不見的偽裝。 4、從經典權威的“我怎么了?——這是什么?——我應該怎么辦?”心理體系架構,分析他人情感暴力與自我情感暴力,幫助讀者形成完整的自我本位價值觀,走在陽光下,活出完整的人生。 5、 不用為拒絕任何人的要求而感到抱歉,要為沒能維護自己的隨心所欲而感到抱歉,這真的不是你的錯。
這真的是你的錯嗎 內容簡介
皮膚上的傷口的愈合很多不超過21天,但是情感暴力導致的心靈創傷,或許需要一輩子來修復。 大多數自我的破碎均來自于外界的攻擊,我們總是強行要求自己活在他人的價值觀中,或者為他人的要求痛苦地作出改變。生活中,太多暴力的情緒發泄方式都是在傷害他人,同時也在傷害自己。就算是打著“為你好”或“刀子嘴豆腐心”的外衣也消除情感暴力的非合理性,這是一種從來沒學會如何去愛的表現。 正確的感情很終形成精神和意識,錯誤的感情只能淪為脾氣和情緒。本書從情感沖突出發,深度探究情感習慣的本質與傷害,揭開關系暴力的偽裝,分析關系價值的心理機制,幫助我們識破那些無意識的欺騙,擺脫受害者的習得性負面內在,建立接近自立的靈魂。很終,形成完整的自我本位價值觀,走在陽光下,享受自己的人生。 我們都要好好溝通,好好擁抱,在這平凡的生活中傳遞一份正常的愛。 不用為拒絕任何人的要求而感到抱歉,要為沒能維護自己的隨心所欲而感到抱歉。
這真的是你的錯嗎 目錄
作者序 是愛還是害?
序 章 我們都是情感沖突的局中人
**章 “情感習慣” 的本質與傷害
第二章 看不見的偽裝:情感暴力的表現
第三章 無意識的欺騙:關系價值的心理機制
第四章 無法自立的靈魂:受害者的內心世界
第五章 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后記 萬千煩惱都有它的心理根源
這真的是你的錯嗎 節選
什么是“善意的操控”? 人與人的關系,有時單純,有時復雜。 有一種人,表面上并沒有做什么冒犯別人的事,也沒說什 么冒犯別人的話,甚至看上去很有禮貌,做事也周到。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并不會心情愉悅,反 而會覺得很累。 這樣的人絕對不會和人起正面沖突,但是話語中總是透露著批判、攻擊、控制、要求,等等。這就是所謂的間接性攻擊,也稱防御性攻擊。 他們總是說:“只要你覺得幸福,我可以接受。”實際上, 卻在默默地用這句話控制對方,給對方的心上枷鎖。有時候,這句話的背后還隱藏著滿滿的敵意。 表面上是“只要你覺得幸福,我可以接受”,但是背后隱藏的是“只要我幸福,你變怎樣我都無所謂”。但是,無論是說的人,還是聽的人,都沒有注意到這件事, 只是常常會覺得無法和對方坦然相處。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總會覺得很壓抑。 這里說的“善意的操控”就是這么一回事。以善意為名,控制對方的內心。被控制的一方明明受到了對方的“攻擊”,卻往往難以抗拒。弗洛姆稱這樣的人為善意的施虐者,卡倫·霍 妮稱這種行為為虐愛。 這就是本書要說的情感暴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本書所說的情感暴力是指擁有迎合型人格障礙的情感暴力,亦即隱藏自己的敵意和攻擊性,用愛的語言去束縛、虐待、 折磨對方,包括善意的操控、情感威脅、虐愛、神經性的愛情渴望等。 攻擊型人格的情感暴力會直接攻擊對方,所以很容易理解。而善意的操控因為隱藏了敵意,從外表上很難分辨。 在本書中,我們將善意的操控視為情感暴力的*根本特征。 善意的操控雖然常常難以反駁,卻會在被操控的人心里留下深深的不愉快感。 如果父母是善意的施虐者,那么他們就會在向子女施虐的同時,希望被子女尊重,希望在子女眼中保持成功的形象。在夫妻之間、上下級之間也有類似的情況。所以,人際關系常常會變成錯綜復雜的善意的操控。 簡單來說,本書的主題是“看不見的束縛”“看不見的心鎖”。
這真的是你的錯嗎 作者簡介
[日] 加藤諦三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銀河獎”社會心理學家 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 日本精神衛生學會理事 日本產業精神輔導學會理事 日本心理健康學會顧問 1938年出生于東京。畢業于東京大學人文學院人文科學系,并在社會科學研究生院完成了碩士課程。在東京青年會任理事會副主席長達十年。 主要著作有《“動”人的心理學》《自信與劣等感的心理學》《日本型抑郁癥社會的結構》《得不到愛時該如何做》《現在如何考慮就業》《創造自己位置的心理學》《堅強和脆弱的心理學》《讓付出有所回報的心理學》等。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