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場域”理論視角下的東方衛視節目生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36529
- 條形碼:9787511736529 ; 978-7-5117-365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場域”理論視角下的東方衛視節目生產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試圖深描上海東方衛視在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生產實踐活動,并將這一過程放置在國際都市的歷史機緣和海派文化的語境中進行考察,進而探討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場域對電視場實踐的影響。
“場域”理論視角下的東方衛視節目生產 目錄
緒論
**節問題的緣起和提出
一、省級衛視在中國電視產業格局中的發展及地位
二、上海東方衛視在省級衛視產業格局中的代表性
三、“場域”——電視生產的社會控制語境
第二節國內外研究歷史與現狀分析
一、對媒介生產相關理論的研究
二、國內學者對省級衛視的研究
三、國內學者對媒介內容生產的相關研究
第三節研究視野與方法
一、經驗式實地觀察
二、文本分析
三、深度訪談
**章東方衛視的演進歷程
**節“保守上星”的初始期(1998—2002年)
一、頻道誕生的時代背景
二、體制運作的獨特架構
三、行政導向下的頻道定位
四、節目編排的地域標簽
第二節“革故鼎新”的轉型期(2003—2008年)
一、公司化運作的嘗試
二、事業屬性的回歸
三、頻道角色定位的重塑
四、綜合實力的對外擴張
第三節“深化布局”的調整期(2009—2014年)
一、“制播分離”體制的深化
二、廣電集團內部的衛視格局
第二章文化權力的實施:政治場作用下的電視生產
**節市場化進程中的政府規制
第二節宏觀調控的非制度性
第三節缺失體制優勢的“新聞立臺”
一、“溫和節制”的黨管媒體
二、“鳳凰”“深圳”的新聞生產經驗
第三章市場邏輯的主導:經濟場作用下的電視生產
**節“新聞立臺”的市場化轉向
一、軟性題材的選擇
二、頻道重心的偏移
三、新聞資源的集團化整合
第三節“綜藝興臺”的本土與創新
一、本土自制節目的養成
二、外來模式節目的本土化路徑
三、節目研發保障和激勵機制的設立
第三節影視強臺的實現
一、市場競爭的流變
二、平臺性產業鏈的形成
第四章文化資本的運作:專業主義的實踐
**節專業場獨立性的缺失
一、基于科學邏輯的評價系統
二、隱而不宣的干預機制
三、喪失自律性的專業場
第二節群體的社會區分
一、社會分化結構的同源性
二、業者的精英主義趣味
三、“三高”定位的得與失
第三節專業成名職業理想的實踐
一、電視生產者職業權力的實現
二、團隊業務能力的打造
第五章電視符號的現代性構建
**節上海現代性在電視中的重構
一、消費化的日常生活
二、私人化的公共空間
三、工具理性化的操作
第二節海派電視的文化呈現
一、海派文化的異質性
二、海派電視的全球化
結語
參考文獻
“場域”理論視角下的東方衛視節目生產 作者簡介
廖媌婧,中國電影剪輯學會短片短視頻藝術委員會委員、 國際傳播協會ICA成員、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上海電影家協會員。先后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音像導演專業、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廣播專業和上海大學國際傳播專業,獲博士學位。現任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副教授。擔任總編劇的節目包括《二十四小時》《青春環游記》《演技派》等二十余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