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tǒng)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人民至上:從《共產黨宣言》到《為人民服務》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9112090
- 條形碼:9787219112090 ; 978-7-219-11209-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民至上:從《共產黨宣言》到《為人民服務》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成人類中國共產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人不變的莊嚴承諾
人民至上:從《共產黨宣言》到《為人民服務》 內容簡介
回望70多年前,“人民萬歲”振聾發(fā)聵,響徹大江南北;今天,“人民至上”激蕩時空,已成為偉大政黨奮勇向前的永恒坐標。正如總書記以飽含真情、鏗鏘有力的話語強調的,我們黨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 本書全面地闡述了“人民至上”的內涵與發(fā)展脈絡,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內涵。全書分為七個章節(jié),以《共產黨宣言》《為人民服務》兩篇紅色經典為基礎,用豐富的案例、通俗的語言系統(tǒng)梳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從《共產黨宣言》到《為人民服務》到“人民至上”思想理論體系的發(fā)展脈絡,向讀者闡釋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本質及崇高理想;闡釋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在治國理政、擔當時代使命過程中,如何實踐和不斷豐富發(fā)展“人民至上”的思想內涵,推動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思想新發(fā)展的路徑。
人民至上:從《共產黨宣言》到《為人民服務》 目錄
緒 言 人民至上的意蘊及時代要求
一、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要求
二、人民至上集中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
三、堅持人民至上是新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四、本書的邏輯結構
**章 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觀基石
一、人民群眾是歷史活動的主體
二、共產黨人沒有自身特殊的利益
三、密切黨與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第二章 堅持人民至上才能贏得事業(yè)輝煌
一、人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二、人民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
三、人民是改革發(fā)展的生力軍
第三章 補足堅持人民至上的精神之“鈣”
一、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理論根源
二、理論清醒才能信念堅定
三、做理想崇高的共產黨人
第四章 夯實堅持人民至上的群眾之基
一、真正做到為了群眾、依靠群眾
二、堅持反腐倡廉建設
三、嚴格做到“三嚴三實”
第五章 提升堅持人民至上的本領和能力
一、“權力觀、政績觀、事業(yè)觀”是堅持人民至上的試金石
二、新時代對“權力觀、政績觀、事業(yè)觀”提出的新要求
三、掌握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本領
第六章 輝煌的篇章——《共產黨宣言》
一、馬克思、恩格斯為什么要寫《共產黨宣言》
二、《共產黨宣言》的基本觀點
三、學習《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態(tài)度
第七章 輝煌的篇章——《為人民服務》
一、毛澤東為什么要寫《為人民服務》
二、《為人民服務》的基本觀點
三、踐行好新時代條件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結 語
后 記
人民至上:從《共產黨宣言》到《為人民服務》 節(jié)選
緒言 人民至上的意蘊及時代要求 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立,因人民而興。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體黨員要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帶領全體人民一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鮮明地指出,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zhàn)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中去。2021年2月20日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要教育引導全黨深刻認識黨的性質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要把學習黨史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防止學習和工作“兩張皮”。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既講清楚了人民至上的時代內涵,又回答了共產黨執(zhí)政為什么要堅持人民至上、如何堅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問題,為新時代正確處理黨群關系、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一、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要求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唯物史觀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強調人們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人們在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過程中,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正是人民群眾馳而不息的活動,推動著社會由蒙昧、野蠻到文明的接續(xù)發(fā)展,形成了綿延不斷的人類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fā)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 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集中體現。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的主體,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馬克思、恩格斯自覺而清醒地把群眾史觀引入社會實踐,將它與生動的工人運動相結合,建立了**個世界性共產黨組織——共產主義同盟。同盟的綱領——《共產黨宣言》鮮明地提出:共產黨人“沒有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把追求人民利益的實現作為黨的價值追求,以黨綱的形式向世人莊嚴地宣告:堅持人民至上是共產黨人的立黨原則。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寫了下《為人民服務》的光輝篇章,用“為人民服務”這一樸素而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活動都要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發(fā)展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戰(zhàn)勝各種風險挑戰(zhàn),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從《共產黨宣言》到《為人民服務》再到“人民至上”,理論上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它表明了共產黨不變色的黨性,彰顯了共產黨人高尚的政治品格。 ...... 四、本書的邏輯結構 本書共分七章,**章著重論證人民至上的歷史唯物主義基礎,強調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的理論根據。第二章主要從歷史和現實說明人民群眾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fā)展中的主體作用,揭示我們黨是如何在實踐中堅持人民至上的,以及只有堅持人民至上才贏得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fā)展的勝利。第三章到第五章主要論述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要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必須要補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鈣、夯實群眾之基、提升本領和能力。只有理想信念堅定了,群眾基礎堅實了,本領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做到人民至上,堅定而自信地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奮斗。第六章到第七章對兩篇經典著作進行解讀。《共產黨宣言》**次系統(tǒng)闡述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指明共產黨是為人類求解放的無私政黨;《為人民服務》**次用精煉的語句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兩篇著作集中論述了人民至上的理論內涵,展現了共產黨人人民至上的精神品格,是人民至上理念的集中體現。重溫這兩篇馬克思主義經典,對于追溯人民至上的理論源頭,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葆共產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人民至上:從《共產黨宣言》到《為人民服務》 作者簡介
牛先鋒,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出版《在實踐中前行的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唯物史觀基礎》《小康文化論》等多本專著,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等全文轉載,有良好的學術影響。承擔中央黨校省部班、中青班、地廳班等班次的課程講授任務,教學效果突出,多次獲得中央黨校教學創(chuàng)新獎。 楊磊,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法學博士,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意識形態(tài)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曾在《社會主義研究》《江西社會科學》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