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一生最愛納蘭詞(全詞彩插珍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302857
- 條形碼:9787518302857 ; 978-7-5183-028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生最愛納蘭詞(全詞彩插珍藏版) 本書特色
被王國維評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納蘭容若,現存詞作349首,刊印為《飲水集》和《側帽集》,后多稱《納蘭詞》。詞風淡雅又不乏真情實意,哀感頑艷卻并不媚俗,感情簡單質樸,讓無數人為之傾倒,廣為傳唱,一時有“家家傳唱飲水詞”之說。他的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字里行間,真情天然流動,飽含著美好的感情和純真的激情。輕輕翻開《一生*愛納蘭詞(全詞彩插珍藏版)》,透過婉麗雋秀、明凈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長調,仿佛能看到那個擁有著絕世才華、出眾容貌、高潔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發著一股遺世獨立、浪漫凄苦的氣息,華美至極,多情至極,深沉至極,孤獨至極。一個才華橫溢、欲報效國家而不能如愿,一個因愛而陷入愛的旋渦中掙扎的多情男子,都塵封在這本書里。
一生最愛納蘭詞(全詞彩插珍藏版) 內容簡介
《一生*愛納蘭詞(全詞彩插珍藏版)》收錄的納蘭容若的詞,是對其情感的真實寫照。書中所附原文、注釋、賞析等欄目,從多角度將詞作的主題思想、創作背景、詞人境況以及詞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來。同時,同詞情詞境相契合的人物畫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圖等,通過多種視覺要素的有機結合,達到“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藝術境界。
一生最愛納蘭詞(全詞彩插珍藏版) 目錄
憶江南(昏鴉盡)
憶江南(江南好,建業舊長安)
憶江南(江南好,城闋尚嵯峨)
憶江南(江南好,懷古意誰傳)
憶江南(江南好,虎阜晚秋天)
憶江南(江南好,真個到梁溪)
憶江南(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憶江南(江南好,佳麗數維揚)
憶江南(江南好,鐵甕古南徐)
憶江南(江南好,一片妙高云)
憶江南(江南好,何處異京華)
憶江南(新來好,唱得虎頭詞)
憶江南(挑燈坐,坐久憶年時)
憶江南(江南憶,鸞輅此經過)
憶江南(春去也,人在畫樓東)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心灰盡)
憶王孫(暗憐雙紲郁金香)
憶王孫(刺桐花底是兒家)
憶王孫(西風一夜剪芭蕉)
采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
采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采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
采桑子(嚴霜擁絮頻驚起)
采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
采桑子(嫩煙分染鵝兒柳)
采桑子(非關癖愛輕模樣)
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
采桑子(撥燈書盡紅箋也)
采桑子(涼生露氣湘弦潤)
采桑子(謝家庭院殘更立)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
采桑子·九日(深秋絕塞誰相憶)
采桑子(海天誰放冰輪滿)
采桑子(白衣裳憑朱闌立)
采桑子·居庸關(嵩周聲里嚴關峙)
添字采桑子(閑愁似與斜陽約)
浣溪沙(十里湖光載酒游)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綠苔)
浣溪沙(淚浥紅箋第幾行)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勝)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浣溪沙(蓮漏三聲燭半條)
浣溪沙(消息誰傳到拒霜)
浣溪沙(雨歇梧桐淚乍收)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浣溪沙(酒醒香銷愁不勝)
浣溪沙(欲問江梅瘦幾分)
浣溪沙(拋卻無端恨轉長)
浣溪沙(一半殘陽下小樓)
浣溪沙(睡起惺忪強自支)
浣溪沙(五月江南麥已稀)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微暈嬌花濕欲流)
浣溪沙(五字詩中目乍成)
浣溪沙(記綰長條欲別難)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浣溪沙(萬里陰山萬里沙)
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
浣溪沙(腸斷斑騅去未還)
浣溪沙(旋拂輕容寫洛神)
浣溪沙(十二紅簾率地深)
浣溪沙(容易濃香近畫屏)
浣溪沙(十八年來墮世間)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邊)
浣溪沙(敗葉填溪水已冰)
浣溪沙(錦樣年華水樣流)
浣溪沙(肯把離情容易看)
浣溪沙(已慣天涯莫浪愁)
卷二
浣溪沙·古北口(楊柳千條送馬蹄)
浣溪沙·寄嚴蓀友(藕蕩橋邊理釣筒)
浣溪沙·大覺寺(燕壘空梁畫壁寒)
浣溪沙·小兀喇(樺屋魚衣柳作城)
浣溪沙·姜女祠(海色殘陽影斷霓)
浣溪沙·庚申除夜(收取閑心冷處濃)
浣溪沙·紅橋懷古,和王阮亭韻(無恙年年汴水流)
攤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韞家)
攤破浣溪沙(風絮飄殘已化萍)
攤破浣溪沙(欲語心情夢已闌)
攤破浣溪沙(小立紅橋柳半垂)
攤破浣溪沙(一霎燈前醉不醒)
攤破浣溪沙(昨夜濃香分外宜)
虞美人(綠陰簾外梧桐影)
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虞美人(峰高獨石當頭起)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虞美人(黃昏又聽城頭角)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
虞美人(風滅爐煙殘地冷)
虞美人·為梁汾賦(憑君料理《花間》課)
虞美人·秋夕信步(愁痕滿地無人省)
生查子(東風不解愁)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生查子(散帙坐凝塵)
生查子(短焰剔殘花)
生查子(惆悵彩云飛)
清平樂(青陵蝶夢)
清平樂(煙輕雨小)
清平樂(將愁不去)
清平樂(凄凄切切)
清平樂(塞鴻去矣)
清平樂(風鬟雨鬢)
清平樂(參橫月落)
清平樂(角聲哀咽)
清平樂(畫屏無睡)
清平樂(麝煙深漾)
清平樂·秋思(孤花片葉)
清平樂·憶梁汾(才聽夜雨)
清平樂·彈琴峽題壁(泠泠徹夜)
清平樂·上元月蝕(瑤華映闕)
浪淘沙(紅影濕幽窗)
浪淘沙(眉譜待全刪)
浪淘沙(紫玉撥寒灰)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浪淘沙(野店近荒城)
浪淘沙(悶自剔殘燈)
浪淘沙(清鏡上朝云)
減字木蘭花新月(晚妝欲罷)
減字木蘭花(燭花搖影)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減字木蘭花(斷魂無據)
減字木蘭花(花叢冷眼)
鷓鴣天(獨背殘陽上小樓)
鷓鴣天(雁貼寒云次第飛)
鷓鴣天(別緒如絲睡不成)
鷓鴣天(冷露無聲夜欲闌)
鷓鴣天(握手西風淚不干)
鷓鴣天(塵滿疏簾素帶飄)
鷓鴣天·詠史(馬上吟成促渡江)
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
臨江仙(長記碧紗窗外語)
臨江仙(六曲闌干三夜雨)
臨江仙(夜來帶得些兒雪)
臨江仙·盧龍大樹(雨打風吹都似此)
臨江仙·永平道中(獨客單衾誰念我)
臨江仙·謝
一生最愛納蘭詞(全詞彩插珍藏版) 節選
憶江南(昏鴉盡)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①梅。心字②已成灰。 注釋 ①膽瓶:長頸大腹的花瓶,因形如懸膽而得名。 ②心字:即心字香,一種爐香名。 賞析 彤云密布的冬日黃昏里,隱約有一只瘦小的烏鴉,它越飛越遠,身影也越來越小,直到融進那一望無垠,蕭瑟的曠野盡頭。曠野中,是誰惆悵無盡,若有所思?天宇問,是誰獨立寒秋,無言有思?何事令她難更思量?何人令她愛恨交加?罷了罷了,“往事休堪惆悵,前歡休要思量”。罷了罷了,“人心情緒自無端,莫思量,休退悔”。 熏香如心,飄起裊裊的青煙,暖香熏透她的閨閣;急雪翻飛,縷縷紛紛,柳絮因風吹般地飄飛而起。雪白色的膽瓶中剛插上的梅花,冬風吹近暖暖的閨房,化作清風,卷起陣陣幽香。這本是閑極雅極的適意景致,奈何她的心中竟也卷不起一絲快樂的漣漪。冬風益發強勁,心形的盤香燃燒殆盡,地上只留下一道心形的香灰。周體轉涼,心中凄涼寂寞,次第已如燃盡的熏香一般,化作了死灰。 這首詞營造了兩種不同而又互相聯系的場景。“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是**個場景;“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是第二個場景。前一個場景是在冬天黃昏的野外,第二個場景則是在少女的閨房中。 從曠野到香閣,從大環境到小空間,從“小立恨因誰”到“心字已成灰”,各個層面都能看到詞人在情感上的變化。而這中間也有一個轉變的標志,就是“急雪乍翻”,它是詞中情感變化和時空轉換的交點。前面或許是“秋涼”罷了,而后面明顯可以感覺到“凄冷”的環境氛圍。 納蘭這首詞中“心字已成灰”巧妙而自然地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一方面在意象上指的是心形的熏香燃燒完后,在地面上留下的心形灰燼;另一方面,又可以指詞中人物在情感上的“心如死灰”。這樣真摯的情感表現方式,或許正是納蘭性德的詞令人感動的根本。 憶江南(江南好,建業舊長安) 江南好,建業舊長安。紫蓋忽臨雙①鶴渡,翠華爭擁六龍②看。雄麗卻高寒。 注釋 ①紫蓋:紫色車蓋,帝王儀仗之一,借指帝王車駕。雙:即船頭繪有鳥圖像的船,此處指皇帝的游船。 ②翠華: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或車蓋,為御車或帝王的代稱。六龍:古代天子的車駕為六匹馬,馬八尺稱龍,為天子車駕的代稱。 賞析 康熙帝巡行江南時,納蘭扈從前往,頭一次來到這里,見到白居易口中“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他忍不住揮筆描繪眼見之美。 景有致,城卻是個厚重的城,這“舊長安”,本是八代王朝的都城,歷史風塵,留下厚重的城墻,是個別有雅韻的地方。對于南京古城,個人十分喜愛,那沿途的樹木,即使是禿了樹干的,都有無限意味,更別說當年的舊長安了。古城,文人大都是喜愛的。 然而在這城中,忽然迎來了皇帝的駕臨。紫蓋雙鶿,可見,車隊船隊十分壯觀,百姓“擁六龍看”,圍湊在四周看著熱鬧,看這難得一見的壯觀車隊,或者還想目睹一回龍顏。然而,雄麗之景,納蘭卻覺高寒,眾人皆醉我獨醒,應當算是幸運還是不幸? 不得不想起東坡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高處起舞的寒涼,怎比得上人間的平凡生活?也不知,納蘭這一聲“高寒”,是替自己悲哀還是為康熙覺得悲哀。也許是為自己那始終被限制的人生而覺得拘謹不安,也許,是為了生活毫無選擇、毫無空間的喘息頗為難耐,也許是為著遲遲不能如愿的抱負而深感無奈,也許是為著感情無法自已的愁苦而心有凄涼。 而康熙呢,作為高高在上的帝王,他享盡了榮華富貴,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沒有人壓迫他的理想,沒有人奪走他的愛人,這樣的出行,翠華六龍,百姓圍觀人聲鼎沸。他坐在華蓋下著著自己的龍袍,他被保護、簇擁,卻從未有機會享受百姓平凡生活的歡愉,這樣的高處,他不覺得寒冷嗎? 康熙怎佯想,又從何知曉呢?納蘭這一嘆“高寒”,又悲涼,又無奈。喧鬧的人聲之中,也難得有個納蘭,頓覺高寒不已,由衷地覺得悲哀。 即便家家都爭唱飲水詞,這納蘭的心事,又有幾人知曉呢? 憶江南(江南好,城闋尚嵯峨) 江南好,城闋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馬①,遺蹤陌上有銅駝。玉樹②夜深歌。 注釋 ①故物:舊物,前人遺物。石馬:石雕的馬,古時多列于帝王及貴官墓前,這里指前代帝王陵墓前的石刻。 ②玉樹:被視作亡國之音,這里泛指柔美的曲調。 賞析 歷史古城自有它的風韻。 納蘭這一回江南之游歷,看著這南京城一派繁華,自然是有了些許的感嘆,卻又不由得擔憂惆悵起來。 “江南好,城闋尚嵯峨”,美好的江南如今還留有前朝繁華的遺跡,這里城墻巍峨,不禁讓人懷念起故物。“故物陵前惟石馬,遺蹤陌上有銅駝”,然而,當下之景已不是當年之景,當下的王朝也已不是當年的王朝,面對此景,納蘭心中激起“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無限愁緒,可謂觸景而傷情。 何時,一個
一生最愛納蘭詞(全詞彩插珍藏版) 作者簡介
納蘭容若,散落在人間的多情詞人,自稱人間“惆悵客”,而非“富貴花”,飄逸脫俗的文筆,卻寫不盡坎坷跌宕的一生。心思純粹,但人生復雜,生在烏衣門第,擁有人人艷羨的榮華富貴,殊不知,這正是束縛他的枷鎖。他的靈魂困在一處,心在竹林靜聽清風,身卻在俗世隱忍度日。他渴望天長地久的愛情,甘愿為一人畫地為牢,然而愛過之后,只留下刻骨銘心,終是不得成全。對待朋友,但求一個“真”字,風雅一生,卻難得暢快。倏忽三十余載,苦悶遠多于歡喜,來人世走這一遭,不過是心上一片秋罷了。本書以納蘭容若的詞作為依托,將他的喜怒哀樂細細道來。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