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孔子文化獎學術精粹叢書:董金裕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99781
- 條形碼:9787508099781 ; 978-7-5080-997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孔子文化獎學術精粹叢書:董金裕卷 本書特色
第七屆世界儒學大會及2015年度孔子文化獎獲得者文集 孔子文化獎是由中國文化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設立的國際獎項,是中國文化部的*高獎項之一,主要表彰對全球儒學研究和孔子文化傳播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體、個人和非政府組織。本套叢書是自2009年首屆孔子文化獎設立以來,歷屆個人獎獲得者的文集匯編,每卷書以“孔子儒學與傳統文化”為核心,以獲獎人*具學術創見的觀點、概念等為主旨,選錄了作者*具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創新性的文章、著述、學術演講錄等。 董金裕——中華文化的弘揚者、推廣者。他是來自臺灣的知名學者、儒學研究專家,是推動中華文化基礎教育卓有貢獻的教育家。他研精覃思,博考經籍,致力于儒家文化研究數十年,尤長于儒家經典和宋明理學的研究,造詣非凡,成果豐碩。
孔子文化獎學術精粹叢書:董金裕卷 內容簡介
董金裕——中華文化的弘揚者、推廣者。他是來自臺灣的知名學者、儒學研究專家,是推動中華文化基礎教育卓有貢獻的教育家。 他研精覃思,博考經籍,致力于儒家文化研究數十年,尤長于儒家經典和宋明理學的研究,造詣非凡,成果豐碩。 孔子文化獎是由中國文化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設立的國際獎項,是中國文化部的高獎項之一,主要表彰對全球儒學研究和孔子文化傳播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體、個人和非政府組織。本套叢書是自2009年首屆孔子文化獎設立以來,歷屆個人獎獲得者的部分論著匯編,每卷書以“孔子儒學與傳統文化”為核心,以獲獎人具學術創見的觀點、概念等為主旨,選錄了作者具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創新性的文章、著述、學術演講錄等。 董金裕(1945-),臺灣苗栗縣人。臺灣師范大學中文系學士,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靜宜文理學院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兼教務處處長,孔孟學會執行秘書兼《孔孟月刊》《孔孟學報》主編,中國經學研究會理事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等職。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臺灣古籍保護學會會長、孔孟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儒學聯合會榮譽顧問等職。學術專長為孔孟思想、經學、宋明理學。著有《至圣先師孔子釋奠解說》《經傳中以數字顯現的儒家之道》等專著十余本、學術論文二百余篇。
孔子文化獎學術精粹叢書:董金裕卷 目錄
孔子
一、孔子的生平、成就及其對我們的啟示
二、《史記·孔子世家》
孔廟
一、臺北市孔廟沿革
二、《世界孔子廟研究》評介
釋奠(祭孔)
一、漢代孔子釋奠禮的演進及其意義
二、臺北市孔廟釋奠儀程介紹
三、臺北市孔廟春祭的規劃與實施
四、商定孔子釋奠禮儀節,向聯合國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臺北市孔廟春祭三獻禮歌詞
六、壬辰年(2012)山東曲阜孔廟祭孔圣文
七、尊孔·敬師·傳承中華文化
第二編 孔孟思想·儒學與現代
孔孟思想
一、孔孟仁愛思想對人、物的關懷及其現代意義
二、孔孟的階梯哲學及其現代意義
三、孔門的誠信之教
四、孔子的人道關懷及其現代意義
五、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論孔子的階梯式教學
六、孔孟對弱勢者的關懷及其現代省思
七、孟子、荀子性論似異而實同探析
儒學與現代,
一、孝道思想的擴大詮釋與現代實踐
二、傳統禮俗在法治社會中的作用
三、四書中的“圣”及其現代詮釋
第三編 《論語》《孟子》.儒學推廣
《論語》《孟子》
一、半部《論語》治天下?!
二、《論語·陽貨》之“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章試釋
三、《孟子》導讀
儒學推廣
一、向下扎根——對儒學普及的一些看法
二、臺灣中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傳統文化教育
三、臺灣高級中學“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程的演變
四、臺灣高級中學《中華文化基本教渤教科書編輯方式的演變與檢討
……
第四編 歷代諸儒
附編 報道·訪談
編選 引用參考文獻
董金裕先生學術年譜
編選后記
孔子文化獎學術精粹叢書:董金裕卷 節選
《孔子文化獎學術精粹叢書·董金裕卷》: (三)第三講 1.從每年9月28日舉行釋奠典禮以祭祀孔子談起 (1)每年春、秋兩祭的祭孔典禮 漢朝以來,歷代都會舉行祭祀孔子的典禮,后來稱這種典禮為釋奠,釋是解釋的釋,奠為奠祭死者的奠,兩個字都有陳設、呈現的意思,指的是陳設音樂、舞蹈,并且呈獻祭品,來向死者表示崇敬之意。原來祭祀的對象是先師,就是那些對教育有貢獻、目前已經過世的教師,并不是指特定的某一個人或某些人,后來因為孔子被尊稱為先師,所以逐漸演變為祭祀孔子的專稱。原來只在曲阜舉行,后來全國各地都舉行了,現在連國外有些地方也會舉行;原來一年要按季節舉辦四次,到了隋朝,改為在春、秋兩季舉行,目前有只舉辦秋祭的,也有在秋祭之外又舉辦春祭的。 (2)祭祀孔子時也對傳承發揚儒學有功者表示崇敬,讓他們一起接受祭享 舉行釋奠典禮,除了祭祀孔子以外,也祭祀對傳承發揚孔子之道有功的人,稱為配享。這些人包括復圣顏回、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亞圣孟子等四配,子貢、子路、子夏、子張等共十二哲。孔子、四配、十二哲的牌位都供奉在孔廟的大成殿內。還有以明道修德為主,如周敦頤、張載、二程兄弟等共七十多位先賢;以傳經授業為主,如董仲舒、許慎、鄭玄、韓愈等共七十多位先儒,先賢,先儒的牌位則供奉在孔廟的東、西廡里面。由此可見,孔子之道雖然崇高偉大,但也有賴于眾多信仰追隨者的承先啟后,才能使儒學的精神獲得認同并發揚光大。這啟示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大家通力合作,才能有成果,所謂“眾志成城”就是這個道理。 2.司馬遷對孔子的景仰尊崇 (1)親自到曲阜考察與孔子有關的史跡 孔子去世以后,埋葬在曲阜城北的泗水邊,弟子們很多前去守喪,有的守喪期滿后還在附近安家居住,稱為孔里。后來墓地規模逐漸擴大,成為孔氏家族的墓地,稱為孔林。另外在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前478),魯國國君下令在孔子的故居建廟,將他生前使用的衣、冠、琴、車、書冊等保存起來,成為全世界*早的文物館,后來發展成為孔廟。孔林、孔廟,與后來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孔府,合稱為三孔。司馬遷都一一前往拜謁參觀,既記載了這些地方的形成沿革,也敘述了漢高祖親自以*隆重的太牢禮祭祀孔子,還說明了孔子后代子孫的傳衍情形,更觀覽了當地儒生演習禮儀的過程,感動得徘徊流連,久久舍不得離開。 (2)將孔子傳記列入世家,推崇孔子為至圣 司馬遷創立了史書的紀傳體體裁,基本上是以本紀記帝王,以世家記諸侯,以列傳記個人或事情。孔子雖然有非常偉大的成就,但既然是平民百姓,照理講應該排入列傳中,可是司馬遷卻將孔子列入世家,顯然有其深刻的用意。孔子雖是布衣,可是其思想能傳承十幾代,讓學者宗仰他,甚至連天子王侯談論六藝也必須以孔子的說法作為*高的標準。另外,他在“太史公曰”的贊語中一開始就引用《詩經·小雅·車舝》的文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稱頌孔子之道有如高山令人仰望,也有如大道讓人遵循;*后更推崇孔子為“至圣”,對孔子的尊敬可謂已經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3.學習孔子的精神,延續優秀傳統文化 (1)孔子身兼圣師,為我們的*高典范 孔子被尊稱為“至圣先師”,所謂“圣”,指的是能落實仁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就是除了獨善其身以外,還要兼善天下,每個人都能站在自己的工作本位上,盡責任,守本分,來為社會人群提供服務,以共謀整體的進步發展。所謂“師”,指的雖然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但從一般人的立場而言,即具有向前輩學習的精神,不僅在學時如此,離開學校到社會服務時也要如此,應該不斷地學習以充實自己,既可以提高工作成效,更能夠提升涵養,讓自己的生活充實。孔子從小就有濟世助人的志向,擔任官職時即有良好的政績表現,也能為國家爭取權益;后來周游列國時,雖然飽嘗艱辛,屢受嘲諷,仍然堅持理想,不改其志。凡此都是因為具有好學的精神,雖然是貧苦出身,但能充分把握學習的機會,學而不厭,而且學無常師。他曾自述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總而言之,不論是建立高遠的志向,或培養好學的精神,孔子絕對是我們學習的*高典范。 ……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