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現代豫劇之父樊粹庭畫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907237
- 條形碼:9787555907237 ; 978-7-5559-072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豫劇之父樊粹庭畫傳 本書特色
他是**位投身豫劇事業的知識分子。為戲而生,以戲為命;以“重大擔負者,舍我其誰”自任,矢志不移,九死不悔。 他是**位集編劇、導演于一身的全能藝術家。一生編導60余部劇目,傳唱至今,人稱“樊戲”。
現代豫劇之父樊粹庭畫傳 內容簡介
他是**位投身豫劇事業的知識分子。為戲而生,以戲為命;以“重大擔負者,舍我其誰”自任,矢志不移,九死不悔。 他是**位集編劇、導演于一身的全能藝術家。一生編導60余部劇目,傳唱至今,人稱“樊戲”。 他**個建起專業劇院——豫聲劇院,**個對豫劇進行服裝、化裝、全方位改革,完成了豫劇都市化的華麗轉身,豫劇由跑高臺的小劇種,一躍成為堪與京劇、昆曲、秦腔、川劇等比肩爭衡的大劇種,于20世紀30年代締造了豫劇**個黃金時代,使豫劇發生巨大“窯變”,成就空前輝煌。 他是教育家,為**任豫劇戲校校長,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豫劇“名角”,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他是現代豫劇的奠基人、開拓者,是豫劇誕生近三百年來*偉大的戲劇家,堪稱“現代豫劇之父”。 本書由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會長王全書作序。書中收有313幅珍貴圖片,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與時代價值。
現代豫劇之父樊粹庭畫傳 目錄
序 言 彪炳梨園 光耀華夏 / 王全書
前 言 “中國大百科”中的人物
第 一 章 中州大學里的“梅蘭芳”
第 二 章 熱衷民眾教育的“樊主任”
第 三 章 “我就是唐莊王”
第 四 章 經典劇目“樊七出”
豫劇**部原創劇目——《凌云志》
大悲劇——《義烈風》
《三拂袖》為陳素真贏得“豫劇皇后”美譽
一出歇工戲——《柳綠云》
驚世駭俗、賺人眼淚的《霄壤恨》
《滌恥血》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得意之作”與“拿手好戲”——《女貞花》
第 五 章 八個月流亡的日子
第 六 章 醒獅怒吼 聲震中原
第 七 章 篳路藍縷 玉汝于成
第 八 章 黃金搭檔與黃金時代——樊粹庭與陳素真
第 九 章 浴火重生的獅吼兒童劇團——樊粹庭與韓盛岫
第 十 章 情同父女——樊粹庭與關靈鳳
第十一章 肝膽相照——樊粹庭與易俗社
第十二章 被捕入獄 生死之交——樊粹庭與趙望云
第十三章 “以工換工”——樊粹庭與常香玉
第十四章 洛陽邀“角兒”——樊粹庭與崔蘭田
第十五章 “他對一切總是熱情的”
第十六章 河南批“樊戲”揭秘
第十七章 以戲為命的*后日子
第十八章 詞章懸日月 名跡滿江湖
附 錄
芳雅箋:1937年北平觀劇日記
樊粹庭劇本創作年表
樊粹庭生平年表
現代豫劇之父樊粹庭畫傳 節選
第八章 黃金搭檔與黃金時代——樊粹庭與陳素真 關于樊粹庭與陳素真,市面上散布著許多流言蜚語,有人講:1936年底,樊粹庭夫人李凌波與其大吵大鬧、大吃陳的醋意并非空穴來風,實際上陳已懷上樊的孩子,后在樊的再三乞求下,陳把孩子打掉了;還有人講:1937年春,樊粹庭接陳素真母女進京,就是為了與陳素真結婚,甚至有人還親眼看見過樊、陳在天津勸業場附近的惠中旅館舉行了婚禮,主婚人就是在北平介紹陳素真學戲的沈曼華,據說后來李凌波把他們倆的結婚證偷偷燒掉了……凡此種種,無憑無據,不足為信。但可以定論的是:他們一個是劇作家、導演,一個是演員,此二人都是豫劇的大功臣。從1934年底到1942年秋,他們有過八年之久的藝術合作。他們互信互敬,配合默契,共同創建了在當時號稱**流的表演藝術團體——豫聲劇院,共同對古老的傳統豫劇藝術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共同為豫劇藝術創造過新經典,共同為豫劇藝術培養生力軍。在反法西斯斗爭中,他們并肩作戰,為抗日戰爭的*后勝利,各自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他們經歷過許多艱難困苦,飽嘗過創業的酸甜苦辣,同灑過血汗,共享過成功的喜悅。 陳素真在回憶這段歷史時,對樊粹庭的評價極高。她在《和樊先生合作的歲月》一文中寫道:“……是他幫我開闊了藝術眼界,是他為我寫了許多劇本,是他在藝術上幫我總結提高,在我的藝術成長過程中,他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人。因此,我了解樊先生的為人,欽佩他的才華,懂得他的價值和他在整個豫劇發展史上的位置……他是豫劇改革史上的一位大功臣! 是的,在那一時期,樊粹庭在藝術上對陳素真的支持和幫助極大。除專門為陳素真量身打造劇本外,在豫聲劇院正式開鑼演出前,樊粹庭專門為陳素真置買了價錢昂貴的雙光頭面和緞子繡花帔,白綢水袖足有三尺來長。他見陳素真常在燈光、月亮、太陽底下,對著影子練身段,又專門派人給陳素真在化裝室里安了一面大穿衣鏡。有了這面鏡子,陳素真不出屋子就可以練身段了。有時候,開封來了京劇名角,樊粹庭不顧經濟上的損失,讓陳素真停下夜場戲,去觀摩演出,如1935年春,京劇名角楊月樓來汴演出,樊粹庭讓她停演了三個夜場戲,去觀摩楊月樓主演的《昭君出塞》《白蛇傳》《八寶公主》等戲。樊粹庭還為陳素真訂閱了上海出版的《戲劇旬刊》和《十日劇刊》,雜志上的劇照成為她模仿、參照的對象,從化裝、扮相到姿勢、動作。陳素真雖然一字不識,但這些圖片對啟發她的藝術潛力、開闊她的藝術視野起到了很大作用。l936年春,樊粹庭還專門邀來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負責人在開封觀看陳素真的演出,之后為陳素真灌了十張唱片。當陳素真壞了嗓子后,樊粹庭并沒有失去對陳素真藝術的信任,他馬上動身上北平聯系老師,讓陳素真去北平學點武工,放棄青衣戲,改演“唱少武繁”的刀馬、花旦戲,準備俟陳素真從北平學藝回來以后,重整旗鼓,東山再起……每想到這些,陳素真總是無限感慨地說:“樊先生遇到我這個演員,使他發揮出了他的編導和改革豫劇的才智、能力;我有了樊先生的指導幫助,使我這個天生戲子命的演員,更能發揮我這天賜的演唱能力了。我和他合作,真如游魚得水!保ㄒ婈愃卣婊貞涗洝肚橄滴枧_》) 可以說這一時期,樊粹庭、陳素真這對黃金搭檔,珠聯璧合,均達到了個人藝術生涯的頂峰,堪稱兩個人的黃金時代。在他們二人相互激勵、傾力合作的八年間,豫劇藝術發生了巨大的“窯變”。 如果照此勢頭發展下去,陳素真將會取得比現在更大的成就,她所創建的豫劇陳派藝術會更臻完美。然而1942年陳素真的出走,使樊粹庭落入他的人生*低谷,而陳素真從此也“沒有過上幾天安穩日子”,這不能不令后人為他們二人惋惜。后來陳素真自己亦意識到了這一點,她曾著文道:“也怪我當時年輕幼稚,頭腦簡單,充滿幻想,過于任性,全不顧及后果……每想到這一點,我心里總有說不出的內疚。” 如今二人均已作古,功過自待后人評說。但有一點給后人留下了重要啟示:要做成一件事,精誠團結,互信互賴,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重要的。 第十三章 “以工換工”——樊粹庭與常香玉 1935年底,常香玉跟隨豫西調泰斗周海水和父親張福仙進開封演戲時,還是個剛剛出道不久、從豫西山溝野臺子上跑出來的不滿十三歲的小姑娘,而此時樊粹庭領導的豫聲劇院在開封已經是火得不得了的名團,臺柱子陳素真已被省府觀眾封為“河南梅蘭芳”和“豫劇皇后”。然而,不到一年時間,常香玉就與陳素真、司鳳英并駕齊驅,在開封形成三角鼎立之勢,從此,“豫聲”(陳素真所在戲院)、“永安”(司鳳英所在戲院)和“醒豫”(常香玉所在戲院)三大戲班,在開封唱起了“對臺戲”。所以,樊粹庭和常香玉一開始就是以競爭者的身份出場的,盡管此時的他們誰也不認識誰。常香玉曾回憶說:“(20世紀)30年代,我在開封演出時就知道有個樊粹庭,但是只聞其名,未見其面。那年月戲班競爭得很厲害,誰有觀眾誰就站住腳,誰沒觀眾誰就會垮臺,誰就沒飯吃,雙方唱起了對臺戲! 樊粹庭、常香玉雖是對手,但樊粹庭沒有把常香玉視為對頭,反而對她的藝術十分贊賞。 當年“捧狗團”活躍分子、著名詩人蘇金傘曾著文回憶道:“樊粹庭除了專門給陳素真編戲,輔導陳素真提高表演藝術水平外,對初到開封演出的常香玉也大加贊賞,一點也不抱成見。他向我推薦常香玉,夸獎她的演戲了不得,慫恿著我去看。我就是在他的影響之下去看了常香玉的演出的……這一點他是很難得的! 1938年6月,開封淪陷,侵華日軍又向鄭州推進,許多藝人紛紛往西避難。到了1939年,常香玉的戲班來到西安,組建豫秦劇院,不期又與樊粹庭的獅吼劇團唱起了對臺戲。樊粹庭的“獅吼”雖經挫折,但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到了1944年,兒童劇團在社會上已經打了翻身仗,演出有很大的號召力。樊粹庭深深體會到“名師出高徒”的藝術規律,早就有延請常香玉到“獅吼”給劇團臺柱關靈鳳傳授她的看家戲《秦雪梅吊孝》的打算,但又不好意思直接給常香玉明說。于是,樊粹庭就請西安智怡醫院的名醫兼院長高智怡(京劇名家尚長榮的岳父)出面說合。高院長是兩家劇團的高級粉絲,而且仗義疏財,兩家劇團的任何人有了病,到他那里看病都不要錢。這一天,高院長把樊粹庭、常警惕夫婦和陳憲章、常香玉夫婦請到東大街的一家南方飯店吃飯,說明了來意后,常香玉一口答應了下來,并說不要報酬。樊粹庭正在過意不去之際,忽然計上心來。他知道,常香玉演戲長期缺少一個好的女小生,如果需要時,要不請湯蘭香反串,要不就請崔蘭田反串,于是樊粹庭提出讓自己的夫人——專工小生的常警惕與常香玉“以工換工”,常香玉來教關靈鳳《秦雪梅吊孝》,常警惕去給常香玉配小生。這當然是常香玉求之不得的。雖然后來因常香玉懷孕,嘔吐得厲害,劇團不得不停演而未成行,但樊、常兩家臺上是對手、臺下是朋友的事跡,在西安梨園界已傳為美談。 這期間常香玉也學演了許多“樊戲”,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常香玉返豫成立河南豫劇院后,《邵巧云》《女貞花》《義烈風》等都是常香玉常演的劇目。 筆者在前面曾講過,獅吼兒童劇團成立初期,易俗社曾派名旦宋上華來為王景云排了一出《拷紅》,其中有一個“耳旁邊忽聽得金雞三唱”的唱段,樊粹庭經再三思考,將它用曲劇中“書韻”板式來演唱,取得了很好的劇場效果。據說常香玉從開封來到西安后,觀看了“獅吼”的演出,覺得這段曲劇唱腔很新穎,就把它吸收進了六部《西廂》中,略加改進后成為自己的經典唱段。 同行評介 楊蘭春(著名豫劇導演)說:“樊粹庭是豫劇導演的開拓者”,“是豫劇**改革家”,“紀念他,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 常香玉(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說:“粹庭在豫劇事業方面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的經驗在當前藝術表演團體的改革當中,也是很值得借鑒的”。 陳素真(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說:“樊先生功績昭著,他是豫劇改革史上的一位大功臣。” 崔蘭田(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說:“樊粹庭先生是個進步劇作家、銳意改革的革新家,為我們的戲劇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在戲劇方面的種種改革,對于我們當今的戲劇還發生著積極深遠的影響”。
現代豫劇之父樊粹庭畫傳 作者簡介
石磊,1944年生于河南開封。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后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理論研究生班,受教于張庚、郭漢城、阿甲門下。為河南省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一生致力于戲曲新古典主義藝術理念的創立。 主要作品有戲曲論著《中國豫劇第一批創作劇目——樊戲研究》《海峽兩岸豫劇藝術交流的歷史與現狀》《二十世紀中國戲曲改革啟示錄》《程式思維論》,傳記文學《陳素真畫傳》《感悟常香玉與陳素真》,劇作《女貞花開》《秦少游與蘇小妹》《三娘》《蘆花記》《尋兒記》《義烈女》等,以及《石磊文集》5卷。 曾榮獲第二屆中國戲劇田漢文學論文獎,河南省第三、四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河南省戲劇大賽編劇、導演及音樂作曲諸多獎項。應臺灣國光豫劇團之邀,曾五次赴臺導戲、講學,被譽為“大陸鬼才編導”和“學者型戲劇家”。2013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戲曲學院、河南省劇協、河南省藝術研究院聯合在北京召開了“石磊戲曲理論暨作品學術研討會”。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