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馬斯洛論自我超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492555
- 條形碼:9787504492555 ; 978-7-5044-925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斯洛論自我超越 內容簡介
本書精華絕世,字字珠璣,常識與經(jīng)典融合,堪稱傳世思想魂寶。思想大師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對人類文化的奉獻與恩典。心靈奧秘的求索,靈魂深處的探究,是融入一生的智慧經(jīng)典。這部書籍,不僅涵蓋了人類具智慧的語言,同時也是人們立身處世的準則:雖然這些經(jīng)典智慧,在人類各種語言中均有不同譯本,被各國人們所推崇,其主要原因是使不計其數(shù)的人受益終生。
馬斯洛論自我超越 目錄
二、存在主義
三、人的動機
四、超越性動機
五、缺陷與成長
六、進退的平衡
七、自衛(wèi)與成長
八、需求與恐懼
九、高峰體驗(一)
十、高峰體驗(二)
十一、自我的實現(xiàn)
十二、存在與危機
十三、對強加的抗拒
十四、非結構團體
十五、自我實現(xiàn)的特質
十六、創(chuàng)造力的認識
十七、自我及其超越
十八、自我實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力
十九、人性的價值
二十、價值與健康
二十一、存在的價值
二十二、健康就是超越
二十三、基本的認識
馬斯洛論自我超越 節(jié)選
《馬斯洛論自我超越》: 不可否認,上述情況確實存在,但是,并不具有普遍性。在一個正常的和平的社會里,那種使人長期極度饑餓的非常事件幾乎是罕見的,僅僅是在偶然的機會和一生中的某些時刻,才會感到純屬生與死的饑餓。 顯然,使人處于極度的、長期的饑或渴之下,只能把“更高”的動機弄得含混不清,由此所得出的有關人的能量和人的本性方面的觀點是片面的。不論是誰,想把非常情況當成有代表性的情況,并按處在極度的生理缺乏時期的人的行為來測量其一切目標和愿望,這必然會對許多事情視而不見。顯然,當一個人沒有面包時,他以為只要有面包就能生活。但是,當一個人有了充足的面包,而且長期以來都填飽了肚子,這時,他又會有什么愿望產(chǎn)生呢? 這時,一個人立即會出現(xiàn)另外的、“更高級”的需要,支配有機體的就是這些更高級的需要,而不是生理上的饑餓。當這些需要依次得到滿足之后,又會有新的(仍然是“更高級的”)需要產(chǎn)生,如此反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類的基本需要組成有相對優(yōu)勢的層次! 【C上所述,在動機理論中,“滿足”是像“缺乏”一樣的重要的概念,因為它使得有機體從生理需要的支配中解脫出來,并出現(xiàn)了別的社會目標。當生理需要及其局部目標長期獲得滿足,它們就不再作為活動的決定因素或行為組織者而存在。它們此時僅僅以潛在的形式存在,在某種意義上說,如果它們受到了挫折,就可能重新出現(xiàn)并支配有機體。但是,需要已經(jīng)滿足了,就不再是一種需要了。有機體僅僅受到尚未滿足的需要的支配,產(chǎn)生行為,如果這種需要已經(jīng)滿足,那它在個人當前的動力中就不重要了! ∪绻硇枰鄬M足了,就會出現(xiàn)一組新的、我們可概稱為安全的需要,而且,它與上述生理需要一樣,是客觀存在的。同樣,有機體可以完全受它們支配,它們幾乎成了行為的唯一組織者,調動有機體的一切能量去工作。因此我們公正地說,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我們還可以說,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我們在一個饑餓的人身上發(fā)現(xiàn),他的支配目標,不僅強烈地影響他目前的世界觀,而且也影響到他未來的人生觀。 實際上,也有把一切事情看得比安全次要(有時甚至把正在得到滿足的生理需要此刻也看得不重要)的情況。處在這種情況下的一個人,如果需要強烈且時間很長的話,就可以把他看成幾乎僅僅是為了安全而活著。 雖然本文的主要興趣是探討成人的需要,但是通過對嬰兒和兒童的觀察來了解安全需要也許會更加有效,因為在嬰兒和兒童身上,這種需要表現(xiàn)得更簡單、更明顯。當小孩受到恐嚇和處于危險時,他們的反應總是表露在外,毫不抑制,而成人都已經(jīng)學會不讓自己的反應顯露出來。因此即使在成人感到安全受到威脅時,也不能從其外表觀察出來。當小孩受到威脅,受到擾亂或者突然跌倒,或者由于巨響、閃光而受驚,或者從母親懷中落下,或者感到失去依靠,就會以一定的形態(tài)做出反應! 和诎踩矫娴牧硪环N表現(xiàn),是喜歡某種常規(guī)的生活節(jié)奏。他們仿佛希望有一個可以預測的有秩序的世界。發(fā)揮父母的中心作用和建立正常的家庭,這是不可懷疑的。家庭內部出現(xiàn)爭吵、打架、夫妻分居、離婚或死亡,可能會使小孩感到特別恐懼。另外,父母發(fā)怒,懲罰恐嚇小孩,大聲叫喚,嚴厲訓斥,將孩子推推拉拉,虐待或施以體罰等,往往會引起孩子的恐懼與痛楚。這不單是肉體上的苦痛。這種恐懼就某些兒童來說,也可以說是失去父母之愛的恐懼,但完全被拋棄的孩子之所以依戀不喜歡的父母,純粹為了安全而求保護,而不是由于希望得到愛。 一般的小孩在遇到新的、陌生的、難以控制的情況時,也常常會產(chǎn)生受到威脅和恐懼的反應。例如,看不到父母或暫時離開父母,見到陌生的面孔,碰見奇怪的不熟悉的或不能控制的事情,生病或死亡等。尤其是在這些時候,小孩會狂熱地依戀父母,這就有力地證明,父母起著保護者的作用(他們在食物的供應者和愛的供給者方面的作用除外)!
馬斯洛論自我超越 作者簡介
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有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