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博物館實踐百問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93037
- 條形碼:9787030693037 ; 978-7-03-06930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博物館實踐百問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博物館、文化遺產等相關領域的科研院所工作人員以及高校文博專業師生以博物館建設、征集、典藏、陳列、研究和宣傳為主要對象,從新時代博物館如何建設與發展的角度,解答了博物館構思籌劃、立項審批、空間設計、制作展覽、建立館藏、智慧博物館、運營保障、宣傳推廣、引進展覽及外展的100余個核心問題,系統匯集了博物館建設、運營、發展的重要規范性信息,希望對博物館從業者、愛好者及籌建新館的同仁有所幫助。
博物館實踐百問 內容簡介
本書以博物館建設、征集、典藏、陳列、研究和宣傳為主要對象,從新時代博物館如何建設與發展的角度,解答了博物館構思籌劃、立項審批、空間設計、制作展覽、建立館藏、智慧博物館、運營保障、宣傳推廣、引進展覽及外展的100余個核心問題,系統匯集了博物館建設、運營、發展的重要規范性信息,希望對博物館從業者、愛好者及籌建新館的同仁有所幫助。
博物館實踐百問 目錄
構思籌劃/1
第1問 我們到底需要辦什么樣的博物館/3
第2問 我的博物館屬于哪種類型/9
第3問 博物館應該如何選址/14
第4問 要籌建一個博物館,前期到底需要什么人參與/17
第5問 是否需要考慮籌辦博物館理事會/21
第6問 為什么說博物館前期調研很重要/24
第7問 新建博物館如何考慮與地域文化的關系/27
立項審批/29
第1問 設立博物館應當具備哪些條件/31
第2問 博物館建設項目有什么特殊要求/33
第3問 博物館建設籌備階段的必要工作有哪些/37
第4問 博物館建設立項審批流程有哪些/38
第5問 關于博物館建設(展陳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應如何撰寫/42
第6問 博物館建設及運行工作涉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43
第7問 博物館建設中各個項目預算編制應關注哪些問題/44
第8問 如何認識博物館籌建期檔案收集與管理的重要性/47
空間設計/51
第1問 博物館建筑空間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53
第2問 建筑設計之初對交通流線的考慮/58
第3問 博物館各功能空間構成比例怎樣才是合理的/61
第4問 在建筑的美與實用之間該如何取舍/62
第5問 博物館藏品庫房的特殊建筑設計要求有哪些/68
第6問 博物館如何設計兒童教育空間/73
第7問 博物館建筑對特殊人群的設計考慮有哪些/78
制作展覽/85
第1問 新建館的展陳規劃應該如何做/87
第2問 新建館的基本陳列的工作要點有哪些/90
第3問 新建館的臨時展覽如何創新/94
第4問 博物館展廳的空間條件不好怎么辦展覽/97
第5問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不足怎么辦展覽/99
第6問 館內專業人員不足,展覽如何策劃/101
第7問 展覽在主題演繹與信息架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104
第8問 展覽文字編寫上的常見問題有哪些/107
第9問 展覽形式設計需要避免哪些誤區/109
第10問 如何看待展覽中的輔助展品/111
第11問 展覽燈光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112
第12問 展陳建設項目招投標工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115
第13問 展陳項目招投標流程有哪些/119
第14問 展覽實施中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有哪些/120
第15問 從臨展走向巡展事先要考慮的問題有哪些/122
第16問 如何認識流動博物館/124
第17問 展覽圖錄的制作要點有哪些/127
館藏建設/133
第1問 新建館解決藏品不足的常見辦法有哪些/135
第2問 新建館可以從哪幾個方面拓寬對藏品的認識/138
第3問 新建館的館藏策略與展覽的關系怎么處理/141
第4問 新建館應怎樣構建藏品體系/144
第5問 藏品保管的幾個常見問題/147
第6問 藏品的定名及分類/149
第7問 藏品數據庫開發包括哪些項目/152
第8問 藏品研究與詮釋的常見角度有哪些/155
第9問 藏品用于展覽的幾個問題/157
第10問 藏品征集應與博物館定位相一致/159
第11問 錄音與口述史采集的重要性有哪些/160
第12問 為何開展視覺資料的采集/163
第13問 為什么要重視征集藏品過程中的信息采集/165
第14問 我們的庫房需要向公眾開放嗎/166
第15問 征集藏品中需要注意的法律問題有哪些/169
智慧博物館/173
第1問 為什么說智慧博物館是未來的趨勢/176
第2問 智慧博物館建設包括哪些方面/177
第3問 智慧博物館能為觀眾提供哪些服務/182
第4問 藏品數字化技術應用有哪些方式/183
第5問 博物館官方網站的**功能有哪些/185
第6問 如何規劃展廳數字化管理/189
第7問 關于博物館文化傳播的APP開發/191
第8問 藏品數字化工作應注意哪些問題/195
第9問 如何搭建網上博物館/197
第10問 在線預約系統開發應注意哪些問題/198
第11問 智能講解開發有哪些優勢/200
第12問 智慧博物館中的票務系統有哪些特點/201
第13問 智慧博物館中的大數據應用有哪些/203
第14問 對重點展品的數字化解讀方式有哪些/204
第15問 如何實現觀眾的實時定位/206
第16問 智慧博物館如何實現對參觀人數的監控及預警/208
第17問 智慧博物館如何實現遠程教學/211
運營保障/215
第1問 開放服務體系的內容主要有哪些/217
第2問 如何做好新館的視覺識別系統/224
第3問 如何做好博物館的觀眾流線設計/228
第4問 一線接待人員如何做好開放接待服務/230
第5問 如何做好講解服務/233
第6問 如何做好志愿者的管理工作/237
第7問 如何做好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249
第8問 如何做好大型臨時展覽的接待方案/252
第9問 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共服務空間/255
第10問 博物館物業招標需要注意的要點有哪些/258
第11問 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和銷售有何講究/261
第12問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博物館如何建立個性化接待服務/264
第13問 新館籌建中的圖書館應該是什么角色/266
第14問 怎樣看待博物館的商業經營/268
第15問 新建館如何籌辦好“博物館之友”組織/270
第16問 實驗室如何開放/273
宣傳推廣/277
第1問 博物館品牌打造應注意什么/279
第2問 博物館展覽活動傳播渠道有哪些/281
第3問 博物館官網與微博、微信如何聯合推動展覽/284
第4問 展覽社教活動的方案策劃如何做/286
第5問 博物館在新媒體傳播方面可做哪些事/289
第6問 博物館出版物應該如何做/291
第7問 博物館專題片的制作需要如何把握/295
第8問 博物館教育如何與學校教育相融合/297
引進展覽及外展/301
第1問 怎樣選擇引進什么類型主題的展覽/303
第2問 從哪些渠道可以引進國外展覽/305
第3問 引進展覽的主要流程有哪些/307
第4問 策劃文物出境展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309
第5問 文物出境展覽需要辦理的手續與主要流程有哪些/311
后記/317
博物館實踐百問 節選
構思籌劃 構思籌劃是籌建一座博物館的*重要的工作,也是建立一座博物館的**步,能否走好這一步,決定了新建博物館的成敗與否。具體而言,它是一座博物館的靈魂,決定了博物館未來發展的方向。籌建博物館的決策者,要清晰地認識到需要建什么樣的博物館、博物館肩負的使命是什么、博物館擁有哪些優勢、將為社會做出哪些貢獻、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及動力等問題。 在對博物館具備基本認識的前提下,要充分考慮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因為博物館脫離社會無法生存。同時,要具有前瞻性,為博物館發展創造有利先機。這就需要做好前期調研,包括國內外博物館發展現狀、優秀博物館管理及業務模式、社會對博物館的認識及需求、博物館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要認真、深入、廣泛、科學、客觀地做好相關調查,為籌建博物館打下堅實的、良好的基礎。 同時,在博物館籌建階段,選址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這對于博物館的生存與發展,能否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文化標識,具有重要的意義。博物館的設立首先考慮的是能否成為大眾參與互動非常便捷的平臺,能否與社區建立緊密的聯系;就如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是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人一樣,博物館遠離了觀眾,就如魚離開了水。 博物館的運營管理,特別是如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問題,在博物館籌建之初,也需要認真考慮。博物館管理模式,隨著對博物館定位的重新認識,特別是與社會的接軌,以及博物館未來可持續的發展,首先,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一方面借鑒已有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需要摸索新的途徑,提高新的認識,找到比較符合實際發展需要的、切實可行的優選模式,以探索者的姿態,開拓博物館未來發展之路。 而博物館發展*有力的支撐是博物館所具有的人力、物力資源,或者說是站在業內前沿的基礎。因此,籌建博物館必須建立在具有一定文物收藏,以及人才儲備的基礎上。博物館在業內領先的比較重要的標識,目前還是以擁有文物收藏的數量、等級、價值為主要標準,實際它也是博物館生存的重要法寶。而如何保護好、利用好這些珍貴的文物資源,則需要博物館相關專業人員的努力,人才是保證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1問 我們到底需要辦什么樣的博物館 建立一座新的博物館,首先要清楚博物館行業發展的基本概況,即博物館產生、發展的大致歷程,這樣可以比較準確地把握博物館建設的基調。其次,對于博物館的地位和作用要有清晰的認識,從而使博物館建設符合博物館的主要功能。再次,要充分考慮博物館建設的相關制約因素,即要符合博物館建設所具有的特性,這對博物館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后,要緊扣籌建博物館*主要的問題,即建設一個新的博物館所要依據的重要內容或方面,才能相對比較科學、客觀,使博物館走上良性發展之路。 一、博物館的產生與發展 (一)博物館濫觴 博物館的萌芽,或者說“博物館”一詞,即“museum”,源自古希臘語,意為“繆斯神殿”。繆斯是古希臘神話中主司藝術與科學等領域的九位女神的總稱。公元前3世紀左右,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部將托勒密?索托(Ptolemy Soto),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建立了一座專門收集文化珍品的繆斯神廟,這座神廟被認為是西方*早的博物館。 (二)博物館發展 現代意義的博物館在17世紀后期出現。在18世紀,英國收藏家漢斯?斯隆(Hans Sloane)爵士逝世后,按照他的遺囑,將遺留下來的近八萬件藏品捐獻給了英國王室。王室由此決定建立一座博物館。1753年,大英博物館建成,它是世界上**個對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圖一)。 1899年12月16日,位于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它是世界上**座兒童博物館。中國人獨立創辦的**座公共博物館是南通博物苑,位于今江蘇省南通市,于1905年由中國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創辦(圖二)。 1989年9月發布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第二條規定:“博物館是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非營利的永久機構,并向大眾開放。它為研究、教育、欣賞之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見證物。”2007年8月,其定義中的“永久機構”改為“常設機構”,“人類及人類環境的見證物”改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1)。 圖一 大英博物館 (圖片來源:齊玫,2008年拍攝) 圖二 南通博物苑南館 (圖片來源:南通博物苑官網) 今天,中國國家博物館已經成為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大的博物館,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2017年6月5日,英國《衛報》發布的新聞報道中指出,全球前20家人氣指數*高的博物館排名中,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人數位居前列。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第7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博物館條例》,其中**章總則第二條規定:博物館“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經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非營利組織”(1)。 博物館從誕生,到不斷發展,至今日的繁榮,都與社會文明和文化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博物館的地位和作用 博物館籌建,要充分考慮博物館所要承擔的相關責任和義務,即博物館的基本功能。博物館首先代表了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某個領域文化發展的水平,它是傳承和弘揚文化的窗口,是文化交流的平臺,是公眾參與的空間,也是青少年教育的基地。今天,在一座城市中,博物館是這座城市的文化中心,也是城市的地標性建筑。 (一)文明程度的標志 博物館代表了所在國家、區域相關領域的文化發展水平,是文明發展是否成熟的標志之一。相關的主要信息包括博物館的數量、建筑風格和氛圍,館藏品的數量、類型、價值,展覽的空間、數量、水平,服務的范疇、方式、質量等。觀眾通過博物館整體帶來的文化熏陶及體驗,感受其文化的魅力。中國社會飛速發展,文化繁榮,在博物館發展領域得到充分展現,截至2018年底,博物館數量達到5354家(2)。 (二)傳承和弘揚文化的窗口 博物館*大的責任就是傳承與傳播文化。通過博物館收藏功能,將承載著文明印記的歷代文物加以保護;通過博物館展覽將館藏珍貴的文物呈獻,將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傳播給大眾;通過博物館各種渠道的宣傳,如展覽、廣告、書籍、畫冊、活動、講座、新媒體等,傳播和弘揚文化。 (三)文化交流的空間和平臺 博物館內外周邊,可為各界人士提供文化交流的適宜場所和空間,博物館內的接待大廳、展廳、禮堂、會議室,甚至庫房等,都可作為相關文化活動的空間;博物館外的廣場,可以成為周邊市民或游客休閑的場所,滿足大眾對文化的各種需求。博物館作為文化機構,還可以舉辦一些特殊主題的文化活動,如各種民俗活動、文化活動的開幕式、文物鑒賞、文化沙龍等,使博物館成為文化交流的中心。 (四)公眾參與的空間 新博物館學理念強調為人服務,博物館中的項目,都要在可實現的范圍內,提供相關技術和專業支撐。主要是通過展覽,在展覽空間設計互動環節,通過多種形式,特別是新媒體模式,激發觀眾的參觀興趣,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拉近展覽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親身參與和體驗展覽,留下深刻印象,受到觸動、感動,把展覽精神帶回家。 (五)青少年教育的基地 中國的博物館是青少年的教育基地。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博物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博物館教育應結合青少年的特點,將館藏文物背后的故事解讀出來,讓青少年充分感悟到文物所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魅力,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如北京市教委規定,北京市學校要組織學生參加“四個一”活動,即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一次,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各一次。博物館與學校教育密切融合,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職能。 三、博物館的特性 博物館建設的特殊性,是決定博物館設計和建造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所在地的地域特性,以及文化特性、社會環境、博物館館藏、陳列展覽類型、經費支撐。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