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精)索恩·人物檔案館003: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82461
- 條形碼:9787520182461 ; 978-7-5201-8246-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索恩·人物檔案館003: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 本書特色
伊藤博文作為首任總理大臣,創立了內閣制度,大日本帝國憲法也是以他為中心制定的。該書即是關于他的正式評傳。 幕末維新、巖倉使節團、西南戰爭、明治十四年政變、條約修改、立憲政治的確立、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朝鮮統治……伊藤博文的68年生涯,正與近代日本的初創時期相重合。盡管他是可以被稱為“創造了近代日本的男人”,但在《索恩叢書·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之前,關于伊藤的正式評傳并未寫作問世。不僅如此,很多伊藤形象被言語相傳,如說他是在木戶孝允、巖倉具視等有勢之人中間討巧處世才得以發跡的“輕佻輕浮”之人,或是說他是以舊憲法縮小民主化之路、鎮壓韓國民族運動的實權之人等。
(精)索恩·人物檔案館003: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 內容簡介
伊藤博文1841年生于周防國,1909年(68歲)在中國哈爾濱遇刺身亡。伊藤一生歷經幕末維新、西南戰爭、明治十四年政變、條約修訂、立憲政治的確立、甲午中日戰爭和日俄戰爭、朝鮮統治……他的一生正與近代日本的初創時期重合。 伊藤之雄廣泛涉獵書信、日記等原始史料,立足歷史學研究的新成果,描述了伊藤博文“剛強耿直”、波瀾壯闊的一生。這是一部改變伊藤博文形象的決定性著作。
(精)索恩·人物檔案館003: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 目錄
**部 青春篇
**章 幸遇伯樂木戶孝允——從束荷、萩到京都、江戶、英國
頑皮少年的成長歷程
幸遇伯樂來原良藏
遇見松陰和木戶
松陰的影響
來原良藏的自刃
聽從井上馨之言偷渡英國
倫敦沖擊
第二章 “外交”舞臺大顯身手——列強與薩摩藩
乘坐英國軍艦回到長州藩
負責長州藩的外交
元治內亂的勝利
高杉、伊藤迷失方向,木戶出山
在長崎成功購買武器與薩長聯合
高杉、伊藤再次迷失
**位妻子澄
與梅子相遇、與澄離婚
第三章 倒幕戰爭——不盡如人意的情報搜集
越長州藩范圍
偵察京攝
出差長崎
倒幕戰爭中無所事事
維新政權的誕生與神戶事件
穩定新政府與列強的關系
第二部 飛翔篇
第四章 與列強的交涉、知性的飛躍——就任兵庫縣知事和大藏官員
就任兵庫縣知事
提議廢藩置縣
木戶派新生代大藏官員
推進實務,代理木戶
美國考察、建立自信
女兒病逝、移居東京
第五章 巖倉使節團特命全權副使——廢藩置縣與征韓論政變
廢藩置縣的局限性
絕望
木戶的好意
巖倉使節團啟程赴美
與木戶的關系出現微妙的變化
征韓論政變的開始
“剛強正直”的伊藤大顯身手
與大久保和巖倉的關系
第六章 參議兼工部卿的實力——西南戰爭
32歲入閣
出兵臺灣,木戶盛怒
與木戶逐漸疏遠
回應大久保的信任
代理大久保兼任內務卿
大阪會議的事前溝通
對恩人木戶感到失望
島津久光和板垣退助的離去
擁有越木戶的權力
指揮西南戰爭
遭到怨恨
第三部 熱斗篇
第七章 伊藤領導體制逐漸形成——大久保利通的接班人
就任參議兼內務卿
伊藤領導體制的形成
掌控陸軍
設置沖繩縣
取消參議與卿的兼任制度
阻止大隈發行國家外債
摸索立憲政體
伊藤的立憲政體構想
對元老院案的不信任
如何定位天皇大權?
體弱多病的夫人梅子和女兒生子
第八章 怒氣直沖大隈重信——明治十四年政變
熱海會議
大隈的背叛
“震驚”
決意驅逐大隈
巖倉右大臣等人急于制定憲法
否定井上毅的意見
開拓使出售政府資產問題
形成對大隈的包圍網
政變后伊藤領導體制趨于穩定
第九章 對憲法調查傾注的熱情——日本的傳統與歐化
“憲法政治”的抱負與重壓
“神經衰弱”
柏林:辛勞與希望
與施泰因的相遇
對憲法構想充滿信心
引進君主機構說
充滿自信、回國復命
第十章 內治為先、日清協調——就任**代內閣總理大臣
甲申政變
請愿作為特派全權大使前往清國
簽訂天津條約
慧眼識原敬
啟動大改革
創建近代內閣制度
建立全新的官員制度
主導宮中改革
決定陸軍改革框架
關注修訂條約
修訂條約談判危機
第十一章 構建日本的國家形態——《大日本帝國憲法》與明治天皇
制定憲法草案
明治天皇心生疑慮
創造調停君主
就任**代樞密院議長
樞密院審議
頒布“欽定”憲法
天皇對于君主機構說憲法的評價
津田梅子眼中的伊藤
寵愛“貞奴”
女兒生子和嗣子勇吉
第四部 成熟篇
第十二章 失算——大隈的條約修訂問題
與大隈重信合作
爆發對大隈修訂案的大批判
天皇十分任信伊藤
對大隈外相不再抱任何希望
期待山縣回國
山縣回國
優柔寡斷的山縣
肩負起倒閣之責
遭到黑田清隆等薩摩派的怨恨
天皇詔敕授予伊藤元勛待遇
第十三章 **屆議會的困惑——憲法運用與近代國家的完善
以“有序向前邁進”為目標
修訂條約新體制
青木外相的自負
就任**代貴族院議長
給予井上毅的溫情和權力
阻止恢復神祇宮
**屆議會的準備工作
井上毅為伊藤傾盡全力
**屆議會免于解散
第十四章 維護明治憲法——第二次大選
青木外相逐漸不受信任
天皇對大津事件的迅速處理
支持天皇
天皇的決斷
事件的結局
伊藤意欲組閣
政治責任感
擔憂憲法中止
意欲執掌政權
堅守憲法
與山縣“交惡”
關于修改條約的思考
家人患病
第十五章 與民黨合作、修改條約——第二次伊藤內閣
“元勛”內閣
首相臨時代理井上馨不堪重負
療養中的伊藤出手相助
“和協”詔敕守衛憲法
別了,井上毅
伊藤、陸奧雙人組啟動條約修改談判
修改條約危機
伊藤的國際觀和“廢除條約論”
“我等之雙肩肩負著日本之命運”
憲法中止危機
依靠美國還是依靠英國
伊藤的悔恨
第十六章 伊藤領導體制的巔峰——文官首相的日清戰爭
伊藤進入大本營參與軍事決策
預料之中
摸索戰后新體制
廣島之行
在陸奧和井上馨的支持之下領導作戰
擔心山縣的病情
對旅順大屠殺表示“憤怒”
救山縣于困境
締結《下關條約》
三國干涉
破例恩賞,關心陸奧
閔妃(明成皇后)遇害事件
震驚
制定日俄協商路線
聯手自由黨
確定日清戰后大框架
給自由黨的回報
陸奧啟程
急流勇退
遷居和建房
大磯“滄浪閣”
兩個親兒子和夫人梅子
第五部 夕陽篇
第十七章 元老的自負——第三次伊藤內閣
大失所望
出席維多利亞女王即位60典
伊藤回國、建造金澤別墅
天皇和藩閥官員對伊藤的期待
不喝酒,撐不住
**元老的權力與極限
第三次伊藤內閣出師不利
“憲法政治”危機
步子太快,精神疲憊
僅僅半年,深陷困境
倒閣、憔悴、錯亂
決心開展宮中改革
10項宮中改革建議
伊藤領導體制的衰敗
兩封遺書
漫游西日本,解乏散心
第十八章 休養與充電——漫游清國、游說西日本
隈板內閣成立、伊藤游歷清國
“憲法試驗”取得“優異成果”
理想政黨
創立政黨的準備工作
再次提議宮中改革
日俄協商路線的動揺
義和團之亂、向山縣內閣進言
第十九章 體力衰退與“憲法政治”理想——創建立憲政友會、第四次伊藤內閣
創建立憲政友會
創建政友會的目的
政黨改造所面臨的現實
“敕許政黨”政友會
山縣首相辭職
第四次組閣執政
山縣系官員的反感
元老制度、樞密院、貴族院的改革構想
財政方針的混亂
活躍的原敬遞相
不愿合作的元老們
壯志未酬就倒閣
第二十章 國際協調、政府與議會的協調——避免日俄對立
日俄協商,還是日英同盟?
英國孤立,日本擔憂
應*先考慮日俄協商
伊藤訪歐,日英結盟
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
日俄協商的可能性
桂內閣“但求無事”
迫使政友會妥協
《日英同盟條約》的內容與效力
第二十一章 吾與陛下之事不容置喙——日俄戰爭
俄國不履行第二輪撤兵
默許強硬的日俄談判
辭去政友會總裁
決策效率極低的俄國
斷然決定向俄宣戰
未能進入大本營
受命擔任韓國特派大使
“對韓方針”
伊藤未能在戰爭中發揮積極作用
見證西園寺公望內閣的成立
第六部 老境篇
第二十二章 統治韓國的理想——伊藤就任韓國統監
簽署《第二次日韓協約》
對韓國寄予厚望
就任**代韓國統監
伊藤的統治構想
擔憂滿洲問題
統治韓國**年的進展
目標在于“吞并韓國”?
使用“合并”的理由
建立李完用內閣,意在調和日韓關系
榮獲臣子*高恩典
伊藤晩年的身體狀況和家庭情況
晚年寵愛的藝妓
與井上馨的交情
晚年與山縣、大隈、桂太郎的交往
追思前輩
第二十三章 “滄浪閣”之夢——韓國民眾與大磯町的民眾
海牙密使事件
簽署《第三次日韓協約》
修體制以失敗告終
韓國的宮中改革與皇太子留學日本
韓國的司法制度改革
與桂太郎聯手
伊藤統監心懷辭意
韓國皇帝南北巡幸
同意吞并韓國,辭去統監職務
另一種吞并方式
為獲得司法權的委任竭盡全力
與大磯町民眾的交流
衣錦不歸鄉
思鄉之情
前往京都祭掃木戶孝允之墓
第二十四章 暗殺
關心遠東問題與滿洲行
滿洲有感
10月26日上午的哈爾濱站
伊藤之死帶來的沖擊
國葬
伊藤遭到暗殺后的影響
尾聲 伊藤博文與日本和東亞
后記
學術文庫版后記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譯后記
(精)索恩·人物檔案館003: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 節選
頑皮少年的成長歷程 伊藤博文生于天保十二年(1841)九月初二,是周防國熊毛郡束荷村(現在的山口縣光市)的林十藏(后更名為重藏)、琴(后更名為琴子)夫婦的長子。十藏夫婦婚后三年一直沒有生育,后來琴去村里的天滿宮求子,終于如愿。伊藤是他們的**個孩子,幼名林利助(后更名為利介、利輔),生目換算成陽歷是1841年10月16日。伊藤出生的時候,父親24歲,母親22歲。 父親十藏的本家林惣左衛門是束荷村的莊屋,十藏是其輔佐“畔頭”。但十藏只有水田五段、旱地二段、山林六段,生活并不富裕(“伊藤博文伍”上卷、5頁。末松謙澄“孝子伊藤公”后刻版、12~13頁)。正如“五段(反)百姓”這一蔑稱所示,自給自足的農民家庭要想過得自在,至少需要五段的兩倍,即一町的田地。 伊藤出生的前一年,英國與清國之間爆發了鴉片戰爭。在即將迎來1歲生目的時候,戰爭以英國的勝利落幕,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伊藤12歲生目的3個月前,佩里船隊駛入浦賀。伊藤就成長在這西方列強進軍遠東的時代。 在伊藤出生前的約10年間,長州藩相繼誕生了許多后來活躍在幕末維新時代的英杰:比伊藤大11歲的吉田松陰、大8歲的木戶孝允、大6歲的井上馨、大3歲的山縣有朋、大2歲的高杉晉作,還有大1歲的久坂玄瑞(后來成為禁門之變的總指揮,自刃而死)。領導明治維新及其后誕生的明治國家的人們年齡都十分接近,伊藤是其中*小的。 萩藩當時統治著包括長門、周防(現在的山口縣)在內的三個支藩,但因為在本書的敘述中并無特別區分的必要,故而將其整體稱為長州藩,將出生在那里的人統一稱為長州人。 伊藤的父親十藏,在弘化三年(1846)因為“引負”而破產。“引負”是指原本應作為年貢的糙米由于被挪用等原因而未能儲存下來。十藏身體健壯、頭腦靈活、處事果斷、性格好勝。但“引負”的原因究竟是為了救助窮人,還是天災不幸,又或是出手闊綽,就不得而知了。 破產后的十藏不甘屈辱,把妻兒留在束荷村妻子的娘家(秋山家),離開束荷村前往萩(現在的山口縣萩市)謀生。那年伊藤5歲。 父親十藏來到萩后,侍奉“足輕”伊藤直右衛門,深得其信賴。3年后,十藏將妻兒從束荷村接到萩。年老的伊藤直右衛門即將迎來80虛歲壽辰,卻后繼無人。于是在嘉永七年(安政元年)元旦,十藏被伊藤直右衛門和元夫婦收為養子,琴帶著13歲的伊藤住到了伊藤直右衛門家。就這樣,出身于農民家庭的伊藤博文,身份升為足輕(“伊藤博文伍”上卷、4~15頁。古谷久綱“藤公余影”20~32頁。末松謙澄“孝子伊藤公”12~18頁)。 少年時代的伊藤,在束荷村、萩的生活如何,性格又是怎樣的呢? 早伊藤9個月出生的林丑之助是伊藤兒時的玩伴。據他所說,在束荷村的時候,他們倆常常玩相撲、爬樹、釣魚、游泳。伊藤的體力比他好,相撲總能取勝。而且伊藤從小好勝心就很強,常常以武士自居,把撿來的木條、竹子插在腰間,和普通的農家子弟不太一樣。 這或許是因為伊藤的身上流淌著祖先淡路太守林通起的血液,林通起是16世紀后期的武將。相傳林通起承蒙毛利家家老的好意,成為“目代”,代管熊毛郡內束荷村等五個村落的事務。因為定居在束荷村,林家代代擔任“莊屋”和“畔頭”。 伊藤在回憶往事時曾談及8歲隨父母一同前往萩之前,在束荷村一直跟隨書法老師三隅勘三郎習字。 他“十一二歲時”進入久保五郎左衛門的私塾,和其他長州藩子弟一起學習。久保塾當時有70~80位門生,伊藤成績優異,但唯獨比不過吉田稔磨(長州藩士雇[準士]的長子,池田屋事件后自刃)。吉田稔磨后來進入吉田松陰的松下村塾學習,與久坂玄瑞、高杉晉作并稱“松陰三秀”。 伊藤在回憶往事時說,塾長久保是一個做學問的人,雖然只教學生讀書、詩文、習字,但非常認真用心,無疑對長州藩子弟的成長起到了良好的影響(“藤公余影”26~31、52~54頁)。 回顧伊藤的少年時代,其中有兩件大事值得一提。一是父親的不幸破產。全家共同克服,由此改變了伊藤的命運。全家遷往蔌,成為足輕子弟后的伊藤,才得以進入優秀的私塾,在學業方面嶄露頭角,這也為他后來作為長州藩士參與維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精)索恩·人物檔案館003: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 作者簡介
伊藤之雄,1952年出生于福井縣。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科文學博士。曾任名古屋大學文學系助教授、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法學研究科教授等職,現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有《元老:近代日本真正的指導者》、《政黨政治與天皇——日本的歷史22》、《元老西園寺公望——始于古稀的挑戰》、《山縣有朋——一個耿直當權者的一生》、《明治天皇——秋風云散天見晴》、《昭和天皇傳》(榮獲司馬遼太郎獎)、《原敬——外交與政治理想》等,還編著有《原敬與建立政黨政治》等書籍。 張穎,中日同傳、雙語主持、攝影人、撰稿人。已出版的譯作有高畑勛《一幅畫看日本》、黑川雅之《依存與自立》等,合著有《中國人在日本日本人在中國》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