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藥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425420
- 條形碼:9787521425420 ; 978-7-5214-254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藥學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高等職業教育藥學類與食品藥品類專業第四輪教材”之一,根據本課程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和課程特點編寫而成,內容上涵蓋了中藥的起源和發展、中藥的產地與采集、中藥的炮制、中藥的性能、中藥的應用以及具體藥物的性能特點、分類、功效、適應證、配伍應用、使用注意等知識。 《中藥學(第4版)(高等職業教育藥學類與食品藥品類專業第四輪教材)》編寫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突出高等職業教育技能培養的特點,強調了知識的基礎性、綜合性、實用性和趣味性,增加了課程的人文性、時代性、代領性和開放性。本教材為書網融合教材,配套有視頻、PPT、題庫、知識點體系等數字資源,使教學資源更多樣化、立體化。本教材供高職高專中藥學專業使用。
中藥學 目錄
**章 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展
**節 中藥的起源
第二節 中藥學的發展
一、秦漢時期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隋唐五代時期
四、宋、金元時期
五、明代
六、清代
七、民國時期
八、現代的中藥學成就
第二章 中藥的產地與采集
**節 中藥的產地
第二節 中藥的采集
一、植物類藥物的采收
二、動物類藥物的采收
三、礦物類藥物的采收
第三章 中藥的炮制
**節 炮制目的
一、減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保證用藥安全
二、增強藥物的作用,提高臨床療效
三、改變藥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適應病情的需要
四、改變藥材的某些性狀,便于調劑、制劑和貯藏
五、純凈藥材,保證藥材品質和用量準確
六、矯臭矯味,便于服用
第二節 炮制方法
一、修治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共制
五、其他制法
第四章 中藥的性能
**節 四氣
一、四氣的含義
二、四氣的確定
三、四氣的臨床意義
第二節 五味
一、五味的含義
二、五味與藥物作用的關系
三、五味的確定
四、五味的臨床意義
第三節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含義
二、升降浮沉的確定
三、影響升降浮沉的因素
四、升降浮沉的臨床意義
第四節 歸經
一、歸經的含義
二、歸經的確定
三、歸經的臨床意義
第五節 毒性
一、毒性的含義
二、正確對待中藥的毒性
三、中藥中毒的主要原因
第五章 中藥的應用
**節 中藥的配伍
一、配伍的含義
二、“七情”的含義
三、配伍的臨床意義
第二節 用藥禁忌
一、用藥禁忌的含義
二、用藥禁忌的內容
第三節 中藥的用法
一、中藥劑型
二、煎煮方法
三、服藥方法
第四節 中藥的劑量
一、劑量的含義
二、確定劑量的依據
第二篇 各論
第六章 解表藥
**節 發散風寒藥
麻黃
桂枝
紫蘇
生姜
香薷
荊芥
防風
羌活
白芷
細辛
藁本
辛夷
蒼耳子
第二節 發散風熱藥
薄荷
牛蒡子
蟬蛻
桑葉
菊花
葛根
柴胡
升麻
蔓荊子
淡豆豉
第七章 清熱藥
**節 清熱瀉火藥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蘆根
梔子
谷精草
淡竹葉
夏枯草
決明子
第二節 清熱燥濕藥
黃芩
黃連
黃柏
龍膽
苦參
第三節 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
連翹
大青葉
板藍根
青黛
穿心蓮
蒲公英
魚腥草
紫花地丁
敗醬草
土茯苓
半邊蓮
白花蛇舌草
大血藤
射干
馬勃
山豆根
白頭翁
第四節 清熱涼血藥
生地黃
玄參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
第五節 清虛熱藥
青蒿
地骨皮
銀柴胡
胡黃連
第八章 瀉下藥
**節 攻下藥
大黃
芒硝
番瀉葉
蘆薈
第二節 潤下藥
火麻仁
5郁李仁
第三節 峻下逐水藥
甘遂
京大戟
中藥學 作者簡介
方文清,畢業于福建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副主任藥師,福建省科技特派員,福建省創業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藥膳分會委員,福建省中醫藥學會藥膳分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膏方研究會理事。從事中藥研究和教學24年,指導學生獲得省級創新創業大賽金獎2項,銀獎1項,銅獎1項,獲得部委級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1項。主持省級教學改革《中藥學課程思政》精品項目,參于省級精品在線課程《藥膳食療技術》建設,指導學生獲得省級職業技能比賽三等獎,主持或參于***、省級、廳級科研項目多項,獲得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1項,獲得福建省第四屆“清海杯—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教師獎。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