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yōu)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yōu)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fā)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不完美社交生活自洽指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512380
- 條形碼:9787514512380 ; 978-7-5145-1238-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不完美社交生活自洽指南 本書特色
★ 給“尷尬患者”的“強心”處方:針對“尷尬”這種普遍心理進行研究,并非教人規(guī)避,而是為其正名,告訴讀者如何以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讓人在尷尬時能勇敢大笑,敢于面對社交生活中不完美的自己。 ★ 親身經(jīng)歷,讓人“尬”同身受:身為“尷尬易感人群”一員,作者主動報名真人秀,當中朗讀自己中二時期的日記、站在路口唱兒歌、參加即興表演課程……這些讓人“頭皮發(fā)麻”的親身經(jīng)歷給予讀者超強代入感,也讓本書絕非紙上談兵。 ★ 幽默喜感,讀心理學就像在刷“社死”段子:語言活潑輕松,笑料十足,一本心理自助讀物也能像“社死”段子一樣讓你緩解壓力,輕松一笑。 ★ 資深作者,權威材料支持:作為資深心理與健康高級編輯、科普網(wǎng)站創(chuàng)始人,作者在親身實踐的同時深入研究,以大量相關研究成果、科學文獻為理論基礎,權威性、科學性有保障。
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不完美社交生活自洽指南 內(nèi)容簡介
我們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這種丟人現(xiàn)眼的酸爽時刻,可你知道人類為什么會產(chǎn)生尷尬這種感受嗎?所謂的尷尬時刻,又為什么會讓我們感到……呃,尷尬?除了找條地縫鉆進去,我們能用什么有效方法化解這種感受,或者讓自己直視這種感受? 大眾科普網(wǎng)站“我們的科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紐約》雜志前心理與健康不錯編輯,將帶領我們踏上一段從“社死”到“復活”的妙趣旅程。看完本書,或許你以后就能輕松笑對你所遭遇的每一個尷尬時刻。說到底, 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
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不完美社交生活自洽指南 目錄
序章 我的尷尬時代(上)
**部 原來我當時是那樣的?
01 部落人對自我意識的恐懼
02 對情商測試機器做鬼臉
03 你的成長邊緣
第二部 大伙兒是不是都在盯著我?
04 掉進尷尬旋渦
05 就像沒人在看那樣起舞吧,因為確實沒人看!
06 尬在你身,痛在我心
07 難堪發(fā)作
第三部 現(xiàn)在我該怎么辦?
08 辦公室里的尷尬沉默
09 嘲笑想象中那只弄灑了威士忌的杯子
尾章 我的尷尬時代(下)
致謝
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不完美社交生活自洽指南 節(jié)選
07 難堪發(fā)作 幾天前,我在做我*討厭的家務事:收拾洗好的衣服。該死的,我已經(jīng)把它疊好了,你還要我怎么做?我干活的時候,思緒一直在游來蕩去,這時候,我沒來由地突然回想起2007 年夏天,華盛頓州雷德蒙德市微軟園區(qū)25號樓的那道鋪著地毯的走廊。突然間,我又回到了22歲。 我還是很緊張。那時候的我總是很緊張。剛從北加州的大學畢業(yè)了幾天,我就將自己的全部細軟打包塞進了我的豐田卡羅拉,然后驅(qū)車北上華盛頓州。我在那里得到了一個在微軟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司的官網(wǎng)“MSNBC.com”健康頻道實習的機會。回想起來,我完全不適合那份工作。一天到頭,我都在會議上聽著其他編輯討論諸如激素替代療法、醫(yī)院獲得性感染或者肥胖悖論之類的事情,而我自己只會不停點頭。等回到辦公桌前,我再一聲不吭地上網(wǎng)瘋狂搜索,好弄清楚他們到底說了些什么。要擔心的事情太多了。 不過,*近我一直在擔心自己的衣著。整個大學時代,我實習過的報社都對衣著沒什么要求,但是在這里工作的人們穿得更好,至少我的老板確實是這樣。我注意到,如果偶爾我遲到了,但是穿著不錯的衣服,她就會默不作聲,不予追究。我開始模仿我的室友,25歲的她似乎比我更睿智、更世故。在工作日,她喜歡穿中等長度的深色“AA美國服飾”針織裙,她會挑選適合在辦公室穿的中性色,比如海軍藍和黑色。 但在這段回憶中,裙子背叛了我。我離開洗手間,一門心思地想著所有那些有待搜索的晦澀的醫(yī)學術語,向新聞編輯室走去。就在這時,我聽到從我右側(cè)的大廳那邊傳來了一聲尖笑。我順著聲音看去,有三個人正在凝視著我,其中一個還在嘲笑著對我指指點點。我低頭一看—哦,天哪。 我的新裙子被塞進了我的緊身褲里面。 10年后,在我的公寓里,我知道那一刻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已與我相距甚遠,但我仍然因它難堪得齜牙咧嘴。我甚至來回搖了幾次頭,好像覺得自己可以用蠻力把那幅畫面從大腦中甩出去似的—辦公室走廊、大笑的同事、背叛我的裙子。“太尷尬了。”我小聲說,盡管根本沒人在聽。 這種反應,我這種經(jīng)常以身體動作回應某段尷尬回憶的方式,似乎一直是我個人的怪癖。但是,“網(wǎng)絡尷尬之王”德魯姆科夫斯基告訴我,當他的大腦認為是時候重播一下自己的尷尬回憶時,他也會做出相同的反應。“你只是坐在那里,大腦便無緣無故地決定要把那些事情扔到你面前。”他說,“對我來說,如果當時只有我一個人,我就會大喊:‘不!不,不,不,不,不。’” 真的,聽到其他人也有這種反應,我不應該如此驚訝,因為英語里面“難堪”(cringe)的肉體性真的體現(xiàn)在了詞典釋義當中:不自覺地扯動或收縮肌肉;因反感而畏縮。查一查就知道了。在網(wǎng)上,我發(fā)現(xiàn)了這些記憶有一個我很喜歡的名稱:難堪發(fā)作(cringeattacks)。它們是過去讓你丟臉的小事,又不請自來地—甚至是在多年之后—回到你的腦海。 *近,我與滑鐵盧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斯·丹克特(JamesDanckert)聊了這個問題。我曾打電話給他,請他談談他對無聊的研究,但在聊天過程中,話題轉(zhuǎn)向了其他一些我們不太關注的情緒,然后我提起了我對尷尬的關注。那年晚些時候,我和他都被邀請在路易斯維爾大學的一次小型心理學會議上發(fā)表演講,那場會議名為“被忽視的情緒會議”。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標題,好像它為那些沒能在《頭腦特工隊》中擔任主要角色的情緒提供了一個露臉的機會。 對于被忽視的尷尬情緒,他說:“我討厭它的原因就是,你真的會重新體驗過去的尷尬。”這句話對于其他某些情緒,比如他正在研究的無聊,就不那么適用了。我能記得自己在高中的經(jīng)濟學課上或者在課后打工做服務員時曾感到無聊,但那種厭倦感并不會隨著記憶恢復,而尷尬就不然了。丹克特指出:“當你又一次想起那 件事時,你就會再次體會到那種尷尬。” 但是……為什么呢?那些記憶是痛苦的,但也算不上創(chuàng)傷。平心而論,它們甚至在客觀上也沒有那么尷尬。 例如,*近,我和一位前同事喝咖啡的時候,她告訴我,幾個星期前,她正站在浴室鏡子前,記憶忽然間把她帶回到2015 年的萬圣節(jié)。“我意亂情迷,和同一個即興表演小組里的兩個家伙搞在一起。”盡管其實她很喜歡派對上的另一個人,她告訴我。對她而言,這足以引起強烈的難堪發(fā)作,以致她對著鏡子里的自己大喊:“哦,我的天哪,我的天哪,我的天哪,你為什么要那么做?!”我理解她這種反應,但是說實話,這段記憶本身聽起來并沒有那么不堪。然而,我自己也有類似的回憶,我很難解釋自己為什么會如此尷尬。那么,是什么原因讓這些記憶在看似隨機的時間點突然回歸,比如在我漫不經(jīng)心地做家務時。有沒有辦法可以阻止它們,或者至少消除一部分它們造成的痛苦? 然后我有了一個無法忽視的想法:如果你幾乎能記住在你一生中的每一天發(fā)生的所有那些驚人的細節(jié),那么你難堪發(fā)作時會是什么樣? 我沒有得到我期望的答案,但我發(fā)現(xiàn)的東西卻有趣得多,對那些經(jīng)常被尷尬的回憶擊中的人來說,這確實有用。**步:學會如何對自己更好一些。 還有,第二步:學習如何忘記自己。
一旦能放聲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不完美社交生活自洽指南 作者簡介
梅麗莎·達爾,《紐約》雜志前心理與健康高級編輯。2014年,她與人共同創(chuàng)立了大眾科普網(wǎng)站“我們的科學”(The Science of Us),有多篇科普文章刊登在雜志《父母》(Parents)及網(wǎng)站“今日新聞”(TODAY.com)等主流媒體上。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